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198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 市教育 资格考试论述题.docx

临沂市教育资格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

1.论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要点】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需要: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口标。

口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口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即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口标的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答案要点】培养学生的品德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有效的说服。

①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论据比较容易改变态度。

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应提供正面论据。

②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人胜的说服内容容易发生影响;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充分说理,逻辑性强些才好。

③逐步提高要求:

当教师提出一个口标时,应将总口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口标,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较低的口标,达到此口标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口标。

(2)利用群体约定。

在培养学生品德时可以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以集体规范来约束学生。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个体处于一定的地位并产生与此地位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4)价值观辨析(价值澄清)。

学生的不良态度与品德大多起因于自身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价值观辨析采用诱导性的品德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直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5)奖励与惩罚,赏罚控制。

3.你怎么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如果你是班主任,怎么用好“惩罚”这把双刃剑?

【答案要点】作为学校教育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学生当然需要生活与学习的自由,但对于理性思维尚为完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过分自由会使学生为所欲为,同时也会使其无所适从,如果没有必要而正确的引导和管教,学生就无法真正融人所存在的环境,无法融人社会,更谈不上去“学会生存”。

此时教育性的惩罚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在惩罚的同时要注意以尊重和关爱为前提,同时注意惩罚的原则。

(1)慎罚原则。

恰当地使用惩罚,综合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复杂的问题情境。

(2)指向过错原则。

惩罚要始终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而不应对过错人产生歧视,避免晕轮效应。

(3)及时与坚定原则。

“及时”指的是惩罚的决定要及时实施。

这样做有利于将惩罚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

“坚定”指的是除非惩罚本身有不当之处,惩罚一旦实施就要坚决执行。

这样做既可表明教师和家长对过错行为的坚定看法,而且可以清晰地昭示惩罚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使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纪律和社会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4)一视同仁的原则。

即对所有规则所约束的人执行统一惩罚标准。

(5)保持关爱的原则。

即在惩罚实施后仍对受罚者保持关爱。

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加强小学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三、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是通过专们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促进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的社会化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学生现有水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

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其启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长期、专业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管理示范朋友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所教学科知识  2、相关学科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所教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教育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育实践与操作技能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老师?

  专业素养+职业道德+身体、心里素质+远大理想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2、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3、开展微格教学  4、教学决策训练  5、反思教学经验  

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独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导  

师生关系的特点  1、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特征+途径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遵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六、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学科、社会、人类)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课程理论  3、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4、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1、合理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备教材)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备学生)  4、选择和确定教学模式(备教法)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备进度)  6、组织教学活动(上课)  7、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对上课进行评价、分析)  

七、教学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的基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播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结合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  4、巩固性原则(。

)  5、循序渐进原则(。

)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8、发展性原则  

教学方法(讲谈练实讨演)

  讲授法,谈话法(优缺点),练习法,实验法,陶冶法,演示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课评)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重组目方表内气)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又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

1、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2、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量,难易要适度  3、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教学评价的作用  

1、及时诊断教学问题  2、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八、德育  

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德育的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纪教育  

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班级、校会、周会、晨会  

德育过程的规律  1、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班集体的功能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常、平、目、民)

  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作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于总结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班委会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式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2、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4、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实用主义+构建主义+发展性评价)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3、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4、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5、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6、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7、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观

  1、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2、从对待教学上看,引导者  新课程教学观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3、教学应关注人的发展  

新课程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新课程评价观  1、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已定性描述为主  

一、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尽量避免和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  

(2)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  (3)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  2、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  3、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能使无意注意和随意注意有节奏的相互转化,才是保持、集中注意的最好办法  

二、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前、中、后做实验的逻辑)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2、作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  3、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4、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5、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  6、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学习者?

2;=两位异性)

  1、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程度  3、学习方式  4、学习材料的数量  5、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  6、学习材料的性质  

四、复习(及时分散结合方法参与)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5、动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  

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里)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明确识记得目的和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1)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4、记忆的心理卫生  

(1)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2)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3)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六、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1、具有幽默感  2、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3、喜欢幻想  4、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5、具有独立性  

七、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活动激发想象,训练直觉个性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活动,增强创造能力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4、鼓励直觉思维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6、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八、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幻想  

九、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景启动个性固定经验)

  1、问题特征  2、问题情景  3、原型启发  4、情绪和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  5、个性因素  6、功能固着  7、思维定式  8、已有的知识经验  

十、学生意志的培养

 

  1、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培养健康的情感  2、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3、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加强自我锻炼,增强毅力和容忍里  

十一、兴趣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兴趣的培养)

  1、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4、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十二、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作用  2、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3、实践活动的影响  4、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十三、能力的培养(内在、外在)

  1、优生优育,注意给孩子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营养  2、适时进行早期教育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能力  4、社会实践  5、因材施教  6、主观努力  

十四、影响性格成熟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作用  2、家庭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  4、自我教育  5、社会环境的影响  6、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十五、桑代克的联接——试误说对教师的要求

  1、允许学生犯错误  2、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3、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的消极效果(效果律)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十六、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4、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  5、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十七、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内部、外部)

  1、学生自身的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6、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7、教师的榜样作用  

十八、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效果的关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十九、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难度反馈归因)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十、学习迁移的作用(为迁移而教的教学)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一、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目教内方程)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合理处理教学程序5、教授学习方法  

二十二、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过渡运用记忆术,加工组块复习)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二十三、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内、外)

  内:

1、个性  2、智力  3、知识经验与理论  外(讲、练、反、动)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二十四、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人生=人人知情意、自我好一致

  1、智力水平正常  2、情绪反应适当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正确  5、人格统一完整  6、人际关系和谐  7、人生态度积极  8、社会适应良好  9、行为表现与年龄特征一致(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