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256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看了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举例:

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

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新授:

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

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

为什么?

(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

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

P4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少数敌对分子)说明:

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

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

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

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

提问:

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

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举例:

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

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

(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

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什么权利?

(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

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

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

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

(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

其危害是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

结论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

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

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

(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结论4: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

”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

哪项是法定义务?

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

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

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

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

(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

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

(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

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

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

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

可见,

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

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

共有三项。

具体地说,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③…………④…………⑤…………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学生回答)

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⑶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

⑴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保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

3课时。

第一框为1课时,

第二框为1课时,第三框为1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财产的含义(归属):

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

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

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

哪些是非法财产?

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教材P70分别解释: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1)为什么要保护?

P71

(2)怎样保护?

①宪法保护

②民法保护

③刑法保护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2)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财产属于谁

一、导入新课“拾金不昧”。

教师:

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

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

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

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

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

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

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

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

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

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

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

(学生回答)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

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教师:

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

为什么?

(支持)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

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教师:

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

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

(学生回答)

教师:

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好。

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回答)

教师:

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

(学生回答存银行)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

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

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

教师:

(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

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的部分叫什么?

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

(学生回答)教师:

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教师:

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

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教师:

好!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生回答)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

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

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

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

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

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

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

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

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

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

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

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教师:

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

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

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

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教师:

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

(家中被盗了)教师:

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教师:

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

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

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

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

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

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

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

甲即向其索要。

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播放FLASH──抢劫教师提问:

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抢劫)教师提问:

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

(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教师提问:

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

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

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