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06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训练卷一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必修3第三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

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

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

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看标题就不靠谱”。

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

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许多上网风险之首。

“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类似谣言文章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

仔细推究,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些“菅销号”正是凭借这点,先博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食品、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

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

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既是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

“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正因此,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

其实,靠“躲”解决不了问题。

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

走进网络新世界的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

应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

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还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供给。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有责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我们就能帮助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走进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原载《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一百十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人。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的方式。

C.对于谣言,如果听之信之将会遗患无穷;不久之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成为了老年人上网风险之首。

D.不少年轻人在使用微信时都有收到长辈们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文章的经历,有的文章看标题就不靠谱。

2.下列内容不属于“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制谣者抓住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运用刺激性语言,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实验,让老人产生焦虑和恐慌的心理。

B.年轻人没有给予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关爱,没有提醒老人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C.老年人想了解相关知识却又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人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

D.“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这种社会心理推动了谣言病毒式传播。

3.作为使老人们免受网络谣言侵害的举措,下列表述不准确一项是(3分)()

A.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

B.网络平台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将披着科学外衣的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

C.儿女要多陪伴父母,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老人使用新技术的时时刻提醒他们,增强其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

D.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以及整个社会舆论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创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新天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题为“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热议。

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

相关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

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家长表示,女儿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

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的费用,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

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

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

(摘编自《扬子晚报》)

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2万元以上。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

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

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等。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

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

”杨念鲁介绍。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

“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

”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

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

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

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

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

(摘编自《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校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存在机制层面的原因,即教育行政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

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顽疾”并发,难题与挑战共存,但其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游戏”,而不尊重教育规律,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未来对待课外培训,会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加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会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

6.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几条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塌鼻子

韩少功

①山那边有一郎中,塌鼻子,读书不多,每天上午不做事,只是咕嘟咕嘟吸水烟,直到铜烟筒烧红了才熄火。

午饭后睡觉,睡到一个大哈欠起床才开始门诊,但限定人数,只看三四十个号子——他晚上要去喝茶,从来不可耽误。

②没有人看见他采药,但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药丸,据说那是他半夜里采集和泡制的,几乎包治百病,神效十分了得。

这种药丸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其中区别只有他自己知道,连贴身的帮手也不大明白。

③不光是药,他还有很多旁门左道。

比如有个病人高烧不退,见郎中来了就大喊大叫,跳起来朝门外跑。

塌鼻子追上去一拳就把病人打倒在地,再把对方拖入水塘,不论对方如何惨叫,不论病人的亲属如何哀求,他死死揪住病人的头发,一次次把脑袋按入水中。

直到没有什么动静了,才把几乎半死的病人拖上岸。

人们遵他的指示,用好几重茧棉包裹病人,抬到床上去发汗。

不到一个时辰,病人果然发出汗来,高烧渐退,神志恢复,亲属们无不欢天喜地。

④更奇特的是,某家的一匹马右腿折断,村里人都等着吃马肉。

塌鼻子走到屠夫前一举手说不可。

他仔细看看腿伤,要马主人找来铜钱一枚,放在火里烧红,再下醋淬火,如是三番,用刀背将铜钱研为粉末,和着谷酒,灌入马口。

五六天之后,马腿竟然奇迹般地复原如初。

更奇怪的是,几年后这匹马死了,屠马者割开皮肉,还发现有一铜圈箍在当年的骨折之处。

⑤塌鼻子的故事越传越多,最神的事莫过有些人曾偷偷地看他采药——他们后来大惊失色地说,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塌鼻子晚上出门,驾船过湖的时候根本不用桨,只拿一根草在水里扰两下,船就走得飞快!

⑥他的门前常常求医者如云。

我大姐的晕眩症发作时,我曾经开车拉她去过那里,但发现路边停了好几台汽车,屋里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们踮起脚来,也只看见一排背影那边的一顶破呢帽,也算是一瞥他的尊容。

当天的号子已经发放完了,没给我们留下机会。

⑦人们说他门诊的一大规矩,就是任何人都得排号,谁也没有优先权。

那一次是来了一辆小轿车,是县里某大人物的太太求诊,陪同前来的乡干部笑脸求情,连塌鼻子自己的侄儿也来拉衣袖,想让官太太破例优先。

塌鼻子不答应,说官有大小,病无贵贱,他这里是铁规矩。

⑧但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

打击非法游医的时候,县卫生局说他既无执照,更无文凭,有时还搞迷信,江湖游医的黑诊所必须马上关闭。

这一禁令是不是出于仇人暗算,不得而知。

他从那以后就放鸭子,把一大群鸭子放得肥大无比。

人们说,他在湖边睡足了,只消拍三下巴掌,鸭子就会乖乖地跟着他回家。

他又想睡觉了,只消把鸭铲立在稻田边上,鸭子就不敢越过鸭铲去吃别人田里的谷。

⑨他站在门槛前,两只脚简直就是两棵树,在地上生了根,四个男子也休想把他推动。

但他这一身武功不传子,其理由是他儿子性子邪,有了神功可能挑惹是非,祸国殃民。

有人说:

“政府把你的诊所都关了,你还想着国家社稷,难得。

”他笑着说:

“医道就是仁道,仁者以德报怨,不同卫生局计较。

⑩他后来又获准行医,大概是一些忠实的客户帮忙,或者是卫生局没法管死,虽然没给他执照,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对邻居们说,他猫肉吃得太多,食德太差,活不长了。

六月乃淫厉之时,他将来一定病在六月,死在八月,这个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他预言过很多事情,有过误,也有过验,只是不知这一次会不会说对。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塌鼻子既有武功在身,又有行医绝技,但他对卫生局关闭诊所并不计较,而是怀有仁者之心,治病救人,因而赢得群众口碑。

B.塌鼻子读书不多,自学成才,采药、制药从不示人,所研制的黑药丸能包治百病,于是门前常常云集着求医者。

C.坊间流传的关于塌鼻子的故事都很神奇,比如他驾船不用桨而用一根草,又如他放养的鸭子,令行禁止,颇通人性。

D.小说叙事娓娓道来,张弛适度,情节前后呼应,自然协调,选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典型生动,颇有意趣。

8.“塌鼻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第6段运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

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

“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抟往栖焉。

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

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

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

“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与之语,甚可听。

”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

“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

”对曰:

“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

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

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

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

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

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抟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

“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

”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

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

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

“可勿归矣。

”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数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B.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C.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D.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依次为:

状元、榜眼、探花。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

D.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大中祥符,是北宋时宋真宗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小时候就很聪明。

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

B.五代后唐长兴年中,陈抟去参加进士科考试,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他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乐。

C.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旋即知道他的意思。

D.陈抟虽然是个服气辟谷修道的方士,但他并没有借此蛊惑帝王获取私利,反而在帝王招揽时劝他励精图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2)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②,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

长有蓼草的江岸。

②征鸿:

远飞的大雁。

③杳杳:

深远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送别之地的景象,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为写离情作好铺垫和衬托。

B.第二句让人联想柳永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突出词人心生离愁。

C.结句是说来年兰花红、江水碧的时候,我们定会相思相慕。

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动人。

D.本词以悦目景开头,又以绚丽景结尾,使所抒发的别情具有“哀而不伤”的艺术效果。

15.词中“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这两句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2)《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是一体两面的。

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精神。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

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明白谣言和言论自由的,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相径庭质疑甚嚣尘上界线

B.天壤之别置疑满城风雨界限

C.大相径庭置疑满城风雨界线

D.天壤之别质疑甚嚣尘上界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20.请简述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在1993年提出的“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中人工智能智力水平的发展过程。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21.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自动化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知悉你们正需求相关人才,我谨将我的个人资料惠赠给您,请您笑纳。

作为985工程大学知名教授的高徒,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合乎你们的需要。

我真诚渴望,能为公司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

加入敝公司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务必给我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太湖马拉松比赛中,主办方安排志愿者进入赛道,向正在冲刺的运动员何引丽递国旗。

何引丽接住了国旗,却打乱了步伐节奏,跑了几步后,国旗掉在地上。

最终,她以5秒之差屈居亚军。

赛后,马拉松运动员魏静称,何引丽丢国旗是把成绩看得比国旗更重要。

何引丽解释,当时胳膊跑僵了,没拿稳国旗。

主办方回应,让选手披国旗冲过终点是赛事的预定环节,但没想到造成了这样的意外。

 

2019-2020学年必修3第三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答案

1.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