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596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docx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总第一次模块诊断生物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

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9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

生物试题

(考查时间:

80分钟)(考查内容:

必修全和选修全)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8分,35题,共63分)

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每种生物均含有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成分

C.HIV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蓝藻的DNA分布在拟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B.2为脱氧核糖

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3.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c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4.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

C.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5.下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分裂间期合成的

6.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化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B中DNA数:

染色单体数:

染色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4:

4:

2:

1

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

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7.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用凋亡蛋白Q饲

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8.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9.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HIV

烟草叶肉细胞

烟草花叶病毒

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8种

4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4种

5种

五碳糖

1种

2种

1种

2种

A.AB.BC.CD.D

10.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B.N/2和Q/2C.N和Q/2D.N/2和Q

11.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

B.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

C.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

D.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

12.下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D.第45分钟时,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

13.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I一IV)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II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III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I—IV中的染色体数量比是2:

4:

4:

1

14.下图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DNA聚合酶催化B.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

C.需要tRNA作为运载工具D.会发生A与U的互补配对

15.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板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

A.32%B.36%C.64%D.72%

16.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n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17.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②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④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⑤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⑥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

18.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B.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IV—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19.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携带A和携带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分裂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下列有关配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

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可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可为Aa

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可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可为AA或aa

20.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对表中有关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34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2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A.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B.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C.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2.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23.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2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

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D.50%和100%

25.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6.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27.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K+同时内流

2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内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蔗糖、神经递质等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29.下面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能分化出细胞①的只有

B细胞

B.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人体自身

D.细胞②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30.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次生演替

B.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海洋生态系统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32.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B.125KJC.100KJD.75KJ

33.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hm2B.100只/hm2C.75只/hm2D.50只/hm2

34.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3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7分)

36.(8分)下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填序号),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__。

(填“Ⅰ―→Ⅱ”或“Ⅱ―→Ⅰ”)

(2)图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

(3)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

37.(7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两种。

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致死。

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

(1)若t是由T突变形成的,则t与T相比,其结构可能是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若确定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面右图所示。

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父本/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造成的;若想利用植物A获得纯合的黄色籽粒植株TT,则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采用此方法的缺点是:

(4)若想鉴定植物A或植物B的染色体是否发生了图示的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

38.(7分)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2)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其作用是。

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

(3)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的识别受体直接结合,另一种信号是。

(4)在抗原、淋巴因子和溶菌酶这三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

39.(8分)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甲为;就营养级而言,丙属于第营养级。

(2)能量经作用固定并进入生态系统,图中的能量K为。

(3)图示食物网中有条捕食链,其中的生物通过、物质循环和而相互联系。

(4)若甲同化的能量中1/3直接流向丙,则丙增加7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甲

KJ的能量。

【选考题】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40.(7分)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大多为基因工程疫苗,其有效成分是乙肝表面抗原蛋白。

下图是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转移到烟草细胞内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为了使目的基因正常表达,其首端必须有,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若限制酶切出了平末端,要选择

进行连接。

(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

(2)图中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烟草细胞的方法称为。

它是利用运载体Ti质粒中含有__________序列,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3)图中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后,长芽、生根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工程的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

(4)检测烟草植株细胞中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是否合成出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采用的方法是。

41.(7分)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___________(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

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_____。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

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____进行的。

(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溶液来鉴定。

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乳酸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乳酸分解成CO2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