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175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总体安排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推动就业见习工作为切入点,以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为手段,以促进其就业为目的,大力发展就业见习基地,千方百计开发见习岗位,取得一定成效。

下面汇报三个问题。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我市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首批28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

2007年,我局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制定了《关于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07〕119号),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

2009年2月,市政府出台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津政发〔2009〕12号),加大就业见习扶持力度,延长见习期限,提高见习补贴标准。

同年4月,我局制定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津劳社局发〔2009〕67号)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政策,强化见习工作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截至目前,我市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到1600家,累计见习3.8万人,见习就业率达95.6%。

二、主要做法

我市就业见习工作可以用“搭建两个平台、实施三个前移、建立四个机制”来概括。

(一)搭建“两个平台”,实施无缝链接。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

实现供需信息网络有机对接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今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全市联网。

各高校及时将毕业学年在校生求职信息传递给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将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网络,并及时上传;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整合全市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见习岗位信息,并向全市发布,促进就业见习供需信息有机对接、合理匹配。

二是搭建对接平台。

市、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委、高校、见习基地、工青妇和工商联等部门,在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大会,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含量的见习岗位,供高校毕业生选择。

今年以来,已举办20场对接大会,提供1.8万余个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60%以上。

(二)实施“三个前移”,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服务载体前移。

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各高校定点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派出专门工作人员,与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联合办公,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共同做好学生就业促进工作。

二是见习岗位前移。

积极开展“心系学子情,送岗进校园”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在的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组织见习基地走进校门,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与毕业生相适应的就业见习岗位。

三是扶持政策前移。

将就业见习政策由高校毕业生前移至毕业学年的在校生,提前给予政策扶持,对参加见习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给予3—12个月每人每月最低工资60%的见习补贴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贴。

(三)建立“四个机制”,促进齐抓共管。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

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机构,由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教委、高校、见习基地组成。

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工作的整体推动,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政策;教委、高校负责组织在校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基地负责提供见习岗位,具体实施就业见习。

二是上下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市、区县、街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

街道社区负责区域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摸底,了解需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联系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信息;市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活动。

三是留用承诺机制。

为保证见习留用人员达到规定标准,提高见习留用率,专门规定,凡申报见习基地的必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留用见习学员承诺书》,确保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留用率不低于30%。

四是跟踪服务机制。

对未被留用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逐人进行跟踪,继续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保证其尽快实现就业。

开展就业见习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增长了工作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其尽快就业。

但是,从我市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期望值过高,部分见习岗位技术含量偏低,导致参加见习不够踊跃、见习就业率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实践证明,政府主导、企业搭台、毕业生唱戏、多方受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年三万”的工作目标,按照我市三年见习计划的总体要求,本着为高校毕业生负责,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原则,逐步探索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更快、更好、更全面对接的“三赢”模式,在三者间搭建一个交流、洽谈、实践的平台,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形成人才培养、配置、就业“三位一体”的全新机制,做到完成见习任务保质保量,落实见习政策不打折扣,确保我市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顺利落实。

具体讲就是“做到六个加强,实现六个确保”: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目前我市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

任务分解后,市人力社保局将跟踪了解有关部门的进展情况。

区县这一级是见习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要指导见习基地开展好见习工作。

重点是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人。

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将高校毕业生见习纳入整体就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区县人力社保部门的工作指导,并对见习目标任务及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考核。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确保见习质量。

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作用,区县、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日常管理、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

全力确保见习基地提供适合见习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提高见习就业率。

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协助见习基地制定见习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章制度,确保见习质量。

三是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就业见习补贴已明确资金列支渠道。

见习基地要及时准确申报见习补贴,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要做好初审工作,市人力社保部门要明确见习经费的支出标准、范围和拨付程序等,确保见习经费专款专用,见习经费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职业指导,确保观念转变。

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联合,将职业指导列入毕业学年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聘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导高校学生认清市场形势,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同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能力测评,策划职业生涯。

五是加强岗位对接,确保见习规模。

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发布见习公告,公布就业见习单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信息。

开发整合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促进供需对接。

结合天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型产业、节约型产业和低碳产业的要求,积极开发高知识含量、高科技含量、高技能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就业见习岗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经济发展备技能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确保深入人心。

深入宣传就业见习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让毕业生和见习基地及时了解和参与到见习工作中来。

及时宣传见习工作中的各类典型,包括优秀见习人员、工作突出的见习基地以及有关政府部门。

广泛宣传已有的组织实施见习工作的好的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推动见习工作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