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387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docx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子秒表电路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电子秒表电路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数字秒表,用于短时间测量,适用于田径比赛等竞技场合计时使用。

(1)计时范围:

0~10分钟

(2)显示分辨率为1s/10。

(3)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三种工作状态,即:

清零计时停止

三、进度安排

1.3月15号,老师安排数电设计实验任务。

2.3月16号-28号,抽取实验并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构造整个设计思路,复习数字电路中RS触发器、D触发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器等部分内容。

3.3月29号,分析电子秒表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查出各芯片引脚排列及功能。

4.3月30号,大致设计出实验并进行电路的设计及仿真模拟。

5.3月31号,设计方案的检查,修正,改进,按要求打印方案。

四、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

学生签名

题目电子秒表电路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计时范围:

0~10分钟。

2.显示分辨率为1s/10。

3.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三种工作状态,即:

清零计时停止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1、了解计时器主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集成电路及有关电子元器件的使用;

3、学习数字电路中触发器、计数、译码显示等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

电子秒表电路是一块独立构成的记时集成电路芯片。

它集成了计数器、、振荡器、译码器和驱动等电路,能够对秒以下时间单位进行精确记时,具有清零、启动计时、暂停计时及继续计时等控制功能。

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关的控制,使译码显示器呈现秒表计时功能。

等开关开启时,向计数器输入“脉冲”,使其能让显示器在十分钟的时间内,显示分,秒,毫秒。

当开关断开时,能使其有保持数字、清零等功。

方案一:

利用十进制芯片和D触发器、计数器和译码显示器等,连接实现秒表计数器的功能;D触发器具有保持功能,不会因为前后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它实现“单开关保持清零功能”;

方案二:

利用基本RS触发器作为电子秒表的开关,基本RS触发器属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有直接置位,复位的功能。

可使其在停止后能够依然保留数字而不马上归零。

若要计数,脉冲少不了。

通过555定时器改装的多谐震荡器发出的脉冲频率要更准确;

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较第二种简单,所以我采用第一种。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单元元件一:

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

如上图所示:

编号为U8的芯片接受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脉冲,和译码显示器共同构成数字秒表的毫秒位,该芯片为十进制芯片,将使能端接高电平。

芯片开始工作,计数范围从0000~1001,在计数到1001时产生进位信号,

并将RCO进位输出的信号传给秒位芯片的CLK。

2、(单元元件二:

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

如上图所示,U7、U6和译码显示器共同构成了秒表计数器的秒位。

当U8将进位输出信号传给U7的CLK时,U7芯片开始工作。

U7构成十进制,U6构成六进制。

两个芯片采用同步预置数的方式连接为六十进制的计数器,其工作范围为00000000~01011001,当下一个脉冲信号到来时,产生清零信号,同时将进位输出信号传给U5芯片的CLK。

3、(单元元件三:

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

如左图所示:

U5和显示译码器共同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它表示的是秒表计数器的分位,当U6产生的进位输出传给U5的CLK时,U5开始工作,并且计数范围为0000~1001;

4、(单元元件4:

74LS175D)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

四、总电路工作原理及元器件清单

1.总原理图

2.电路完整工作过程描述(总体工作原理)

(1)函数信号发生器:

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100HZ的脉冲;

(2)记数器:

对时钟信号进行记数并进位,毫秒和秒之间10进制,秒和分之间60进制;

(3)译码器:

对脉冲记数进行译码输出到显示单元中;

(4)显示器:

采用4片LED显示器把各位的数值显示出来,是秒表最终的输出,有分、秒、和毫秒位;

(5)控制器:

控制电路是对秒表的工作状态(记时开始/暂停/继续/复位等)进行控制的单元,可由触发器和开关组成。

时钟发生单元

时钟发生器可以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信号,因输出要求为1KHZ的,选择占空比为50%,即T=0.1S的时钟源,当开关闭合时。

此时1KHZ脉冲信号通过导线将方波信号传给U8的CLK,U8开始工作。

记数单元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N的计数。

如图为其功能表:

输入

输出

L

*

*

*

*

*

*

*

*

L

L

L

L

H

L

*

*

UP

H

H

H

H

UP

*

*

*

*

计数

H

H

L

*

*

*

*

*

*

保持

H

H

*

L

*

*

*

*

*

保持

由160的功能表可知,当

接高电平时,将脉冲信号传给CLK,160开始加计数工作,LED显示器显示的范围为0~9,即从0000~1001;当变为1001时,RCO将其进位输出传给U8的CLK。

则U7芯片开始工作,因为U7、U6两个芯片要求连接成六十进制的加计数,则采用同步置数的方式连接,即计数范围为00000000~01011001,当计数到01100000时,产生清零信号,同时产生进位输出信号给U5的CLK,则U5开始工作,且计数范围为0000~1001.

开关控制单元

 

开关控制由集成的D触发器74LS175D来实现,根据D触发器的特点可知,不管输入状态是什么,只要

接高电平,不管来的时钟脉冲是上升还是下降触发,D触发器都有保持的功能,所以,利用D触发器的功能,可以实现开关控制清零和保持的功能。

元件清单如下:

元件序号

型号

主要参数

数量

备注

U1~U4

DCD_HEX

4

U5~U8

74LS160N

4

U9

74LS175D

1

S1

SPDT-SB

SPACE

1

VCC

5V

1

信号源

XFG1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1

Ground

1

连接线

若干

五、仿真调试与分析

将各个芯片在MULTISIM8中连接并进行仿真,仿真如图所示

经过调试,各部分运行结果正确。

 

六、结论与心得

这次课程设计实验可以说是收获很多,尽管在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实验。

因为是上个学期学习的《数字电子计数》,这学期遗忘了部分知识点,所以先开始着手的时候,有些困难,没有什么思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和调整,逐步对这次的设计有了认识和了解,题目虽然看似不那么复杂,但是有些条件实现起来确实需要技巧和清晰的思路。

例如:

用单个开关实现控制秒表保持和清零的功能,这部分我始终难以找到最佳的方案,先开始尝试用单稳态触发器来实现,但是对其功能不是很熟悉,致使功能实现出现了障碍。

后来在学委的帮助下,改用了集成D触发器,D触发器不会因为前后时钟脉冲的变化而改变,利用这一点,在一次一次的连接尝试下,终于找到方法,也顺利的实现了开关控制环节。

再例如:

构成六十进制计数那里,先开始采用异步清零方式,但是芯片工作起来不能和开关的控制统一步调,最后在同学的提示下,尝试用同步置数方式,结果实现了六十进制的计数。

俗话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数字电子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实际操作和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联系,但又高于课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设计出来就比较困难了,要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此同时,通过本次电路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

这次实验总体还算成功,希望以后多一些这类的实验,来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湖南大学出版。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3]《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数字电路分册)》编写组编。

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数字电路分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1992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会课程设计选题集》,1992.大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