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112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分最多,占有重要地位。

开设好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校实施该课程,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一)学生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学校方面,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实施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学会用新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性原则。

要坚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从实践中来,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信息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学会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四)创新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选题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在选题阶段,引导学生从发散思维过渡到聚敛思维,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有创意,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争取在研究过程中有新发现、新体验。

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新意,鼓励学生有新发明,新创造。

在成果展示的方式中体现学生的创意。

(五)递进性原则。

根据研究性学习中所包含的研究因素的多少及其与科学研究的相似程度,根据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培养要求的水准,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研究性学习——学习性研究——仿真性研究三个阶段。

将此标准落实到各年级则为:

高一阶段:

研究主题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在一年内每个学生要分别进行对社会方面问题和自然科学方面问题的研究,以明了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步骤、方法等。

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研究组织形式应为3-6人小组。

研究内容与学科学习有前瞻性关联更好。

高二上学期:

选题范围放开,学生自主确定,其研究结果仍以前人已得出的结论为主,主要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研究过程要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但模仿性仍较明显。

高二下学期和高三阶段:

选题范围自由开放,注意研究结果的新颖性和研究过程的创造性,提倡单个人的独立研究。

三、组织管理和职责划分

(一)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室、总务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

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性课程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评价。

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小组,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和教师代表组成。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技术指导,如选题、方案论证、成果鉴定等。

(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1、教务处:

(1)制定研究性学习总体规划及各年级每学期具体实施计划;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与调度;

(3)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分配,工作量统计与存档;

(4)校内可供研究性学习利用的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5)校外教育资源总体规划与开发利用;

(6)全校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如辅导讲座等);

(7)全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总;

(8)研究性学习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9)编写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编选优秀研究案例;

(10)组织全校性评估、评选活动;

(11)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和登录。

2、教研室:

(1)进行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并向教师和同学们宣讲;

(2)组织有关教师结合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研究;

(3)组织申报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科研课题;

(4)编辑研究性学习科研论文;

(5)组织和参加校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科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等。

3、政教处:

(1)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

(2)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学分电子档案的登录;

(3)总务处:

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提供后勤保障;

(4)团委学生会:

负责组织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职责

1、班主任职责:

对全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负责。

(1)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2)协助政教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

(3)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

(4)协助专家小组进行最后的学分认定。

2、指导教师职责:

全面担负起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导师要作好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原始记录。

(1)指导学生选择、确立研究课题;

(2)与学生一起论证开题报告,写出“课题申请书”;

(3)及时指正学生的研究思路、方法,纠正不当之处;

(4)评价、评选学生的研究成果;

(5)为学生提供专业内容方面的咨询等。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方式

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采用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正常上课时间与节假日时间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时。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选题阶段、开题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

1、选题阶段

(1)研究前的知识准备。

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知识。

进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期间的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来源有两种形式:

一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客观条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二是任课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

课题组一般由6-10名学生组成,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为本校本年级教师、)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开题阶段

(1)学生选好课题之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论证,准备开题。

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课题组长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课题组长分析课题的意义、预设研究成果;课题组长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课题要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可后方可立项实施。

(2)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课题并经过课题论证,就要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

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所用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订个人的研究计划。

个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

(3)在开题阶段,研究性学习小组应提交:

课题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课题组成员各自的研究计划。

3、实践阶段

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

如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实验;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

在实践体验阶段,研究性学习小组必须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并提交:

(1)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2)经过归类整理文字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

(3)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说明每一次课程的学习活动情况;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4、总结评价阶段

(1)研究成果的表达: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

书面材料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有一些课题组也可能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写不出研究论文,必须有结题报告。

报告中要有研究过程的记录,分析失败的原因。

(2)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组织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

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

组织全校性交流,学校应提供展台,展示过程中要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指导教师和课程领导小组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在表达和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小组应提交:

①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不少于3000字);

②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③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不少于1000字);

④各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全员参与。

具体评价项目为:

(1)学生态度。

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

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

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

(5)答辩。

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学分认定

按照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要求,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总学分为6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