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195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docx

作文素材《高考备考》中国拯救世界整理精校版

作文素材:

《2015》,中国拯救世界

作文辅导

10181831

作文素材:

《2015》,中国拯救世界

2015新结局:

这次轮到中国拯救世界

尽管之前就已经有消息显示,《2015》中会有很多的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拯救了地球”,但是在昨天上午各地试片结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场景之多表示惊讶。

有人说,《2015》是导演艾默里奇写给中国的情书。

但实际上艾默里奇前不久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自己是被中国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才临时修改了剧本,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目的就是为了向汶川精神致敬。

中式标语博人好感

“党和国家帮大家”

美国的灾难大片一向喜欢把亚洲的代表选为日本,但这一次艾默里奇选择了中国。

从之前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当毁灭性地震在全世界发生后,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忙着进行救援工作,其中就有中国军队救灾的大场面,甚至还出现了“党和国家一定要帮大家重建家园”的红色标语。

但看过影片之后就会发现,预告片中的内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导演为中国、中国人民安排了更多的出场镜头。

预告片中出现过的救灾场面,感觉相当逼真,不但部队解放军的军装都和当下统一,老百姓的面孔和着装也都很有四川特色。

银幕下方更是用非常明白的字幕表明这是在中国四川的卓明县。

随着全世界地震、海啸的灾难不断,所有人的目的地都开始变得清晰。

男主角杰克逊历尽千辛万苦从一个知情人手里拿到了诺亚方舟所在地的地图之后,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一连串的地震逼上了飞机,当他在飞机上打开地图想看看究竟要飞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只见一只“雄鸡”昂首在地图上,字幕也随之显示他们的目的地正是——中国。

当杰克逊吃惊地说“看来我们需要一架更大的飞机”时,全场的观众也都会心一笑。

中式建设引人赞叹

“选择中国没有错”

而就在杰克逊一家人被迫降落在喜马拉雅山麓的时候,天空中飞过一群直升机,直升级下面则五花大绑地吊着各种地球上的动物,有长颈鹿甚至还有大象。

当飞机上的军队看到雪山上的人时,有一架飞机开始离队并降落在众人面前,从飞机上下来一名面孔英武的士兵,用字正腔圆的说道“欢迎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时候观众当中开始响起掌声。

在这之后,所有人都很惊讶地发现,在雪山之上,中国人建起三艘非常巨大的太空船,就连美国白宫国防部的专家也惊叹“选择中国没错,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观众也同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中国面孔拯救世界

“倒空了才装得下”

与在四川境内所表现的大场面相比,艾默里奇也没有忘记将镜头给中国的人民。

这次他影片中的感情部分一如既往地充足,除了主角一家子以及俄罗斯富豪一家子之外,他还用了不少时间去表现四川一位小喇嘛一家子的故事。

这位小喇嘛与师父在全世界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修行,当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小喇嘛显得非常担忧,他向师父诉说了自己的担心。

而老喇嘛一声不响,提起茶壶就向徒弟的茶碗里面倒茶,而且是一直不停地倒,甚至都溢了出来。

小喇嘛非常不解,老喇嘛这才解释说“你的心就和这茶碗一样被担心和忧虑盛满了,你要把它倒空了才能装得进别的事情。

”这个比喻其实和整部电影没什么特别大的关系,但从中可以看出艾默里奇非常喜欢中国的古老智慧与寓言。

而这小喇嘛有一位哥哥是诺亚方舟的工程师,为了把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弟弟顺利送上方舟,他准备冒险带他们从舱底爬进舱内,却没想到爷爷奶奶在半路上又捡到杰克逊一家。

在凯特的恳求下,老奶奶义正言辞地让自己的孙子把所有人都带上方舟,而这正是艾默里奇对中国人民无私精神的致敬所在。

结尾时,为了到底要不要把舱外没有来得及上船的人都放进方舟,美国人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斗,但是就在博士艾德里克的演说下,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是第一批同意拯救那些舱外人的国家。

到此,艾默里奇也实现了他这次想用中国面孔来救世界的目的。

进口长片,一刀未剪

作为一部传统的好莱坞电影,《2015》在很多情节上都和艾默里奇过去的电影非常相似,男主角一定是一个婚姻和感情都比较失败的美国人,过着不算有钱的普通生活,但却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儿女,由此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最终一定能战胜天灾人祸。

他在这部影片中加入了父子情、爱情,甚至还有第三者与富翁的感情等等。

也一如既往地放大美国人的光辉形象,小小地嘲笑了一下俄罗斯人。

虽然如此,这次中国人在艾默里奇的电影里却没有成为嘲讽的对象,也不再是一个过客。

这次,中国人狠狠地抢了一把美国英雄们的风头,在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面前,充分发挥出“中国制造”的伟大力量,所造出的诺亚方舟牢固结实,成为地球精英们赖以保存生命的关键。

而最重要的,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的精神成为了鼓舞全世界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关键。

就在影片上映前夕,导演艾默里奇通过《2015》的发行方对中国媒体表示,《2015》拍摄于去年的夏天,而当时自己一直关注着汶川地震的救灾情况。

正是因为被新闻报道中无数感人的救灾故事感动,最后艾默里奇选择由中国面孔来拯救地球,同时也临时修改了一下自己的剧本,把最后全世界人类一同面对危机、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选在了中国境内。

艾默里奇说,自己是希望借此表达他的致敬是中国人的精神拯救了全人类。

也正是因为艾默里奇的致敬,《2015》作为今年国内最后一部同步进口大片,引进时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一刀未剪。

《2015》被批“中国元素”太忽悠

三天票房直逼《建国大业》

好莱坞大片《2015》上映头3天在中国已经拿下了7500万元左右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几乎赶上了《建国大业》。

而在北美地区,该片上周以6500万美元的巨额票房收入,稳占票房排名第一位。

不过,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和惊悚特技也在中国引起了争议,有观众认为该片内容儿童不宜,片中“中国拯救世界”的噱头只是在忽悠中国观众。

网友恶搞“2015年必备逃生指南”

《2015》才上映3天,网络上各种反馈已经非常活跃,一个“2015年必备逃生指南”的帖子非常火。

对照着片中的情节,“逃生指南”中包括“尽快认识一个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等科学家”,“接下来的三年请务必留意广播中的怪异电台,如果提到关于政府阴谋和世界末日的内容,需速速与该播音员联系”等搞笑条目,全都是影迷们从《2015》中学到的。

《2015》为了中国市场特意强调的中国元素,成了该片在中国最被关注的一部分内容。

有不少影迷是抱着“看中国人如何拯救地球”去看的,结果看完了却有强大的心理反差。

虽然“诺亚方舟”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还是在中国起航,可是片中跟中国人最有关系的台词只有一句——片中一个并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感叹道:

“这样巨大的工程量只有中国才可能做到!

”让影迷们觉得“中国人拯救世界”之说言过其实。

导演计划拍续集电视剧

尽管观众对影片褒贬不一,但《2015》导演艾默里奇却不为所动,已经开始着手拍摄续集作品《2015》。

《2015》是一部电视剧,故事将展现《2015》灾难之后所发生的故事。

目前,艾默里奇与《2015》的制片人霍华德·高登开始同ABC电视台展开了拍摄的商谈,计划在明年年初投入拍摄。

电视剧集的拍摄将启用一套全新的阵容,主角是一群在2015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他们如何建立一个新世界以及这个重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将是故事的主线。

由于电视剧的制作不同于电影拍摄,《2015》不再以灾难场面取胜,而会更加偏重剧情。

众议堂

喜剧演员要求停映《2015》

反方:

千万别带孩子去看

“千万别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我后排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吓得直哭,连我的手心里都是一阵阵的冷汗……”日前,曾在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里饰班长的喜剧演员洪剑涛在中直接呼吁“建议停映《2015》”,洪剑涛在中称:

“看完电影真的是很后悔,尤其是带孩子去看,更是错上加错。

洪剑涛透露,自己看完这部片子后一直睡不着觉,偶尔打个盹还梦到了惊悚恐怖的场面。

他还呼吁电影部门严格控制看此片的观众年龄,并应该提醒心脏承受能力弱的观众也尽量不要前往,“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让我们的后辈对未来有无望感和颓废感”,至于片中对中国的画面和台词处理,在洪剑涛看来是不友善的。

正方:

需要有娱乐精神

虽然有人反对该片,但还是有观众向身边的朋友推荐,有网友戏称这部影片虽然在对着中国“拍马屁”,但仍算不错的好莱坞制作。

对于有关“建议停映”的言论,很多网友也发帖称,“要有娱乐的勇气,目前我们需要这样的娱乐大片”。

还有网友认为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影片的主题上,“什么是好电影?

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好电影,《2015》告诉我们这个地球很脆弱,需要你我大家的共同保护。

《2015》教奥巴马做好三件事

2015年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届时这位民主党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就将宣告结束,并将迎来一场决定他是否能继续留在白宫的选战。

奥氏三年后的政治前途如何,是靠今天去耕耘的。

想要获得美国人民的继续支持,奥巴马无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近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2015》中也有意无意地透过一些情节,给奥巴马提个醒,教他如何掌好美国这艘庞大的航空母舰。

《2015》是从杰克逊教授(约翰·库萨克扮演)去黄石公园度假的计划开始的,他本来是计划和一对儿女在那里享受天伦之乐的。

可惜还没开始享受,后院失火,他的前妻和和新欢所在的洛杉矶大难临头了。

倒霉的杰克逊只好手忙脚乱地赶回去充英雄。

导演艾默里奇安排这么一出,用意很明显。

今年夏天,在金融危机肆虐美国百姓钱袋的关头,奥巴马全家却出手2000万美元公款,前往全美消费最昂贵的度假胜地———玛莎葡萄园岛上避暑。

结果美国媒体和百姓纷纷对他伸出食指,炮轰他不知民间疾苦,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艾默里奇想告诫奥巴马的是,度假观光可以,拖家带口也可以,但是临走别忘了看下你家后门关好没。

中国元素的加入是《2015》的一大亮点,凭借艾默里奇一句“向中国人民致敬”,这次绝对少赚不了中国老百姓的钱。

去年的《功夫熊猫》、《木乃伊3》也是在上映前大炒特炒所谓中国元素,从熊猫、功夫、山水、建筑、汉字、包子、筷子堆积了个遍,《功夫熊猫》导演斯蒂芬森还不忘笑嘻嘻地说一句《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结果赚得金银满钵。

可以说中国元素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利器。

这次艾默里奇做的更绝,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救灾镜头都搬了上去。

反观当今的国际政坛,美国想保持自己在全球的权威地位,越来越需要借助中国的合作。

从美国国债到朝鲜半岛无核化,没有中国,美国哪盘菜都炒不熟。

所以奥巴马想干好剩下的任期,搞好和中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片中的特技效果是由好莱坞黄金制作班底“工业光魔”一首操刀的,其中肯尼迪号航母砸向白宫的一幕最为震撼人心。

可是砸美国总统官邸的为什么不是林肯号航母,也不是罗斯福号航母,偏偏是同为民主党人、且为奥巴马偶像的肯尼迪呢?

原先很简单,大导演艾默里奇无非是要告诉奥巴马:

肯尼迪不是用来挂在墙上瞻仰的,是要放在心头好好学习的,要不然美国会倒霉的。

学习什么呢?

学习他对月球的重视。

肯尼迪当年排除强大阻力,愣是把美国的飞船送上了月球。

但是此后,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组织宇航员重登月球。

而如今,中国、印度、欧盟纷纷宣布各自的登月计划,月球已成为大国间新的角力点。

美国如不切实启动重返月球的行动,那么月球就是其他国家的地盘了。

说实话,艾默里奇斥资2亿美金打造的视觉盛宴确实爽口爽心,估计有人预测的内地3亿多的票房完全可以实现。

《2015》的“中国救末世”令国人感慨

中新网11月17日电菲律宾《世界》17日刊文说,西方灾难大片《2015》的结局选在中国,“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面对世界末日无助的人。

”作为中国人观看这部影片,当有一番感慨。

文章摘编如下:

由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斥资二亿美元打造的灾难大片《2015》于十三日(美国时间)在全球同步上映。

笔者与全球影迷一样,对这部描述世界毁灭的巨片期待已久,上周六首映就先睹为快。

《2015》是根据马雅预言:

二○一二年整个地球将同时面临毁灭性的地震、火山、海啸的侵袭,将全球毁灭。

影片中的世界末日,由于采用的特效镜头高达一千四百个,那种山崩地裂,巨浪滔天的场景,真是令人惊心动魄,震撼非常!

哪里是人间世界,简直如同地狱一般。

而作为中国人观看这部影片,当有一番感慨,一番自豪。

当世界遭到毁灭性的袭击,包括世界许多国家的首脑都涌往地势最高的中国西藏,连美国总统的女儿也坐“空军一号”逃到西藏。

因为中国在那里建造了几艘巨大无比的“诺亚方舟”。

正是靠这几艘“诺亚方舟”,中国拯救了人类,让一部分人活下来。

罗兰·艾默里奇将《2015》的结局选在中国,让洪水淹没喜马拉雅山之前,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

他说:

“在《2015》里中国是一个讲究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国,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面对世界末日无助的人。

”在撤离的人群中,更出现一位解放军拿着喇叭说:

“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高度表现出中国政府爱民如子的情怀。

按罗兰·艾默里奇拍这个结局的构想,他是希望借此向汶川大地震时中国军人忘我救灾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敬意,也“希望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和我一样通过电影向中国人民这种伟大的精神致敬”。

《2015》给人的启示,不仅仅要人们好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应该对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多付出一份爱。

《2015》:

夸张着的末日想象与不夸张的人世焦虑

这已经是罗兰·艾默里奇第三次“毁灭”地球了。

从《独立日》中外星人入侵地球使现代文明遭遇挑战,到《后天》中极端气候灾害令地球遭遇灭顶之灾,这一次,《2015》将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天灾一股脑地召集而来。

11月13日,《2015》全球同步上映。

电影院里,火山、海啸、地震……所有天灾将观众裹挟在一个灰暗的世界里。

好比那一千个人心目中各自的哈姆雷特,关于《2015》影片本身的评价,舆论褒贬不一,但《2015》所激发起的人们娱乐之外的“恐慌”、所传递出的“末日意识”,却前所未有。

数字“2015”的惊悚,更多人的“恐慌”可能还是来自玛雅历法中“人类文明将在2015年12月21日后终结”的预言。

有意思的是,生活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的现代玛雅人现在却争相揭穿这一“预言”,他们对刚萌发的2015年世界末日相关产业,既感到混沌困惑,也对西方歪曲他们的传统和信仰感到愤怒。

危地马拉祭司和精神领袖协会主席杰西·戈麦斯说,“玛雅文明中没有末日论。

”“一切都在变成生意。

”玛雅人痛斥《2015》是外来者对玛雅文明的商业剥削。

在玛雅人辟谣之外,美国宇航局NASA也急着出来辟谣。

NASA坚称:

“全世界有信誉的科学家都知道并不存在《2015》相关的这种威胁。

”NASA还补充,“我们的星球已经正常运行了40亿年了。

这一连串热烘烘的辟谣在消解人们对2015世界末日恐慌的同时,势必助长了影片《2015》票房的攀升。

对此,有舆论认为这是最高明的不花任何成本的炒作。

退一万步讲,即便其中有炒作的成分,它也巧妙地迎合了值得商业炒作的社会心理。

人类可以不再相信2015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但不等于人类内心没有恐慌。

反观这些年灾难片大行其道的现象,有水准的灾难片基本上拍一部火一部流行一部。

如果说前期灾难片的风行源于受众对其特技视听方面的依赖,那么后期灾难片的走红,根本上还是源于人类自古有之的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使得末世题材的作品迸发了新的市场潜力。

仅仅将目光锁定在2015年度,好莱坞量产的末日情怀的灾难片颇有群涌而来之势。

当下热映的《2015》之外,从尼古拉斯主演的《先知》到描绘救世英雄的《艾利之书》,从纽扣小人战后求生的动画片《9》到讲述父子在末日中浩劫余生的《漫道》,尽管类型、剧情、元素与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均把原核锁定在“末日”身上。

另外,韩国灾难片《海云台》也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这些灾难大片不仅仅将灾难聚焦在末日来临之前,其中有的灾难片更是跳过了有关世界末日的景象,更关注末日降临之后的场景。

在这新一轮灾难片季发性流行之时,它的社会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自身商业价值,进而吸引了公众的关注。

《第一日》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杰西·亚历山大表示,“对于我来说,我感觉自己像是住在一个充斥全球战争、经济萧条和资源匮乏的末世。

”美国作家罗布·库特纳则表示,逃避现实一直都是提高电影票房收入的一个因素,它在最新的后末世题材潮流中也发挥着相当的作用。

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威胁和令人不快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制造出更加恐怖的场景,让人们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痛苦。

库特纳表示,“相比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丧失房产的赎回权,世界末日的到来更让人们担心。

此起彼伏的灾难电影总是充斥着一定的悲剧色彩。

有时候,悲剧色彩未必等同于消极。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时候描绘“末世”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发泄,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

在无法掌控的末日里,人们反而可以无所顾忌地去爱,去挣扎,去脱离麻木。

不管这些灾难大片里的末日景象有多么惨不忍睹,生存和自救这两大元素永远都是不可剥离的精神内核。

在末日来临前的英勇战斗、独自生存,乃至倾城之恋,这些情形或许都可理解为都市人化解避世情结、进行自我救赎的内心写照。

而另一方面,末世题材的灾难片一路风行,从某种程度上也映照出人类对于未来的担忧以及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举目之下,繁华的现代化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

人类在“进化”自身生活的时候,时刻也在感受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开始苟延残喘。

全球气候变暖、流行病蔓延,终有一天,地球会不会因为人类自己本身而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呢?

这些潜伏在内心的焦虑,正是来源于人类对自身隐秘欲望的深刻挖掘。

那些末日灾难的想象,无不时刻告诫着人类,为了地球,我们应该改变些什么了。

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活多少年,没有哪位先知先觉者能给出确切答案,也没有谁能彻底平复人类古已有之的不安全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还好,有艺术在。

大屏幕上的那些虚幻华丽的特效视觉,超越了现实主义思想的束缚,对当下的现实提出了警示,让现在的你我对未来的喜忧做着准备。

由此来看,那些夸张着的末日想象,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承载人类焦虑现状的符号化存在。

《2015》,赞美中国还是辱华?

中新网11月17日电 正在热映的影片《2015》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评论,其中的“中国元素”更是引发热议。

《联合早报网》16日的一篇文章就发问,《2015》,吹捧中国还是赞美中国?

这篇署名为“七犀鸟”的文章中称,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得中国境内票房收入猛增,连好莱坞导演都开始重视大陆票房。

想进入大陆影院,好莱坞导演就要揣摩清楚广电总局和大陆民众喜好,然后投其所好。

《2015》的导演市场营销功力深厚,终于赢得了“影片进入大陆一刀未剪”的超豪华待遇。

在《2015》中,导演将拯救人类命运的“一部分”任务(苦力活)交给了中国人,片子放映以后,很多人认为这个德国导演在吹捧中国,也有人认为该片在赞美中国,自然,还有人认为该片涉嫌辱华。

认为,辱华之说过于牵强,辱华观点的理由是造船的农民工没有资格躲进方舟避难,尽管让人心酸,可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与辱华关系不大。

那么,《2015》这部电影,是吹捧中国还是赞赏中国呢?

区分吹捧和赞美,个人认为有两个标准,一是是否实事求是;二是主体是否违心。

发自内心的实事求是的称赞,是赞美;被迫违心的不切实际的阿谀,是吹捧。

按照这两个标准,《2015》这部电影赞美中国的成分更大。

在看来,救灾镜头里的解放军战士的表现,是实事求是的。

因为历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解放军向来是救灾主力。

写道,当年,我在看完《后天》以后,情不自禁的想,幸亏我们中国拥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这次《2015》,编剧就把诺亚方舟的制造地安排在青藏高原。

毕竟,洪水再厉害,青藏高原肯定是最后一个被淹没。

没想到的是,导演比我狠得多,在灾难之后,地壳变动剧烈,非洲好望角成为新的世界屋脊。

而青藏高原是中国领土,制造地就只能选择在中国。

这一点也符合实际。

认为,世界各国的逃难者,看到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以后,发出“只有中国人才能造出这种大船”的感叹。

这种安排也符合实际。

在中国,只要政府下决心做,就没有完成不了的大事儿。

更主要的是,在青藏高原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建造能装得下世界主要生物和数万人类的诺亚方舟,美国人肯定不干,欧洲人也吃不了这个苦,日本人更不用说,只有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能够揽下这个力气活。

这是有先例为证的。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其他援藏项目的建设,无一不聚集中国军人和建设者的血汗。

至于该片导演是否出于真心,很难判断。

如果该片导演真的因为四川汶川地震而改写剧本,就说明该片导演是出于真心。

在看来,“违心论”过于低估了该片导演的人格操守和职业道德,该片导演又非拉不到拍片投资的好莱坞野鸡导演,怎么可能为了通过大陆有关部门审查而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

如果考虑到该片的高达2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可以判断该片导演并非违心。

一则相关镜头说法实事求是;二则该片导演违心可能不大,可以得出《2015》赞美中国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有关电影进口审查部门的小剪刀,也发挥了不小的引导作用,以后好莱坞的投资方,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更可能要求导演迎合大陆观众的感情,而正面描述中国形象。

别指望老外总说让咱高兴的话

国人要有“大国民心态”,这话光阮次山老先生就说了好多个年头了。

但一遇到具体事件上的具体表现,常常便没谱得紧了。

自11月13日起,《2015》在全世界放映,其在中国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热度,周末更是一票难求。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逐渐浮出了一场争论。

演员洪剑涛公开在其上倡导,应该“封杀《2015》”,原因除了有些镜头会令小孩子产生恐慌情绪(这显然属于电影分级问题),还因为“剧中对中国的画面和台词处理也不是友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调侃”。

另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审查把关不严,影片在体现大灾难前人性复杂这一主题时,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坐上了足以保命的诺亚方舟,唯有美国总统选择了留下来和人民一起直面灾难,这种美国式的主旋律显然伤害了他国领导人的形象。

与此截然相对的是,有人认为此片对中国人非常“友善”:

影片中把制造现代诺亚方舟、拯救世界的关键任务交给了中国。

当一帮美国官员历尽艰险,千里迢迢逃到中国喜马拉雅山深处的现代诺亚方舟建造地,看到中国军队井然有序地接收逃难者,不禁感叹道:

“这个事情交给中国人是对的!

”而导演艾默里奇也表示,他希望用这些戏份和元素向汶川救灾表示自己的敬意,“希望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和我一样通过电影向中国人民这种伟大的精神致敬。

当然,不同的人会对影片有不同的解读。

作为一部探讨世界末日、探讨人性、探讨地球未来的片子,当中的一些中国元素显然不是重点,说它专门为了表扬中国,或者说它一门心思要批评中国,显然都有点一厢情愿。

“众人皆傻我独醒”,这常常就是好莱坞的风格,甚至有时候让人生厌。

我们喜欢看好莱坞大片,显然是要看进步性的一面,而不是去咀嚼某些人称之为“糟粕”的东西。

退一万步讲,即便影片真的“不善”又能怎样?

这些年,什么中国威胁论、什么中国崩溃论,这种话我们听的还少吗?

中国人还不是照样走好了自己的路。

不由想起近来另外两个外国人的发言在中国引起的“轩然大波”。

一个是韩国艺人张娜拉,在韩国参加娱乐节目时说了一句“每次制作费紧张,都会去中国内地演出”,这本也可以解读为中国给了世界更多机会,但有很多国人将其解读为这是张娜拉在嘲讽国人“钱多人傻”,于是口水与板砖齐飞,张娜拉不得不公开道歉,假模假样地说“自己来中国不为赚钱,是为中韩友谊万古长青的使命来的”,云云。

另外一个是李光耀。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亚洲前夕,曾呼吁美国继续参与亚洲事务,以平衡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这样一句遵循新加坡国家利益的表达,被国内网民集体围剿,闹成了一起“事件”,而这种心态也被国外媒体批评为“狭隘民族主义作祟”。

纵然张娜拉、李光耀们说的话,我们都不太爱听,但在一个全球化、多元共存的时代,接受这些外国人的表达,似乎也是应有之义。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11月12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表一篇名为“美国可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的文章,文章总结中国获得成功的五个经验:

要有雄心、重视教育、照顾老人、大量储蓄、放长眼光。

这篇说中国“好话”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