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374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行辈(háng)乌蓬船戛然而止

B.羁绊(bàn)冗杂(róng)马前卒人情世故

C.腐蚀(shí)砂砾(nì)暖融融不修边辐

D.萦绕(yíng)拙劣(zhuō)苦行僧自圆其说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或许他们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面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聆听着身后小巷中孩子的玩耍嬉闹声,享受着平静安详幸福的生活。

B.啊,那些高楼大厦、华灯、香水、藏金收银的闺房还有摆满山珍海味的餐桌!

纽约一定到处都有这样的闺房,否则哪来那么些美丽、傲慢、目空一切的佳人。

C.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向高调的老方丈释永信多亏练过盖世神功,才能如此镇定。

D.全国人大代表罗鹏说:

“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改变,必须要帮助到传统产业的基层从业者、劳动者;这样一来,整个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就急不可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为快速提升初三同学的积极性,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

D.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理解及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正是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

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

C.《马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D.《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高明的人体设计

⑴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蛆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这些神经元排成六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

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⑵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钟钉的粗疏之作,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⑶近视,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贅,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像眼晴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

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十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国醇,结杲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⑷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⑸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

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

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他将无法逸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⑹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⑺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

所有能够改进的地方都改进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爽的风险,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5.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6.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A.让至少四分之一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B.自然选择还将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C.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阅读《雨中听花语》,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听花语

①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②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③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

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④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⑤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

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⑥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

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

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

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⑦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

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

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⑧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

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⑨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⑩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

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

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⑪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

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⑫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大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

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⑬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

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⑭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⑮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

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⑯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8.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9.第⑧自然中加线句子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竞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10.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1.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的启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

“在医院。

娘说:

“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

“娘,没啥。

娘威胁说:

“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

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

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

“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

“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

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

“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

“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

“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

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

“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

“真没事吗?

他说:

“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

“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

”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

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

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娘说:

“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

“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

“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

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

“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

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

“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

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

“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

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

“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

“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

“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

12.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

小说情节

娘的态度

要捐骨髓

A

B

急忙赶到医院

谎称配型成功,但人家不愿捐

C

D

同情女孩,同意儿子捐骨髓

 

13.文中的娘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4.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15.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臬,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宋·康与之《杨氏入山》)

16.下面各组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17.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  )

A.老人引杨氏人山之大穴具答之

B.见渔人,乃大惊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不以千里称也以其境过清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杨谢而从之

18.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20.《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四、诗歌鉴赏

21.诗歌鉴赏。

(甲)卜算子·咏梅

陆游

意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

《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

“王夷甫(王衍)大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甲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请分析乙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五、句子默写

22.古诗文默写。

(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卖炭翁》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一个人喝茶时间久了,能品出茶的三种味道:

一苦、二甜、三淡。

如同一个人经历多了,会悟出许多人生滋味,第一道,茶香浓郁,味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们有挥洒洒不完的精气神,青春躁动,努力开拓,第二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口清甜,那是中年时期的人生,那时我们有所作为,苦尽甘来,收获硕果。

第三道,茶香淡了,茶味更淡了,那是老年时期的人生,我们的心淡了,安静了,心态平和,淡泊名利。

可谓是品茶品人生,喝茶三道味即人生三重境界呀!

24.根据要求写,写演讲稿。

新学期开始,七(13)班同学举行班干部竞选活动(如竞选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你也是其中某职务的候选人之一。

竞选的方式是演讲,请你准备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要求:

(1)内容要阐明竞选的是哪一职务,要能突显自己的优势,如工作经验、特长能力、施政设想等。

(2)表达流畅,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120字左右。

七、综合性学习

25.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补齐对话。

最近一次关于“理想”的班会课上,班主任鼓励大家立鸿鹄之志,将“鸿鹄”的“鹄”读成了“hào”。

同学们先是面面相觑,但很快有同学笑出声来,老师表情严肃,追问原因。

大家都不敢回应。

这时,老师点到小红的名字。

为化解尴尬又不回避问题,你会怎么应答呢?

你心目中有智慧的老师会怎么应对?

老师:

小红,你说说怎么回事?

小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26.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④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7.写作

梦想就像是一粒种子,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即使埋藏数百年,也终蕴藏生的希望,只要你不断努力,这粒种子就会发芽,开花,为你展现最美的姿态。

把握今天,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

请以“梦想从这里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28.作文。

漫步乡村小道,我要停留,只为那不知名的花草;徜徉雨中古巷,我要停留,只为那青石板上飞溅的水花;徘徊绿茵碧坪,我要停留,只为那蹒跚学步天真可爱的孩子。

当你停留之时,你才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中的美好。

请以“我要停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蓬——篷;

B.冗——rǒng;

C.砾——lì,辐——幅。

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D.“急不可待”意思是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用在句中不恰当。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养成爱读书”之后加上“的习惯”;

C.“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有歧义,把“几个”改成“几所”;

D.词语重复,删去“目的”或“为了”。

故选B。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D

【解析】

【详解】

D.表述有误。

“教学相长”强调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故选D。

5.C

6.D

7.B

【解析】

【分析】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A、B、C三项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未能抓住本质属性。

且由原文中“如此完美的设计……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也可推知C。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准确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所述为大脑性能,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中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B项中“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说法不妥,文中推断的结论是“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

8.写自己因读了舒婷的诗句,所以认定凌霄花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表达了自己对凌霄花的厌恶之情;与下文写凌霄花的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