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039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49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docx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崔庄煤矿15Mta新井设计

一般设计部分

 

一般部分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1.1.1交通位置

崔庄煤矿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崔庄村西,昭阳湖东畔,行政区划属山东省微山县管辖。

井田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6°58′41″~117°01′58″、北纬34°53′03″~34°54′54″。

矿井东距京沪铁路官桥火车站15km、东距济(宁)微(山)公路仅1km;西距微山湖二级坝航运码头3.5km,并拥有自己的码头和航道,向南可达苏、皖等省,南距滕(州)沛(县)公路仅2km,矿区附近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见图1-1)。

 

图1-1交通位置示意图

1.1.2地形河流

内陆地区部分地形平坦,地面标高由+30.50~+31.50m,坡度较小,属滨湖冲积平原。

崔庄煤矿西侧最大的地表水体为昭阳湖,沿湖东岸为北东向的大运河,区内有纵横交错的排水沟,靠近运河有大面积的沼泽地,湖区常年积水,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涝季积水较深,旱季部分地段成为沼泽。

历年平均水位为+32.23~+34.21m,最高水位达+37.01m(1957年7月)。

1.1.3气象特征

该区气象属华北类黄河南区,为季风型过渡性气候。

具有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的特点。

据滕州市气象局、微山县气象站和二级坝水文站提供的资料: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为13.7℃,一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13.2℃,七月最热,最高平均气温为31.4℃,极限最低气温为-22.3℃(1967年1月3日),极限最高气温为40.5℃(1966年7月18-19日)。

(2)降 水

历年雨季一般开始于6月下旬,以7、8月份雨量最多,9月中旬结束。

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245.8mm(1964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为388.9mm(1981年)。

平均降水量为707.3mm,其中日最大降水量为230.3mm(1958年6月30日)。

(3)湿 度

近十五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最小相对湿度为4%(1988年1月22日),历年最小相对湿度为1%(1962年3月23日)。

(4)蒸发量

近十五年平均蒸发量为1554.0mm,年最大蒸发量为1731.2mm(1988年),年最小蒸发量为1388.0mm(1991年)。

(5)气 压

近十五年平均气压为1009.7毫巴,最高气压为1036.3毫巴(1993年12月17日),最低气压为984.8毫巴(1993年4月23日)。

(6)风

季风带的特点是四季风向变化较大,全年以东南风为多,其次是南风和东风。

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东北风较多。

四月份和夏季大风较多,近十五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14.3m/s(1988年1月22日),历年最大风速29m/s(1969年7月22日)。

(7)积 雪

近十五年平均积雪厚2.5cm,最大积雪厚6cm(1990年1月31日),最小积雪厚1cm(1988年12月)。

(8)冻 土

近十五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4cm(1988年12月17日),最小冻土深度为5cm(1992年),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1963年2月5日)。

历年最早冻结日期为10月28日(1966年),历年最晚解冻日期为3月25日(1970年)。

(9)地 温

近十五年平均地温16.3℃,地面极端最高值为65.4℃(1988年7月8日),极端最低值为-18.7℃(1991年12月29日),历年地面极端最高值为68.5℃(1958年6月27日),历年极端最低值-21.4℃(1964年2月17日)。

1.1.4自然地震

根据山东省地震局(77)鲁震发字第83号文《对滕南矿区地震基本裂度鉴定意见》核定为7度区。

1979年7月滕州市地震办公室提供“枣庄市、滕州市、微山县,根据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全国地震裂度区划图,定为7度区,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

1.1.5水源

本区第四系含水层,储水丰富,水位浅,水质优良,可做矿井的供水水源。

1.1.6电力供应

东距本矿约6km处有欢城区域变电所(110kv)110千伏线路分别引自夏庄变电所、杜庙变电所及大屯电厂。

本矿所需双回路电源均引自该变电所,供电电源可靠。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腾南煤田属腾县背斜南翼,为一断裂发育的宽缓褶皱区。

地层属华北型沉积,除奥陶系及其以前地层在煤田外围有零星出露外,其余皆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

现将各地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1)第四系

厚度57.16~112.42m,平均77.56m。

呈东北薄,向西南增厚的趋势。

岩性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粗、中、细砂组成。

上部含砂3~8层,砂层粒度以中砂、细砂为主,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粘土质含量低,结构松散。

中部含砂2~6层,砂层粒度以细砂、中砂为主,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粘土质含量较低,结构较松散。

下部含砂2~3层,砂层粒度以细砂、中粗砂为主,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风化长石为主,含大量粘土质,结构较致密。

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2)中上侏罗统三台组

最大揭露残厚216.50m,上部以红色砂岩,砂砾岩为主,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含有少量的白云母,中下部以砾岩、砂砾岩为主,砾石的大小不一,次棱角状,分选性差,铁硅质孔隙式胶结,较坚硬,裂隙较发育。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下二叠统石盒子组

地层保留不全,钻孔揭露残厚0.00~175.20m,岩性主要由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和灰黑色泥岩及杂色泥岩等组成。

中部含1~2层柴煤,厚度较小,但层位较稳定,为本组的标志层;底部为灰绿色厚层状含砾中、粗粒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暗色矿物;砾石多由石英、燧石和少量石灰岩块组成。

该层砂岩厚度一般在8.00m左右,上距柴煤60m左右,下距3上煤层75m左右,为本组地层对比的主要标志。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下二叠统山西组

厚度96.00~119.40m,平均107.48m,由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共含煤2层,其中:

3上煤层厚度0~6.57m,平均4.06m;3下煤层厚度0~5.17m,平均3.30m,3上、3下煤层局部地段沉缺,但层位稳定,结构较简单,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上部主要以中、细粒砂岩为主,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并含白云母及其它矿物,多为泥、钙、铁质胶结,分选性、磨圆度较好;中部亦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局部砂质泥岩、泥岩较多;下部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细粒砂岩为主。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5)上石炭统太原组

厚度156.58~168.35m,平均161.56m,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沉积旋回结构明显,地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稳定,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细粒砂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多为深灰~灰黑色、致密,贝壳或平坦状断口,常含星散状、团块状黄铁矿及结核状菱铁矿,产植物碎片化石,中、细粒砂岩多为灰、灰绿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片及炭屑,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夹泥质条带及泥质包体,常见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层面产大量植物碎片化石及炭屑。

共含煤17层,多为薄煤层,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为12下、16、17煤层。

(6)中石炭统本溪组

厚度一般在38m左右,为浅海相沉积,一般不含煤,岩性由铁、铝质泥岩、石灰岩和泥岩组成,底部常以一层灰绿~紫红色的铁铝质泥岩为对比标志层;中部第十四层石灰岩,乳白~灰色,致密质纯,常有黄铁矿结核,裂隙、溶洞较发育;顶部第十二层石灰岩,灰~深灰色,局部含黄铁矿,裂隙发育,充填有方解石脉,产海相动物化石。

(7)奥陶系马家沟组

厚约750m,钻孔最大揭露厚度52.26m,主要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夹薄层泥灰岩。

1.3煤层特征

1.3.1煤层特征及煤质

(1)煤层特征

井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太原组,平均残厚269.04m,共含煤19层,由上而下依次为山西组3上、3下煤层;太原组6、7、9、10、11、12上上、12上、12下、14、14下、15上、15下、16、17、18上、18中、18下煤层。

煤层平均总厚度13.18m.,含煤系数4.90%。

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者5层,即山西组3上、3下煤层、太原组12下、16、17煤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10.01m,可采含煤系数3.72%。

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厚度、层间距、结构、可采性指数、厚度变异系数、稳定性等特征详见表1-1。

(2)煤质及用途

本井田各煤层煤质稳定,工业牌号单一。

属中等变质程度的气煤和肥煤。

挥发分和胶质层厚度变化至上而下逐步增大。

山西组为低灰、低硫煤,太原群为低-中灰、中-富硫煤。

各煤层含磷量均很低。

可选性为易选煤。

精煤回收率为优等。

山西组煤可为良好的炼焦或配焦用煤,太原群煤亦可做配焦煤。

各煤层均具有较高的发热量、高灰熔点,可做良好的动力用煤。

(煤质特征表1-2)

1.3.2地质构造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伴有宽缓的次级褶皱(崔庄背斜、柴里向斜),断裂构造较发育,截止目前已发现落差大于等于10m的断层共1条。

井田内落差小于10m的小断层较发育,走向一般为北东向,少量为北西向,落差一般多在3~5m左右,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断层特征表1-3)。

表1-1崔庄煤矿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

3上

3下

12下

16

17

井田

两极

厚度

0~6.57

0~5.17

0~1.25

0.71~1.47

0.27~1.05

平均

厚度

4.06

3.30

0.90

1.25

0.50

采区

两极

厚度

0.60~6.57

0.60~5.17

0.60~1.25

0.71~1.47

0.60~1.05

平均

厚度

4.17

3.49

1.12

1.25

0.83

极值层间距

1.98~25.42

84.43~119.52

48.14~63.03

2.86~5.77

平均层间距

10.17

98.63

55.24

3.62

可采性指数

1.00

0.95

0.83

1.00

0.22

变异系数(%)

31.25

38.66

25.52

15.04

26.77

煤层稳定性

较稳定

较稳定

较稳定

稳定

极不稳定

煤层结构

较简单

简单

较简单

较简单

简单

可采性

大部可采

大部可采

大部可采

大部可采

局部可采

表1-2崔庄煤矿主要煤质指标一览表

煤层

3上

3下

12下

16

17

水分

Mad

(%)

0.59~2.19

1.50(10)

1.09~3.42

1.65(11)

0.53~2.50

1.28(11)

0.48~2.24

1.19(10)

0.90~1.33

1.40~2.39

1.91(10)

1.28~2.68

1.91(11)

1.12~2.52

1.95(11)

1.09~2.10

1.53(10)

0.79~2.22

1.44(6)

灰分

Ad

(%)

10.91~18.83

16.19(10)

8.71~15.06

11.44(11)

13.57~22.78

18.16(11)

5.62~17.30

12.28(10)

12.50~22.26

16.50(6)

低中灰

5.30~7.38

6.27(10)

3.36-6.74

4.68(11)

5.79~9.31

7.73(11)

1.66~5.70

4.04(10)

4.03~6.31

5.18(6)

挥发分

Vdaf

(%)

35.86~41.00

37.79(10)

33.74~37.39

35.95(11)

40.74~43.46

42.02(11)

44.57~48.22

45.61(10)

44.40~47.32

45.76(6)

36.31~40.87

38.38(10)

33.62~39.39

36.80(11)

40.74~43.97

42.46(11)

44.60~47.32

45.89(10)

44.80~48.63

46.65(6)

高挥发分

全硫

St,d

(%)

0.44~1.08

0.68(9)

0.59~1.44

0.92(10)

1.38~4.68

2.47(10)

3.13~7.03

4.15(10)

3.17~7.41

5.30(6)

低硫分

中高硫

高硫分

0.42~0.70

0.57(5)

0.68~0.85

0.78(3)

1.42~1.93

1.62(4)

2.29~3.27

2.93(6)

3.11

(1)

Pd

(%)

0.0060~0.046

0.0229(7)

0.003~0.0218

0.0086(7)

0.001~0.006

0.004(7)

0.0008~0.0085

0.0034(7)

0.0010~0.0080

0.0065

(2)

低磷

特低磷

0.0038~0.004

0.0039

(2)

0.0014~0.003

0.0022

(2)

0.002

(1)

0.006

(1)

Qb,ad

(MJ/Kg)

27.22~29.43

28.41(8)

27.96~30.69

29.57(8)

25.56~29.22

27.29(8)

26.87~32.96

30.13(8)

26.51~29.41

28.43(5)

高热值

软化温度ST(℃)

1327~>1500

1400(5)

1270~1395

1335(4)

1270~1360

1298(5)

1172~1270

1212(5)

胶质层厚度Y(mm)

10.0~16.0

12.7(10)

9.0~15.5

12.0(11)

11.5~26.0

19.7(11)

27.0~35.5

31.0(10)

26.0~36.0

29.4(6)

焦油产率

Tar.d(%)

8.84~12.18

10.67(5)

10.30~11.84

11.16(4)

10.76~13.64

12.16(6)

12.49~16.48

14.28(4)

16.35

(1)

粘结指数(G)

62~82

75(10)

60~89

75(11)

83~99

96(11)

99~112

102(10)

99~115

103(6)

煤类

气煤

1/3焦煤

气煤

1/3焦煤

气肥煤

气煤

气肥煤

气肥煤

1.3.3水文地质

崔庄煤矿西侧最大的地表水体为昭阳湖,沿湖东岸为北东向的大运河,区内有纵横交错的排水沟,靠近运河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为+37.01m。

西北部的田岗断层在湖下向南西延伸,由于第四系粘土层的隔水作用,阻止了地表水沿断层渗入井下。

田岗断层下盘的奥陶系石灰岩,富水性很强,抬起后,可通过和煤系含水层对口接触补给煤系含水层。

1、含水层

区内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布有:

第四系砂层、上侏罗统砾岩,山西组3煤顶部砂岩、太原组第三、第十下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砂层含水层

第四系覆盖全区,厚度57.16~112.42m,平均77.56m。

呈东北薄,向西南增厚的趋势。

根据岩性和富水性特征分上下两组。

上组由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砂层等组成。

一般厚30m。

夹砂2~3层,局部达5层。

砂层累厚10m左右,富水性强。

据邻矿蒋庄煤矿上组砂层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1.449L/s.m,静止水位标高+38.34m,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水,矿化度0.312g/L。

下组由砂质粘土,铁锰结核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

一般厚40m,夹砂2~3层,砂层累厚14m左右。

砂层厚度变化大,多呈透镜体,相变频繁,富水性较弱。

据周边蒋庄矿下组砂层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0.00816L/s.m,静止水位标高为+37.03m,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为0.386g/L;2003年10月湖区2003-2号孔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0.6057L/s.m,静止水位标高为+30.14m,水质类型为HCO3.SO4-Ca.Na型水,矿化度为0.483g/L。

(2)上侏罗统砾岩

上侏罗统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南部仅零星出露。

残厚0~216.50m,其中砾岩厚0~143.40m,一般30~60m。

砾石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石英岩块,砾径2~7cm,钙铁质胶结,裂隙发育,但不均一。

全区揭露砾岩的钻孔有29个,7孔漏水,漏水率为24.1%,漏水深度普遍在-80m以上,富水性较强。

水85-4号孔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0.3945L/s.m,水位标高+16.83m,水质类型为硫酸钠钙型水,矿化度为0.685g/L。

因距煤层较远,3上煤层“两带”高度影响不到上侏罗统砾岩,在正常条件下,对矿井无充水影响。

(3)山西组3煤顶部砂岩(为煤3上、煤3下顶部砂岩统称)

本层除局部为3煤直接顶板,均为老顶。

两层总厚度为15.04~58.23m左右。

以中粒砂岩为主,砂质、泥质胶结。

钻进过程中有7个钻孔漏水,漏水标高除一孔在-323m外,均在-200m水平以上。

补给条件较差,含水性弱。

据钻孔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0~0.727L/s.m,精查及补勘阶段水位标高为-44.39~+38.05m,据2003年湖区水文补勘资料水位标高-108.08m(2003-1号孔),水质类型为HCO3.SO4-Ca.Na型水,矿化度为1.149~3.514g/L。

为3上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4)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

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含泥质和燧石结核,结构致密。

厚度7.10~9.80m,一般7~9m。

裂隙发育,但不均一。

一般在断层带附近裂隙发育,水量大。

另外,浅部比深部裂隙发育,富水性强。

根据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0.011~1.06L/s.m,水质类型为HCO3-Na.Ca型水,矿化度为0.273g/L。

(5)太原组第十下层石灰岩

浅灰至深灰色,结构致密,局部含泥质。

厚3.43~7.38m,一般5m左右。

裂隙发育不均,一般含少量裂隙且被方解石充填。

钻探过程中有3孔漏水,漏失量2.730~6.422m3/h。

据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0.000908L/s.m。

水质类型为SO4-Ca.Na型水,矿化度为3~4.63g/L。

十下灰为16煤直接顶板,是开采16煤时矿井充水主要水源,但由于埋藏较深,补给条件不良,含水性较弱。

(6)奥陶系石灰岩

灰白~深灰色,质纯,结构致密。

区内最大揭露厚度为49.89m。

裂隙岩溶发育(裂隙宽度2~11mm),含水丰富。

水85-2号孔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0.1387L/s.m,矿化度为3.828~4.9g/L,水质类型为SO4-Ca.Mg型水。

2、隔水层

第四系上下组之间有一层稳定的粘土隔水层,厚3.05~13.80m。

粘土质纯,可塑性强,隔水性能好,阻隔了地表水、第四系水与第四系下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正常情况下,下石盒子组杂色泥岩、灰色粉砂岩阻隔了侏罗系砾岩含水层对煤系地层的影响。

区内17煤层局部可采。

16煤层距奥灰约60m,其中本溪组厚度一般40m。

岩性为铁质泥岩、薄层石灰岩和粘土岩。

正常情况下开采16煤层时不会受奥灰水的威胁。

3、断层导水性

崔庄井田范围内主要断层6条,除田岗断层位于矿井中部外,其余均为边界断层。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

有导水可能的断层2条,导水可能性较小或不导水的断层2条,仍不清楚需待查明的断层2条。

目前矿井防治水重点,首先要查明区内小断层的分布,预测突水的可能,必要时可疏水降压形成合理的水头梯度,使各含水层上下的隔水层发挥自己的隔水作用,确保矿井安全。

4、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在综合研究崔庄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现状,归纳出与矿井充水相关的以下几条因素:

(1)大气降水与矿井涌水量的关系

收集了从1987~2007年矿区降水量及1989~2007年矿井涌水量资料,通过对比,矿井涌水量与同期降水量无明显关系。

(2)湖水对采煤的威胁程度

1982~1987年微山湖东南岸殷庄煤矿进行湖下采煤的试验研究成功以来,姚桥、徐庄、孔庄、等煤矿都相继开始了湖下采煤,二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微山湖下采煤是安全的。

(3)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水对3下煤层的底鼓影响

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距3下煤层底板34.62~65.73m,平均43.61m。

预计安全隔水层临界值平均厚度在38.92m(包括煤层底板破坏系数8米在内),在正常条件下三灰水对3下煤层无底鼓影响。

由于构造原因,造成个别点三灰与3下煤层间距断薄时(如85-5、89-6号孔)须注意防范三灰水。

(4)钻孔封闭质量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封闭不良的钻孔,人为地加强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得到改善,增大了补给量,对煤矿开采具有更大的威胁。

多年来,对封孔的要求标准极不统一,使评价封孔质量难度较大。

特别是湖区钻孔的封闭质量的评价,由于湖区取封难度大,封闭不良钻孔对矿井充水威胁程度高,对湖区钻孔的封闭情况应进行详细的核实,必要时进行取封验证。

(5)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田岗断层局部导水,断层下盘奥陶系灰岩水通过断层补给煤系各含水层;高庙断层具有一定导水性;其它断层导水性弱或强有待于进一步查明。

但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下降幅度来分析,断层的导水性都不是很强,井田各充水含水层获得的动储量有限。

(6)煤层开采时的充水含水层

开采3煤层时的充水含水层包括3煤层顶底砂岩含水层及底部三灰含水层;开采12下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有太原组薄层灰岩五灰、七灰、八灰及九灰;开采16、17煤层时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十下灰岩含水层。

矿井涌水量;矿井充水主要来源是地层至3层煤顶板砂岩、三灰、十灰根据临近煤矿目前开采的实际情况。

结合地质部门提供的涌水量,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4m3/h。

最大涌水量为600m3/h。

1.3.4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

(1)瓦斯;

据钻孔瓦斯测量资料,各煤层瓦斯含量均小于1cm3/g,临近矿井柴里煤矿1977年测定CH4相对涌出量为3.812m3/t,CO2相对涌出量为8.466m3/t,本井靠近柴里煤矿,地质情况基本类似,故地质部门根据柴里矿历年及1977年审定的等级,本矿CH4相对涌出量为4.03m3/t,确定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

井田中钻孔煤芯样的煤尘测定结果,表明各可采煤层都有爆炸危险性,矿井生产中应注意防尘。

据崔庄煤矿2004年3月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3采区3上煤层),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5%,有煤尘爆炸性危险。

(3)煤的自燃

由于矿井范围内对煤层燃点的试验样少,参考蒋庄井田资料,见表1-4。

表1-4可采煤层燃点试验测定结果表

煤层

钻孔(个)

△T(℃)

自燃发火结论(等级)

3上

2

16

不易自燃发火(Ⅲ)

3下

2

7~11

不易自燃发火(Ⅲ)

12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