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63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docx

永城市城市经济与发展

一永城市人口、城镇化2

1.永城市人口、城镇化现状2

永城市人文地理概况2

永城市城镇化概况4

2.人口、城镇化特征6

人口特征6

城镇化特征9

3、人口、城镇化预测14

人口预测14

城镇化预测16

4、人口、城镇化发展战略18

人口发展战略18

、城镇化发展战略20

二、永城市产业结构发展21

1、产业结构发展现状21

永城市目前发展总体概况21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对永城市的发展定位24

商丘市“十一五”规划对永城的发展定位24

2、产业结构发展特征25

数据分析发展特征25

产业结构细部发展特点26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点29

3、产业结构发展预测31

4、产业结构发展战略33

三、永城市人民政府规划36

永城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研究

Rainbow

一永城市人口、城镇化

1.永城市人口、城镇化现状

永城市人文地理概况

永城处在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是河南省最东部的城市,处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豫东明珠”之称。

永城交通十分便捷,东距离徐州观音机场不到50公里,北依陇海线,东傍京沪线,西临京九线,永青铁路纵贯市境。

连霍高速公路与永登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济祁高速公路自北到南与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成“工”字型相交,311国道和郑永省道横穿东西,永砀、永宿公路纵贯其间,郑徐高铁在永城芒山镇设永城北站。

沱浍河复航工程期间已经开工,即将通航。

此外,永城市也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河南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直管市、中国百强县(市)。

永城市又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

永城市地下矿藏丰富,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31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200万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

并有磁铁矿、高岭土、大理石等17种储量大,易开采,待开发的矿产资源。

地上物产充足,盛产80多种农业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产量最为集中,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面粉生产能力居全国县市第一,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

从图1中可以看出,商丘市处于河南省的最东方,永城市又处于商丘市的最东方,直接与江苏省和安徽省比邻。

图1永城市区位图

河南省为全国的人口大省之一,作为河南县级市的永城,永城市国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下辖23镇6乡,744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

截至到2012年底,相比较2011年底人口增加约万人,出生率为‰,死亡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永城市目前达到总人口15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3万人,非农业人口约44万人,农业人口82万人。

表1永城市历年人口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户籍人口

134

常住人口

135

外来人口

图2永城市历年人口发展趋势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永城市人口发展速度较为平缓,且户籍人口的增加幅度小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幅度,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永城市的整体发展的壮大。

永城市城镇化概况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现在的西城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建国至1952年,永城县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

1996年12月,永城撤县置市,永城市属商丘市代管。

2004年成为河南省重点扩权市,2011年6月,永城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县级市。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4万,城镇化率4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个多亿,新修道路36条,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网络;建成了豫东综合垃圾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城市功能趋于完善。

投资亿兴建了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四馆二中心”,投资亿元在东、西城区结合部建设了体育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品位。

建成了沱滨风景带、雪枫河风景带以及体育公园,启动了生态景区为目标的东西城区间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相继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目前,正朝着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冲刺。

城市化发展理论如表1所示,根据该理论能够定位出目前永城市城镇化进程所处的位置,为预测以后的城镇化率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表2城市化发展理论

发展次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发展阶段

初步城市化

低速增长期

高速增长期

稳步发展期

城镇化水平

30%

30—50%

50—90%

90%以上

城市特征

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人口劳动力过剩。

工业基础比较深厚,影响力明显增强,工业产业快速扩大,工业接受大量农业人口。

工业产业成为城市的绝对经济支柱,城市经济的乘数效应迅速刺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已经不大,城市发展表现为内部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按照城市发展理论,永城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低速增长期,5年以后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

表3永城市城镇化率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城镇化率

%

23%

%

26%

27%

%

%

%

%

%

%

%

图3永城市城镇化率发展趋势图

2000年以来,永城市的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发展到2011年的40%,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永城市面临着较好的城镇化发展条件,而且农业人口非农转移的潜力和压力都很大,且2007年至现在城镇化率也以每年近2个百分点的增速发展。

永城市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原老城的东面,又建起了东城区,被当地人称为“新城”,东城区已初具规模,并且还正在扩展中,高高的塔吊和脚手架随处可见,永城的东城区面积目前已有47平方公里。

整个东城区主干道建设里程已达60余公里,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大格局。

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的总部也设在这里。

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80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占地20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坐落在市区的中心。

图4永城市各城镇功能分区图

2.人口、城镇化特征

人口特征

“十二五”期间,永城市人口发展既有一些“延续性”的平稳变化,又呈现出一些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表42000-2011年全国、河南省、永城市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份

全国

河南省

永城市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2

6

2003

6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

2010

2011

图5全国、河南省、永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

从上述比较来看,永城市的人口增长率近几年均比较平稳,在4‰-5‰之间变化,在2009年之前均低于全国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但2010、2011这两年出现较大幅度大于全国水平。

此外,永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到2006年均处于递减状态,自2007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增加,2008年、2009年、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处于平稳状态。

此外受人口惯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永城市目前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

(1)人口规模过大并持续增长

受人口惯性增长态势的影响,我市在过去20年当中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在我市长期并存,绝对增长量仍很可观。

我市人口总量最高峰值在2020年达到万人后才开始逐渐回落,这样的人口发展态势,势必对我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2020年左右,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严重阻碍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结果表明,我市育龄妇女不断增长的趋势截至到2011年左右,在2011年达到峰值41万人,20--29岁的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也在此期间逐年上升,在2012年达到万人后才逐渐下降。

庞大的育龄妇女人群以及处在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不断增加,使我市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2004--2012年生育高峰期的到来,最高峰值在2012年出生率达到‰,之后,出生人数和出生率才逐年下降,但绝对量仍然不低。

在此期间,正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3)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来看,前者会带来抚养、医疗、保健、娱乐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基金会投入到老年服务中。

老龄化问题会带来抚养比、积累率等发展方面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我市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必然结果,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它福利性制度,以适应我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4)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结果表明,我市劳动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有几次小的波动,但是我市劳动人口基数大、劳动人口多,虽然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劳动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增多,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我市长期存在,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5)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市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

2000年“五普”时,每万人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114人;平均每万人中具有高中人数为672人。

此外,人口素质城乡差异较大。

农村人口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远低于城市人口。

我市农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在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高达14%。

(6)流动人口的无序迁移给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我市流动人口迁移量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还会有更多的流动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

随着煤炭基地的建设和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来永城市务工的外来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2000年的外来人口万人,到2012年的近14万人的外来人口。

由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庞大的流动人口在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带来巨大冲击。

流动人口的就业、计划生育、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流动的无序性又造成了城乡和部分区域劳动力分布不平衡。

一些流出劳动力严重失衡,加强农业生产和基层建设的措施难以落实。

一些地方滞留着大量盲目流入的流动人口,一时找不到工作,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因素。

图6流动人口情况图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市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解决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决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各级各部门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务实的精神和得力的措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特征

自1960-1970年代,永城因老城区处于煤陷区内开始逐步进行新城区的建设。

至1980年代以后,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加快,至今已形成功能完善、生活舒适、充满活力的新城区。

由于受东西两侧煤田开采用地的制约,新城建设逐步向南向北发展。

向南发展以煤化工的产业用地为主,向北发展以城市的主体功能即行政、文化、商业、居住等,同时容纳了大量的村庄改造人口。

于此同时,借助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趋势,处于永城北部的芒山镇因其独有的人文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逐步成为市域发展的一颗新星。

并随着与新城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部分。

永城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将形成“四区、一带、两湖”的空间格局。

四区:

历史古城——永城老城区、工矿新城——永城东区、产业新区——沱南工业区、人文古镇——芒山镇区。

一带:

沱河生态联系廊带。

两湖:

新老城之间的生态新湖、芒山镇王引河上游的水寨湖。

按照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定位,率先在全省启动了生态市建设,编制了“四位一体”的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合作,加强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相继建成了沱河风景带、雪枫河风景带、东方广场、和谐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城区绿化面积80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城市建成区47平方公里,人口45余万,城镇化率达40%。

表52000-2011年全国、河南省、永城市历年的城镇化水平

年份

全国

河南省

永城市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

2000

2001

23

2002

2003

26

2004

27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图7全国、河南省、永城市城镇化率

从上述比较来看,河南省与永城市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化率的水平,但这种差距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递减。

此外永城市作为河南省的直接管辖县级市,且是我国的百强县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几乎与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持平,且每年的城镇化增幅在近几年均保持每年2个百分点的增幅,尽管永城市城镇化水平尽管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但离全国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永城市把中心城市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龙头”,充分发挥了在城镇化中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城镇化进程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大中心城市,城镇集聚发展。

①壮筋骨、提功能。

近几年来,投资13亿元,实施城市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等“十大场馆”,率先在省内启动公共自行车运行项目,建成了全国目前第一家县(市)级科技乐园。

加快城市道路、公厕、垃圾中转站、供水、供暖、供气等相关市政设施建设,形成了“八纵八横”的市区道路网络,城区规模不断扩张,功能日趋完善,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的品味、档次不断提升,集聚带动的能力日益显现。

②搞创建、严管理。

围绕城市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目标,按照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园林绿化提档升级、行政执法严格高效、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的要求,从城市规划、市容和环境卫生、公用事业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园林绿化、城市交通等10个方面,严格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开展了多类城市主题创建活动,相继荣获全国最佳生态宜居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称号,连续两年城市管理考评全省第一,蝉联“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优秀市”称号。

③高站位、强支撑。

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目标,加快推进“六城联创”,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建设管理水平,重点加快以东、西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骨干,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步伐。

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5万。

22个乡实现乡改镇,占乡镇总数的76%。

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连续六年以每年平均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12年达%。

目前,正按照城区规模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左右、具有区域性影响力大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

(2)实行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①突出重点。

突出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工矿企业所在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一般村庄整合成中心村“五大重点”,将全市732个行政村3671个自然村规划整合调整为100个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以后,农民的居住坏境不但会大大改善,而且将会整治出40万亩左右的耕地,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提供发展空间。

②创新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村民理事、工农共建、城乡联动、政策激励“五大机制”,进行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建设,吸引、促进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转移。

四年来,市本级财政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奖补资金亿元,吸纳带动涉农项目及社会投资亿元,已开工建设社区78个,69个已经形成规模,完成社区住宅建设面积1270万平方米,吸纳居民22万余人,拆迁复垦节约用地万亩。

入住居民自豪地说:

“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③破解瓶颈。

多措并举,积极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资金、产权、就业、管理“五大瓶颈”,探索社区党建及物业、户籍等管理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王铁副省长去年9月30日专此批示:

“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起点高、规模大、措施好。

望认真组织好实施,力求创造一些经验,供其他直管县借鉴。

④讲求实效。

一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

我市已初步形成以东、西城区为主体,以中心镇为骨架,以其它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推动形成了衔接城乡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3)以城镇化为支撑,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

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局性举措和紧迫任务来抓,围绕打造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集镇为支撑,以其它乡镇所在地为节点,全力抓好产业布局、抓好基础设施改造、抓好文化注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中心城市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聚集能力。

按照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的定位,围绕文明生态市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走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一轴两带三区四镇”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格局。

二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突出工矿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和一般中心村“五大重点”,将全市732个行政村3671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

目前已开工建设103个,其中,工矿企业所在地11个,采煤沉陷区安置地11个,旅游景点所在地4个,一般中心村48个,29个乡镇政府驻地竞相发展。

两年多来,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亿元,新建社区房屋83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抓好土地综合整治利用,扎实推进对农村空心村、废弃地的整治,鼓励土地复垦,提高土地产出,通过土地的有效流转,整理复垦出4万亩用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约瓶颈问题。

三是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注重实施“大交通”战略,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着力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两年多来,共投资8000余万元,大中修国省干道公里;投资4亿元,改建县乡道路300公里,桥梁390延米,通村公路150公里,创“文明样板路”300公里。

目前,永登高速已建成通车,济祁高速永城段、邢商永铁路、郑徐高铁永城段及沱浍河复航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连接,以县乡村道为支脉,以铁路、航运为补充的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四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提升城镇化水平。

构建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项目带动的作用,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推进城镇化,使城镇日渐成为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在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使小城镇担当起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心的角色,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使农民变市民。

图8一轴两带三区四镇空间格局图

3、人口、城镇化预测

人口预测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上的人口数据,统计出永城从2001年到2011年的总人口,如表2、6所示:

表6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图8永城市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①人口指数增长法

Pn=P0(1+K)n

其中,Pn:

预测年人口数;P0:

基准年人数;K: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为‰,则2020、2030年预测人口为:

P2020=×(1+‰)9=万人

P2030=×(1+‰)19=万人

②综合增长法

Pn=P0[1+(K+m))n

其中,m:

年平均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根据总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出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

则2020、2030年的预测人口为:

P2020=×(1+‰+‰)9=万人

P2030=×(1+‰+‰)19=万人

③劳动需求法

Pn=P0

其中,El:

劳动贡献率();

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Y:

经济增长率;K0:

基准年劳动力系数;Kn:

规划期末劳动力系数

近期Y取3%,远期Y取2%;近期K0/kn取,远期K0/kn取。

则2020、2030年预测人口为:

P2020=×(1+1%)9×=万人

P2030=×(1+%)19×=万人

人口预测按、、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结果为:

P2020=×+×+×=万人

P2030=×+×+×=万人

城镇化预测

根据永城市政府发布的报告,摘取出每年的城镇化率,并对缺少的个别年份城镇化率进行预测。

具体城镇化率如表7所示:

表7永城市城镇化进程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镇化率

%

%

%

%

%

%

%

%

据2013年5月份的最新报告,永城市城镇化率现在已经达到%。

①趋势外推法

运用SPSS的分析→回归→曲线估计,建立年份X与城镇化率Y的函数关系。

运行结果如表7所示:

表8线性拟合结果

模型汇总

R

R方

调整R方

估计值的标准误

.999

.999

.998

.196

自变量为年份。

根据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年份与城镇化率呈线性关系,且Sig均小于,相关度达到,相关性极好。

则二者建立的函数关系式为:

Y=()/100

2020、2030年的城镇化率预测数值为:

Y2020=×/100=%

Y2030=×/100=%

②联合国法

联合国法联合国用来定期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时常用的方法。

它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求得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

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