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681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

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5、玲玲的画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自由读课文。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练习写字。

 

小组中进行交流。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5、玲玲的画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四、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四、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学生开火车读。

 

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做一做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变好事动脑筋

教学反思

我认为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

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6 蜜蜂引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抓住描写列宁的动词,复述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

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蜜蜂)

2.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

(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

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

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

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

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

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

聊天,闲谈。

 惊讶:

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

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

(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猜一猜

 

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

想一想

讨论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

王尚文先生指出:

“具体到语文课程,它正是通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有别于其它课程的特殊途径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的。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6、蜜蜂引路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

 

精读课文

学生甲:

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

地点:

莫斯科•,

学生乙:

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默读课文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1)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

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

王尚文先生指出:

“具体到语文课程,它正是通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有别于其它课程的特殊途径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的。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7 寓言两则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方法

读中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切入举偶

 

二、朗读

 

三、讨论

 

四、写字

一、切入举偶

 

二、朗读

 

三、讨论

 

四、写字

一、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二、朗读

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

初步体会寓意。

 

三、讨论

1、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

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观察谈话

 

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

 

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启发学生思考:

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

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培养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自学自悟学习方式在二年级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7、寓言两则

1、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难点

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方法

读中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研读

 

四、拓展

 

五、写字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研读

 

四、拓展

 

五、写字

一、导入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如: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讨论

交流

 

观察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

真幸运──野兔撞树桩,啥力也不费;

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

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

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

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教学反思

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

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的学、自主的学、自觉的学。

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要自己在读中明。

作者的语言以及语言要传递的内容,自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8、丑小鸭

1.学习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课堂作业。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课堂作业。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

(板书课题:

4丑小鸭)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字音,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堆(duí),注意和方言区别,不要读成dǘi。

等(děng)和剩(shěng)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děn和shěn。

瘦(shǒu)和除(chù)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ǒu和cù。

钻(zuán)是平舌音,不要把u读丢了。

3.学生读时,教师可相机提醒学生,读长句子时,在句中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停顿时,不要读破词语,“的”字前面一般不要停顿……。

4.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是否读通了文中的句子。

5.教师范读课文,,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6.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7.讨论上述问题

三、课堂作业。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拣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跟家里的人或同学讲一讲。

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

 

指名读课文

 

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按已往老师教给的朗读长句子的方法和要求读通文中的长句子,并给自然段标序号。

分段指名读课文。

学生小声地跟着读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2、丑

3、孤独

4、害怕

5、羡慕

6、幸运

7、惊喜

教学反思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

北潭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28、丑小鸭

1、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暖烘烘”、“特别”、“洁白”、“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等词句的意思。

2、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