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710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docx

中国开发区现状与模式报告材料节选稿子

中国开发区模式与经验借鉴

中国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近30年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梳理开发区的形态模式、管理体制、成就、经验与趋势,对于中国更好的参与非洲开发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国开发区的形态模式与功能定位

我国开发区的兴起,以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为标志。

其后全国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建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各类特殊经济区域林立。

目前,我国共有5个经济特区、13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个国家级保税区、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5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29个其他国家级开发区。

再加上省级开发区,我国的开发区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地逐步推进,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格局。

图-1中国开发区的形态模式

 

经济

特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税区

出口

加工区

综合

开发区

图2.1中国开发区形态模式

1、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在国划定一定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在我国,是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

在经济特区,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投资环境较差,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逐步开放的措施,1978年12月在、两省兴办了、、、经济特区。

设立特区的目的是,在当时总体的投资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还不尽人意的时候,把特区的投资贸易环境搞得更好一点,使这些地方像试验田和孵化器一样创造好的环境,企业先能站住脚再逐步地扩大。

此后,省在1988年成为特区;1990年,浦东新区成立。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几个经济特区充分利用比邻、澳门、的优势,大胆吸收境外资金、技术进区投资,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形势较好。

图2.2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特区的形式也不断得到多样化发展,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政策,分别有出口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等。

许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建设了各类地区性的开发区。

在市场经济制度推广到全国围、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已逐渐失去了其在政策上的特殊,而演变成一种工业化模式:

政府划拨一片土地,进行基础建设并提供优惠措施以吸引外资;开发商(通常为国有企业)负责日常运营、招商引资并统筹协调各类便利措施,包括生活起居方面的配套服务。

实践证明,这样的综合性管理是经济特区在中国成功的一大关键,因为经济特区大大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能集中精力于经营生产。

而开发商能从土地升值中获得回报,政府则喜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繁荣。

2、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是在总结经济特区,特别是蛇口工业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84年,同志视察了、、特区等地之后,明确指出:

“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根据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于1984年5月正式决定开放、、、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为使这些城市尽快形成较为配套的基础设施,创造对外资有较强吸引力的“小环境”,推进这些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这些城市“有些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某些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

由此,在这些沿海港口城市首批兴办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

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增至131家。

此外还有若干省级和省级以下的开发区。

由于各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开发模式也不相同,大体分为三类:

  1、发展尖端科技,建立新兴产业的开发区。

它所依托的城市一般是工业基础较雄厚,工业门类较齐全,科技和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和。

  2、沟通外经济联系,发展转口和出口贸易的开发区。

一般毗邻深水良港、交流网络发达,地处国际航运发达的地区,并具有较广阔的腹地、对外经济活跃的开发区,主要起传递经济信息,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增进中外经济联系和交往的作用,如、等;

3、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中外经济合作的开发区。

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的投资者前来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包括矿产、能源、农业和旅游资源。

(1)资源类开发区。

在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地区或邻近地区建设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开发区。

开发区的容是对开发区或开发区附近的矿产资源进行产业链开发。

由于资源矿产集中区往往地处偏远、荒芜之地,资源矿产型开发区的建设在整合矿产品产业链加工链条的同时,还会附带功能齐全的新城镇建设,已解决开发区人口生活问题。

资源类开发区可以立足于一种或多种矿产资源,但必须有足够的开发前景和经济效益潜力。

此类开发区以能源为主,如立足于石油或者天然气,也可以立足于矿产资源,或者二者兼有。

同时,此类开发区的布局最好能选择交通运输较为发达的地点,否则,开发区的效益要足以补偿物流的高额成本。

(2)农业开发区。

农业开发区一般称为现代农业开发区或综合农业开发区,一般以种子种苗产业、农业工程产业、农业设施、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科普教育等产业中的集中产业组合为开发容。

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包括几乎以上所有产业;市北仑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区、生态示园、科研服务区三大业务领域。

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农业开发区的两个基础容,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农业开发区设立地点的重要参考。

农业开发区可以针对国或国外市场,入区企业可以是外销导向或销导向。

(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和经营旅游方面的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娱乐业、商业等为主。

适用于地处风景名胜、周围地区旅游资源发达的开发区。

目前,国家级旅游开发区有太湖旅游度假区等11个区域。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863火炬计划的产物,兴办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智力密集的地区,主要依靠国的科技力量,将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容。

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10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17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高新区的最初定位是吸引国技术力量和国资本结合,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经济模式,后来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在产业定位、功能定位上都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别不大。

 

表2.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涵及发展领域

丰富的涵

发展的领域

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区;

3、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

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

5、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

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

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1、电子与信息技术;

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航空航天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

7、核应用技术;

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9、环境保护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技术;

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4、边境经济合作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

为了推动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合作,自1992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在我国部分边境地区兴办了1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对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睦邻友好关系、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2.2中国1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2

绥汾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3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4

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

5

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

6

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

7

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

8

边境经济合作区

9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10

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

11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12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

13

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

14

边境经济合作区

15

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

5、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

(1)保税区。

亦称保税仓库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关外”运作方式,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保税区一般依托空港或水港(海港、河港)而建。

(2)保税物流区。

保税物流园区一般是在保税区与港区之间划出的专门区域,并赋予特殊的功能政策,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达到吸引外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外贸出口的目的,它是目前中国法律框架下自由贸易区的初级形式。

保税物流园区一般要与港区配套。

(3)保税港区。

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的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9项功能。

在我国,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4)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

综合保税区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实行最先进的海关监管模式。

我国综合保税区政策始于2006年,目前包括西永在,全国共设有工业园、滨海新区、广西凭祥、昆山等9个综合保税区。

1990年6月,经中央批准,在创办了中国第一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1992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了14个保税区和1个享有保税区优惠政策的经济开发区,即港、、家港、沙头角、福田、、、象屿、、、、、盐田港、保税区以及洋浦经济开发区。

全国15个保税区隔离设施已全部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集中开发形成的功能有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

 

表2.3保税区与非保税区的政策比较

项目

保税区

非保税区

实行保税制度,货物从境外运入保税区或从保税区运往境外,免进口税,免许可证;

只是对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实行保税制度;

货物从保税区运往国非保税区,视同进口;货物从国非保税区运入保税区,视同出口;

国外货物到达口岸后必须办理进口手续;国货物离开口岸必须办理出口手续;

区企业与海关实行电脑联网,货物进出采取EDI电子报关。

只有少数大企业实行EDI电子报关。

以《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为法规保障。

外汇收入实行现汇管理,既可以存入区金融机构,也可以卖给区指定银行;

经常性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外汇必须卖给指定银行;

无论是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按规定开立外汇账户;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资企业未经批准不得保留外汇账户;企业必须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开支,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管理政策,由开户银行按规定办理。

资企业在结、售汇等方面都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区别。

以《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为法规保障。

6、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又称加工出口区。

狭义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专为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而开辟的特殊区域,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供出口。

广义还包括自由贸易区、工业自由区、投资促成区和对外开放区等。

有单类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多类产品出口加工区之分。

后者除加工轻纺工业品外,还加工生产电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品。

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

加工区,鼓励和准许外商投资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工企业,并提供多种方便和给予关税等优惠待遇,如企业可免税或减税进口加工制造所需的设备、原料辅料、元件、半制品和零配件;生产的产品可免税或减税全部出口;对企业可以较低的国捐税,并规定投产后在一定年限完全免征或减征;所获利润可自由汇出国外;向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收费低廉的水、电及仓库设施等。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并规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务院于2000年4月批准在全国15个城市建立第一批出口加工区。

其中,昆山出口加工区是我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

为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热点,我国出口加工区一般设在国家级开发区。

2007年起,国家允许在重点的省级开发区建设出口加工区。

迄今,国务院共批准了四批58家出口加工区。

建立出口加工区的目的:

①外资吸引和利用②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⑤带动其它地区经济发展。

7、物流园区

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

其外延方面:

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按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划分,三种类型:

  

(1)区域物流组织型园区。

其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的物流组织与管理。

如市的港口物流园区、龙泉公路口岸物流园区等。

  

(2)商贸型物流园区。

商贸物流园区在功能上主要是为所在区域或特定商品的贸易活动创造集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服务条件。

商贸流通物流园区基本位于传统、优势商品集散地,对扩大交易规模和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具备商贸流通功能的物流园区。

如城北商贸物流园区、传化物流基地等。

(3)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相对集中的区域,从运输组织与服务的角度,可以实现规模化运输,反过来,规模化进行运输组织也就为物流组织与管理活动的集中创造了基础条件。

因此,建设专门的运输枢纽型的物流园区,形成区域运输组织功能也是物流园区的重要区的重要类型之一。

属于运输枢纽型的物流园区包括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等。

8、综合开发区

综合开发区是一个特大型区域,往往是与行政区域统一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港口、工业、贸易、金融等各个方面综合发展。

现有的综合型开发区有浦东新区、西区、中新工业园区,最近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综合型开发区,开发面积大至几百平方公里,多种产业并举,开发后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而成为新城镇、新市区。

9、境外经贸合作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中国企业在境外有条件的国家,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工业、农业或服务业园区,以吸引中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投资兴业。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方针,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深化与有关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外经贸工作的客观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以来,商务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引导企业有序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分两批批准了19家境外合作区。

第一批于2006年 11月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第二批于2007年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11家境外经贸合作区。

目前,我企业正在13个国家建设16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其中,亚洲6个国家7个合作区,分别是:

巴基斯坦海尔一鲁巴经济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越南中国(海防一)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国中工业园;非洲5个国家6个合作区,分别是: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埃及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区、尼日利亚奥贡自由区、埃塞俄比亚工业园、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欧洲1个国家2个合作区,分别是:

俄罗斯乌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俄罗斯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南美洲1个国家1个合作区,为委瑞拉库阿科技工贸区。

经过几年开发,目前合作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新形式的“走出去”工作初见成效:

1、投资稳步增长。

截至2012年6月底,合作区实施企业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美元,协议入区企业286家,协议投资总额45.87亿美元,实际投资总额21.30亿美元。

2、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推进。

合作区实际平整土地21.02平方公里。

3、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合作区入区企业累计实现产值82.46亿美元,向当地政府缴纳税费2.89亿美元,为当地提供19807个就业机会。

4、增进与所在国友好关系。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设有中赞友谊医院,尼日利亚奥贡自由贸易区我国援建了一所小学,市、省、市、市分别与合作区所在国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

经过几年探索,合作区呈现出一些积极效应:

从经济层面看,可有序转移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有利于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从政治层面看,有利于巩固我与有关国家友好关系,促进双边互利合作,帮助所在国增加就业、扩大出口;从企业层面看,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比较经济、可靠的海外发展基地,有利于形成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成本。

图2.3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情况(截至2011年12月)

 

表2.4不同开发区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国家级

目标与功能的开放

最初设

立时间

数量

(截止2012年)

经济特区

创造对外资有较强吸引力的“小环境”,推进这些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

1979年

5个

经济技术开发区

推动经济技术的综合开发

1984年

131个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1988年

105个

保税区

推动国际货物流转

1990年

15个

新区

综合改革

1990年

2个

出口加工区

推进出口加工业的集中和发展

2000年

15个

边境经济合作区

促进双边贸易合作

1992年

14个

境外经贸合作区

推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2007

19个

其他国家级开发区

 

2007

29个

(二)中国开发区的空间布局模式

1、中国开发区区划布局的三种基本形式

(1)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划出一片土地作为开发区,开发区的功能主要是吸引产业投资,从事经济开发。

这种模式通常是老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延伸和扩展。

如、开发区。

(2)在老城区边缘划出一块地方设立开发区,开发区管理部门不仅具有新区的经济开发功能,还有管理原有老城区的行政、经济和社会功能。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开发区直接带动所在老城区的城市现代化。

如浦东、的黄岛开发区和凌农业高新技术示区。

(3)在老城区设立无边界的开发区,开发区与老城区合为一体。

如的中关村海淀试验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区块等。

这种模式通常是为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特别是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兴办高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个区域孵化器。

 

图2.4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布局

2、中国开发区三种扩模式

(1)扩展型。

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完了,就向四周“摊大饼”似的扩大领地。

如黄岛开发区就把开发区的围扩展到整个黄岛县,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展到220平方公里;

(2)组合型。

把几个临近的开发区合并为一个更大的开发区;

(3)走出去。

利用开发区积累的实力、人才、经验、品牌走出去开发,如闵行、虹桥等开发区。

(4)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

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

典型案例:

长三角跨域合作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

对非洲开发区建设的启示:

酌情进行跨区域开发区合作,助推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3、典型案例分析:

长三角跨域合作的商业模式创新

——以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为例

(1)背景。

目前,各类开发区仍然是长三角区域产出最高、动力最强的组成部分。

但随着土地空间减小及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开发区原先以要素聚集和数量扩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已经面临瓶颈。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成为区域相关经济主体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其有关“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的众多表述中,提出了“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再次“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

省在借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基础上,在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于2003年首次试行开发区“异地联办”模式。

为长三角加快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2)跨区域合作领域中商业模式理念与价值创新

互利共赢。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的实践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能否保证双方的利益:

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竞争和冲突的一面,但是在面临资源约束的环境中,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以便减少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的分工与重构。

不同利益主体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清晰地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然后对其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实现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合作主体都应在价值活动的链条上明确自己定位,让自己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而将其余活动外包给合作伙伴。

(3)长三角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案例:

江阴和的均衡发展型挂钩合作模式】

的江阴和的靖江以项目为纽带,实施两地“园园挂钩”——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运作、各得其实”原则,首度实现省跨域合作共建。

“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做法。

该园区总规划60平方公里。

双方合资成立开发区投资,首期注册资金1亿元,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

在管理体制上他们实行了“行政混血”的办法,“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

作为先导区和示区,园区在项目审批、财税扶持、用地政策和港口开放等八个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享有省辖市的项目管理权限。

而且江阴市、靖江市在10年都不从园区分区投资收益,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省财政统一监管,全部用于园区滚动开发。

这样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更高级政府支持下的创新,具有一定强制性。

目前在全省围试点,让南和北合作共建10个省级开发区。

具体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