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99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铜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到“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黑龙江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瘠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中的企是指新建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赖加大科技投入

C.从“北大仓”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答案】1.C2.D

【解析】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黑土冲刷,湿地破坏。

故选C。

2.产业结构调整应走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道路。

故选D。

我国已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对规土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4.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有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答案】3.A4.B

【解析】试题分析:

3.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天上看,是指RS遥感的监测功能。

网上管是GIS分析、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

所以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A对。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据,都没有监测、处理信息能力,B、C、D错。

4.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对。

指导城市交通运输不是主要目的,②错。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③对。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是手段,不是目的,④错。

C对,A、B、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5.“滴滴打车”是中国首款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

乘客可以轻松发单,随时随地打车。

据图完成下题。

“滴滴打车”软件采集乘客附近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手机上,并且规划好最近的路线,其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①GIS  ②数字地球  ③RS  ④GPS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GPS是导航、定位为主要功能,可以确定出租车的位置信息,④可选;将出租车位置信息通过GIS分析处理数据后,找到距客户最近的出租车,再传给用户。

这里需要对城市出租车信息,道路网信息,客户个人位置信息等时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所以A对。

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方法,将已知的信息用数字表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分析、处理,②不入选。

RS是遥感,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所以③不入选。

故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手段的选取。

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发展策略,在整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的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的发展模式。

读平顶山某企业集团的产业联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7.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

A.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煤—电—化、煤—电—热—冶

C.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煤—电—化、煤—电—建材

【答案】6.B7.D

【解析】试题分析:

6.读图可知,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等。

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B正确。

7.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

煤—电—热—冶产业链体现不出来,D正确。

【考点定位】循环经济

【知识拓展】循环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016年2月8-9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地区的难言岛(东经163°46′南纬74°54′)进行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新站优化选址作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即将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9.新站选址作业期间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方

C.南极地区昼渐长夜渐短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答案】8.C9.D

【解析】试题分析:

9.新站选址作业期间是2月,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A错;2月是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各地地区日出东南方,B错;2月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在向北移,南极地区昼渐短夜渐长,依然是昼长夜短,C错;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选D正确。

考点:

考查地图方向和地球运动知识。

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回答下面小题。

10.上图中A点的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

A.1000米<H<1300米3℃<T<4.8℃

B.1200米<H<1500米3℃<T<4.8℃

C.1500米<H<1800米6℃<T<7.8℃

D.1200米<H<1500米6℃<T<7.8℃

11.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

A.50米、200米B.500米、150米

C.500米、100米D.50米、100米

【答案】10.B11.C

【解析】

10.据图可知,右图最低等温线为12℃,对应海拔为300米,该区域等温距为1.8℃,等高距为300米;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A地与M地温差为5.4-7.2℃,故A地海拔为1200-1500米,B地与M地高差为1200-1500米,则温度为3-4℃。

故选B。

11.由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可得坝长为500米,坝顶的高度为550米,坝底高为450-500米。

因此坝高约100米。

故选C。

读世界某大陆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四地1月份盛行西北风,且降水较多的是(  )

A.P地B.M地C.N地D.Q地

13.对四地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P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

B.M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N地

C.Q地年太阳日照时数小于M地

D.N地的圣诞节前是又冷又长的平安夜

【答案】12.A13.A

【解析】

12.根据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判断P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给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带来充足的降水,为热带草原气候;M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多地形雨;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N地是地中海气候,1月,该地受盛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Q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加上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共同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选A。

13.据图可知,P地纬度最低,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

故选A。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

读下图“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B.趋向于中高纬度

C.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D.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

15.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水源丰富,环境承载力较高

【答案】14.C15.D

【解析】试题分析:

14.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实现,在热带雨林区,尽管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人类生存条件好,但气温高,雨量过多,使土壤肥力难以保存,且细菌滋生迅速,疾病容易流行,同样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沿岸和沿海平原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15.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有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使环境承载力提高,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下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上海市Q区2002-2012年外来人员平均每年增加约

A.1万人B.5万人C.10万人D.15万人

17.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18.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答案】16.C17.B18.A

【解析】试题分析:

16.由图示可知2012年外来人员的数量大概为120万,2002年外来人口数量大概为20万,10年间外来人口增加大约100万,平均每年增加约10万,选C项。

17.上海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上海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区迁移,因而这里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项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园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C错;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D项错误。

18.分析材料可知,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故C项错误、A项正确。

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不能表明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故B项错误。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故D项错误。

考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下图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对该地区的高度数据进行采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②A处陡崖的相对高度为520米;

③该地区陆地上的最大高差大于500米;

④图中山脊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

⑤A,B,C,D四地中最佳的海上日出观赏地点是D 

⑥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低缓高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③④D.①③④⑤

20.某旅行社在A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19.C20.B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区应当为亚热带季风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①错。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A处有4条等高线重叠,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其相对高度最大在500米以下,②错。

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处位于左上角,海拔在500-600米之间,最低处在0-100米之间,高差为400-600之间,③对。

由图中的示坡线可知,山脊呈西北--东南走向,④对。

A处位于海边,且位于陡崖处,海拔较高,通视性好,是观日出的最好位置,⑤错。

图中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势略有起伏,以平原和丘陵为主,⑥错。

故选C。

20.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就是显示其坡度之陡,根据坡度计算方法,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在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可以凸出坡度陡峭,故选B。

考点:

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比例尺的变化

下图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

天)”。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影响西藏平均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

22.从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判断,可能()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地热资源增加

【答案】21.D22.B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图中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等值线有的呈闭合状态,海拔高,气温低,影响西藏平均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地势,D对。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影响,等值线不会是闭合状态,A、B、C错。

22.从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看,平均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可能造成的影响是积温增加,B对。

霜冻日数减少,气温升高,雪线上升,A错。

冻害减轻,C错。

与地热资源无关,D错。

【考点定位】等值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霜冻日数变化的影响。

【名师点睛】读图分析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根据等值线形态,判断主要影响因素,等值线呈闭合状态,主要是地形因素影响。

注意变化趋势等值线是负值,说明霜冻日数是减少趋势,即气候变暖。

23.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B.B图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C图中乙地多阴雨天气D.D图天气系统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A图天气系统是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A错。

B图是高压中心,图中甲地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为偏北风,B错。

C图是冷锋天气系统,图中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多晴朗天气,C错。

D图天气系统是暖锋,其控制下多连续性的降水天气,D对。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名师点睛】能够根据图形判断常见天气系统,区分不同天气系统特征的差异。

低压中心是上升气流,控制区多雨。

高压中心是下沉气流,所以控制区多晴天。

冷锋是冷气团推动前进,移动速度快,控制区多短时间的雷雨大气天气,暖锋由暖气团推动前进,一般移动速度较慢,多持续性阴雨天气。

扬沙是春季时我国北方地区风力将地面沙子或尘土卷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

读2017年4月28日至30日我国北方某次扬沙天气过程温度(℃)、能见度(km)和风速(m/s)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24.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能见度、温度、风速B.能见度、风速、温度

C.温度、能见度、风速D.温度、风速、能见度

25.属于扬沙天气的时段是

A.29日8:

00至29日20:

00

B.28日20:

00至30日14:

00

C.28日20:

00至29日14:

00

D.29日14:

00至30日8:

00

【答案】24.D25.A

【解析】试题分析:

.....................

25.据题干可知:

扬沙是春季时我国北方地区风力将地面沙子或尘土卷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

据图可以看出:

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的时间段为29日8:

00至29日20:

00,故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有关知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洞庭湖湖区此时的天气状况为

A.偏南风、阴雨B.偏南风、晴朗C.偏北风、阴雨D.偏北风、晴朗

27.对图示区域地理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东西部均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B.洞庭湖对A河流的调节作用明显

C.降水因素导致东西部农业发展方式不同

D.洞庭湖的萎缩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引起

【答案】26.B27.D

【解析】试题分析:

26.图示洞庭湖处在低压槽的东侧,冷锋前,受暖气团影响,是晴朗天气;在低压中心的南侧,吹西南风。

选B正确。

27.图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以流水堆积为主,形成平原地形,西部以流水的侵蚀为主,多山,A错;A河注入湖泊,湖泊是A河下游,湖泊对A河调节作用不明显,B错;该地东西部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是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错;西部是湖泊上游地区,由于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湖泊淤积,致湖泊萎缩。

选D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及区域地理特征。

28.下列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B.阿尔卑斯山的雄伟与绵长

C.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

【答案】D

【解析】欧洲的平原上多湖泊,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但平原地形不是冰川作用形成的A错误;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错误;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无长河,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与冰川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斯卡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D正确。

故选D。

【点睛】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

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怀抱,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大陆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里的一大特点。

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3)气候特征:

温带气候占优势,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

(4)河流与湖泊:

河流多,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多国际性大河。

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

29.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

A.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称南美洲

B.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C.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

D.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合称亚欧大陆;北冰洋大部分在北极圈里,但并不全部在北极圈里。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

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故选C项。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

点评: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大洲与大洋分布图和相关知识即可轻松做出。

30.读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

对图中苏南和苏中地区能耗同比下降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 ②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 ③大幅度替换使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 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苏北、苏中经济欠发达,苏南经济发达,苏南和苏中能耗下降与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的替换等有关,故选D。

二、综合题(40分)

31.

31.材料一2018年的第一场雪来了!

来自贵州省气象台消息,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偏东路径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今天(2018年1月3日)夜间至7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维持低温阴雨天气,其中在仁市、遵义市中东部、黔东南州北部和东部、毕节市北部、黔南州北部有雨夹雪或冻雨,地势高处路段、桥梁和隧道口将出现道路结冰。

冬天扎扎实实地来了!

材料二

材料二: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也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入侵南方的强寒潮,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耗损土壤肥力,还会湮埋田园.

(1)图中显示,不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形区是    和    原因分别是    

(2)寒潮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它除了有破坏性体也还有功劳,表现在:

                         .

【答案】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寒冷气流难以爬上,云贵高原有青藏高原的阻挡

(2)寒潮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它的破坏性体现在:

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对交通和通信造成极大的危害,对生活带来不便

【解析】

(1)据图可知,不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因为海拔过高,冷空气无法爬上,因此几乎不受寒潮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纬度低,且受重重山脉阻挡,因此受寒潮影响小。

(2)据材料二可知,寒潮南下使所经过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

据材料一二,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32.

32.材料一2017年6月17日:

世界第23个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荒野荒漠化现象的加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