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296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docx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

●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

●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基本假设

●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框架内容及学习意义

课程介绍

⏹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经济学科。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用科斯的话说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经济制度当中。

人类自身的福利依赖于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而后者又取决于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

斯密说,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由分工决定。

但只有存在交易时,专业分工才有可能;交易成本越低,制度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交易成本依赖于一国的制度,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教育文化等诸方面的制度。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时间不长,影响却越来越大。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证明。

⏹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以其对现实的较强的解释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斯蒂格利茨说: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科斯

简介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10年生于英格兰,1929至1932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大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1951年,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1951-1964年,先后在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任教。

1964年到芝加哥大学执教直到1979年退休。

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高级法学与经济学研究员。

科斯出版过一本名为《英国的广播事业:

垄断研究》的著作,此外还发表了18篇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

诺思论交易费用范畴对新制度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最大不同就是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经济理论。

而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提出的交易成本。

有了交易成本这个发现,我们才找到了解释制度的存在和制度变迁的方式。

因为有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制度经济学才称得上‘新’的。

诺思

简介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著作包括1973年的《西方世界的兴起》、1981年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1990年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等。

科斯定理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产权理论的发展

⏹企业产权结构理论的发展

⏹企业性质理论的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发展

1.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对交易费用的含义的界定(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等)

⏹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的分析(威廉姆森、诺思等)

⏹关于交易费用性质的研究(诺思)

⏹关于交易费用计量的研究(诺思、威廉姆森等)

⏹交易费用的应用研究(威廉姆森、张五常等)

2.产权理论的发展

⏹产权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菲吕博顿等)

⏹许多学者探讨了产权的形式和属性问题(德姆塞茨等)

⏹还有一些学者对产权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德姆塞茨、诺思等)

⏹有学者还研究了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问题(科斯、张五常、波斯纳等)。

3.企业产权结构理论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分析了古典企业(业主制)的产权结构特征。

⏹詹森和梅克林(1976)对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

⏹伯勒和米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了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

股份制的特点在于:

剩余索取权与经营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

⏹还有一些学者对非营利性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研究。

4.企业性质理论

⏹科斯(1937)将企业的性质界定为契约。

企业契约的重要特征是包含了权威关系,这种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要交易的数目。

⏹阿尔钦等(1972)认为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无本质区别。

⏹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替代市场,是用要素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是一份契约取代一系列的契约。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并把它应用于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和企业最优所有权结构等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性质理论。

5.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诺思。

诺思的基本观点是:

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要点是:

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

⏹诺思、拉坦、林毅夫等还对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舒尔茨(1968)对人力资本产权研究不足和制度滞后提出了批评,他的批评引起不少学者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探寻硅谷成功的奥秘过程中,人们发现,硅谷的成功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领域,中国学者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张维迎、周其仁等。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段时间孕育和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时代背景

1.产生背景

•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的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2.发展背景

•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绩效差异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这反过来促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使制度和新制度经济学引起注意的另一变化是全球化。

•新制度经济学在近些年的兴旺与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

(二)理论背景

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形成和兴起,其深刻的理论背景是:

新古典经济学对制度的忽视。

1.什么是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指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边际分析方法和原则为特征的各种学说,包括马歇尔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杰文斯经济学及美国克拉克经济学说等。

⏹新古典经济学实际涵盖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经济学之间西方主流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构成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切命题和基本分析方法都包括在最初由瓦尔拉斯提出的、至今发展为“阿罗—德布鲁模型”的市场一般均衡体系中。

2.科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

“主流经济理论把企业描绘成一个‘黑箱’。

这是非常离奇的事情。

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是在企业内部使用的,这些资源怎样使用依赖于行政性的决策,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市场的运作。

结果,经济体系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当然特别是现代公司,是如何处理它们的事务。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经济学家的兴趣在于价格制度,他们却忽略了市场这种支配着交换过程的更具体的制度安排。

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很不完整的理论。

3.舒尔茨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家在陈述经济模型时的一个积习难改的特征是,他们并不提及制度。

但尽管有这一疏忽,现代经济学仍在着力为制度变迁寻找理论支持。

不过一个无法掩饰的事实是,他们在考虑制度问题时,分析的橱子里是空荡荡的,里面只有几个被视为无用了的标有‘制度经济学’的旧盒子。

4.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制度的领域

①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

②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

概括而言,像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

③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三、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的关系

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1.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

⏹研究纲领(或范式),就是一种“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该科学共同体共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共有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并成为规定相应学科发展方向的共同传统.

⏹拉卡托斯:

一份研究纲领分不变的“硬核”和可变的“保护带”两部分。

如果只是对研究纲领的“保护带”重新调整,则被称为对这一研究纲领的“修正”,而对原有研究纲领的内核要素的改变则意味着形成一种新的研究纲领。

2.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

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

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

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

①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

②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

③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3.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的修正

首先,他们都直接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交易的契约纳入经济模型,而且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也被作为基本的标准而加以确认。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完全信息和交易无成本的假设也被放宽,正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①增加外生的新的约束(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

这一方法已被用于分析传统的市场交易;组织内交易。

这一工作已经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产权安排的细微变化如何显著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②试图解释市场组织和其他一些合约结构使之内生化。

各种经济组织像企业等都被看作一个契约网络。

③社会与政治制度同样被看作单个主体间相互交易的产物,制度间的生存竞争也会产生制度均衡。

4.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的“硬核”

以理性选择模型为例,这仍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

只不过它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而代之有限理性假设。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在新古典框架中加上产权的限制和交易费用,新古典理性选择模型仍然是有较强的解释力的。

5.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的要点

①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固定不变,坚持完全竞争假设。

②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用交易成本比较各种不同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解释经济制度的多种多样的差异性,使得经济制度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新古典框架中一个可以量化分析的维度。

③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部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制度变迁的根据。

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1.旧制度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创立时期,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芒斯(1862-1945)和米契尔;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为“过渡”时期,代表有贝勒、米恩斯和艾尔斯等;

⏹20世纪50年代迄今是第三时期,亦称新制度学派时期,代表有加尔布雷思和布尔丁等。

旧制度经济学特点

①以本能心理学说为理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及对社会各种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影响。

②强调经济行为的研究,认为必须根据人类行为来探讨经济问题,制度是指集体行为的一定规范。

③用进化论观点研究经济变动过程,认为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是处在不断变动过程之中的,他们反对不顾时空的差别,不注意不断出现的变化,而一味寻找永恒的经济原理的静态观点。

凡勃伦的制度观

(一)一切生命和生活都不断地变更和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物的发展一样,也是一个过程。

他以过程的概念和正常的概念相对立,认为,我们不能把一切符合于某一个发展阶段的现象,人为分类的范畴都看作是自然的,而把不符合这一发展阶段的,人为分类的现象和范畴都看作是不自然的,他认为传统经济学的错误就在于把寻求不变的自然规律作为自己研究的目的。

因为这样一来,为了寻求自然规律,便要事先假定有一个正常状态的存在,但是,过程却是否定正常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根源于和经济生活有关的制度,而又为制度的发展所制约,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度的发展过程。

制度是相对的和不断演化的。

(二)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如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谋利行为都说成是制度。

社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制度是逐渐形成的,制度本身有着一个历史进化的过程。

(三)制度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起点,所以研究制度的演化,就变成对制度的发展渊源的追问。

他认为现代的一切制度都是从它们远古时代的历史胚胎中产生出来,而不断地演变为各种不同形态。

要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其将来的发展倾向,必须从制度发展过程的了解入手。

因此它们致力于描述和探讨各种制度从远古以来的各种形态,进而解释这些制度的作用以及和它们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

他强调,经济学是一门演化的科学,其任务就是在于通过对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来考察和分析社会经济,尤其是当前的社会经济。

(四)用心理学解释制度。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以边沁的苦乐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是理智地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的,在这样的动机下,人进行着有意识的经济计算。

而到了十九世纪末,这样的心理学被认为过时了,凡勃伦用威廉·杰文斯的所谓新心理学,把本能代替理智来解释人类一切的经济活动。

他们强调经济制度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而一切社会习惯又来源于人类的本能。

本能树立了人类行为最终的目的,推动了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作的种种努力。

他认为,人的本能是天赋的、不变的。

凡勃伦认为人有两个基本本能,一是人类的工艺本能,一是人类的获取本能,前者导致生产技术的产生,后者导致私有制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两个制度有不同的具体表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

这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出发点。

因而受本能决定的制度的本质也是不变的,而变化的只能是制度的具体形态。

(五)制度的演化不但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而且改变的趋向和演化的将来形态,除了短期外,都是不可能预期的。

认为制度的变化是逐渐的、演化的,否认革命。

美国制度学派的其他代表,如康芒斯、米契尔和米恩斯等的共同特点是否定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特别是价格,价值分析,主张以社会的、发展的观念来代替个人的、静止的观念来分析社会经济,强调制度和制度演化对社会经济形成和变革的作用,赞成以某种集体控制办法来进行社会改革。

2.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差别

①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

②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

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

④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3.新制度经济学相比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

①分析方法上的创新

②理论体系上的创新

③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

④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4.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5.旧制度经济学并非毫无价值

⏹康芒斯将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分析单位,认识到交易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取得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交易的过程有谈判和争执,并区分了三种类型和形式的交易,这是极具意义的。

6.卢瑟福论新旧制度经济学的相互学习

⏹老制度主义者和新制度主义者都对形式主义概念持某种批评态度。

⏹许多新制度经济学者确实承认社会整体深深地影响着个人,大多数旧制度经济学者则同意只有个人而非制度能够起到变迁动因的作用。

甚至像凡勃伦这样的行为主义者也没有完全把理性选择和节约行为排除在外,而较为新制度经济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最优化行为的局限性以及规则遵循的重要意义。

⏹看不见手理论家不可能否认审慎的制度设计努力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努力切实的历史重要性,集体主义者同样难以否认许多惯例和制度能够自发发展。

三、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关系

⏹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诺思对马克思理论的肯定

“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

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第三节新制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柯武刚和史漫飞:

“它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以及这些规则和规则集的实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还与制度如何在经济环境的变迁中演化有关。

简言之,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

⏹诺思: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我们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以交易费用为媒介,研究为什么要生产制度、如何生产制度以及为谁生产制度的这样一门经济学。

(一)生产什么?

——制度

1.制度生产的必要性、必然性

①制度影响资源配置。

(分粥)

②制度也是稀缺的。

原因是:

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条件;制度需求压力的资源稀缺性;制度的公共品特征会导致制度稀缺;制度比技术手段更难移植等。

2.生产哪些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家最关注的是产权制度。

(二)如何“生产”制度?

对于人为设计的制度,也要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只有在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才会变迁。

(三)为谁“生产”制度?

⏹科斯: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上的一致性和不同点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上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前者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后者则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和抽象性。

⏹科斯的论述

⏹威廉姆森的论述

科斯的论述

“过去的岁月里,在杂志和教科书上所见到的和在大学经济系的课堂所听到的全都是主流经济学的内容,它正变得越来越抽象。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与真实世界越来越疏远了。

德姆塞茨对此有一个解释:

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的所有努力都在试图构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经济体制运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体系。

这曾经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研究成果。

然而,它却有其他方面的缺陷。

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在理论上的主导地位掩盖了它的不足之处,因为主流经济学向来重理论而轻事实。

威廉姆森的论述

“经济学的正规训练总是详细地介绍诸如替代和机会成本等核心概念,以及包括最优化分析技术和博弈论推理等各种正式工具的运用。

正式工具的分析常常是数学化的和精确的,有时甚至是精美的。

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正式的分析仅仅为文字的争论提供了一种逻辑的检验。

但是,正式分析常常变得固步自封并失去和现象的联系。

当例行而便利的理论分析超越了对相关事实的考察时,正式分析的成长是封闭性的。

它自身是越来越完美了,但是离现实也越来越远了。

科斯把这种情况称为“黑板经济学”,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教师往往“每一节课都在黑板上写满公式和教条,而不是去关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没有思想的技术工具的应用对公共政策的形成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具体方法

⏹反设事实,即是设想或思维实验,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经验和案例研究。

阿尔斯通:

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现有成果,案例研究方法常常是推动我们积累关于制度变革理论知识的惟一方法。

3.新制度经济学要不要使用数学及模式分析方法

⏹布坎南指出,如果要加深对制度的真正理解,就需要有一场新的方法论革命,来推翻、削弱当前建立于数学基础上的理论的统治地位。

他说:

对于任何一个在20世纪里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来说,要他放弃掉错误的模型和前提假设实际上很难。

他认为,确实存在一个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经济学家们在概念上定义了它,所有制度安排都必须用它来检验。

要他放弃这种观点不大容易。

尽管对过程而不是最终状态进行分析的强调越来越多,但经济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工具箱中的主要工具。

⏹你如何看待布坎南的观点?

正确的态度

⏹抵制“完全形式化”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表现为新制度经济学从来没有失去和现实的联系,而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难以传授,难以对错误进行逻辑检验或运用正式分析进行逻辑推演。

⏹我们所需要的是既接触制度现实,同时也在分析框架上与标准微观经济学相一致的模型。

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这表明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要更接近现实。

1.人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两面性

⏹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界定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的化身,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

案例:

女园丁们拉着丈夫高高兴兴去离婚

⏹2005年,在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

很多女老师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去办离婚,有的一家三口在办完离婚后还要吃顿大餐庆祝一番。

原来一些中小学校规定已婚女教师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所以已婚女教师才想出了如此对策。

⏹据了解,由于教育系统前几年有福利购房待遇,在购房制度上男女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所以很多女教师也住进了新房,而且产权人是自己,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报销取暖费由谁的单位承担。

由于惯例,取暖费一直是由夫妻双方中的男方单位负责,其余的女教师都不给报销取暖费。

但是记者了解到,有些女教师的丈夫由于失业下岗等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只能靠女方的收入维持生活,为了符合规定,一些家庭想出了这个办法。

一时间,女教师们见面的问候语常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