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188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冬季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读索契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 ②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 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索契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冬季室外滑雪比赛的理想场所,其主要成因是()

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读某地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

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由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最能反映沿MN线对应剖面的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4.此时乙点的风向为

A.东南风B.南风C.西北风D.北风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5.下列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A地与B地B.B地与C地C.C地与D地D.A地与C地

6.造成C地比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主要是(   )

①地形②河流③降水④纬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8.下图表示某时段大庆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的气温曲线是A

B.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强

D.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河流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

10.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1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A.9月17日l8时30分B.9月17日0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

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3.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各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S地为地中海气候

15.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③A地为河谷东岸④B地为河谷东岸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关于图中等温线及湖泊水位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T2、T3、T4,阶地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物。

沉积物的平均砾径T3>T4>T2>T1。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任一级河流阶地上沉积物堆积过程

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D.河流间断上升

1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断面河流流速、流量

最大的时期为

A.T1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3形成时期D.T4形成时期

19.河段多级阶地形成,说明了该地区经历了

A.河床多次抬升B.河床多次下降

C.河床相对稳定D.河床间歇性抬升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20.图中地层经历了几次抬升运动

A.0次B.1次C.2次D.3次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良好的建筑材料B.乙可能因断层而断裂

C.丙岩层受侵蚀而形成D.丁岩层年龄可能最老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2.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23.图中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B.大理岩C.板岩D.片麻岩

2016年10月5日,中国企业组织施工的“非洲天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吉布提境内的阿萨勒湖通过地下裂缝与海洋相连,湖面的海拔为-156m,为非洲大陆最低点,湖水盐度高达34.8%。

读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地形(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24.图中众多湖泊呈带状分布,这些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改道,残留成湖B海盆抬升,残留成湖

C断裂下陷,积水成湖D河道曲折,淤积成湖

25.与内陆地区盐湖相比,阿萨勒湖盐度高的特殊原因是(  )

A.降水偏少B.气温偏高C.灌溉引水D.海水注入

26.中国工程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修建铁路时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高温B.高湿C.高寒D.缺氧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7.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新西兰D.巴西高原

28.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29.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的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A.3700米B.4500米C.5000米D.2680米

位于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

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右图为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面小题。

30.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B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31.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月B.4—5月C.6—7月D.9—10月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33.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

A.劳动导向型产业减少B.住房紧张C.技术人才外流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34.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

A.加快工业发展B.大量迁入人口C.进行人工降水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

A.中国B.德国C.日本D.尼日利亚

36.在图中四个国家,目前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①到④B.由④到①

C.由②到④D.由②到③

综合题(4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成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如下图),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多达436条。

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10毫米,有些地方降水达4000毫米以上,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入海水量居世界第5位。

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l-1.5km,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水位年变幅12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0.045‰。

奥里诺科河年平均输沙量约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退水期间)的干流。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奥里诺科河流域图。

(1)分析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的原因。

(4分)

 

(2)分析①、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3)描述奥里诺科河水文特征。

(3分)

 

(4)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第二次沙峰的成因。

(4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梨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

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

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

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4分)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4分)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6分)

(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继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又带领他的团队在山城重庆种出了巨人水稻,重庆是中国四大火炉盆地之一,袁隆平却想在这里种植出巨人水稻让人们来乘凉,现在这一计划已经成为现实。

材料二:

巨人水稻可以达到800公斤的亩产量,是普通水稻的产量的2倍左右,而种植密度普通水稻的一半。

材料三:

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重庆市种植巨人水稻的最大障碍是(2分),简述其形成原因。

(共7分)

 

(2)简析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异常的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1-5ABDDD6-10CBCCD11-15ABCDC16-20BACDD21-25ADBCD26-30DCDCA31-35BDADD36C

37.(共15分)

(1)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支流众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海洋来的东北信风影响,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

(2)来自海(大西)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①地区年降水少。

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安第斯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③地区年降水量最高。

(3)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4)在汛期,因干流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

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38.(共17分)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4)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39.(共14分)

(1)光照不足(2分)

形成原因:

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地处盆地,水汽难以散失;易形成云雾天气。

(5分)

(2)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偏低。

地处(太行山)山地东麓,冬季为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北方家庭大量燃煤取暖和众多汽车排放大量烟尘,污染物浓度大;易形成雾霾天气,削弱作用强。

(7分)

 

选择题参考答案详析

1.A2.B

【解析】

1.索契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南侧,受冬季风影响小且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成为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

2.冬季室外滑雪比赛与冰雪量的关系密切,索契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冬季适宜开展室外滑雪比赛。

考点:

俄罗斯局部地区的气候。

3.D4.D

【分析】

从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分析,因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甲地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区凸出,丙地等压面向地面高压区凹陷,故高空同一海拔高度甲地到丙地气压逐渐降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丙′等压面分布与高空相反,甲′、乙′、丙′气压由低到高。

3.因近地面气压较高,远高于700百帕,故排除AC选项。

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甲′、乙′、丙′等压面分布与高空相反,而高空甲地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区凸出,丙地等压面向地面高压区凹陷,故B项错误,D项正确。

4.因高空同一海拔高度甲地到丙地气压逐渐降低,从经纬网分析,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偏向力的影响,乙点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北风,D项正确。

【点睛】

气压的垂直分布由地面向高空降低。

5.D6.C

【分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读图可知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为A与C,D项正确。

6.根据经纬度可知,A为青藏高原,C地为四川盆地,两地纬度大致相同,排除④,河流与太阳辐射无关,排除②。

故C正确。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云雨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

盆地地形使空气不易流通,水汽难以散失,因此四川盆地多云天气多,云层吸收反射太阳辐射,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少。

【点睛】注意利用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

7.B

【解析】

图示风向向左偏,说明位于南半球。

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是气温M地高于P地,C、D错。

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结合图示风向、等压线形态,判断图示是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天气系统。

南半球的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冷锋降雨在锋后,P处是阴雨天气,M处是晴天,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B对,A错。

8.C

【详解】

根据曲线变化特征,可知A曲线为晴天时的气温日变化,B曲线为阴雨天气时的气温日变化;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低,这是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高,这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强,故C项符合题意;霜冻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这是由于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点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9.C10.D

【解析】

9.从图中经纬度和地名分析,该地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无河流湖泊分布,山地海拔较低,无冰川分布,故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C项正确。

10.该半岛紧邻印度洋,夏季沿岸无暖流经过,受西南风影响,但西南风来自阿拉伯半岛内陆沙漠,干燥炎热降水少,故D项正确。

通过经纬网和“波斯湾”确定该地区域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是本题的关键。

11.A

【解析】

【详解】

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两地相差18个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起飞时,夏威夷某岛的区时是17日0时30分,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9月17日l8时30分,A对。

B、C、D错。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8区和西十区相差18个时区,即相差18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

求西边的减去时区差,再加上飞行时间。

12.B13.C

【解析】

12.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对①错,选B。

13.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

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

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据此选C。

【点睛】

据图,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据此解答即可。

14.D15.C1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图示地区位于纬度为30°附近的大陆西岸,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侵蚀岸陡、堆积岸缓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4.该区域位于纬度为30°附近的大陆西岸,因此气候类型应为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由题目可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因此湖泊所在地为地中海气候,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到南北纬40°,即S地为地中海气候,越向南去纬度越高,应为南半球,故D正确,B、C错误。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错误。

15.从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该河流地质岩层向上拱起,受张力侵蚀成谷地,所以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谷西岸为侵蚀岸,河谷东岸为堆积岸,由图可知A地为河谷东岸,故C正确。

16.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度说明此时陆地上气温较海洋低,为南半球冬季,所以为七月份等温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湖泊水位较高,结合图可知此时湖泊水位为b。

故B正确。

17.A18.C19.D

【解析】

17.读图可知任何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都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当时地壳相对稳定,故A正确。

18.河流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质颗粒应越大,沉积时主要以砾石为主,故C正确。

19.地壳上升,流水向下侵蚀而形成“V”型谷;多个平坦面的出现,说明河床在上升过程中并不是一直上升,而是出现了一定时期的停止,在停止上升期间流水作用以沉积为主,形成了每一个平坦面。

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后,得出正确结论是间歇性的上升。

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词为题干要求“任一级”;第二小题解答的突破点在于“沉积物的平均砾径T3>T4>T2>T1”;第三题解答时注意分析阶地的特点。

20.21.D

【小题2】【小题2】A

【解析】

20.21.沉积岩层是外力沉积而成,其形成于地壳下沉的沉积环境,而沉积岩层上方的剥蚀面的存在说明沉积岩层抬升隆起受到侵蚀,图中有三个明显的剥蚀面,故图中地层经历了3次抬升运动,据此选D。

【小题2】【小题2】据图可知,甲为花岗岩,由于其致密坚硬,常可作为良好的建筑材料;乙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浆岩,其形成与断层之后,不可能因断层而断裂;丙岩层为沉积岩层,受外力沉积而形成;丁岩层位于剥蚀面上,年龄较老,但不是最老,选A。

【点睛】

三大类岩石及其转化

22.D23.B

【解析】

22.根据图示地质构造,该地有沉积岩分布,说明经历过沉积作用;有褶皱发生,说明经历过地壳的挤压运动;该地发生了岩浆侵入,且晚于沉积岩层;岩层没有连续,说明发生了岩层的断裂;最后发生了下沉的沉积作用。

结合选项,带入到图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可知D项正确。

23.据图可知,②处岩石位于侵入岩附近,说明是岩浆在侵入到岩石中发生了高温作用导致岩石的性质发生了改变;②处地层的岩石原本为石灰岩,经高温的烘烤作用,形成变质岩大理岩,故B项正确。

24.C25.D26.D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

(1)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大裂隙,谷底发育了大量湖泊。

(2)提取材料信息即可。

(3)注意图例,高原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

24.图中带状分布的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内,这是板块运动导致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所成,选C。

25.根据材料信息,阿萨勒湖通过地下裂缝与海洋相连,湖面的海拔极低,导致海水通过通道注入湖泊,使得湖泊盐度高。

26.工程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修建铁路时需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施工,需要克服因地势高而引起的缺氧问题。

27.C28.D29.C

【解析】

27.若①山麓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位于温带沿海地区,巴西高原位于热带可以排除;从山麓到山顶主要自然带在该山的北坡分布海拔高,说明北坡是向阳坡,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A、B项排除,故C项正确。

28.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说明北坡水热条件好,是向阳坡、迎风坡,所以D项正确。

29.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则CD表示雪线,气温等于0度,B、C两点最大的温差为28.8℃,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B、C两地高差是4800米,因为B地海拔是120米,所以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5000米,C项正确。

30.A31.B

【解析】

30.结合材料,巧克力山表土为石灰岩,且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土层较薄,难以支撑大树的成长,故该山“只长草不长树”,选B。

31.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

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色似“巧克力”,此时观赏较好。

32.D33.A34.D

【解析】

32.图示期间,④时期之前人口净迁移始终为正值,迁移人口数量一直增加,④时期迁移人口数量最多;②时期之前,人口自然增长出现波动,基本稳定,②--④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到④时期,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人口数量都达到最多,所以D项正确。

33.外来迁移人口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对普通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所以A项正确。

34.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水源丰富、工业发达,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