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285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名校必备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第Ⅱ卷全部答在试卷上各题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盥洗(guàn)泥淖(nào)呱呱坠地(gū)唯唯诺诺(wěi)

B.瘦削(xuē)讥诮(qiào)神情毕肖(xiāo)宵衣旰食(xiāo)

C.脑髓(suǐ)包庇(pì)叨陪鲤对(tāo)爱憎分明(zēng)

D.落枕(lào)下载(zǎi)装模作样(mú)抛头露面(l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不的一项是()

A.让人聊以慰藉的是,三聚氰胺,连同此前中国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催生了一部相对全面、成熟的食品安全法(草案)。

B.面对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仅有感动是不够的。

只有让他们的精神深入人心,才能引导你我见贤思齐,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C.用冰雪盖出独一无二的冰雪旅馆,这只是遥远的北欧小镇巧妙运用资源创造出世界级影响力的一个微型标本,它以具体而微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近年来众多源自北欧诸国的品牌红透世界半边天的渊源。

D.比尔·盖茨的豪宅前方俯瞰浩如烟海的华盛顿湖,背后深入湖畔东岸的一座山丘,属于“掩土建筑”。

建筑物地上四层,地下深不可测,外观呈现“西北太平洋岸别墅”风格,林木蓊郁、气象万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B.承德市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出台多种排堵保畅新措施,以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现象的发生。

C.民众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D.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的底蕴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④①②③D.⑤②④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

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

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

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

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

我们先得搞清楚: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

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

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抑或为了方便治理?

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

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

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5.从原文看,下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

B.于丹和易中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庄子和三国。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

6.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再出现繁荣和发展的。

 三、(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

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

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

时太祖问侍臣曰: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皆以佛对。

太祖曰:

“佛非中国教。

”倍曰: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太祖大说,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

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师,因陈取渤海计。

天显元年,从征渤海。

拔扶余城,上欲括户口,倍谏曰:

“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

若因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太祖从之。

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大諲撰[注]穷蹙,请降。

寻复叛,太祖破之。

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

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

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

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

上谕曰:

“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

”驾将还,倍作歌以献。

陛辞,太祖曰:

“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

”倍号泣而出。

遂如仪坤州。

未几,诸部多叛,大元帅讨平之。

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

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

“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

”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

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

又置卫士阴伺动静。

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

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

倍因畋海上。

使再至,倍谓左右曰:

“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

”立木海上,刻诗曰: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

(选自《辽史》卷七十二有删改)

[注]大諲撰:

皇帝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说,即建孔子庙说:

通“悦”,高兴

B.大諲撰穷蹙,请降穷:

走投无路

C.遂如仪坤州如:

到……去

D.又置卫士阴伺动静伺:

守候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义宗倍“有远见卓识”和“受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

A.B.

以倍为人皇王主之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

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

C.D.

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询问应当先祭祀谁时,义宗倍的观点和大臣截然不同,他认为孔子是受万世尊重的圣人,应该先修建孔子庙祭祀孔子。

B.攻下扶余城以后,太祖接受了义宗倍的建议,并任命义宗倍和大元帅德光为先锋,包围了忽汗城,迫使大諲撰投降。

C.义宗倍本是皇太子,但他知道皇太后想立德光为皇帝,于是与群臣一起向太后请求,让出了本当由他自己继承的皇位。

D.太宗登基之后,把义宗倍迁到南京居住,并且迁走了那里的百姓,又安置了卫士“阴伺动静”,这是义宗倍远投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9.6.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因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竞何成。

[注]①络纬:

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物点?

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下列句子,(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

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_。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五、(2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做14—17题。

读书苦乐

杨 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

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

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

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

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

我们可以倾听前时前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

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

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人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

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

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

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这“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14.在文章中作者说自己读书“确实不是苦读”但同时也强调自己的读书不是追求享受,那么你认为作者读书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读书有哪些乐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题把握作者对读书有怎样的见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谈谈你对读书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鲁迅先生说:

“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

“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析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50字左右)(5分)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们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

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

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成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

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忽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

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

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帝说:

“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右面是北京“排队推动日”活动的标志牌,请仔细观察该标志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请用简明的文字介绍一下该标志牌。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排队推动日”活动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

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

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只有承受。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

李科展

 

2009年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答案

一、1.A(B神情毕肖xiàoC包庇bìD下载zài)

2.D(A聊以慰藉: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B见贤思齐:

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论语》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具体而微:

事物的内容大体上都具备,而规模、形状较小。

D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不能用于形容自然景象,可改为“烟波浩淼”)

3.D(A表意不清B句式杂糅去掉“出现”或“发生”

C“减少”与“价格”不能搭配)

4.B

二、5.C(解析:

ABD三项都属于发展文化的方式。

6.A(解析:

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

7.D(解析:

A。

“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

B.“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

C.原文中没有依据)

三、8.D(“伺”应解释为“窥探”“监视”。

9.A(B项、C项第一句不能表明义宗倍有远见卓识,D项第二句说的是唐明宗对义宗倍的器重。

10.A(义宗倍只是认为应该先祭祀孔子,并没有建议修建孔子庙,故A项错。

11.

(1)如果趁现在的破竹之势,直接挥军奔赴忽汗城,必定会攻克。

(关键词:

“因”译为“趁”;“造”译为“到……去”,引申为“奔赴”)

(2)我把天下让给了皇上,如今反而被猜忌;不如到国外去,来成全我像吴太伯那样让贤的名声。

(关键词:

“见”表示被动,译为“被”;“适”译为“到……去”)

12.

(1)环境特点:

荒僻(僻选)、凄清(冷寂)。

运用了衬托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用”,给人以凄清之感。

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

“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影结合,表现了环境的凄凉。

(2)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表达了他对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13.

(1)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暮霭沉沉楚天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依依墟里烟

(2)莫使金樽空对月临清流以赋诗雪却输梅一段香

绝知此事要躬行世事洞明皆学问

14.答:

快乐的读书。

因为作者读书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而是为了陶冶性情,因而作者的读书是快乐的。

15.答:

(1)乐在可以使我们穿越时空直接和一些名家谈话,接受他们的熏陶。

(2)乐在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对象,不必像现实中那样在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时,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