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34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docx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2.难点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

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法):

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

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过渡】:

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

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

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设问】: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强调:

分析应该结合19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展开,特别要指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

【过渡】:

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那么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为此他做了那些准备?

①理论来源:

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准备:

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3、革命的准备③理论特点:

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组织准备:

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

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设问】:

为什么运动首先爆发于广西?

洪秀全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

何如认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相互关系?

(二)前期斗争(板书)

【过渡】:

(展示课本46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

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

指导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加以补充与修正

小结:

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设问】:

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那些?

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

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

结果如何?

措施

目的

时间

将领

意义

北伐

西征

东征

【过渡】:

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板书)

1、内容:

【设问】:

《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主要内容有那些?

强调:

此为本课最难理解之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观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充分利用书中各种信息,启发学生思维。

【过渡】: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设问】:

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

(投影:

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⑴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过渡】:

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

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过渡】: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设问】:

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

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

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

(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

《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

(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

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

(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

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

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

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什么?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过渡】:

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

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二)《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

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

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内容: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

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

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为何会有此特点?

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3、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强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过渡】:

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设问】:

太平天国前期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主要由那几人组成?

后来发生怎样的变化?

他们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天京变乱的经过

3、影响: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渡】:

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设问】:

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设问】: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

(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失败原因:

(1)主观: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设问】:

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事例是?

结合书中48页、49页小字阅读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西方殖民国家对此做何反映?

(2)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过渡】: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探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一:

关于洪秀全建都天京的得失。

大致有三派论点:

①正确说。

茅家琦等认为,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一路都是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定都天京后,转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处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因而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②错误说。

牟世安等认为,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以后,应以全部军事力量北伐,沿途发动农民起义,进攻北京;从当时的阶级关系和历史特点来说,进攻并占领北京是很有把握的。

而定都天京,是丧失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使保守的战略代替了革命的战略,故建都南京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

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它的保卫问题和粮食问题经常成为革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因而,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③两重性说。

王庆成等认为,建都天京是革命性和保守性互为表里。

从积极方面看,军事上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从消极方面看,则助长了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导致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课题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

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

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

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

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4)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

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参考书目:

1罗尔纲著:

《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②茅家琦主编:

《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③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补充材料

太平天国布檄声讨清朝统治者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是欲我中国之人稀少也。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

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是欲绝我中国英雄之谋也。

满洲之所以愚弄中国,欺侮中国者,无所不用其极,巧矣哉!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清人记载洪秀全大兴土木修建宫禁的情形

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

惟外面纯用黄色涂饰,向南开门,曰天朝门,门扇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匹。

其宫殿堂庑,下及厢簃庖湢,无不如是。

且以黄绸十余丈挂诸门外,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

“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

”贼中呼刀曰云中雪,忽作歇后隐语,言外必杀也。

门之两旁设东西朝房二所,内外各三层,亦皆宽敞高广。

门外用红黄绸绉扎成彩棚,风雨任其淋漓,月余即更换一次。

门前丈余开河一道,宽深二丈,谓之御沟,上横三桥以通往来。

过桥一里,砌大照壁,高数丈,宽十余丈,照壁适中搭造高台,名曰天台,为洪逆十二月初十生登台谢天之所。

台榜数丈,外建木牌数二,左书“天子万年”,右书“太平一统”。

牌楼外有下马牌,东西各一。

此洪逆伪宫之大概也。

──张德坚《贼情汇纂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分配的规定

凡田分九等:

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尚”与“上”同。

拜上帝教视上帝为无比尊崇,只有“上帝”能用此“上”字。

行文避讳“上”字,均以“尚”字代替。

);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

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口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

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前期的实权人物杨秀清

杨秀清(1820?

—1856),广西桂平县平隘山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生活贫苦。

他烧过炭,打过铁,一度流浪江湖。

1844年,他在紫荆山加入拜上帝教。

冯云山被捕入狱后,紫荆山拜上帝会群众发生动摇,杨秀清自称天父(上帝)附身显圣,发布号令,团结群众,巩固了拜上帝会组织。

从此他取得了代上帝传言的资格。

金田起义,他任中军主将。

在永安州,他被封为东王、九千岁,主持朝政,节制各王。

1852年6月攻下湖南道州,用他和萧朝贵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定都天京以后,他和洪秀全领导北伐、西征、东征。

他为太平天国建立了很大功绩,但是居功揽权,妄自尊大。

为了树立个人威严,他竟随意处死战士,还杖责过燕王秦日纲、兴国侯陈承镕、卫国侯黄玉昆(石达开的岳父),甚至借细故小事杖责洪秀全。

1856年8月,他假托“天父下凡”,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

9月2日,韦昌辉利用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把他杀害。

1859年11月,洪秀全为了悼念杨秀清,决定9月2日为太平天国“东升节”。

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1838年中进士,陆续升迁至侍郎。

他崇尚程朱理学,注重“修身养性”。

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多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1860年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全面主持镇压太平天国军务。

他又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强的实力派。

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妥协媚外,激起公愤,回任两江总督。

1872年病死。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人物洪仁玕

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洪秀全的族弟,任村塾教师。

他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

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在广东清远县教书,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两度避居香港。

1859年到达天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晋位军师,总理政事。

他长时间留居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接触较多,到天京不久就向洪秀全提出“以资国政”的政纲──《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1861年,他兼理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务。

天京陷落的时候,他在安徽广德。

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天京突围,到广德与他会合。

洪仁玕准备重振革命事业,但不幸在江西被捕。

他在狱中写了表彰太平天国的“自述”,痛斥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干涉。

11月,他在南昌从容就义。

洪仁玕在绝命诗中写道:

“天国祚虽斩,光复待他年”,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图画说明

太平天国大花钱

1861年8月,英国翻译官富礼赐向王宗酹天义李明成写信,希望得到“圣钱及字帖”。

李回信说:

“敝国圣钱,今已办上大花钱一元,敬呈麾下取玩。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大花钱是出于赏赐或馈赠用的,应当称之为“礼钱”。

这种大花钱最大的直径约14.5厘米,周长45.5厘米,重量达900克;次等的直径约10.5厘米,厚约0.5厘米。

大花钱正面镌“太平天国”,外环双龙捧日,背面上下镌“圣宝”二字,左右配以双凤,外环八宝花纹,制作十分精良。

天京下关景象

本图采自英人照片。

从画面上看,驻守天京下关的太平军建起高高的瞭望楼,警惕地监视着长江水面。

它生动地再现了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天京的防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