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336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中图版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安徽省地形图(左)和年平均气温(单位:

℃)分布图(右),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均高温多雨

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

③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

④从年平均气温看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D.③④

2.关于L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

C.支流众多,水系庞杂

D.L河为地上河,容易溃坝

3.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

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解析:

1.B 2.D 3.C 第1题,皖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淮北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均高温多雨;由于气候差异,淮河以北地区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以旱地农业为主;淮河以南地区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以水田农业为主。

第2题,L河为淮河,地势低平、季风气候及庞杂的水系是该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第3题,安徽省南部地区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安徽省南部是丘陵地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土壤呈酸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在山区发展经济林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薪炭林虽可以发展,但不能成为发展的重点。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行政区图,回答4~5题。

4.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5.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解析:

4.B 5.D 第4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

第5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

最近我国有学者指出:

原有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已经不适应现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可以把中国宏观区域经济划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新三大地带”。

下图是“新三大地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

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7.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

6.B 7.A 第6题,结合图中的图例可以判断,新、青、藏、内蒙古四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

第7题,远西部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科技教育水平欠发达,制约其发展。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治理措施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河流沟道阳坡与阴坡在水土保持措施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海拔不同B.坡度不同

C.光照和水分不同D.土壤质地不同

9.关于该河流综合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②坡面上部及高山地区以封山育林为主

③坡面地区以梯田与农业耕作区为主

④坡面下部地区以发展山地经济林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8.C 9.D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沟道阳坡与阴坡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阳坡以林木种植为主,阴坡则可进行农业耕作。

这主要是由阳坡和阴坡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不同引起的。

第9题,读图可知,在坡面地区,阴坡以农业耕作为主,阳坡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

读长江流域图,完成10~11题。

10.长江近十几年洪涝灾害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

A.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

B.裁弯取直工程

C.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D.围湖造田

11.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  )

A.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天然黄金水道

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解析:

10.D 11.C 第10题,湖泊具有调节洪水的作用,可以降低洪水水位,而围湖造田导致这一功能减弱,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第11题,长江流域各河段水能条件相差较大,上游水能资源丰富,集中了长江水能资源的80%,缺乏石油资源,太阳能资源可以利用,但不是十分丰富。

长江江阔水深,通航能力强,流域内经济发达,因此是天然的黄金水道。

12.2015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0项,主要涉及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枢纽和能源等领域。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以发展国际金融和贸易为主体

④发展交通,改善基础设施

⑤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畜牧业及畜产品深加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④⑤

解析:

选D 在西部大开发中不仅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还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3~14题。

13.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城市化水平高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工业发达

14.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解析:

13.C 14.A 第13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

第14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

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读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15~16题。

15.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16.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产业部门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

15.D 16.B 第15题,从图中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相一致,特别是第一、二阶段;该地区已发展到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

第16题,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主要产业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或国家。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完成17~18题。

17.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8.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

17.D 18.D 第17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

第18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

“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具体利用与体现。

读数字校园的应用图,回答19~20题。

19.“数字校园”是指(  )

A.对校园内所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

C.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D.建设虚拟学校

20.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教学的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

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范围、动植物物种等信息

C.课堂上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

D.想要了解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

解析:

19.A 20.C 第19题,“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

第20题,虽然数字校园技术能大大丰富课堂教学,但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浙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材料二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三 下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5分)

解析:

(1)题,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运输费用、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等方面。

(2)题,研发设计要从科技和信息获取方面回答;市场营销要考虑市场因素。

第(3)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就业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接近原料(棉花)产区,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而广阔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22.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 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4分)

(2)甲、乙两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分析该区域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优势。

(4分)

(3)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8分)

解析:

(1)题,甲区域水能丰富,水电站林立,水能开发是发展方向。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落差和水量两个因素。

(2)题,有色金属冶炼业属原料、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A为贺兰山,B为宁夏平原。

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都要理由充分。

答题角度考虑环境、资源、气候等条件。

答案:

(1)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

甲区域有多条支流,水量大;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廉价的水电可以提供电力保障。

(3)同意专家的观点。

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而水稻种植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于河流断流,危及河流下游生态安全。

或不同意专家的观点。

当地农民充分利用黄河水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发展自流灌溉;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发展水稻生产,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度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下降到现在的1.6元/kg。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

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

运输费用

(元)

生产成本

(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的比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面积(h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

谷物产量

(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东北平原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2分)(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壤肥沃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双选)(3分)(  )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解析:

(1)题,东北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平原,且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

(2)题,大豆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温度带均可生长,东北平原地区之所以具有优势,主要是因为有肥沃的黑土。

第(3)题,主要原因可从材料二中得出。

第(4)题,我国大豆生产与国外大豆生产相比,差异最大的主要是科技水平。

第(5)题,主要应从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水源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C

(3)价格低,含油量高 (4)AC (5)低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