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681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docx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

XX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七单元语文版)

  www.5y

  kj.co

  m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他的散文平易朴素,清新晓畅,文笔精练,文辞委婉,雍容自如。

  二、成语

  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找到窍门。

  三、需要掌握的读音

  尧(yáo)

  咨(zī)

  矜(jīn)

  圃(pǔ)

  睨(nì)

  矢(shǐ)

  颔(hàn)

  忿(fèn)酌(zhuó)沥(lì)

  遣(qiǎn)

  四、通假字

  .

  但手熟尔:

“尔”通“耳”,罢了

  2.

  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勺子

  五、古今异义

  但微颔之

  但古义:

  今义:

转折,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

  安

  古义:

怎么

  今义:

平安,安全

  无他,但手熟尔他古义:

别的,今义:

第三人称

  六、一词多义

  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

  惟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但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翁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老头)

  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以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以杓酌油沥之(用)

  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承接)

  睨之,久而不去(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

  之以我酌油知之(它,这个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它,指葫芦)

  睨之(他,指陈尧咨)

  康肃笑而遣之(他,指卖油翁)

  微颔之(音节助词)

  七、词性活用

  .

  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名词活用为动词

  点头

  2.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动作活用为名词,指射箭的技术

  3.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看不起

  八、特殊句式

  尝射于家圃。

  省略倒装句

  他尝于家圃射。

  译: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

  九、重点问题

  .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面?

  主要写的是射箭表演和沥油表演。

  2.

  详写的是陈尧咨射箭,还是卖油翁酌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以《卖油翁》为题?

  本文详写是的卖油翁的酌油,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是主要人物,而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为次要人物。

因此,取名为“卖油翁”。

  3.

  课文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哪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手熟”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的态度。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表现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4.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情味,并说说这些词与人物描写有什么关系?

  ①矜,骄傲的意思。

自矜,自我炫耀,陈尧咨洋洋自得,喜欢自我炫耀的作风跃然纸上。

  ②睨,斜视。

把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善射满不在乎的情态表现了出来。

  ③微颔,微微点头。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出色表演,也只略微点头,表示赞赏而已。

  ④陈尧咨最后“笑”的情态,使他的性格得到了完全展示。

说明陈尧咨虽然自负,但并未完全陷入主观盲目,还是能够尊重客观事实,有所领悟有所触动的。

  5.

  本文中哪个句子能说明道理?

说明什么道理?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但手熟耳”。

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启发:

①熟能生巧②勤能补拙③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骄傲自满。

  27.三峡

  一、文学常识

  .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

  本文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地理的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不仅在地理学、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代游记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

  3.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用原文填空

  .

  俯瞰写三峡之山连续不断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仰视写三峡之高耸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加以衬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写三峡水盛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用夸张写水速的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从这里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一首诗《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之景动静结合的方法,其中写静景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动景的句子: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特点句子: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的声音特点是: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字词读音

  峡(xiá)

  阙(quē)叠嶂(diézhànɡ)

  曦(xī)

  襄陵(xiānɡ

  línɡ)

  沿溯(sù)

  御(yù)风

  素湍(tuān)

  峻茂(jùn

  mào)

  (巘)yǎn

  猿啸(yuán

  xiào)

  泪沾裳

  (chánɡ)

  郦(lì)

  飞漱(shù)

  属引(zhǔ)

  四、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五、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时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心远地自偏(当然,自然)

  属属引凄异(连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忠之属也(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君有疾在腠里(小病)

  必有窃疾也(毛病,缺点)

  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哀转久绝(消失)

  六、词性活用

  .

  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此处指奔驰的快马。

  2.

  重岩叠嶂:

嶂:

名词用作形容词,意为“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

  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5.

  素湍绿潭(形容词用用名词,急流的水)

  七、重点问题

  .

  结构内容:

第1段:

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地貌特征。

  第2段:

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第3段:

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4段:

写三峡秋季之时景色的凄清、寂静。

  2.

  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因为三峡的水景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3.

  第1段描绘三峡怎样地貌特征?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三峡山势的连绵不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4.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此句是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山之高峻,江岸群山连绵,高山峻岭,挡住太阳和月亮,这样高度概括的描写,使人对三峡一带的山川形势有个总的印象。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两季清荣峻茂的景色和无限的趣味。

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

“清”“荣”“峻”“茂”,一字一景,简洁概括,精妙确切。

“良多趣味”则是直抒胸臆,由衷赞叹。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这句话从声音方面渲染了一种凄凉肃杀的气氛。

  5.

  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同时也使更富有文学色彩。

  6.

  主题思想:

通过对三峡峰峦叠嶂的山势和四季不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

  7.

  描写三峡的诗句: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

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杜甫《长江二首》)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

  28.古文二则

  一、文学常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清稗类钞·敬信》,作者徐珂,近代人。

文中表现蔡勉旃诚信的句子是券在心,不在纸。

  2.《戴震难师》的作者是清代(朝代)的段玉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戴震的学生。

文中表现他聪明勤奋的句子是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二、需在掌握字的读音

  旃(zhān)璘(lín)

  敦(dūn)

  券(quàn)

  愕(è)

  辇(niǎn)

  塾(shú)

  翁(wēnɡ)

  三、通假字

  亡何

  ,“亡”通“无”

  四、古今异义词

  .且父未尝语我。

  语

  古义:

告诉

  今义:

语言

  2.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何

  古义:

多少

  今义:

数学的一门课

  3.先生是年乃能言。

  是

  古义:

这、此

  今义:

判断动词

  4.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盖

  古义:

大概,表示推测

  今义:

建筑,砌

  5.非常

  古义:

不寻常

  今义:

很,十分,表程度深

  五、一词多义

  言

  先生是年乃能言。

(说话)

  日数千言不肯休。

(字)

  以

  此保以知为……(凭)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把)

  其

  其人亡(这)

  蔡召其子至(他的)

  而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却)

  卒辇而致之(表修饰)

  而翁知我(你的)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表顺接)

  之

  以千金寄之(他,指蔡勉旃)

  归之他(指友人之子)

  致之(他,指友人之子)

  述之(它,指孔子之言)

  六、词类活用

  .重诺责

  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重视

  2.且父未尝语我

  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告诉

  3.卒辇而致之

  辇:

用车子送,名词活用为动词

  七、翻译下列句子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

  2.非常儿也。

(判断句)

  这孩子不是寻常人。

  八、重点问题

  .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决把亡友寄放在他那里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来表现的。

寄放而不索取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决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

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象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的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

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

说说理由。

  “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或纸上。

诚心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成理即可。

在当代的法制社会上,还是“立券”为好,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以避免邪念的产生。

  显然,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结合实际,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更可以看出蔡勉旃的信条值得我们深思。

  29.陌上桑

  一、文学常识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它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这首诗歌颂吟了一个美丽女子罗敷坚拒使君调戏的故事,赞扬了她机智、幽默和反抗的精神,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南隅(yú)

  倭(wǒ)堕(duò)

  缃绮(qǐ)

  襦(rú)

  髭须

  著(zhuó)帩头

  踟(chí)

  蹰

  姝

  罗敷

  捋

  冉

  骊

  驹

  三、古今异义

  .但坐观罗敷

  古义:

因为

  今义:

坐着

  2.使君谢罗敷

  古义:

问,请问

  今义:

感谢

  3.何用识夫婿

  古义:

凭什么

  今义:

有什么

  四、一词多义

  夫

  罗敷自有夫(丈夫)

  夫环而攻之(发语词)

  系

  青丝为笼系(络绳)

  青丝系马尾(绑着)

  朝

  二十朝大夫(朝廷)

  朝发白帝城(早晨)

  五、词类活用

  .罗敷善桑蚕

  桑蚕:

名词用作动词,采桑养蚕

  2.罗敷前致词

  前:

名词用作动词

  上前

  六、重点问题

  .《陌上桑》中从侧面表现罗敷之美的句子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时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段落层次:

第一段:

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

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

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3.写作特点:

  ①以叙事为主,融以抒情、描写。

  ②正侧面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有美丽景物的渲染,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

  4.

  罗敷的形象:

美丽勤劳、不畏权势、不慕富贵、机智勇敢、善于斗争、心地纯美、品德高尚的古代的劳动妇女。

  30.诗五首

  一、文学常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听好友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给好友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上的支持。

  2.《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常建。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游于齐、赵而作,作者字子美。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5.《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为四言乐府诗,是他北征乌桓凯旋班师时所作。

  二、理解默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景衬托离愁别恨的悲凉氛围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表达了友人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的支持的句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题破山寺后禅院》以动写静,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的句子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望岳》写泰山雄景崇高的句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出诗人望泰山而心潮澎湃的感觉的句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含有雄心壮志的句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观沧海》表达了诗人面对大海包容万物而涌起的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愿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中实写的句子和虚写的句子分别是:

  实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登飞来峰》含有哲理意味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岱宗

  碣石

  决眦

  水何澹澹

  竦峙

  亳县

  夫如何

  四、修辞手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末了。

(设问)

  五、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诗歌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写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迫远行的消息大为震惊,于是将自己的同情与怀念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送友人到贬所,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望岳》一诗写作者瞭望泰山所看到的景物,抒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也充分展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写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登飞来峰》一诗作者借登飞来峰观赏景物,阐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一个哲学道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的意志。

  5.《观沧海》一诗通过描写大海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www.5y

  kj.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