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359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docx

移动通信行业深度调研投资展望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1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过去的十年:

从追赶者到齐头并进

1.1国内移动市场见证移动通信行业巨变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出台以来,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一直处于增长趋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1G时代到2G、3G至4G时代的转变。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也已经延伸至多数乡镇农村,综合通信网络大体已经建成,覆盖面广且通信质量优越。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起步虽晚,但过去的20年里,我们见证了从1G到4G的转变,从TD-SCDMA到TD-LTE,这期间每一代通信的关键技术都在变化提升,4GTD-LTE在中国正式商用三年后,我国网络覆盖和用户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4G市场。

目前,我国的通信行业已经与全球基本保持同步,主要是拥有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并创新新技术、涌现一批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具备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公司。

1.1.1通信运营市场规模和结构发生质变

行业平稳运行,业务总量和收入增长迅猛。

自2010年起,我国电信业务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年开始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迅猛,截止至2016年,电信业务总量已完成35948亿元,同比增长54.2%。

电信业务收入在2010到2013年期间保持增长趋势,尽管2014、2015年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到2016年电信业务收入已达到11893亿元,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相比固定通信收入,国内移动通信收入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且移动通信收入远远高于固定通信收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预期未来移动通信收入所占比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图1:

2010-2016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2:

2010-2016移动通信收入(亿元)

移动用户规模扩大,4G用户爆发式增长。

自从移动电话面世以来,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随着4G网络的发展,移动用户增长迅猛,截止至2016年,全国移动电话总数达13.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6.2部/百人,且保持增长趋势。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2G、3G到现在4G的发展,2012年起,2G移动用户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3G移动用户从2013年开始也大幅下降,4G用户规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大。

2016年,4G用户数呈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3.4亿户,总数达到7.7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

图3:

2010-2016各制式移动电话用户发展情况(万户)

2010至2016年期间,移动宽带(3G/4G)用户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移动宽带用户占比大幅提高,移动宽带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1.2%。

图4:

2010-2016年3G/4G用户发展情况(万户)

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翻倍,数据业务成为主流。

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快普及的带动下,移动流量消费在2010到2016年期间一直保持增长,到2016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已达93.6亿G,同比增长123.7%,全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经达到772M。

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84.2亿G,同比增长124.1%,在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90%。

总体来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与业务服务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以传统话音业务为前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逐步向为设计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前行,同时,移动通信与其相关行业互相融合,利用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应用需求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我国4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优质的数据传输效率和速度也使得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人们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优质用户体验。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这些年,经过不断创新,历经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群体突破,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图5:

2010-2016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比较

1.1.2通信发展催化生活方式变革,移动互联网欣欣向荣

随着4G的进一步普及,极大推进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使得我国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

截止至2017年9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3亿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11.5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4%。

同时,移动互联网呈现终端移动化、流量移动化、应用移动化和收入移动化等特点。

伴随着用户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终端生产日渐多样化,应用内容日益丰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其也带动了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业务应用和创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移动互联网在这几年发展迅猛,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2017年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明显下降后,第二季度迅速回升并拥有较大增幅,环比达到23.3%。

其增长主要由于移动购物和移动游戏市场的稳定增长。

随着移动广告高峰期的到来以及电商活动的增多,预计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图6:

2016Q1-2017Q2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亿元)

从移动互联网细分结构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增长主要源于移动游戏、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的发展。

2017年第二季度,移动购物市场规模占比依然维持在六成以上,稳居移动互联网第一大领域;移动营销市场占比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保持下降趋势,第二季度稍有回升,占比为18.3%,排名第二;从2016年到2017年,移动游戏市场占比均在11%上下波动;另外,2016年爆发的共享单车也为移动互联网市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占比虽小,但正在成倍数增长,2017年第二季度占比翻三倍,达到1.2%,预计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图7:

2016Q1-2017Q2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结构占比

伴随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日益密切,在整个社会经济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所占市场份额比重逐年递增。

从过去的语音、音乐、彩铃、彩信等业务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信息交流、移动端娱乐游戏等业务,而且这些业务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移动互联网也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合来说,移动互联网行业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1.2国内设备商顺应潮流走向巨头

1.2.1主设备商是通信发展的基石和缩影

通信产业链持续分裂和结构演变,设备提供商始终是移动通信发展的基石。

回看过去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阶段:

也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周期,整个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还处于垄断封闭状态,仅仅包括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三者关系比较简单,呈现链条结构,耦合性很差。

运营商在整个链条中占据主导位置,拥有绝对控制权,掌握着技术、资源平台和用户;设备制造商只能按照运营商提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提供通信设备和终端获取发展;用户的地位最差,完全处于卖方市场阶段。

第二阶段:

即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周期,由于政府对垄断产业进行了改革,移动运营商也走向改革之路。

此时,整个产业链向分工细化方向变化,产业链衍生成了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几个链条,彼此关系并不紧密,呈现复杂的链式结构。

第三阶段:

也就是过去十年2G向3G/4G过渡的周期。

移动通信产业链伴随着复杂的业务应用发生改变,产业链结构演变成为网状结构,运营商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动摇,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开始直接面向用户,试图攫取更大价值,

此时,各链条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互制约和影响。

从过去通信产业链的历史特点来看,设备提供商始终存在,是通信基础中的基础,其自身也发生着变革和创新,或是侧重于移动设备维护,或是着眼于固话业务发展,在推动技术进步过程中不断影响市场需求与决策。

图8: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变革历程

价值链转移倒逼“运营+设备”本土绑定模式加深,设备商继续引领移动通信技术革新。

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历史是技术驱动的历史,每十年一次技术变革,主设备商都是标准推进与制定的主导者,例如WCDMA标准主要是由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等设备厂商所主导。

过去十年,“为接入付费”的用户价值体系逐步被“为内容付费”所替代,终端和业务提供商大肆挑战运营商核心地位,互联网厂商与运营商市值变化趋势也反应了这种现象。

为适应转型的需要,运营商与设备商或将抱团展开紧密合作,不断推动网络演进和创新,为运营商提供网络重构和业务重构,才有机会不被彻底管道化。

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

的合作超越合同中存在的购买设备这种形式,运营商要想实现技术上绝对领先地位,就必须求助本土的通信制造企业。

图9:

全球市场靠前企业市值变化(亿元)

图10:

通信行业产业链价值变化

1.2.2国内设备商逐步在竞争中实现反超

收入概览:

国内设备商收入规模逐步实现反超。

过去十年,四家主设备商中,只有华为保持每年营业收入增长,且年复合增长率较高(13.3%),持续拉开与其他三家主设备商的收入差距。

考虑汇率影响,在2014、2015、2016这三年,华为是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增长,且2016年其营收规模与其他三家营收之和相当。

根据中兴2015年以来的财报显示,中兴运营商业务和消费端业务都开始复苏,且未来5G时代中兴具备足够的实力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兴上升势头明显。

诺基亚和爱立信在这10年来,营收规模与利润都不断萎缩,颓势明显,其中爱立信是四家主设备商中收入降幅最大的。

图11:

四大主设备商营收(亿美元)

图12:

2012年主设备商营收占比

图13:

2016年主设备商营收占比

收入区域分布:

中国市场成为主战场,国内厂商受益明显。

全球电信设备在中国区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通信市场快速成长,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国内通信投资加大;国产设备商逐步取代欧美厂商,成为行业龙头,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对比四大设备商的运营商业务收入:

在中国和亚太占据市场份额优势的华为受益于中国4G网络建设和印度、泰国基础网络建设投资增加,其2016年的收入总额获得进一步增长;而爱立信和诺基亚则受累于美国和日本市场需求疲软导致收入下滑;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收入份额由2015年的41%上升到了49%,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另一半江山则由爱立信和诺基亚分而治之,由此剩给中兴的有10%左右的空隙和80多亿美元的体量。

图14:

四大设备商营收区域分布

图15:

华为营收区域分布

图16:

中兴营收区域分布

图17:

四大主设备商运营商营收(亿美元)

图18:

华为营收按产品分

图19:

中兴营收按产品分

图20:

爱立信营收按产品分

图21:

诺基亚营收按产品分

业务收入分布:

多元化经营,适应ICT趋势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成败。

爱立信业务组成最单一,几乎全部集中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其中设备部分占营收大约75%,服务部分占营收大约25%,这样非常容易受电信市场投资周期的影响,也容易被竞争对手侵蚀已经很单一的市场份额;诺基亚虽然通过NokiaTechnology涉足消费者市场并以收购来的IP及应用产品发力企业业务,但运营商业务仍占90%以上;华为和中兴则通过多元化战略同时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进行扩张,以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在近两年发展迅猛,但运营商业务仍在其整体业务收入中占大约60%。

盈利概览:

设备商整体利润和现金流随着技术更迭和网络建设呈现较强周期性。

通信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随着通信技术周期的演进,全球运营商资本开支呈现周期性起伏。

3G到4G的过渡期设备商整体利润及现金流处于低点:

2012至2013在全球范围3G建设接近尾声,4G建设尚未大规模启动,设备商净利润及现金流触底,2012年5大设备商净利润之和为-29亿,达到历史低点;4G投入期利润水平回暖:

2013年到2015年,设备商利润水平呈上升趋势。

在此期间华为增速迅猛,中兴稳步提升,主要是受益于国内的成本优势和国内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2016周期底部再现:

2016年各大设备商净利润整体呈下滑趋势,再次进入下降区间。

图22:

四大主设备商利润情况(亿美元)

2未来的十年:

5G铸造中国新名片

2.1“天时地利人和物兴”打开持续向上空间

2.1.1政治环境:

监管和战略环境适宜通信行业竞争中健康发展

监管环境稳定并保持适度,鼓励竞争促进通信市场发展活力。

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

中国政府机构通过制定各类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确定互联互通规则,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为国内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同时,中国政府鼓励充分鼓励竞争,保持市场活力。

从电信行业的三次重组,到频谱的酌情规划和平衡,再到中国联通的混改,都是希望通信产业能保持充分竞争态势,健康快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国内政府监管策略都将保持现有态势,通信行业发展环境较好。

图23:

中国电信市场重组历史

从十九大报告中来看,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信息网络技术将在转方式、惠民生,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通信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将承担起更加光荣和艰巨的使命。

同时,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取得突破性成就,科技发展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而作为新兴成长产业,通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完全契合“创新”主题,必将获得国家重视和扶持,在良好环境下有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

2.1.2经济基础:

经济稳定创造良好培育环境

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力促通信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目前,国内通信市场中良好的经济结构和供需关系已经形成,这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奠定良好经济基础。

图24:

中国市场通信行业发展&GDP

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从国家GDP与通信市场规模、通信费用支出数据来看,三者之间有较为正向的关系,高GDP增长率带动通信费用支出的高增长,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008-2016年中国GDP年复合增长率9.8%,推动通信行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同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12.6%,通信费用年复合增长率7.4%。

同时,我国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降低了投资和融资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长期的低利率,这也促使了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增大。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

根据IHS全球产业展望,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

欧洲正在慢慢地摆脱衰退,但整体缺乏增长新动力;美国资本支出的增长速度正在加快,但预计增速仍低于之前周期复苏时期。

十九大上,国家发改委给出了我国过去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从经济增长看,虽然全球经济仍然复苏艰难,但是我们经济过去四年年均增长7.2%,到2016年底经济总量达到74万亿元,2017年预计全年增速为6.5%,未来几年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2.1.3社会形态:

社会变革超前促使民众对通信行业具有高依赖度

通信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水电气”性质的基本生活要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不断富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已经是绝对的日常用品,手机文化、短信文化、互联网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逐步形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也就是每天平均有4小时在上网,人们对网络依赖性很强。

同时,移动通信为人们建立了更紧密的信息网络,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2016年,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1亿,占手机网民的63.4%,年增长率为29.8%;我国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

模已达到1.94亿,使用比例由16.8%提升至27.9%;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95亿,占网民的26.6%,年增长率为28.0%;我国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万,增长率为41.7%。

图25:

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小时)

图26:

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及渗透率

2.1.4技术趋势:

深厚积累奠定未来上升趋势

技术路线或走向统一,合作共赢成为常态。

从2G时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了移动通信标准的争夺战,来自欧洲的GSM脱颖而出,但是由于CDMA用于通信的容量巨大,而且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所以美国高通投入到CDMA的研发中。

到了3G、4G时代,欧洲、美国、中国仍然研发自己的通信标准,希望引领世界通信领域,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彼此互不兼容,给手机用户带来很多困扰,各国纷纷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了加速5G发展,绝大多数国家期望技术标准能够统一,因此在5G时代全球实现统一标准已经达成共识。

然而,由于未来无线技术门槛逐步提升,巨头间交叉合作将成为

常态,抱团防止被边缘化。

图27:

移动蜂窝通信技术演进历史

国内积累效果显著,为未来无线技术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在2G时代,中国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储备也非常弱,以爱立信为代表的欧洲厂商处于绝对老大地位。

到3G时代,中国自主产权为主的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虽然起步较晚,技术和产业不够成熟,但意义重大,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3G时代,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也快速提升,占比达到15%,但CDMA的核心专利仍由高通死死捏住。

到4G时代,中国企业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针对TD-SCDMA后续演进,TD-LTE成为4G标准之一,产业链也不再像3G时代TD-SCDMA那样单薄,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部署了TD-LTE商用网络。

同时,中国企业在4G关键专利占比中提升到31%,话语权极大提升,欧洲、日本韩国逐步退出第一阵营。

国内良好的积累,以及持续对研发投入的重视,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现有态势。

图28:

3G标准专利分布

图29:

4G关键技术专利分布

2.2全面积累与推进以打造5G国家名片

2.2.1战略目标:

意识统一,从上至下全面推进5G进程

从5G相关政策的高度和密度上看,5G实现引领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智造趋势确定。

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批世界所认可的国家名片,而作为创新领域的领头羊之一,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与世界主流并进,未来引领可期。

5G从推进伊始,就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积极推进5G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5G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2016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其中的第一大优先行动就是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除此之外,工信部、网信办和国家标准委等部委机构都出台各类政策文件明确了5G的意义和推进战略,例如工信部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并专门设置专栏明确开展5G标准研究,支持开展5G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开展5G技术研发试验,开展5G业务和应用试验验证等四项具体内容。

表1:

中国有关推进5G发展的政策

国内产业链积极配合,产学研相互协调共同推进5G进程。

2013年2月,我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是聚合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力量、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工作平台。

在5G标准制定上,IMT-2020推进组已经成为与METIS、5GPP并列的标准组织。

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之时,将我国5G发展战略目标定为“引领全球5G发展”,也就是说使我国成为5G概念、技术、标准、产业发展和服务应用的引领国家之一。

以华为、中兴、大唐等设备厂商,中国信通院、北京邮

电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大学等研究机构,以及三大运营商为主要推动力量,开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在5G技术研发和测试方面稳步进行。

图30:

5G国际主流研究机构

2.2.2频谱规划:

规划尽早启动,频谱储备良好

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频谱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我国5G频谱规划逐渐成形。

“5G发展,频谱先行”已经成为共识,频谱资源的规划和分配是推进5G技术研发和商用的重要前提,频段不确定性减小也会减少企业研发投入的浪费。

在频谱资源方面,各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与压力,为了在国际博弈和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各国纷纷着手为5G

图31:

全球5G频谱规划情况

谋划频率资源。

早在2016年1月,我国工信部就已经确定3.4-3.6GHz频段用于北京和深圳两地5G技术试验。

2017年6月,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3.3-3.6GHz和4.8-5.0GHz频段用于5G系统的频率规划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用于5G系统的意见,这次确定了新增3个5G试验频率,共批复8.25G毫米波带宽。

2017年9月,工信部再次发布公告,公开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从草案可以看出,3.3-3.4GMHz频段基本被确认为5G频段,原则上限于室内使用;4.8-5.0GHz频段,具体的频率分配使用根据运营商的需

求而定;此外,草案出现了4.4-4.5GHz这个新的可用于5G系统的频段,但不能对其他相关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

2.2.3技术标准:

基于3/4G充分积累,5G技术布局领先

专利数量布局第一,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均有较好基础。

众所周知,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标准的主导权是实现“引领”最为关键的要素。

目前,5G标准尚未完全冻结,但从首次申请的5G相关专利情况来看,截止2015年,中国已经首次反超,在数量上处于第一的位置。

从细分关键技术来看,中国基本全面领先:

大规模天线技术是5G最为确定的关键技术,中国首次申请的大规模天线技术的专利数量占比超过一半,美国占据四成;超密集组网方面,中国是smallcell项目主导者,首次申请专利占比接近50%;新型多址技术方面,中国具有深厚积累,华为、中兴和大唐均

提出自主创新的新型多址技术方案,中国首次申请专利占比高达70%,除此之外,DoCoMo和美国高通也有相关技术方案;高频技术方面,与5G其他三个关键技术相比,我国总体技术积累相对较弱,首次申请专利方面,美国以四成占比位居第一,中国占比也有超过20%,且主要是以高校为主。

除了首次申请专利,目前中国企业代表担任主席、组长职务也处于历史最多,华为主导的PolarCode方案在3GPP会议的5G短码方案中战胜了高通主推的LDPC和法国主推的Turbo2.0,成为5G控制信道场景编码方案,中国技术标准推进话语权大幅提升,“5G实现引领”的目标渐近。

图32:

5G首次申请专利分布

第二阶段5G测试中国厂商全面领先。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于2016年1月全面启动,分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方案验证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目前,第二阶段测试中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