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24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docx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数据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平均气温

-50℃

-18℃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

年平均风速

18米/秒

10米/秒

①南极气候有酷寒、干燥、烈风特点

②地势低是北极气温高于南极的主因

③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④两极地区风力强导致冰雪容量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更低,要更寒冷;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比北极地区更干燥;北极地区的风力比南极地区更小,图中不能看出两地的海拔信息。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南北两级的气候特征,考查量较少,关键是引导学生对比两级特征记忆,不要记混淆即可。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

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

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4.关于世界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少         B. 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有关气温分布河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C.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气温完全一致

D.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气温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故答案为:

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A. 益阳的纬度比北京高      B. 益阳的海拔比北京高      C. 益阳距海洋远      D. 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

【答案】D

【解析】【分析】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气温相对更低些。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我们长讲的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下雨刮风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7.据如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A地全年高温            

B. B地全年降水均匀            

C. C地冬季高温少雨            

D. D地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A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降水不均匀,C是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D地夏季高温多雨。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能力,学生要掌握以温定型以水定带的技巧,这样可以迅速判断D应该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8.以下描述能正确反映如图所示沈阳市5月29日天气状况的是(   )

A. 阴转多云                        

B. 雷阵雨转晴                        

C. 雷阵雨转多云                        

D. 多云转晴

【答案】C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表示雨、雪、阴、晴等天气状况的符号,叫天气符号,图的符号表示雷阵雨转多云。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天气符号以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上学习到相关内容。

9.一般而言,赤道穿过的南北纬10°范围内地区,往往终年高温多雨,雨林广布,但也有例外。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右图(非洲局部)中广表热带稀树草原的日出美景照片。

此热带稀树草原区降水量就远小于热带雨林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是(  )

A. <500米                      B. 500米-1000米                      C. 1000米-2000米                      D. >2000米

(2)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                                     B. 高原                                     C. 丘陵                                     D. 盆地

(3)照片具体拍摄地点是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根据右图推测,形成左图照片所示植被景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稠密                           B. 海拔高                           C. 人为干扰                           D. 纬度大于10°

【答案】

(1)C

(2)B

(3)C

(4)B

【解析】【分析】

(1)由图示海拔信息和最大湖泊位置可知,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位于1000米-2000米之间,故选C。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由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地区海拔较高,地面较平坦,是高原地形,故选B。

(3)图所示的是非洲的东非高原,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地形特点是海拔高,地面较平坦,故丙地符合拍摄地点,故选C。

(4)图所示地区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点评】

(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3) 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0.图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区域是欧洲西部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常年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也可以通过气温降水图来判断出气候类型,总体较难。

11.读非洲地形图和马达加斯加岛A、B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三题。

(1)有关非洲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平原面积广大

C.海岸线曲折破碎

D.平均海拔最高

(2)与甲河相比,乙河(     )

A.长度长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水量大

D.支流多

(3)影响AB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

(1)A

(2)A

(3)C

【解析】【分析】

(1)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海岸线平直;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故答案为:

A。

(2)甲是刚果河,乙是尼罗河。

与甲河相比,乙河长度长,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支流少。

故A符合题意。

(3)读图可得,A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B地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影响两地降水的因素是地形地势,故答案为:

C。

【点评】

(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2)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为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

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位置位于非洲中西部,为非洲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2.读下图“世界甲、乙两岛屿示意图”,甲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岛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82°E,8°N                       B. 82°E,8°S                       C. 82°W,8°N                       D. 82°W,8°S

(2)甲岛比乙岛的(  )

A. 河流水量大                    

B. 地形气候复杂                    

C. 平均海拔高                    

D. 年平均气温低

(3)甲、乙两岛(  )

A. 都位于南半球             

B. 气温年较差都较小             

C. 都位于中纬度             

D. 地势东部高西部低

(4)家住甲岛的王先生计划假期到乙岛旅游,希望尽快到达,宜选择乘坐(   )

A. 飞机                                     B. 火车                                     C. 汽车                                     D. 轮船

【答案】

(1)A

(2)D

(3)B

(4)A

【解析】【分析】

(1)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8°N、82°E)。

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甲岛大部分地区在52°N~55°N之间,乙岛大部分在6°N~10°N之间;甲岛比乙岛的纬度位置高,因此甲岛比乙岛的年平均气温低;故答案为: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读图分析可知,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从纬度划分来看,甲位于中纬度,乙位于低纬度;甲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岛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都较小;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答案为:

B。

(4)读图可知,甲为冰岛,乙为斯里兰卡岛,二者距离远,家住甲岛的王先生计划假期到乙岛旅游,希望尽快到达,宜选择乘坐飞机。

故答案为:

A。

【点评】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主要分布在西欧、新西兰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4)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受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小,适合短途的客运、货运;水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适合于运输距离长、运量大的物品;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等货物的运输。

 

13.读等温线分布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1月初

B.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

C.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错;甲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高的地方凸出,因此甲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低;乙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因此乙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高。

因此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7月初,A错;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B正确;图中等温线不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仅反映气温受局部因素的影响,D错。

故答案为:

B。

【点评】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分布规律为:

①纬度分布:

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

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4.据某市天气预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星期一气温日较差最大

B. 每天最高温都出现在正午12时

C. 未来七天以阴天为主

D. 该市很可能是拉萨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由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星期一的气温差异是12摄氏度,是一个星期中日温差最大的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午后两点;未来七天以多云和雨天为主,阴天只有一天;该城市气温高,不可能是位于青藏地区的拉萨,因为拉萨终年低温,夏季的平均气温也在16摄氏度左右。

故答案为:

A

【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15.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 大量人工造林

D.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 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 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

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6.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是68,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A. 优                                  

B. 良                                  

C. 轻度污染                                  

D. 严重污染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通过分析知道,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68,那么该市空气质量状况是良;

故答案为:

B。

【点评】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P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

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

17.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③表示的天气是晴,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适宜出游的是晴天。

(2)解析:

读图可知:

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③表示的天气是晴天,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沙尘暴会明显增多。

【点评】

(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