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89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docx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上册

彝良县实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方案

(七年级上册部分)

一、七年级历史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很多老师会认为,这是最好上的一门学科,只要学生临时抱佛脚,背一背,就可以考高分。

目前,多数老师对历史教学的评价就是分数,而中间的历史学习过程,几乎没人在乎。

其实,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要教好这门学科,既需要深厚的历史知识,也需要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半来自于彝良县示范小学和角奎镇中心小学,另一半来自全县90多个小学,大班额是我们学校近几年的最大难题之一,七年级每班平均达90人。

学生情况复杂多样,差别甚大,因此课堂教学很难兼顾。

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认识思考能力欠缺,又没有足够的学习主动性,习惯懒散,得混岂混,上课需要老师强力督促才能勉强学到一点知识,很难指望他们会自主学习。

在历年的七年级历史成绩检测中,历史成绩都还达不到理想,学生就像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一样。

但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工作下,老师的思想在转变,学生的意识也在转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是可以逐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应该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2、历史学科发展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简言之,历史课程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探究性、开放性、互动性、有效性。

具体来说,在学科发展上,要努力做到: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针对我校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及新中考方案的微调,响应学校的号召,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

加强历史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展开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历史学科教学的广泛联系,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潜能。

(2)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具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的的杰出公民。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历史学习中心为载体,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探究历史学习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历史活动的各类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培养富有理想、敢于创新、善于合作、渴望学习、开放自信、视野宽广、气度不凡、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

三、七年级历史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四)、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四、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立

结合我校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七年级历史教学先暂时确立为以下模式:

课前以记忆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限时5分钟以内);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生相互答疑解惑(教师引导);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线索、对教学难点讨论探究;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在教学的始末,以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并贯穿整节课堂。

五、教材优化(学生作业系统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课堂练习: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A.懂得钻孔技术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D.开始使用天然火

3.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4.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

C.使用天然火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伊朗C.中国D.埃及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课堂练习:

1.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4.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A.三四千年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D.七八千年

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

6.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7.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

8.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掘井饮水方便

第三课中华文明之祖

课堂练习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课堂练习: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始于()

 A.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

C.启利用家族权势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D.商汤灭夏以后

2.商朝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历史上曾多次迁都,盘庚将都城迁到()

 A.阳城      B.亳      C.殷      D.镐

4.夏朝和商朝的灭亡相似之处都是()

 A.少数民族进攻  B.用人不当   C.迁都所致   D.暴君统治

5.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课堂练习:

1.我国出现青铜器在()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夏朝    D.商朝

2.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

 A.农业生产     B.炊具       C.祭祀    D.装饰品

3.商周时期手工业繁荣具体表现为 ()

①青铜铸造 ②陶瓷业 ③冶铁业 ④玉器制造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B.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西周时都已经有了

D.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5.西周青铜器上记载五名奴隶相当于()

A.一匹马加一件瓷器 B.一匹马加一束丝   C.二匹马   D.二束丝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堂练习: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课堂练习: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

课堂练习:

1.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

A.商鞅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因材施教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温故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2003年9月28日上午8时,纪念孔子诞辰2554年祭孔大典仪式在曲阜孔庙举行。

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如果你想更深一步的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参看下列哪种古籍(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下列几种主张,哪种是孟子的思想 (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仁政”,提倡法制       

C.主张“为政以德”                     D.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7.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8.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在治理国家时,强调“无为而治”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这是谁的看法(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课堂练习:

1.李白的诗《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周朝D.汉朝

3.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1年

4.建议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是()

A.董仲舒B.李斯C.蒙恬D.赵高

5.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语言

6.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D.草书

7.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8.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

9.秦朝疆域广大,西到()

A.东海B.陇西C.长城一带D.南海

10.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其主要功能是()

A.旅游景点B。

军事防御工程C.划定国界D.扩大秦朝在世界的影响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课堂练习: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

2.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A.族诛B.车裂C.腰斩D.连坐法

4.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A.匈奴进攻B.农民起义C.宫延政变D.武将夺权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

A.10年B.14年C.25年D.30年

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

8.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A.爆发于大泽乡B.建立过农民政权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孙膑B.刘邦C.项羽D.吴广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课堂练习: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B公元202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206年

2、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

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民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

4、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

6、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7、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汉高祖在位时B文帝、景帝在位时

C汉武帝在位时D汉元帝在位时

8、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文帝③汉武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①D①④②③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0、“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课堂练习:

1、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

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

2、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3、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4、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5、见下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

6、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

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8、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9、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10、与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

A汉武帝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光武帝时期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课堂练习:

1、在中国,人们普遍使用纸是在()

A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之后

B在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

C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开始向朝鲜传播的时候

D公元7世纪造纸术向日本传播的时候

2、《九章算术》总结了()

A夏朝以来的数学成就B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C秦朝以来的数学成就D西汉以来的数学成就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的制造者是()

A蔡伦B张衡C班超D张仲景

4、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B《唐本草》C《伤寒杂病论》D麻沸散

5、见右图,此图中的体操与下列哪位人物()

A华佗

B扁鹊

C张衡

D张仲景

6、在我国很多中医院的前在都有一座塑像,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

A张仲景B蔡伦C扁鹊D华佗

7、据记载,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他家族中男女老少原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就死去2/3。

张仲景在痛悼家人之余,认真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又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

第14课秦汉的文化艺术

课堂练习:

1.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D.《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2.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3.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秦兵马俑B.万里长城C.故宫D.莫高窟壁画

4.《史记》叙述了(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第15课三国鼎立

课堂练习: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

A曹操B刘备C袁绍D孙权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

4、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5、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6、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7、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

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

8、“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9、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晋

10、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