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060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docx

四年级古诗词60首1DOC

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

春天。

(2)胜日: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

游春,踏青。

(4)泗水:

河名,在山东省。

(5)滨:

水边,河边。

(6)光景:

风光风景。

(7)等闲:

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

春风。

诗文大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莺啼:

即莺啼燕语。

(2)郭:

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

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

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诗文大意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3天净沙•夏

元代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注释

⑴越调:

宫调名。

天净沙:

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檐:

有画饰的屋檐。

⑶纱厨:

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diàn):

竹席,苇席。

⑷缣(jiān):

细的丝绢。

诗文大意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

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4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注释

(1)裸袒(tǎn):

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

青林:

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

(2)脱巾:

摘下帽子。

(3)露顶:

露出头顶。

松风:

松树间吹过的凉风。

诗文大意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5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⑴枯藤:

枯萎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

傍晚。

⑵人家:

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诗文大意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6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1)征雁:

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

此处指南飞的雁。

(2)无蝉:

雁南飞时。

已听不见蝉鸣。

(3)楼南:

一作“楼台”。

(4)水接天:

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

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5)青女:

主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6)素娥:

即嫦娥。

(7)斗:

比赛的意思。

(8)婵娟:

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诗文大意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7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⑴意万重:

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

又恐怕;

⑶行人:

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

将出发;

⑸开封:

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诗文大意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8雪晴晚望

唐代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释

(1)白屋:

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2)危峰:

高耸的山峰。

(3)石松:

石崖上的松树。

(4)却回:

返回。

(5)暮天钟:

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译文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9天净沙•冬

元代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⑴越调:

宫调名。

天净沙:

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

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

谯门:

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

轻淡的烟雾。

诗文大意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

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1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

遇上。

(2)宿:

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

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

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

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

青色。

(6)白屋:

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

狗叫。

(8)夜归人:

夜间回来的人。

诗文大意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1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⑴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⑵夫:

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⑶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⑸荡胸:

心胸摇荡。

曾:

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⑺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诗文大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2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

只。

闻:

听见。

(3)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

照耀(着)。

诗文大意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3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⑴发:

启程。

⑵朝:

早晨。

辞:

告别。

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猿:

猿猴。

啼:

鸣、叫。

住:

停息。

⑷万重山:

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诗文大意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

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4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长相思》:

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2)重:

量词。

层,道。

(3)烟水:

雾气蒙蒙的水面。

(4)枫叶:

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

(5)塞雁:

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6)帘:

帷帐,帘幕。

(7)风月:

风声月色。

诗文大意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15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注释

(1)裸袒(tǎn):

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

青林:

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

(2)脱巾:

摘下帽子。

(3)露顶:

露出头顶。

松风:

松树间吹过的凉风。

诗文大意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16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⑴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

划动小船。

泊:

停船靠岸。

烟渚(zhǔ):

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

一作“幽”。

渚:

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

指作者自己。

愁:

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

原野。

旷:

空阔远大。

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诗文大意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17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

装饰,打扮。

(3)一树:

满树。

一:

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

裁剪。

(6)似:

如同,好像。

诗文大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8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

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

就。

发生:

萌发生长。

(3)发生:

萌发生长。

(4)潜(qián):

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7)晓:

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

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

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

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

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

沉重。

所以读作第四声。

诗文大意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9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

(1)不并:

不合、不靠在一起。

并,一起。

(2)疏篱:

稀疏的篱笆。

(3)未穷:

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

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

哪曾、不曾。

(6)北风:

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诗文大意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20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⑴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

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

指大林寺。

始:

才;刚刚。

⑷长恨:

常常惋惜。

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⑸不知:

岂料,想不到。

转:

反。

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文大意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21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1)火树银花:

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2)铁锁开:

比喻京城开禁。

(3)逐人来:

追随人流而来。

(4)游伎:

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

(5)秾李:

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6)落梅:

曲调名。

(7)金吾:

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诗文大意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22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

⑴九日:

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⑵翠微:

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

醉得稀里糊涂。

⑷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

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诗文大意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23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释

(1)行香子:

《行香子》,词牌名。

(2)转转:

犹渐渐。

(3)探:

探看。

金英:

菊花。

(4)绿蚁:

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蚁:

酒的泡沫)称为“绿蚁”。

(5)恓恓惶惶[xīhuáng]:

不安状。

(6)砧[zhēn]声捣:

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衣。

(7)蛩[qióng]:

蟋蟀。

漏:

计时工具。

诗文大意

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

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

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

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24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注释

(1)绝塞:

极遥远之边塞。

(2)木叶:

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歌中特指落叶。

(3)萧:

风声;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

“秋风兮萧萧。

”;杜甫《登高》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

(4)迢迢(tiáo):

形容遥远。

(5)六曲句: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6)登高:

重阳有登高之俗。

(7)魂销:

极度悲伤。

诗文大意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

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25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达旦:

到天亮。

(2)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

经受不住。

胜:

承担、承受。

(3)弄清影: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

赏玩。

诗文大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6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纷纷:

形容多。

(2)断魂:

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3)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大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27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宋代柳永

嶰(xiè)折叠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注释

⑴迎新春:

词牌名。

⑵青律:

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⑶然:

通“燃”,点燃。

⑷绝缨掷果:

绝缨,扯断结冠的带。

诗文大意

汴京城内都是还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煽起阵阵香风。

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

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着,各种乐器声音震天响。

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

街道里,少男少女狂欢忘形。

到了夜深的时候,少男少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

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快,百姓生活安乐富足。

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

可是对着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呢?

 

28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1)社日:

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

猪栏。

鸡栖:

鸡窝。

扉:

门。

(3)桑柘:

桑树和柘[音“啧”]树。

诗文大意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2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注释

(1)满衣:

全身衣服。

(2)乱后:

战乱之后。

(3)过:

过去了,尽了。

诗文大意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

(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30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2)爆竹:

鞭炮。

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3)一岁除:

一年过去了。

(4)屠苏:

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5)曈曈:

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6)桃符:

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诗文大意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31山中

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⑴滞(zhì):

淹留。

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

形容归程之长。

念将归:

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

何况是。

属:

恰逢,正当。

高风:

山中吹来的风。

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诗文大意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

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3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⑴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⑵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

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文大意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3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

(1)太原:

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2)岁落:

光阴逝去。

众芳歇:

花草已凋零。

(3)大火: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4)云色渡河秋:

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诗文大意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

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34归雁

唐代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释

⑴此二句,自问自。

客,指自己。

几年,犹几时。

东,一作“春”。

⑵末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

诗文大意

  春天来了,我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