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637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docx

毛概论述题及辨析题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6.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7.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9.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0.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4.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那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5.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6.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

【1】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述几方面内容,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实事求是,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坚实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新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有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和原则。

总之,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6.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

【1】总路线是相对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其中,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自从他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二是他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生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7.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答: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总之,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9.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酷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关系: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0.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的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的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体”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积极采取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第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第五,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总之,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做出的伟大创造。

1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重大意义?

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14.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答: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5.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6.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7.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8.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商品生产。

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0.关于科学和教育。

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学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1.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12.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总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15.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领养、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总之,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16.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历史总是在继承和超越中前进,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同一切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提出要学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长处。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辨析题

第一章:

总论,总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内涵、成果及精髓。

注意,中特的内容本次考试就在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毛泽东正确的思想,也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5.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第二章:

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和经验。

(考试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的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

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4.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因此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不大。

8.解放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9.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

第三章:

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过程和意义。

(重点)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土改完成后,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5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剥削阶级制度的结束。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7.用和平赎买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