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939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快门光圈感光度.docx

快门光圈感光度

快门、光圈、感光度,这三个因素是一张相片曝光是否合适的基本条件。

   快门,这里是指快门速度,是相机接收光线的时间长度,D80相机的快门速度为30秒到1/4000秒之间,这个宽容度基本可以完成日常的全部拍摄任务了。

   光圈,这里是指光圈的F值,是允许光线通过的开口的大小,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前面一个F值比后面一个F值通光量大1倍(就是乘以2)。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标有1.2、1.7、2.5、3.3、4.8等光圈F值的镜头,比照上边的数值使用就行了。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适合拍人像特定。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适合拍田野风景。

   我们常说大光圈、小光圈,其实就是说的光圈F值。

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光圈F值其实是一个倒数(例如:

F1.4正确的书写应为F/1.4),镜头上标的F值的数字越大,光圈就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少。

1.4,其实是1/1.4,是大光圈;16其实是1/16,就属于小光圈了。

所以所谓的大光圈就是1这边,小光圈才是64那边。

最大光圈越大的镜头,一般价格也就越贵。

比如:

尼康AiAFNikkor28mmF1.4D镜头和尼康AiAFNikkor28mmF2.8D镜头,前一个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1.4,二手95新的价格大概为20000元,而且基本有行无市,全中国保有量大概不超过200个。

后一个镜头最大光圈为F2.8,好象与前一个差不多,但价格仅为1700元,全国保有量无数。

   感光度,这里是指感光材料的感光指数,通俗说就是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一般用ISO表示。

感光度越高,对光线就越敏感,单位时间内的接收的光线强度就越大。

但是随着感光度的加大,照片上的噪点也会相应增多,进而影响照片的美感。

但是,有些高噪点的照片,会呈现一种近于油画的效果,在实际拍照时可以留意一下。

现在有一些高档相机,控制噪点能力超强,在感光度3200时仍然能拍出噪点并不明显的片子,流流口水得了。

我们一般常用的系统默认感光度是ISO100,什么时候需要调整感光度,下面结合快门和光圈一起讲。

 

四、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关系和阳光16法则

   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关系必须用乘法来表示,如果合适的曝光量是一个乘积,那么快门、光圈、感光度就是三个因数。

   一张照片的正确曝光,需要一个正确的曝光量。

也就是说要设定好正确的快门、光圈、感光度。

在正确的曝光量的前提下,快门、光圈、感光度是可以相互调整补充的。

刚才说过,感光度ISO一般都设定为100,如果感光度不变,快门减小一档(例如:

从1/100秒调到1/200秒),光圈就就需要放大一档(例如:

从F8调到F5.6);把快门加大一档(从1/200秒调到1/100秒),光圈就要缩小一档(例如:

从F5.6调到F8)。

这样才能保证照片的正确曝光。

如果感光度ISO加大一档,那么快门或者光圈就缩小一档。

   在用光方面,有一个“阳光16法则”口诀:

           艳阳十六阴天八,

           多云十一日暮四,

           阴云压顶五点六,

           雨天落雪同日暮,

           室内球场二秒足,

           客厅戏台快门八。

   阳光的照射强度是相对固定的,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将相机的光圈设定为F16、快门速度为1/125秒(ISO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浓烈,曝光正常的风景照片了。

根据这个法则,碰到反光较为强烈的环境,比如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光线受到减弱时,比如多云情况下应使用F11光圈。

  “阳光16法则”仅仅是一个便于记忆曝光基本数值的一个口诀而已,是一个表示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关系的简便而实用的口诀。

在实际拍摄时,很少有用F22的光圈的,用F16的光圈都很少。

而且很多镜头的最佳光圈是5.6左右。

同时,对于不同的摄影对象,所需要设定的光圈一般都比F16大,这时可以根据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的因数关系,缩小(加快)快门速度进行调整。

   例如:

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将相机的光圈设定为F16、快门速度为1/125秒(ISO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浓烈,曝光正常的风景照片。

但这时你需要用光圈F8,比F16加大了2档,那么快门就需要缩小2档,即125乘以2,再乘以2,快门速度为1/500秒。

   那么什么时候调整ISO感光度呢?

在光圈足够大、快门足够慢时,还不能达到正确曝光所需要的曝光量,这时就应该加大ISO感光度,提高敏感度,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对于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的关系,是一个必须要了解和熟记的内容。

虽然现在用“AUTOA”或者“P”,我们可以忽略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的关系,但是在今后的实际使用中,例如拍足球需要速度,我们就会用到“S”快门优先自动档;拍人像需要大光圈虚化背景,我们就会用“A”光圈优先自动档;如果以后想玩玩纯手动镜头,体会一下当年老镜头的手感,我们就会用“M”手动档,那就更需要对快门、光圈、感光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在拍摄时多看一看在“AUTO”自动模式或者“P”程序自动时,相机自己设定的各种关于快门、光圈的数值,慢慢体会、慢慢练习,为以后的技术升级打好基础。

 

 

   这张夜景人像,是作者在夜间,没开闪光灯,只利用周围环境的灯光,手持拍摄的。

快门1/125秒,光圈F1.2,焦距85mm,ISO感光度650,光圈优先模式。

在夜间手持拍摄,真是太强大了!

   光圈F1.2是这款镜头的最大光圈了,因为是定焦镜头,焦距为85,那么快门速度必须大于1/85秒才能握稳相机。

这时光圈已经到了极限,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只能在快门和ISO感光度上想办法了。

快门速度最好在1/100秒至1/125秒之间,如果再快,就只能相应的浪费地增大感光度ISO,而感光度过大就会产生太多的噪点,影响画质。

这时,作者将ISO感光度设定为不是很高的650,因为是光圈优先模式,相机就根据现场光照情况正好自动将快门设定为1/125秒,这个快门速度已经能够保证稳定相机了。

一张曝光正确、主体清晰、色彩艳丽、背景奶油般虚化的人像作品就诞生了。

当然,如果设定ISO感光度650,相机自动设定的快门速度还小于1/85秒,那就只能增加ISO感光度到800,或者更高了。

 

ISO值: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

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

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

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

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

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

   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

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

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快门: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

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

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

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

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ISO值的运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挡加快,反之亦然。

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

   其实,摄影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行当,只有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为了容易理解先抛开ISO不说。

也就是认为ISO固定。

只说快门和光圈。

快门表示进光的时间,例如一张照片的快门速度:

1/60s(表示60分之一秒)。

这很好理解。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元器件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示光圈大小是用f值。

大光圈表示光圈开的越大,但光圈值越小。

完整的光圈值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每一档光圈的进光量是前一档的一半。

至于那些F1.8、F3.5之类的光圈值是因为相机支持光圈值1/3步进。

(注,楼主的第一段问题中的镜头越大,应当是光圈越大。

拍摄照片,为了获得正常曝光可以使用很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组合进行拍摄。

例如一张照片的拍摄参数是快门速度:

1/100s,(一百分之一秒)光圈值F4。

获得正常曝光同样可以使用1/200s,F2.8,或1/50s,F5.6这样的快门光圈组合。

就像打开水龙头接满一杯水,水龙头开的越大(光圈开的越大),需要的时间(快门速度)就越短。

水龙头开的越小,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越快,必然要使用更大的光圈获得更大的进光量维持正常的曝光。

现在可以将ISO加入,ISO表示感光速度,ISO200的感光速度是ISO100的一倍。

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200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100的一半。

但ISO更高,也更容易增加噪点

1、光圈:

主要是用来控制景深,如果要求背景虚化要用大光圈,如果拍摄风景要求用小光圈,f/后面的数字越大代表光圈越小,f/后面的数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

2、快门:

说的是曝光时间,例如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用高速(即时间短)。

3、感光度ISO:

说的是软片对光的敏感度,简单的说:

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ISO越高(例如800)需要的曝光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例如阳光下可以用ISO100,阴影下可以用ISO200,

拍摄舞台可以用ISO400或800,ISO越高越容易产生躁点。

ISO即感光度。

粗浅地说就是相机的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或对光的接收能力。

ISO数值越大,对光越敏感。

平常用的最多的感光度是100。

光线微弱时,为了接收到更多的光,让照片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就可以提升ISO的数值:

200、400、800……或更高。

当ISO的数值越大时,对光当然就更敏感,但也由此也会把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无用的“信号”也接收了,这就是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密密麻麻的“噪点”ISO显然是一把“双刃剑”

,究竟如何提升ISO以增加对微弱光线的适应性,又不至于让噪点降低了画质,这是拍照的人需要仔细琢磨的。

 

快门速度通常简称为快门,是指相机快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通过快门来控制CCD的感光时间。

快门速度通常用分数形式来表示,习惯上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比如  1/100表示快门开启到关闭是0.01秒,  1/10是0.1秒。

(1/2是0.5秒;1/4是0.25秒;1/8是0.125秒;1/15是0.066秒;1/30是0.033秒;1/60是0.016秒;1/125是0.008秒;1/250是0.004秒;1/500是0.002秒;1/1000是0.001秒).快门速度每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

因为快门速度提高后缩短了感光材料的感光时间,所以为了保证感光材料能正常受光,光圈的通光量就要相应加大,才能保证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感光面光量的装置。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

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

F2.8、F8、F16等等这些数值是光圈系数,是镜头焦距除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是指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CCD的距离有关。

光圈系数越小,孔径越大,表明光圈越大,能透过的光越多;反之光圈系数越大,孔径越小,表明光圈越小,能透过的光越少。

光圈数值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效果是一样的,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

利用光圈可以来控制景深的长短,在相同的参数下,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长。

在需要虚化背景的时候一般用大光圈,相反,如果想要得到更大的景深,就用尽量小的光圈。

感光度(ISO),是相机感光部件CCD对光的敏感程度。

数值越大,感光部件越敏感。

ISO感光度通常也用倍数来表示,有100、200、400、800。

一般低感光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噪点,得到较好的画质,高感光度,相机的快门速度会较快,拍摄起来较容易,但燥点也较多,画质相对差些。

感光度对曝光量影响比较大,低感光度需要大些的曝光量,高感光则需要小些的曝光量。

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小结: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镜头的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曝光不足时可以通过设置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门速度、更高的感光值或者使用闪光灯来调整。

避免曝光过度,则可以通过设置更小的光圈、更快的快门速度、更低的感光值来调整。

下午外出拍片,模拟了几种场景:

一是在保证安全速度的前提下分别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进行拍摄;二是光圈恒定分别用几种不同档的感光度进行拍摄,感受快门速度的变化。

进一步加深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通过实地拍摄发现光圈和快门速度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慢。

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感光度由100提高到了400,其快门速度就由1/50秒提高为1/200秒,整整提高了4档。

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也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感光度的增加,快门速度会加快,同时照片的燥点也明显增多。

此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