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33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docx

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

2018年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  )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史记》D.《水浒传》

2.下列文字作品名称与作者的搭配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红日》一一吴强B.《赤色小子》一一张品成

C.《红岩》一一叶挺D.《铁道游击队》一一刘知侠

3.下面四个故事情节,不属于《西游记》中的是(  )

A.大闹天宫B.三借芭蕉扇C.智取生辰纲D.三打白骨精

4.下面选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诗句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5.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彷徨》B.《呐喊》C.《朝花夕拾》D.《狂人日记》

6.《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薛宝钗B.林黛玉C.贾探春D.王熙凤

7.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  )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西游记》

8.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C.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即: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出自骆宾王的《滕王阁序》。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三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B.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编撰了《世说新语》

C.“生、旦、净、丑”是中国戏剧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的四种角色类别

D.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

1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集》、《春水》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B.《陈太丘与友期》中能体会到元芳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C.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语临时的意义

D.《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13.下列诗句与作者及诗题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C.“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4.下面文段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描写的人物是(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只见(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威不怒,丹唇未启笑先闻。

A.薛宝钗B.史湘云C.王熙凤D.贾探春

15.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武松所为?

(  )

A.倒拔垂杨柳B.汴京城卖刀C.醉打蒋门神D.怒打镇关西

1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理解,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三国演义》人物形象鲜明,张飞不仅一声怒吼吓退了曹军,而且还能倒拔垂烟柳。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C.《木偶奇遇记》讲述了匹诺曹由一个任性、懒惰、经不住诱惑的坏孩子,经过种种磨难,变成一个勤劳、勇敢、好学的好孩子的故事。

D.《鲁宾逊漂流记》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宾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17.《水浒》中“拳打镇关西”的人物是:

(  )

A.林冲B.李逵C.鲁智深D.武松

18.下列人物中,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  )

A.张飞B.刘姥姥C.林冲

19.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

B.王湾﹣﹣《次北固山》﹣﹣唐朝﹣﹣五律

C.辛弃疾﹣﹣《西江月》﹣﹣宋朝﹣﹣词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

20.下列文学常识、文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巴金的。

B.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等演绎了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C.美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和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是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D.汉子从仓颉造字起,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演变过程。

2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B.季羡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C.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如梦令”是题目

22.四大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不是选自四大名著的课文是(  )

A.《猴王出世》B.《“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C.《将相和》

2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24.《少年闰土》的作者是(  )

A.老舍B.鲁迅C.周烨D.朱自清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25.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①《水浒传》②《封神演义》③《隋唐演义》④《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①泰山的壮观景象②庐山的壮观景象③黄山的壮观景象④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①壁大战②草船借箭③三顾茅庐④负荆请罪

(4)“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①李白和杜牧②李商隐和杜牧③李白和杜甫④李商隐和杜甫

2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

  

(2)金吉娅是一个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3)“不假思索”中的“假”意思是“不是真的”。

  

(4)“我们的关爱和鼓励有时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话是对的。

  。

27.日积月累,填空:

(1)人之  ,  。

性相近,  。

(2)  ,不成器。

人不学,  。

2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风筝》一课写出了“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选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叶绍翁。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果子的丰收景象。

  。

2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孔子是老子的老师。

  

(2)“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这句话是比喻句。

  

(3)天地真的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

  

(4)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

  。

30.连线。

31.智力大冲浪

《三国演义》里的一干人等现在来到了歇后语王国做客,他们是谁?

请你来填一填。

  得  ﹣﹣如鱼得水

  进曹营﹣﹣一言不发

  之心﹣﹣路人皆知

  穿针﹣﹣大眼瞪小眼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2.按要求填空。

(1)《山中杂记》的作者是  ,原名  ;《美猴王》选自  ,作者是  代。

(2)《索桥的故事》中“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  

(3)关于乐趣的名言:

  

(4)与遗迹有关的对联:

  

33.照样子,填表格。

作品中人物

作品

作者

所在国家或朝代

曹操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元末明初

廉颇

《史记》

司马迁

中国汉朝

武松

  

  

  

孙悟空

  

  

  

贾宝玉

  

  

  

斯巴达克

  

  

  

鲁滨孙

  

  

  

桑提亚哥

  

  

  

34.填一填。

孔子春秋时期老子隋朝

李春春秋末期北宋张择端

名字朝代

  道家创始人

  儒家创始人

  《赵州桥》

  《清明上河图》

35.阅读拓展填空。

故事《空城计》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是  。

我还能写出其他三部名著中的一个故事:

如:

出自《  》的《  》;

出自《  》的《  》;

出自《  》的《  》。

36.省会城市我知道。

A.广州 B.昆明 C.南京 D.拉萨 E.成都

(1)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全年无雾,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

  

(2)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五代时城上遍植木芙蓉,故有“蓉城”之称。

  

(3)江苏省省会,六朝古都,城市负山面江而建,又称“石头城”,简称“石城”。

  

(4)云南省省会,在云南省中部,唐代建城,气候温和,有“春城”之称。

  

(5)广东省省会,三国时建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口衔谷穗至此,有“羊城”之称。

  。

37.默写二十四节气歌。

  

  

  

  。

38.作者:

《吾腰千钱》的作者是  代  家  家  ,  之一,祖籍河东,世称  、  。

39.玩中长智慧,乐中增知识!

请你查找资料,为叶圣陶老先生设计一张名片。

叶圣陶

原名:

  

字:

  

职业:

  

作品:

  

教育思想的精髓:

  。

40.文学常识填空。

(1)  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  、  等等。

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41.探究靓舞台。

(1)图2是本《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  ,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与同学一起交流。

(2)图1是文中所写的为作者改作文的  ,搜集他的资料写下来吧!

42.作者档案室。

如图便是《蟋蟀的住宅》的作者  ,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

 

评卷人

得分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43.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写出它们的名字。

  。

 

评卷人

得分

四.连线题(共4小题)

44.用直线搭配相关的事物、人物。

45.给作品找作家。

46.民族风情我会连。

47.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评卷人

得分

五.解答题(共2小题)

48.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1)那《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3)《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49.看邮票,写出地支与生肖名称。

 

评卷人

得分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50.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

  、  、  、  。

 

2018年小升初文学常识小学语文组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

【分析】考查了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A.《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

B.《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故选:

C。

【点评】所有名著都应该反复读。

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

你会发现阅读能让人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气质。

 

2.

【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A.《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

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人。

其兄汪海清为著名画家。

代表作品《三战三捷》。

B.《赤色小子》作者是张品成。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有:

中短篇小说集《赤色小子》、《永远的哨兵》;长篇小说《可爱的中国》《红刃》《北斗当空》等十余部。

C.《红岩》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罗广斌(1924﹣﹣1967),作家。

与别人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杨益言,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红岩》、《在烈火中永生》。

D.《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

刘知侠(1918年﹣1991年9月30日),河南省卫辉人,我国著名作家。

他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

《铁道游击队》,《芳林嫂》,《沂蒙飞虎》。

故选:

C。

【点评】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让中学生享受到优秀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使人的精神不断地成长、发展、提升。

 

3.

【分析】考查了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A.B.D.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C.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故选:

C。

【点评】在读名著时,不能浅尝即止,也不要一目十行,要去领悟,去品味,去咀嚼。

感同身受,去体验作者的深意,这样,你会有新的认识。

 

4.

【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A.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

B.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个成语,出自元•李致远杂剧《还牢末》,李致远(1261﹣约1325)字致远。

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

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

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

C.出自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贺知章的代表作品,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D.出自宋•汪洙《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汪洙,字德温,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

主要作品《神童诗》。

故选:

A。

【点评】我们可以在阅读名著以后,可以写些评论和笔记,这样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很多文学艺术的写作手法。

 

5.

【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A.《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B.《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D.《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故选:

D。

【点评】阅读名著,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需要第一遍泛读,大致了解这本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基本情况、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关系、艺术风格等等。

这些基本的内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读,可以细致的阅读和理解。

 

6.

【分析】考查了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A.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

B.林黛玉,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C.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本人极为机智,有大才。

D.王熙凤,《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这是《红楼梦》中对凤姐第一次出场的描写。

粉面含春,是说凤姐皮肤白里透红,长得很美。

威不露,是指仅从表面来看,凤姐是个美人,完全看不出她还是个威风八面的当家人,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是说凤姐未开口就先笑容满面,看起来很有亲和力的样子,也是对“威不露”内涵的一种反衬描写。

故选:

D。

【点评】在读名著时,不能浅尝即止,也不要一目十行,要去领悟,去品味,去咀嚼。

感同身受,去体验作者的深意,这样,你会有新的认识。

 

7.

【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出自曹雪芹《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故选:

B。

【点评】在读名著时,不能浅尝即止,也不要一目十行,要去领悟,去品味,去咀嚼。

感同身受,去体验作者的深意,这样,你会有新的认识。

也能体味到作者的深遂。

 

8.

【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王勃《滕王阁序》

故答案为:

故选:

D。

【点评】在读名著时,不能浅尝即止,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