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9852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docx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心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8122780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基础

学分:

4周学时4(16周)

面向对象:

生物医学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生命科学基础是非生物专业的生物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形式,以及生物进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英文简介

Generalbiologyisabasicbiologicalcoursefornon-biologymajorstudents.Theonetermlongcoursehasageneralintroductionforthechemistryoflife,thediversityoflife(includingmicroorganisms,plantsandanimals),evolutionandtheinteractionbetweenhumanandthenature.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生命科学基础是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医学院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科学概念,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基本概念包括生命起源,生命的化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分类系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与人类的健康,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

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按照讨论题内容进行和课堂推荐参考文献,分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发言起草工作);c.讨论课(由主题发言和质疑-应答两个环节组成,学生在讨论中如能进行尖锐质疑,则会在其绩效记录中有所体现);d.期末闭卷考试

课程要求:

熟悉基本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中外文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形成对生物研究的认识,培养对生物研究的兴趣。

说明:

由于课程的性质,授课教师将特别重视讨论环节,每位选课同学在课程开设期间须至少发言3次,作为听众的同学如能对他人发言进行有分量的评价和质疑,可予以加分。

教师也将当场或下次授课时对讨论课情况进行点评,对存有的疑问进行解答或评论。

(2)考试评分与建议

期末考试占40%,讨论课发言占30%,课程作业(专有名词解释,小讨论)占30%。

四、教学安排

第一次:

生命科学导论

1.课程介绍、教学方法、考试等;

2.生命起源与基本特征;

3.生命科学学科历史、发展及其分支学科,生命科学研究的特点;

4.生命科学基本理论概述:

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中性突变理论、中心法则等;

第二次:

生命的物质基础

1.多糖:

单糖、双糖、多糖以及主要功能,糖摄入和肥胖的关系;

2.脂类:

饱和脂肪酸、甘油磷脂及其衍生物磷脂酰胆碱、类固醇(例:

胆固醇)、萜类(结构单位为异戊二烯)的结构式、脂类的主要功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蛋白质:

氨基酸及其通式,肽键,a-螺旋,b-折叠;蛋白质结构水平(一、二、三、四级);蛋白质的变构与变性;

4.核酸:

核苷酸结构,DNA与RNA的差异,DNA双螺旋结构,RNA的主要类别;磷酸核苷(例:

ATP),环磷酸核苷(例:

cAMP)。

第三次:

生命的细胞基础

1.细胞基本形态与功能;

2.真核、原核细胞:

主要介绍两者在细胞核和膜系统方面的差异;

3.植物、动物细胞;主要介绍细胞壁、液泡与质体三种结构的差异;

4.细胞代谢:

主要介绍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

5.细胞核基本构成、遗传物质基础

6.细胞周期;主要介绍核被膜的裂解与再生,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的运动等;G1期、S期及G2期的特征。

第四次:

生物多样性概论

1.生命现象多样性与统一性认识;

2.生物分类概述、阶元和界的划分:

五界系统和六界系统的认识。

第五次:

病毒与人类疾病

1.病毒起源与生命进化;

2.介绍病毒基本结构、功能与病毒分类:

举例:

噬菌体等;

3.病毒与病毒病:

举例常见人类疾病病毒;病毒载体与现代医学研究工具

第六次:

原核生物细菌

1.细菌来源:

古生菌和真细菌;

2.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繁殖、营养与呼吸方式;

第七次: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蓝藻及原绿藻的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第八次:

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起源

1.真核细胞的起源;

2.原生生物基本特征、形态与结构;

3.原生生物多样性:

鞭毛、纤毛、肉足纲等,举例草履虫、原生菌等;

4.原生生物的运动性:

吞咽、阿米巴运动;

5.原生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起源。

第九次:

专题讨论: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十次:

真菌分类与疾病

1.真菌多样性与进化(真菌界)

2.真菌起源与进化;

3.真菌的基本结构、新陈代谢;

4.真菌与生态系统;

5.真菌分类:

酵母、霉菌;

6.真菌药用、病原与人类疾病及治疗。

第十一次:

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的形态与解剖概论:

分生组织、永久组织(表皮、机械、疏导、分泌等)、植物营养器官基本构造(根、茎、叶等);

第十二次:

植物的生理与功能

1.植物的起源、进化与主要特征:

细胞壁、光合作用、维管束、幅射对称等;

2.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植物5种主要的激素,农业中的应用

3.植物的生物钟

4.植物自身的抗虫害,抗微生物以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第十三次:

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1.植物的新陈代谢:

发育与生殖、养分与气体交换等;

2.低等藻类植物概述:

甲藻、红藻、褐藻、绿藻(高等植物祖先)

3.苔藓植物门:

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颈卵器)的出现、胚的形成、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等;

4.蕨类植物门:

形态特征、孢子体、,维管系统、陆生环境适应性、配子体、蕨类植物的生活史等;

5.裸子植物亚门:

形态特征、孢子体发达、胚珠裸露、花粉管、种子裸露、生活史、裸子植物的药用价值;

6.被子植物亚门:

形态特征、生活史、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体型、生境和营养方式的多样性;雌蕊形成了子房、花柱和柱头;传粉方式的多样化;配子体的进一步简化;特殊的双受精方式和新型胚乳的出现;

7.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

双子叶植物纲基本特征及代表物种,以豆科(木本或草本,叶互生,蝶形花冠,2体雄蕊,单雌蕊、荚果)和十字花科(草本,十字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角果)为例;

8.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二:

单子叶植物纲基本特征及代表物种,以百合科(单叶,花被6片,排成两轮,雄蕊6,子房3室,中轴胎座、蒴果)为例

第十四次:

专题讨论:

药用植物与中医药

第十五次:

动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1):

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辐射对称、二胚层、原始神经系统;(1学时)

2.扁形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两侧对称;出现中胚层(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无体腔;消化系统仍不完全;排泄系统为焰细胞(原肾管);神经细胞开始从分散到集中,产生了所谓的脑;代表种类,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猪带绦虫;

3.线形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假体腔;具角质膜,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代表种类:

人蛔虫及简要生活史;

4.环节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同律分节(包括神经系统也按节排列);真体腔的出现(说明真、假体腔的区别);闭管式循环系统;多数种类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代表种类:

沙蚕、环毛蚓、医蛭;

5.软体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身体划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三部分;具有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真体腔退化,假体腔沦为血窦,开放式循环;用鳃呼吸;排泄系统为肾脏(后肾管);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侧神经节;

6.节肢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具备发达的外骨骼和蜕皮现象;具各种形式的呼吸器官(陆生:

气管、书肺、水生:

鳃、书鳃)均为体壁的内陷和外突;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只输送养料,氧气由器官送达全身;异律分节(分头、胸、腹);附肢分节;感觉器官发达;代表种类:

主要介绍甲壳纲、肢口纲(鲎)、昆虫纲;

7.棘皮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介绍后口动物,次生性辐射对称体制和海洋生活即可,教材P.560)代表种类介绍海参(食用)、海胆(胚胎发育的实验材料);

8.脊索动物门:

主要特征与种类;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包括尾索、头索动物亚门:

海鞘,只提及幼体具完整的脊索而成体退化,只保留在尾部即可;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终生具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第十六,十七次:

脊椎动物门

1.脊椎动物亚门基本特征及分类;举例:

圆口纲,介绍七鳃鳗。

特征:

鳃裂7对;无成对的偶鳍;原型尾;无上下颌;

2.脊椎动物亚门-鱼纲:

主要特征,出现上下颌;有了成对的附肢;脊柱代替脊索,但仍保留脊索;体多呈梭型,被鳞片;用鳃呼吸,单循环;

3.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类:

开始以肺呼吸,由于肺发展的不完善,仍以皮肤作为辅助呼吸器官;单循环变为不完善的双循环;五指(趾)型的附肢,脊柱开始分化,已有颈椎(1枚),头部尚不能自由转动;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部也有了神经细胞;皮肤角质化,解决了部分水分蒸发问题;

4.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类:

特征:

体被角质化鳞,可防水分蒸发;皮肤干燥;五指(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指趾端具爪;脊柱分化更完备,头部已能自由转动;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5.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类:

鸟类,特征:

体被羽毛;前肢变为翼;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

6.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类:

特征:

体被毛;皮肤腺发达;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大脑体积大,且大脑皮层特别发达);胎生,哺乳。

第十八次:

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动物皮肤的结构,皮肤衍生物,腺体

2.动物皮肤的功能

第十九次:

动物的骨骼与肌肉系统

1.动物的运动,骨骼系统,肌腱

2.肌肉组织,肌细胞和肌肉收缩,肌肉的神经支配

第二十次: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

1.动物的呼吸功能与进化:

低等水生动物不需专门的呼吸系统,靠身体表面和外界行气体交换;高等水生动物,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虾蟹类、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用鳃作为呼吸器官;重点介绍鱼鳃的结构;陆生动物的呼吸系统,书肺和气管;鸟类与人类的肺;

2.动物的循环功能与进化:

动物循环系统的类型和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和开管式循环,重点讲清何为闭管式循环(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细讲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循环系统结构;人类血液循环的体循环、肺循环和冠状动脉三大循环;

第二十一次:

动物的消化与排泄

1.动物的消化系统功能与进化:

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方式;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酶消化;食物的吸收;肝脏的功能;动物排泄器官的进化及哺乳动物、伸缩泡、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肾。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等;

2.动物的排泄系统:

排出最终代谢物及多余水分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异物的过程称为排泄。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尿的方式完成。

排泄系统在排出尿的同时还具有调节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第二十二次:

动物的生殖与内分泌

1.动物生殖发育与激素功能与进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动物精卵发生的一般过程及激素调节;精子发生;卵子发生;生殖的激素调节(雌激素、月经周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精卵识别、顶体反应、皮层反应、雌雄原核的结合;卵裂和胚层;胚后发育等;

2.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体和激素,发育和代谢调节,血糖调节和糖尿病,性激素

第二十三次:

神经与感知

1.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与进化: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网状、梯状、链状;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的主要部位与功能;人大脑皮质及功能定位;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2.动物的应激与行为特征;感应器和效应器;物理感受器:

触压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热感受器;平衡和听觉;视觉和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昆虫和人;

3.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信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学习(习惯化、印随学习、联系学习、洞察学习);领域行为;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4.感觉的产生,感觉的受体,听觉,视觉,味觉,嗅觉,

第二十四次:

专题讨论:

模式动物与医学科研

 

第二十五次:

生态学概论

1.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生态学的定义、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生物因子-生物彼此间的关系

3.种群与群落:

种群与群落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进化和选择、群落演替、群落类型与分布;

4.生态系统:

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成分、系统的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生态系统的分解。

第二十六次:

生态与环境问题

1.人与生态圈互作;生态圈自我调节与不可替代性

2.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

3.生态文明与持续性发展。

第二十七次:

生物进化概论

1.进化学说演变:

达尔文、中性突变学说、分子进化;

2.生物进化的历史与进化规律;

3.物种的形成和绝灭。

第二十八次: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1.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的困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失去

第二十九次:

专题讨论: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次:

人类学

1.人类在进化系统中的地位;

2.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3.人类的起源学说与进化理论;

4.人类学的发展。

第三十一次:

系统生物学

1.系统生物学的概念,产生的历史,内涵

2.系统生物学的工具,生物信息学简介

第三十二次:

专题讨论:

生命科学与哲学思维

附:

时间表

周次 

授课主题

课时

授课老师

1

生命科学导论

2

柯越海

生命的物质基础

2

程洪强

2

生命的细胞基础

2

柯越海

生命多样性概论

2

柯越海

3

病毒与人类疾病

2

柯越海

原核生物界-细菌概论

2

程洪强

4

细菌与人类疾病

2

程洪强

原生生物界与多细胞生物起源

2

程洪强

5

生命的化学基础专题讨论

2

柯越海/程洪强

真菌与人类疾病

2

傅承新

6

植物形态与结构

2

傅承新

植物生理与功能

2

傅承新

7

植物分类与进化

2

傅承新

植物学专题讨论(药物植物与中医药专题)

2

傅承新/程洪强

8

动物多样性及其进化

(1):

无脊椎动物

2

丁平

动物多样性及其进化

(2):

脊椎动物

(1)

2

丁平

9

动物多样性及其进化(3):

脊椎动物

(2)

2

丁平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

(1):

皮肤及其衍生物

2

丁平

10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

(2):

骨骼与肌肉

2

丁平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3):

呼吸与循环

2

丁平

11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4):

消化与排泄

2

丁平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5):

生殖与内分泌

2

丁平

12

动物生理与比较解剖(6):

神经与感知

2

丁平

动物学专题讨论:

模式动物与医学科研专题

2

丁平/程洪强

13

生态学概论

2

于明坚

生态与环境问题

2

于明坚

14

生物进化概论

2

于明坚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2

于明坚

15

人与自然专题讨论

(1):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2

于明坚/程洪强

人类学

2

柯越海

16

系统生物学

2

柯越海

人与自然专题讨论

(2):

生命科学与哲学思维

2

柯越海/程洪强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1.CampbellBiology(theninthedition),Reece,Urryetal.ISBN-10:

0-321-73975-2,BenjaminCummings,2010。

2.《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现代生物学》胡玉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普通生物学》田清涞,海洋出版社,2000

六、课程教学网站:

将通过校内网络提供必要的课件和文字材料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