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9754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docx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企业并购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和动机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个方面。

兼并〔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购置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

企业兼并的根本点是合并或吸收其他企业法人资产,从而实现产权转移和所有权的变更。

在兼并过程中兼并一方因吸收另一方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并获得被兼并企业的产权;

而被兼并企业那么伴随着兼并过程的完成而最终丧失法人资格。

收购是指人一个企业取得其他企业的一定控制权的一种行为。

在收购中,收购方取得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后,可以将被收购企业解散,也可以不解散,保存其法人地位,让其作为收购方的子公司继续存在。

由于兼并和收购有着相同的动机与逻辑,都涉及企业所有权的改变,并且收购又是兼并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操作方式,可以认为收购是兼并的一种形式,即控股式兼并,因此通常把兼并与收购并提,简称并购。

〔二〕、并购的动机。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多种所有制并存,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仍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这种宏观大环境下,我们可以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来讨论促使企业进行并购的原因。

并购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纷繁复杂的并购行为的最根本动机仍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并购动机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协同经营动机。

追求协同经营的动机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的动机,通过并购整合,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旧企业能够在一个新的主体下刨造出更多的财富和利润,简单地说就是寻求“1+1>2”的动机。

有效的并购往往可以到达此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横向兼并而言,这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对纵向一体化而言,可以减少企业的各种联络费用及时机主义行为。

例如,1997年11月10日,美国MCI公司和世界电信公司郑重宣布,两家公司董事会均已同意并最终通过了世界电信公司提出的价值370亿美元的合并方案。

世界电信公司此招实为协同经营动机之驱使。

(例子最好换)2、市场份额动机。

市场份额代表着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将导致市场力量的扩大。

在横向并购中这可以提高行业中剩余企业“合谋”创造寡头垄断利润的时机。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因而大量的并购活动是围绕这一动机而展开的。

例如,深圳康佳集团股分自90年代初采取合资控股、对存量资产进行调整和重组等手段,通过与内地企业联合,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1993年3月,康佳集团选择牡丹江电视机厂作为合作伙伴,组建牡丹江康佳实业公司。

这一措施,使康佳牢牢控制东北市场,在东北市场占有率为21%3、经营战略动机。

生产某一主导产品的企业,除了自己不断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还可以制定较长期的开展战略,有意思地通过企业并购方式进行产品或行业的转移。

这不仅隐含着上述的规模经济的可能性,也包含了对未充分使用的管理能力的利用。

例如,1997年,天津泰达集团通过国有股划拨,控制美纶,随后美纶股份签订了购置天津滨海大桥以及集中收费的合同,实现了业务领域的重在转移。

在美纶股份的总资产中,有55%是基建设施,在其净利润中,将有50%以上来自基建设施。

美纶也因此将大大提高其抵抗化纤行业经营风险的能力3、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企业在财务方面所得到的种种效应。

这种效应通常是由于税率、会计处理方法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并购享受优惠的税率或达合理避税的目的。

在一定的政策下,通过并购活动可以获得某些资金供给方面的优惠,如较低利率的贷款,免除局部利息以及延长还贷等等,同时还可以为一些因行业原因导致缺乏投资时机的充裕现金流提供一个良好的资金出口。

财务协同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局部是预期效应。

预期效应指的是由于并购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和影响。

〔补充例子〕5、其他动机。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情况,我国的一些企业并购的还有其他动机,例如:

〔1〕、为股市炒作而并购。

这种并购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为了在二级市场上制造炒作题材而进行的,有时甚至是虚假并购,这样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补充例子〕〔2〕、为“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而并购。

由于我国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融资时机差异很大,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又比拟稀缺,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因而许多非上市公司为获壳而并购。

这种并购,如果能够到达搞活企业,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开展且符合资产重组的宗旨,应予以肯定;但如果仅仅是为了上市圈钱而不顾企业和股民的利益,那么要加以否认和制止。

〔补充例子〕〔3〕、外资企业为控股国内企业而并购。

外资企业要直接控股我国的上市公司,会遇到一些法律障碍,报批手续也很复杂。

因此,目前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并购间接控股的方式,以掌握一个上市公司的动作权力。

〔补充例子〕如果把政府也看成企业的话,那么与企业经营管理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对应的是政府官员追求政绩最大化。

地方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仅本身是评判府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无疑将会影响地方财政税收和市政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政府会推动企业并购。

政府方面的动机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灭亏损企业。

近年来,国家加大“鼓励兼并、标准破产”的改革力度,一方面是为了消灭亏损一方面也是为了消灭亏损企业,这样就能制止亏损企业的进一步亏损。

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重复性的、效益不佳的产业和企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优化产业结构。

长期的方案经济体制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达至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省调整所需的资金投人。

(3)优化所有制结构。

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符合生产力开展要求的经济成分必然要被合生产力开展要求的经济成分所代替,企业并购可以促成这一过程的实现。

(4)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企业并购是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躲避外国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连通对接的重要手段。

〔补充例子〕三、企业并购的类型并购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

按照并购双方所属行业的相互关系,我们把企业并购划分为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

例如,常州柴油机股份是1994年5月改制创立的上市公司,几年来,常柴通过合资控股,先后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组建了常银公司、常春公司、常柴齐富公司和常万公司,不但盘活了公司存量资产,而且迅速提高了常柴在以上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三〕、谈判签约阶段。

通过分析、甄选、修改并购方案,最后确定具体可行的并购方案。

并购方案确定后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制成收购建议书或意向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根底;假设并购方案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那么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阶段;反之,假设并购方案设计远离对方要求,那么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

〔四〕、接管与整合阶段。

双方签约后,进行接管并在业务、人员、技术等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

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程序的最后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

企业并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企业开展战略与并购战略的制定目标企业的搜寻、调查与筛选目标企业的评估第二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目标企业的定价与支付方式的制定融资方式制定与安排税务筹划与安排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定并购程序与法律事务安排第三阶段:

谈判签约阶段协商与谈判签约与披露第四阶段:

接管与整合阶段交接与接管整合1.2我国企业兼并收购的开展状况一、国企业并购的开展历程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从1984年在保定、武汉等城市开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4-1987〕。

1984年7月,河北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当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针织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先河。

〔二〕、第一次并购高潮〔1987-1989〕。

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的政策法规,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小型国有企业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裁或个人,1989年2月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公布《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方法》等,这些促成了第一次兼并高潮的形成。

〔三〕、企业并购低谷期〔1989-1992〕。

1989年下半年,由于宏观经济紧缩,企业资金短缺,经济进入全面治理整顿阶段。

政府加大了在产权转让中的作用,一些地区出现了行政性强制的企业合并,同地区、同部门内部无偿划转的合并方式有所增加。

〔四〕、第二次并购高潮〔1992-1996〕。

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企业并购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

出现了上市公司、外商并购国有企业以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象。

〔五〕、第三次并购高潮-----上市公司并购高潮〔1997年至今〕。

1997年开始,随着中国投资体制改革,企业的融资结构逐渐从依靠单一的银行借债转向间接与直接融资并举的格局,证券市场已成为企业取得长期资金支持的重要场所。

同时局部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丧失及经营业绩的下滑引起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关注。

在上述背景下,证券市场上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事件出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开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企业的并购逐渐走向成熟,并由“政府干预型”向“自发型”,由“强弱”联合向“强强”合作开展,从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团化开展。

行政推动和规模扩张的色彩明显淡化,市场运作和企业开展内在需求成为推动企业并购的重要力量。

伴随这种变化,中国企业的并购实践开始摆脱异化和偏执,越来越多地涉及技术资源导入、产业整合、销售渠道整合、品牌扩张等并购的深层。

应该说,中国企业并购行动越来越正本清源,日益深化。

〔一〕、上市公司实质性并购渐成主流2003年12月30日,特变电工(简称特变)宣布收购了中国最老的变压器企业——沈阳变压器集团(简称沈变)。

这个收购案有两大特点:

一是特变收购的是沈变的有效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其实质是接收沈变的市场。

二是特变作为中国变压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它与沈变的关系由市场竞争走向产业整合,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并购重组多以收购资产、股权或资产置换为主,旨在增强企业经营开展能力,而非追求一次性重组收益。

换言之,实质性并购重组渐渐取代报表重组,日益成为主流。

〔二〕、国有经济内部整合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国资委成立后,为了整合商业资源,打造商业航母,他们将原上海一百、华联、友谊、物资等四大集团合并,组建了上海百联集团。

对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这种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加大国有经济的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外资资本通过股份制、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

参与方式为存量并购与增量投资并重。

二是加快国有经济内部的联合重组。

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两种推进力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三〕、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日益增多。

2003年6月11日,嘉士伯亚洲公司以2626万美元的总价购入大理啤酒集团的全部股权并承当相应的债务。

5年内,经改造使大理啤酒产能从10万吨提升到20万吨。

应该说,以存量转让的方式吸引外资是我国近年来政策突破的结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方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方法》等法规文件。

这些文件,对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存量转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少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或者解禁,或者成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

2002年3月4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中,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煤气、动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的领域。

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宣布全面开放我国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

随着公用事业开放市场政策的明确,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转让股权,成为公用事业开放投资市场的重要方式。

2002年5月上海自来水浦东50%的股权,以超过评估值2.64倍(2.4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世界水务巨头威望迪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集制水、输配、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中外合资自来水公司。

〔四〕、股权并购将成为推动产业整合的利器。

实施换股并购的TCL集团公司因此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

他们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其麾下上市公司TCL通讯,以换股方式实现了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

这是中国并购市场突破性的举动,是一次有意义的制度创新。

在中国,传统的并购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收购方以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取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权,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

二是收购方以资产置换资产或资产置换股权。

这在上市公司重组中比拟常见。

可以这样认为,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大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必然要选择股权并购方式。

与现金或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并购相比,股权并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涉及巨额价值量的并购重组案一般不会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而是采用股权并购的方式,即通过换股方式实现并购1.3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评述并购是企业跳跃式的成长,如果操作得当,可以产生“1十1>2”的协同效应,企业能获得的收益巨大。

我国面临着产业整合、企业重组、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等一系列变革活动。

随着我国政府大幅度放宽对企业并购的限制,国内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企业并购会失败?

这需要结合并购的全过程来进行分析。

在制定并购战略时:

要制定并购战略和并购标准,分析价值创造的逻辑,搜寻、筛选和确定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战略评估和并购讨论;在并购操作时:

要制定并购要约策略;对目标企业进行财务评估和定价,谈判和接管;在管理整合时:

要评估组织适应性和文化融合性,确定管理整合模式,保持企业核心能力,整合战略、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等。

在这并购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并购活动的反复甚至失败。

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经常出现的一些原因如下:

1、在中国,缺乏促使并购成功的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度,扭曲了企业并购机制。

2、企业并购本钱过高。

3、并购企业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策略。

4、管理层急于求成,忽略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需要。

不顾自身实力,盲目进行不相关的并购。

6、无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冲突导致并购失败。

7、无视对并购后的整合,未能处理好接管和整合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8、人力资源冲突导致并购失败,并购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严重困扰企业开展被并购企业职工安置是并购开展的最大障碍。

9、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并购方对目标企业审查存在疏忽、缺乏或失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使得并购方对目标企业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价或者估价偏高。

在中国琼民源公司的重组案中,有关机构先后作了四次价值评估,结果总资产和净资产最多分别为16.99亿元和10.69亿元,最少的分别为9.8亿元和7.37亿元,相差之大,令人膛目。

对目标公司估价的偏差自然引致对目标公司选择的偏差。

10、目标企业的恶意行为。

例如造假帐,欺骗投资者或并购方,目标企业的抵抗。

11、没有准确地估计目标企业客户的反响等等。

在这些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有许多都与对目标企业的认识不充分有直接关系,要想取得对目标企业并购的成功,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

第二章企业兼并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及考查2.1兼并收购目标公司的选择对兼并方公司来说,发现和收购另一个企业将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事务。

当兼并方公司决定通过兼并方式扩大企业,它首先要寻找适宜的兼并收购对象。

一、目标公司的特点被兼并收购的公司一般有以下特征:

〔一〕、营业亏损的公司。

兼并收购方公司一般是经营业绩较好、盈利水平较高的公司。

如果被收购的企业在近期内发生经营亏损,那么在兼并后即可冲抵兼并公司的局部利润,减少公司的应纳税额。

(补充例子)〔二〕、可以“以其之长补已这短”的公司。

这就是能与兼并公司发生协同效应〔补充例子)〔三〕、市盈率较低的公司。

如果被兼并收购的公司在市场上以协议价格出售其股份,兼并方公司付出的代价就比公开标购要小得多。

在大多数情况下,市盈率是衡量公司兼并收购效果的重要指标,市盈低意味着兼并收购的效果好佳。

〔补充例子〕〔四〕、有营利潜力的公司。

由于管理不善或其他管理上的可控因素造成营业利润偏低的公司往往成为被兼并收购的对象。

通过加强管理,公司的利润即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以下情况可帮助兼并收购企业发现此类公司。

〔1〕景气行业中的不景气公司。

〔2〕经济界人士看好的行业中的公司。

〔3〕管理层出现分歧的公司。

〔4〕行业中的滞后公司。

〔补充例子)二、不同并购动机下目标公司的选择目标公司选择除存在共性以外,在具体并购动机、并购方式下呈现不同的要求。

下面概括了各种典型动机方式下目标公司选择。

〔一〕、规模扩张动机下目标公司选择1、规模经济的科学涵义。

对规模经济解释,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但其最核心的涵义是指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经济包含二个层次:

一是工厂水平的规模经济,指设备扩大、专业化分工协作产生的单位产品本钱下降;二是企业水平的规模经济,即在全企业共享管理、资金、供销等方面资源实现的规模经济。

规模不一定就意味规模经济,规模扩大并不必然伴随收益增加的规模经济,规模扩充是有限度的,规模经济发生在规模递增阶段2、横向并购目标公司选择横向并购规模经济中工厂规模经济是指采用大型、高效设备引起产出增加、单位本钱下降和单位投资减少。

横向并购目标公司选择主要可从以下因素考虑:

(1)国家政策、法律规定。

国家从经济的角度对主并公司选择目标公司的规模做了法律限定,防止企业并购规模较小的不经济。

目标企业选择要考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股权转让规定。

(2)行业要求。

选择行业应考虑:

其一,行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在未来还有较大的开展空间,企业才能持久保持规模收益。

其二,选择行业规模效应显著的企业。

规模扩大才能转化为本钱费用节约。

其三,行业现有规模离最优规模存在差距,企业规模扩张还处于规模经济效应显著阶段。

其四,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规模经济前提是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表达又必须以市场的接纳为前提。

(3)目标公司现有规模、财务、管理状况。

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总和不能超过行业最优规模,但以能到达最低规模为佳,既能获得规模效应,又能尽量克服扩张给管理带来的困难。

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意味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只有在某一区域时才处于最优。

并购目的在于企业某些剩余资源的运用。

(4)目标公司与主并公司资源的可融性和互补性。

主并公司选择目标公司可根据自身优势、资源转移难易程度和资源互补方面做出决策。

〔补充例子〕〔二〕、纵向一体化动机下的目标公司选择纵向并购强调管理费用的节约,运输本钱、中间环节耗时耗料减少,防止资源浪费和损失。

对于经营同一种产品但处于不同经营环节的企业并购有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之分。

纵向并购中的前向并购减少购置者的压力,将买者纳入企业内部。

纵向并购中后向并购可以提高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投入物的及时供给和技术可靠性,特别是当企业投入物供给商数量不多,而对投入物的竞争很剧烈,投入物的价格有较强的上升趋势时更加明显。

纵向并购目标公司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主并企业行业和实力要求。

纵向并购行业选择倾向于生产最终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增长或相对稳定的行业。

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技术互补和连续生产的特征。

如钢铁行业将炼钢、轧钢一体化,可以有效节约运输、加热及建设投资。

综观世界并购开展,纵向并购是横向并购或者说企业规模开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

因此主并企业在自身领域中开展并占据优势后才考虑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以主并企业有极强竞争实力为条件。

(2)目标公司组织管理水平、生产技术要求。

选择倾向于在该行业中处于较高位置,生产能力强和设施完备的目标企业,主并公司不需要大的投入和承当极大的风险来调整目标公司的生产组织。

(3)目标公司与主并公司规模协调性。

主并公司要么利用目标公司作为生产要素提供者,要么将目标公司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使用者。

因此,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存在规模上的协调问题。

目标公司生产规模应与主并公司规模匹配为原那么,但不能以匹配主并公司生产规模,而强制调低目标公司本具有的生产规模,每个环节都应表达相应的规模经济要求。

对于大于主并公司规模可以面向市场出售,这种不完全的一体化某些时候更能表达市场鼓励作用,获取外部的相关信息。

纵向一体化要表达运输本钱、建设投资集中带来的节约。

要考虑目标公司的地理位置与主并企业的协调。

纵向并购中最终产品的市场容量限制了生产规模,无论何种纵向并购都必须考虑规模与市场协调。

〔补充例子〕〔三〕、以多元化经营为动机的并购目标公司选择1、多元化经营的解释。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相对专业化经营而言。

企业多元化经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相关多元化,指企业新开展的业务虽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原有的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被并购方在产品生产、市场、技术上与并购方相关,能相互协作,但又不完全相互依赖。

另一种是非相关多元化指企业新开展的业务与企业原有业务在技术、资源、知识等方面没有直接关联,纯粹为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盈利点。

此类并购风险较大,源于对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的陌生、不熟悉所致。

1.买壳上市的解读。

买壳上市概念在我国最早始于中资企业在境外(主要是香港)买壳上市,而后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出现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从而到达间接买壳上市案例不断增多。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那么,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并取得控股权;然后对该上市公司的人员、资产、业务等进行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

因此一般典型买壳上市实际包含了两个交易组成局部:

一是买壳交易,非上市公司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或内部协议转让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二是资产转让交易,即上市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局部资产,一般应有开展潜力和很强获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即非上市公司将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注入到这个壳里去。

”2.买壳上市目标公司选择。

买壳方应从自身的经济实力、所在行业的开展前途、企业的开展战略以及在开展中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估,以确定买壳方应采取的买壳方式和收购标准。

〔1〕、主并公司拥有优质资产。

买壳方应具有真正优质的资产,其开展产业属于朝阳行业,通过高成长性的经营业务向壳公司注入,能显著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以便日后配股集资。

其次,买壳方应具有比拟充裕的现金,用以支付收购价款和壳公司经营运作。

〔2〕、目标公司上市资格。

作为买壳对象的上市公司往往是那些盘子小绩差,内质己被掏空的公司,除了上市资格外,它的其他方面并不对买壳者构成吸引力。

选择那些有配股和增发新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或优质资产注入能迅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满足配股和增发新股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

〔3〕、目标公司的行业状况。

行业状况选择取决于主并公司并购动机,假设并购方仅为利用壳资源获得融资,目标公司所属的行业通常为夕阳产业,行业开展前景不佳。

没有继续在该行业开展的必要和可能。

我国目前买壳动机的并购事件多为此种。

假设并购方不仅利用壳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