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215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docx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1-2012-1《财政学》

期末考核

 

主题: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学生姓名:

班级:

财务8班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更直接的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怎样解决“三农基本矛盾”,怎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怎样缩小城乡居民差距等一系列问题都被人们所积极关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已刻不容缓,要想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切实处理好“三农”问题。

关键词:

财政投入、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涉农政策、三农投入

总述: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可谓是历史悠久,农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在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的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当代中国,由于农村在社会,经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可见其重要和必要性。

中国13亿人口,其中9亿均属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重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

我国面积广大,而用于耕地的面积仅仅占国土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四,可人均耕地面积却排到了126位以后。

并且,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各种原因(如:

修建房屋、公路、工厂等),我国耕地面积正在日益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

再者由于工业的发展,坏境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原因造成了耕地质量的退化,直接制约了粮食的产量。

耕地面积减少并且质量的退化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了越来越窄的空间中,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二)农民人口素质低

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就有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虽然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依旧没钱购买商品,没钱看病,没钱改善生活质量。

农村工业,企业并不多,多数农村闲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大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只能选择一些体力活,因此,工资不高,再加上有些工资不易兑现,加剧了农村人民收入与城镇人民的差距。

(四)农业结构单一

(五)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足。

二、中央财政涉农支出情况

(一)总体支出情况:

图1. 2006-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

上图是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个整体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并且据我了解国家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均聚焦“三农”问题,如不出意外,2012年也是如此。

2004年国家提出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则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又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可见,国家对“三农”的投入是层层深入的,并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这项任务的重中之重,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财政增加对“三农”的支出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数,这样一来研究各项支出所占比重就变得十分必要,接下来就让我们接着具体来分析一下国家财政在“三农”问题上的各种具体支出。

(二)2007—2010年具体支出情况分析:

图2. 2007-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具体情况

单位

(亿元)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

支持农业生产支出

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对农民补贴支出(四项补贴)

2010年

8579.7

3427.3

3350.3

1225.9

2009年

7253.1

7013.1

10773.1

1305.2

2008年

5955.5

2260.1

2072.8

1027.7

2007年

4318.3

1801.7

1415.8

513.6

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包括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而购买性支出又包括了社会消耗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而上图中,支持农业生产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属于财政购买性支出,总的来说,国家对各项支出都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短短的四年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足足增加了4000多亿元。

而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支出则属于国家转移性支出,这方面的支出,总体上来说也是呈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四年间足足增加了700多亿元。

国家财政通过这两种性质的各项支出,真真切切的支持着农村事业的发展。

而国家财政每年要实现的支出目标都是不同的,从07年到08年,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

加强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扩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完善农资综合补贴调整机制,以及种粮补贴更好促进粮食生产的办法。

加大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力度。

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支持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落实促进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在全国全面推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研究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2009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0042.6亿元,占总支出的26.3%,比2008年增加4409.1亿元,增长28.2%。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7253.1亿元,比2008年增加1297.6亿元,增长21.8%,包括中央本级支出709.9亿元,比2008年增加37.5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6543.2亿元,比2008年增加1260.1亿元。

地方财政通过自有财力安排“三农”支出12789.5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2009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19332.7亿元,比2008年增长29.2%。

综合来看,2009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业生产支出7013.1亿元,占“三农”支出的35%。

主要用于支持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等工作,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支持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0773.1亿元,占“三农”支出的53.8%。

主要用于逐步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做好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支持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

三是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305.2亿元,占“三农”支出的6.5%。

其中,水稻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面积成倍增长,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覆盖了玉米、水稻等重点农机作业领域,并按照“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建立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是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951.2亿元,占“三农”支出的4.7%。

主要用于增加国家粮油储存数量,支持连续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

2010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4213.4亿元,占总支出的26.9%,比2009年增加4170.8亿元,增长20.8%。

其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

其中:

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7742.2亿元,2010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23375.9亿元,比2009年增长20.9%。

 

全国财政“三农”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支出8571.4亿元,占“三农”支出的35.4%。

主要用于支持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等工作,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支持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3221.4亿元,占“三农”支出的54.6%。

主要用于逐步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做好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支持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

三是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258亿元,占“三农”支出的5.2%。

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实现全覆盖,大豆实现东北地区全覆盖,油菜实现长江中下游流域全覆盖,新增花生和青稞良种补贴品种;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并按照“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建立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是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1162.7亿元,占“三农”支出的4.8%。

主要用于增加国家粮油储备数量,支持连续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

(三)比较“三农”支出与其它项目支出:

1.三农”投入与一般公共服务投入对比:

图3.“三农”投入与一般公共服务投入对比

项目 年数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一般公共服务

9337.16

9164.21

9795.92

8514.24

三农

8579.7

7253.1

5955.5

4318.3

根据财政部公示:

一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等。

通过分析07年到10年的数据,我国为支持实施粮食稳定增产,中央财政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用于“三农”的投入。

由于我国正朝着改革农村经济的道路努力前进,近四年涉及“三农”的支出一直在增加,一般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但在09年开始压缩一般性支出,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这些措施使得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在减少。

但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财政在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补助地方的“三农”支出。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主要用于农产品储备费用及利息支出,支持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和中央农垦企业农业生产、对农民补贴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中央补助地方“三农”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税费改革,支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地方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病虫害控制、林业培育、农村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水利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运输和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村公益事业、对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补助、村级一事一议补助、退耕还林补助和自然生态保护、对农民补贴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

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投入加总在一起就增加了“三农”的投入资金。

2.以2010年为例作进一步的分析:

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百分比表

同以往的很多年一样,2010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4213.4亿元,占总支出的26.9%,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基本上都维持在26%左右。

财政对“三农”

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也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三农”投入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投入力度大,无论是从绝对投入额还是从总体比例上来看,国家对农业的投入都是相当多的,国家用于民生建设和三农的支出占了财政支出的一大半。

(2)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够,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显得微乎其微,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很多孩子依然上不起学,有的甚至没地方上学,对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更是不够。

(3)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

对农村和农业来说,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

这些都是投资数额大,投资期限长,涉及面广,凭单个的社会个人无法完成的项目。

(4)农业投入回报率低,农业收益相当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很大,可收回的利益却小只有小,主要是因为因为这部分的投入,规模巨大,涉及面广,投资期长,成本高,不易形成收益促进国家财政的增长。

(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大力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6)一般性:

我国财政对“三农”方面的投入是一个综合的项目,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财政是履行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

三、政策与措施

(一)与发达国家美国涉农支出进行比较

从投入的结构来看,美国政府农业财政投入主要部分是对农民、农村的各种补贴,一般服务所占比例较小。

而中国对农业的投入主要是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

美国,各种补贴占总投入量的87%,而政府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仅占13%。

而中国,各种补贴仅占财政支农支出的10%都不到,绝大多数政府支出用于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这表明美国财政支农是以各类补贴作为重点支持方式。

而在各类补贴中,绿箱内的补贴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又以国内食物援助补贴为主。

美国国内食物补贴占绿箱内补贴的84%,绿箱内补贴占总补贴量的81%,针对特定产品的直补占总补贴量的10%,不针对特定产品的其他补贴占总补贴量的10%。

因此,美国政府针对特定农产品的直接补贴所占比重较小,而是以国内食物援助补贴、脱钩收入补贴、环境治理补贴等绿箱内补贴作为农业财政投入的重点。

但中国的补贴多以直接补贴为主,其它补贴方式为辅,致使补贴资金难以落到实处。

另外,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中市场价格支持所占比例不大,此项支出仅占国内支持总量的4.7%,绝大部分为政府财政投入。

而中国对市场价格的支持比例是比较大的。

我国与美国农业自然资源相当,现在我国也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我国农业却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世界上也处于落后的地位,而美国却是农业生产大国,且不说美国人口少的问题,我认为美国在很多涉农政策方面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

1.美国实行对农业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农业补贴制度。

美国对农业实行关税保护以及各种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在生产、限产和各种农业设施上给予农民的补贴有的甚至超过了自身种植的收入。

这些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给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

  2.美国极其重视对农业科研的进行。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建立起来了以农干部为主干的、融教科产三位一体的“农业科学、教育和推广体系”。

我国在农业的科技发展和推广上有极大的欠缺。

3.美国的社会福利普遍比较高,在农村也不例外。

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显然还没有覆盖到农村来,在这一方面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4.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为农场主,批发商提供,经销商提供农产品价格,供需情况的最新消息,农产品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二)怎样彻底改变我国“三农”基本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是尤为突出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基本矛盾,我认为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人地矛盾。

而人地矛盾又应该怎样来解决呢,我认为继续有力的贯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大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教育,对克服人地矛盾必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再者,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彻底改变农民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如:

祖坟,风水,一定要生儿子等。

更甚者,我认为解决“三农”基本矛盾的核心是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呢,促进农民增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中央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增收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很多农民现在都不种地了,因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最后却得不到该有的价值,农村资本回收效率相当低下,这也是酿成一些农民悲剧的原因,很多蔬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而市场上的蔬菜却依然那么贵。

这样一来,农民失去了耕作的积极性,便开始了他们的务工生活,农村人口便急遽向城市流动,也给城市治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究其原因,我认为,必须扩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太过依附于土地,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促进农村与相邻城市的交流,也非常有必要,如今,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非但没有缩小,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样一来,加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如果交通便利了,依附于铁路线,公路线的辐射作用,农村经济定能得到一定发展。

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一味的强调索取,并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土壤失肥,山体滑坡等环境问题,更有的甚至导致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问题,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态农业看起来已经十分必要了。

一定基础上的发展类似“桑基鱼塘”那样的无污染农业是不错的借鉴。

农业应该实行精耕细作,而不是传统的手工劳作,那样不仅浪费时间,更没有将土地的功能最大化。

积极推进农村科技发展,农村生产机械落后,达不到规模效应,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各种矛盾,机械化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国家应该怎样安排涉农政策

(一)税收方面:

我认为国家应持续坚持对涉农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和减免,特别是对利润薄弱的农产品。

对农业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从税收税率上引导农民种植市场上需求大的农副产品。

如:

免征市场内销售自产农产品的农民的个人所得税,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小贩免办理税务登记等。

国家还应该全面为农民以及经销商提供有关农业及农产品的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国家需要安排专人负责保障税收优惠的实施。

一方面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要保证政策的实施,国家应该努力将这些税收优惠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制定一个政策。

(二)财政支出方面:

我认为国家可以适当减少某些不能得到收益的支出,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素质,而不是一味的进行补贴,让农民以及整个农村经济产生对国家资金的依赖。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的大力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科研、科技的投入力度,并保证其充分的利用。

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和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解决农民不敢看病,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结:

我国对三农的支出,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很多涉农支出还需加大,如农村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等方面,还需要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需建立,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医疗卫生条件也必须逐步得到改善,不然,这一定会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我认为国家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农业调查,进行涉农支出筹划,将支出效益最大化。

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效益化,不能只是投入而收不到回报。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

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的有序进行,大力进行相关的宣传,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

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对农民信息应该进行公开化,为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以及国际社会息息相关,要想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地解决,真真正正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而不单单只是实现总量的上升平均水平却不高。

 

参考文献:

[1]陈共: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财政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七十年,求索[J].2006,(02)

[3]中国国家财政局,《2009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基本情况》,《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基本情况》

[4]《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5]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外财政投入特点分析》

[6]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8、2009、2010

[7]刘志扬.美国农业新经济[M].山东:

青岛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