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549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深义的中华文化。

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事实正是这个样子。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衡之以我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化二分说,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

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

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梁漱溟先生说:

“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

”冯友兰先生说:

“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就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

……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

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中国文化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既然同为文化,必然有其共性。

我想强调的却是它的特性。

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摘编自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知和行两个部分,二者合起来构成中国文化,隐藏于二者背后、最具中国特色的则是它浓厚的纲纪文化色彩。

B.从历史记载和现实看,中国文化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响,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响。

C.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是中国文化最为本质的部分,它的力量巨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在歌德看来,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中国人的表现更符合道德的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喜欢谈论知行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国文化,也可以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入手。

B.考察中国的思想史,关于儒释道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来代表中国思想可以追溯到晋朝。

C.原始佛教是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孝”是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佛教中讲“孝”是适应中国文化的结果。

D.中国文化重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伦理色彩,这是中国不少学者和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对中国文化共同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也可分为知行两个方面,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受中国文化影响染上了浓厚的伦理色彩。

今天的佛教已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

B.中国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在一切方面注意节制,这使得中国得以延续发展几千年,保持这一传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C.同中国文化一样,中国哲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哲学既有同为哲学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对知和行的特别关注和思考。

D.今天的我们仍然应当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汲取智慧,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解决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

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

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

男人朝我讨好一笑。

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身上的军装,走了过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跳。

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

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

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

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

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了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

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

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

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伤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

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应该可以的。

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

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啰嗦了!

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

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是慈善机构。

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冷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

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

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集着许多等着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那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

有活儿吗?

多少钱?

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

五十块钱做吗?

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

一听到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

这活儿我干。

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

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

实在没办法,我就跟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扛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

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

说好了五十块的。

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

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

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

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

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

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

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

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

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做了铺垫。

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

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

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

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觉到了解到真

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

5.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尖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了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至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作大国到制作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是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上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那么厚的,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是需要调整结构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也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生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的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7.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不能耐心、踏实地做事。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有了工匠精神的引领和大胆创新,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指日可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3000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笔尖无法自主研发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

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业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研发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

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

官仓名。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

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

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

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

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5分)

(2)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

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

画家,擅画海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觞,酒杯;莫愁,女子名,泛指美女;梁广,古时著名画家;丹青,原指绘画所用的两种颜料,后来泛指绘画艺术。

B.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C.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D.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尾联中,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艳羡蝴蝶可以在海棠花上栖息。

E.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托物抒情,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15.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即“”,并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全面优化服务,出台扶持企业的举措及系列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揭阳创新创业,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②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

③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

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④不过一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团,在那个米珠薪桂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⑥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A.②③④B.③⑤⑥C.③④⑥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已经意识到银行服务网点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B.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C.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D.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19.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分)

①只凭巧手煮清羹,厨中妙手调美味②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语言的形式,①,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②。

尽管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③:

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表现出来的。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

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

  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