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576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docx

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

2017年云南省中考真题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止要求的。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遗传和变异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生物的特征。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绘的是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是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的特征,C正确。

答案:

C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要将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D.视野较暗时,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A、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叙述错误;

B、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碰破玻片标本。

B叙述错误;

C、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正好向左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能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D叙述错误。

D、发现视野较暗时,要将视野变亮,一方面可通过转动反光镜,让凹面偏向光源,使光线汇聚变亮,另一方面还可转动遮光器让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对准通光孔使视野变亮。

D叙述正确。

答案:

D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液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⑦

D.③④⑤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都含有的结构;①细胞壁、⑥叶绿体、⑦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

但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①⑦;共同结构是②③④⑤。

答案:

B

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

B.人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

C.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①使细胞数目增加,②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A、图中①过程只是细胞数目增多,没有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②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A正确;

B、人体由小长大依靠细胞的分裂、生长和细胞的分化,B正确;

C、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C正确;

D、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因此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D

5.水果店出售的梨,它的结构层次可以排列为(  )

A.细胞→组织→器官

B.组织→器官→个体

C.细胞→器官→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梨是绿色开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

A

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草履虫

C.衣藻

D.病毒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变形虫、草履虫、衣藻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

D

7.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容易找到葫芦藓,这是因为(  )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

B.葫芦藓不适应工厂的噪声

C.葫芦藓叶薄,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

D.葫芦藓茎中没有输导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因此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容易找到葫芦藓。

答案:

C

8.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果皮

B.有无胚乳

C.有无种子

D.有无种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两种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果皮。

裸子植物无果皮,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

答案:

A

9.如图是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由①②④⑤组成

B.营养物质储存在⑤中

C.萌发时,④先突破种皮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A、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组成,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正确。

B、菜豆种子的养物质储存在⑤子叶中,正确。

C、萌发时,②胚根先突破种皮,并发育成根,错误。

D、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可见,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种皮和胚,正确。

答案:

C

10.如图是根尖纵切面示意图,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A、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

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一般长约2~5毫米。

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C、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

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D、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答案:

A

11.下列关于开花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花的主要结构包括雄蕊、雌蕊和花瓣

B.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C.花要经历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

D.桃的可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

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A错误。

B、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B正确。

C、开花后一般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果,C正确。

D、雌蕊的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D正确。

答案:

A

12.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脱色:

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所以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和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分别是不变蓝色和变蓝色,D错误。

答案:

D

13.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子宫

B.睾丸、卵巢

C.阴囊、子宫

D.阴囊、输卵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B

14.下列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第二性征

B.身高突增

C.男孩早于女孩

D.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间还出现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作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

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变粗等;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盒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乳腺发育,声调较高等,A正确;

B、身高突增是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显著特点,B正确。

C、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

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人青春期,因此男孩晚于女孩,C错误。

D、进入青春期后,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迅速发育,内部结构逐渐完善,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D正确。

答案:

C

15.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细胞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水

D.脂肪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大病初愈的人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促进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可见B符合题意。

答案:

B

16.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肝脏

C.小肠

D.大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A、在胃中胃液只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B、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

C、在小肠内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淀粉、蛋白质、脂肪最总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大肠不消化食物,不含有消化酶。

综上所述,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答案:

C

17.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

①膈肌收缩②膈肌舒张③胸廓缩小④胸廓扩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

答案:

B

18.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C.左心室中流静脉血

D.右心房连接肺静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心脏的结构。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正确;

B、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错误;

C、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流动脉血,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错误。

答案:

A

19.一位血型为B型的患者,大量失血后,最好给他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输血与血型。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答案:

B

20.与血浆相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  )

A.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B.葡萄糖和水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尿的排出。

由分析知道:

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答案:

D

21.下列有关近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所以青少年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选项D不正确。

答案:

D

2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答案:

B

23.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ABC、“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答案:

D

24.下列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胸腺-性激素

B.胰岛-胰岛素

C.肾上腺-肾上腺素

D.垂体-生长激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性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A、胸腺能够分泌胸腺激素。

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B正确;

C、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D正确。

答案:

A

25.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长期使用化肥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施用农家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使用化肥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C

26.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B.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C.环节动物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动物的分类。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正确。

B、线虫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史是复杂、多样的,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由生活的、腐生的和寄生的三大类,错误。

C、环节动物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呈圆筒状,正确。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正确。

答案:

B

27.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C.爬行动物体表被毛

D.鸟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环境条件;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有鳞片,能分泌黏液,用鳃呼吸,A正确;

B、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B错误;

C、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C错误;

D、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答案:

A

28.如图是人的关节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关节头,③是关节腔

B.②是关节囊,④是关节头

C.①是关节窝,④是关节头

D.②是关节腔,⑤是关节软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图中①是关节头,③是关节腔,正确。

B、②是关节囊,④是关节窝,错误。

C、④是关节窝,①是关节头,错误。

D、②是关节囊,⑤是关节软骨,错误。

答案:

A

29.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

B、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

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

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D错误。

答案:

D

30.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C.酵母菌属于细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D.蘑菇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A、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A错误。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B正确。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C错误。

D、蘑菇属于真菌,真菌进行孢子生殖。

不含叶绿体,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D错误。

答案:

B

31.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霉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可见C符合题意。

答案:

C

32.我国科学家把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西红柿,提高了西红柿的耐寒能力。

这一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黄永芳等人把美洲拟鲽抗冻蛋白质基因用转入西红柿,培育出抗寒西红柿。

是利用改变西红柿基因的方法,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美洲拟鲽抗冻蛋白质基因注入到西红柿的DNA里,培育出抗寒西红柿,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可见B符合题意。

答案:

B

33.下列有关“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物种只有一种生物

B.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D.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植物的分类。

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小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可见A正确。

答案:

A

3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因此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

C

35.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由上可知,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

B、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正确。

C、由丙进化为丁,因此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C正确。

D、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

D错误。

答案:

D

36.一株苹果树的不同枝条分别结出红富士和国光两种果实,所采用的繁殖方式为(  )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播种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