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323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6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

第十二课时:

29页例6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 引入

 

二、新授

 

三、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样列式?

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

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在:

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2.试一试。

535÷5       618÷6      6015÷3

指第3题问:

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

3.出示   605÷8

你会计算吗?

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计算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注意什么?

三、 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怎样列式?

结果是多少?

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

 

会计算吗?

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第十三课时:

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新授

 

三、作业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

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

怎么列式?

⑵832÷4=?

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

你是怎么算的?

3÷4不够商1,怎么办?

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

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

为什么?

2.做一做:

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

306÷3  360÷3  680÷4  608÷4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

怎么列式?

 

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

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

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请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第十四课时:

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新授

 

三、作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

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

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做什么方法?

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

你是怎么算的?

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

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

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

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

517÷5  403÷8  262÷6  564÷7

2.33页第四题。

 

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5分钟口算练习

 

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做什么方法?

怎么列式?

 

汇报:

你是怎么算的?

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

为什么?

全班口答

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集体订正

第十五课时:

33页练习八5至8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三、数学游戏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4÷5

3.游戏:

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

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

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

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比比谁跑得最快

 

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四人小组讨论:

你是怎么想的

 

全班汇报

第十六课时:

11——12整理复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二、练习

 

三、巩固

 

四、作业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

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

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

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

242÷4

896÷8

644÷7

753÷5

417÷6

四、作业

36页2、3题。

 

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汇报:

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小组讨论:

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汇报:

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第十七课时:

复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练习:

 

三、小结:

 

一、复习;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85÷4 51÷5 13÷2 46÷7  23÷3  81÷2  176÷8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

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第4题:

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解决问题:

行。

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第5题:

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     (601—246)÷5

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

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

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估算: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

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第三单元 统计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5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

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第一课时:

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四、巩固练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

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

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第二课时:

例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

 

二、新课

 

三、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

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二、新课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

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10、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1、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

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

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

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2、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3、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40页2、41页3、5

四、全课小结。

 

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学生讨论:

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第三课时:

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二、探索新知

 

拓展

 

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

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4、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

(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

(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

为什么呢?

 5、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

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

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7、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

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

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

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3.巩固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

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

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

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

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了一组平均数。

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