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729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docx

第六册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第一课时)

【目标】

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学】

预学:

试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导学】

调整:

调整:

调整:

导学1:

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导学2:

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

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

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

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3、总结。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练学】

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

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

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

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

小结

第三步:

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反思】

 

(第二课时)

【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预学】小组讨论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导学】

调整:

调整:

调整:

导学1:

导入

展示几份优秀作业,小结导入。

导学2:

看图,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意义

1.出示图片(第4页上图)学生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2.集体讨论:

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3.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

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三、欣赏优秀作业。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仔细观察照片,看清楚照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照片上的人怎么干的,干得怎样。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a、写作业时坐姿、执笔要正确

b、作业本、文具盒等摆放位置要适合。

c、用心记好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

d、完成作业时专心致志,态度认真.

3、出示《寒假园地》,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

5、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

四、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

你做过哪几类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

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

2.小组讨论:

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

书写工整、字迹漂亮。

认真思考后,再动笔。

(2)口头作业:

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四、观察第五页图。

【练学】

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有什么想法。

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

【反思】

1、《长城和运河》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会读绿线内的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读绿线内的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调整:

调整:

调整:

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预学】

预学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学2:

认读生字。

【导学】

导学1: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导学2:

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创造奇迹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齐读出示的生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蜒族

导学3:

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导学4:

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让我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先去看看长城吧!

(出示图片)

谁来结合课文讲讲你对长城的印象。

“蜿蜒”和“曲折”有什么区别?

2、指导学生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注意要突出景象的奇异)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里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

(奇异、了不起、罕见……)

5、引读“东起山海关……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为什么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名读最后两行,这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一开始是惊喜,接着是赞美,最后是敬佩和自豪)

(1)、自由读。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评议。

(3)、齐读。

【练学】

调整:

调整:

调整: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反思】

 

(第二课时)

【目标】

1、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预学】

预学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学2:

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可用哪些词概括它们的特点?

【导学】

导学1: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导学2: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谁来说说这又是一番怎样的奇异景象?

3、观察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音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

调整:

调整:

调整: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4、引读“北起首都北京……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这些“奇迹”是谁创造的呢?

5、指导朗读。

谁来说说这一部分和前一部分的区别?

同座位互读,互相纠正。

指名读,评议。

导学2:

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

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

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练学】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曲qū()折shé()

hánɡ()qǔ()zhé()

zhē()

【反思】

 

2、《美丽的南沙群岛》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第一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全文内容。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全文内容。

【预学】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调整:

调整:

调整:

【导学】

导学1:

激情导入

1、欣赏插图。

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

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导学2:

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辽阔岛屿矿产水天相连

壮观宝库海龟星罗棋布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导学3:

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你对南沙群岛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所画句子,齐读句子。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查字典,说说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阔”“屿”“龟”三个字.

(1)同桌交流。

(2)小组交流。

【练学】

1、学会本课生字组词。

2、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结合课文内容向爸爸妈妈介绍南沙群岛,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性的表述。

3、读课文,摘录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反思】

 

(第二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话。

重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预学】

朗读感悟,紧紧抓住“美丽”这条主线,结合每一段的中心句深入体会南沙群岛的美。

【导学】

导学1:

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

调整:

调整:

调整:

海岛。

导学2:

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结合理解“星罗棋布”。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激疑过渡:

(1)齐读第1自然段

(2)小结激疑:

南沙群岛历史悠久,我们每个人都为它自豪,课题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那它美在何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2、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调整:

调整:

调整:

3、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4、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5、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总分写法。

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6、细细品味,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

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

试着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

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

5、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6、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

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

7、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背诵。

导学3:

创设情景,加深体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朗读体会。

2、老师或学生扮演记者对游客(学生)进行采访或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南沙群岛作介绍。

【练学】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搜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岛屿图片、文字资料,围绕“我爱祖国的宝岛”的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反思】

 

 

3、《庐山的云雾》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第一课时)

【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预学】

熟读课文。

【导学】

导学1: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调整:

调整:

调整: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

(齐读课题)

导学2:

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系在

遮挡一泻千里流连往返幽谷游览

弥漫天幕瞬息万变马蹄

(2)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幽谷:

幽深的山谷

弥漫:

充满,布满

瞬息万变:

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往返: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瀑布:

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象挂着的白布。

溪流:

从山里流出来的小股水流

变幻无常:

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泻千里:

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来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态:

形容形状非常多

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

开火车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5.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

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

写人们对庐山云雾流连往返。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导学3: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五、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瀑、罩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练学】

1、本课生字组词。

2、读熟课文,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庐山的云雾。

【反思】

 

调整:

调整:

调整:

(第二课时)

【目标】

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预学】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

【导学】

导学1: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导学2: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调整:

调整:

调整: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导学3: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情况

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用“流连忘返”造句。

导学4:

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练学】

1、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上交流。

【反思】

 

《习作1》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目标】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预学】

读例文,观察图画内容。

【导学】

导学1: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调整:

调整:

调整: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朋友的妈妈给小朋友脱了棉衣,穿在身上很凉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穿棉衣的事,于是她和小伙伴一起去给小树脱棉衣。

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导学2:

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

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

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孙小圣做了什么?

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

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导学3:

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位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练学】

1、完成本篇习作

2、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给家长看听取家长意见,再修改。

【反思】

 

《练习1》导学案

主备人:

陈蕾蕾

(第一课时)

【目标】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进行口语交际。

【预学】

预习简称歌

【导学】

导学1: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调整:

调整:

调整: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导学2: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

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

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

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导学2:

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

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

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练学】

背诵简称歌。

【反思】

 

(第二课时)

【目标】

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预学】

认一认,想一想这几个是什么结构的字。

【导学】

调整:

调整:

调整:

导学1:

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

(“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导学2:

写好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

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

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

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

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

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

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导学3:

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

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

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

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