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8430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质量管理工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工具.docx

《质量管理工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工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工具.docx

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管理工具

一、调查表

1.定义

调查表(Data-collection Form):

又称作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2.目的

1)对日常生产或管理过程进行检查和检验,防止出现问题。

2)当出现问题时,为分析问题原因而进行调查。

3)留下工作记录,便于日后进行分析。

3.分类

在现场质量管理中,可根据收集数据的目的和数据类型等,自行设计所用的表格,常用的调查表有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特性分布调查表、矩阵调查表。

 

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中不合格项目的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进一步利用排列图等分析研究。

如表10-1是某QC小组对中继线插头焊接缺陷的调查表。

 

2)缺陷位置调查表。

用来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件、部位和密集程度,找出规律性,为调查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依据。

图10-1是反映汽车车身喷漆质量的缺陷位置调查图表。

从图中可见,色斑发生在多处,而车门处最容易发生色斑缺陷,是应该首先采取措施的地方。

 

3)质量分布调查表。

质量分布调查表是使用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

它根据以往资料,将某一质量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区间而制成的表格,用来记录和统计每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的频数。

 

4)矩阵调查表。

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以及数量。

4.制定步骤

1)记录用表 

a)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收集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分类。

 

b)根据目的的不同设计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c)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看表格设计得是否合理。

d)根据调查表的要求收集和记录数据 。

2)检查用表

a)确定需要检查的项目。

需要检查的项目就是应该处理的事情、应该调查的事情等。

 

b)作检查表示的栏

二、分层法

1.定义 

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特征,把收集到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2.目的 

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加以归类汇总,可以清楚地反映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3.应用步骤 

1、确定需研究的主题以及收集数据的范围。

 

2、收集数据

 3、选择分层标志。

 

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分层因素。

一般可采用以下因素进行分层:

 

a)人员—可按年龄、性别、班组、熟练程度等分层。

 

b)机器—可按设备类别、新旧程度、不同生产线、工夹具类别等进行分层 

c)材料—可按产地、型号、规格、成分等分层。

d)方法—可按不同的工艺要求、参数、操作方法等分层 

e)测量—可按测量设备、检测方法、测量人员、抽样方法等分层

f)时间—可按日期、班次等分层 

g)环境—可按照明度、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分层 

h)其他—如按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等分层。

 4、按不同的分层因素对数据进行归类。

5、画分层归类表(图) 

6、对不同层别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找出影响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三、  排列图 

1.定义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

它是根据帕累托原理(即80/20法则:

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将影响问题的因素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的一种图表。

  

2.目的 

1)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

 2)识别质量改进的重点,即应该在哪里采取措施。

  

3.制订步骤 

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的分类 

对结果进行分类:

不良项目类别、场所类别等 

对原因进行分析:

材料类别、设备类别、操作者类别等 

2)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金额或其它度量单位。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收集整理数据。

 4)以分类项目来统计、计算数据

5)画横坐标。

按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分类项目,将数值最小的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归并成“其它”项,放在最右端。

 6)纵坐标。

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数据和相等。

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从0到100%进行标定。

 

7)在每个分类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数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大小。

 

8)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帕累托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

9)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并用阴影线予以表示。

10)重要的项目可再进行分析,形成第二层的排列图。

四、    因果图 

1.定义 

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鱼刺图等。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状况或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图示工具。

 

2.目的 

明示问题的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外对于知识的直接整理和思想统一也非常有效。

因果图应用广泛,在生产现场、管理、开发设计等各方面都可使用。

 

3.制订步骤 

1)简明扼要地规定或说明结果,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漏焊率高、插件不良、培训效果不好等。

 

2)将结果写在右边,从左至右划粗箭头。

3)规定可能导致结果发生的因素的主要类别,将其放在结果的左边,做为”结果”的输入。

因素的分类一般按5M1E(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测量、环境)进行分类。

 4)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枝上,继续一层层地展开下去。

一张完整的因果图展开的层次至少应有二层,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有三层以上。

在每个因素展开后的最后一层的原因称为末梢因素。

应展开到可以制订具体对策时为止。

5)检查是否漏掉了某个因素,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准确。

 

6)确定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 

确定的原则:

应对所有末梢因素都一一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是否为主要因素。

 

7)在因果图上注明标题、制定人员、时间等有关信息。

五、    对策表 

1.定义 

它是针对特定的因素制定改进措施计划的一种表格。

2.目的 

使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便于对对策实施情况的检查。

3.制订步骤 

a)按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表表头。

 

b)按对策表所规定的内容提出对策并确定目标、负责人等,填入对策表内。

 

c)标明制表人、制表时间、制表目的等

 

六、 直方图 

1.定义 

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发生频率以及数据分布状态的图。

长方形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2.目的 

a)显示数据的整体分布及波动的状态。

b)直观地显示数据的中心及偏差。

 

c)掌握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的重点。

  

3.制订步骤 

a.收集数据,为使收集的数据能准确地反映整体的分布,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

 

b.定数据的极差(R)。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c.确定直方图的组数。

组数的确定要适当,组数太少,会引起较大的计算误差;组数太大,会影响数据分组规律的明显性

d.确定组距(h)。

 组距=极差/组数 

组距一般取测量单位的整数倍,这样便于分组 

e.确定各组的界限值 

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

分组时应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

 

f.编制频数分布表,把各组的上下界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的频数(f)。

 

g.在横坐标上画各组的界限值,在纵坐标上画频数值(以观测值数目或百分数表示)。

h.画直方图。

 

按纵坐标画出每个长方形的高度,它代表了落在此长方形中的数据个数(或百分数)。

在空白处标注样本大小(n)、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值(s)。

在直方图中标明样本平均值的位置。

  

七、  散布图 

1.定义 

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关系的简单图示技术。

例如要调查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就会获得象图8-1那样关系的散布图。

该图反应了身高越高,体重就越大的倾向。

点之所以不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是因为虽然身高一样,但体重并不相同,即散布。

 

一般来说散布图常用于调查以下关系

 1)特性和因素的关系。

 

2)某种特性和其他特性的关系。

 

3)同一种特性的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2.目的 

散布图可以用来发现、显示和确认两组数据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如果有,其相关程度如何?

 

3.制订步骤 

a.收集需进行研究的数据。

 

b.画出坐标(X轴、Y轴),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刻度。

 

    一般说来,两种数据的一边为原因(因素)、另一边为结果(特性值),这样就在横轴上填入因素,在纵轴上填入特性值。

 

c.把收集到的数据在图表上标出。

当两组数据值相等时,描点会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