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180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doc

10

思维训练

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

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工具,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思维过程中的语言运动是无声地进行着的而已。

除此而外,二者之间则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且相辅相成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除了表述者有心理障碍,或者其发声功能方面有生理障碍者外,一般人的语言表述与思维活动之间,原则上应呈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即,语言表述(内容)水平低,其思维能力一般也差;思维水平不高,其语言表述水平也决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反之亦然。

因此,为了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首先要进行思维训练,并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述结合起来。

一、逆向思维训练

(一)训练目的:

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的能力,培养善于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二)训练模式:

1、每人从成语辞典中自选一则成语,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中发现谬误,从传统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针对其观念已显得陈旧或传统理解原本就欠准确之处,进行逆向思考,鲜明地表现出对传统的辨析思考和批判继承,形成自己全新的结论。

简而言之,就是反其原意而立论。

2、逆向论证由传统释意、情节复述、逆向辨析、新意立论四个部分合成。

3.请同学每人课后认真写稿,下次课轮流上台发表“反弹琵琶”式的演讲,并交稿。

(三)例文一:

“狐假虎威”,何错之有?

1、传统释意:

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

2、情节复述: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逆向辨析:

a、狐狸是无意之中落到老虎掌中的,是避之不及而并不是有意攀附。

b、狐狸的言行是在老虎要吃它的“淫威”之下被逼出来的迫不得已的唯一抉择,其目的是为了“自救脱身”。

试问:

除此而外,还能有别的“脱身”之计吗?

c、狐狸虽然在老虎前头大摇大摆地走着,但其心中满怀惧怕老虎识破真相的忐忑不安之情,紧张之极,怎么可能有在百兽面前耀武扬威的得意心情?

而且,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未见过狐狸“假虎威”以欺压百兽的事实。

d、因此,“狐假虎威”的传统解释是对狐狸智慧的一种曲解或误解。

寓言中狐狸所显现的,是“急中生智”的应变能力,应当加以褒奖和肯定。

e、即使狐狸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为了能在其他动物面前“称雄”而“假虎威”,这一行动也不宜全盘否定。

荀子《劝学》篇写道: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古人尚且明白,自身力量不够,就得设法借助外界力量以取得成功的道理,以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而言,借助“外资”以加速中国的“四化”建设,不也是一种“假威”的明智之举吗?

4、新意立论:

“狐假虎威”,无论是在原寓言中的“本意”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引申”意,都应视作“智高一筹”之举。

(四)例文二:

“黔驴技穷”,错责在谁?

1、传统释意: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也没有什么能耐了。

2、情节复述: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逆向辨析:

a、驴子之黔,非其本意,是“好事者”把它强行弄去的。

b、寓言中,驴子确实显得很无能,可是,驴子原本就既无与虎相斗的本领,也无与虎相斗的“野心”,试问,如果“好事者”不是让驴子去与老虎相斗,而是发挥其所长,让它去拉车、推磨……,驴子最后会落个“技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

c、驴子在寓言中实为一个悲剧角色,而一手导演了这场悲剧的,是“好事者”,而非驴子自己。

驴子被迫去应付自己无法应付的局面而导致悲剧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黔驴技穷”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那些能决定他人命运前途的掌权者,应当引以为戒。

要重视人才,就应当把他们安放在最符合其个性特点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

4、新意立论:

“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当嘲笑深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

(五)例文三:

“滥竽充数”,未尝不可。

1、传统释意: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指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以取得个人利益,类似“浑水摸鱼”的意思,是个贬义词。

2、情节复述: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逆向辨析:

a、首先南郭勇气可嘉,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本事,却敢到齐宣王那里去吹竽。

一旦被识破,也许会招来杀身之祸。

当今的很多事情中,勇气比本领更重要。

b、其次,他懂得抓住时机,及时出击,更懂得见好就收。

南郭充分掌握了齐宣王和齐湣王的个性特点,因此他才会果断地作出去留的决定,这也说明了他懂得变通。

c、南郭能在齐宣王面前蒙混过关,这只能说明齐宣王的昏庸。

精明的领导怎么能让毫无才学的人从自己的眼前混过?

而且南郭混在行家之中一直未被发现,说明他的演技一流。

d、再说,即使南郭真的毫无本领,他也比路边行乞的乞丐好,至少他没有把手伸向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审时度势,抓住机会。

4、新意立论:

“滥竽充数”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生活之中要有勇气、懂得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懂得变通。

在当今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难道不是行家就不能有所作为了吗?

何况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中,运用一些小技巧来获得一席之地,也一样是一种生存之道!

现在的TCL副总裁吴士宏,1985年去IBM应聘时,仅是个女护士。

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吴士宏忙说会。

回去后,她苦练了一个星期,终于度过了难关。

她抓住了机会,取得了成功。

同学们的作业中还有这样一些题目:

谈愚公移山、为所欲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见风使舵、买椟还珠、张冠李戴、东施效颦、龟兔赛跑、事必躬亲、好马不吃回头草……

总之,良好的口才不仅仅是说话的技巧和华丽的词藻,更重要的是有思想。

逆向思维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使我们对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的观点。

这样,我们的谈话就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可以用平实的语言,展示自己的思想,而给别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到其他学科或其他工作、学习方面,都会有新的收获。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