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550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杜甫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年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

【杜甫】

【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意思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世,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

落花时节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一方面点明了时节是暮春,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对于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

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3、画面描写。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瞪裂。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低矮渺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感时思亲悲己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

有什么作用?

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析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了诗人的伤时忧国之情。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画面描写国都沦陷,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草木一片荒芜沉寂。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战火已经燃烧了数月,此时若得一封家书,能抵得过万两黄金。

因烦恼而搔头,使白发更稀疏,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主旨:

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你认为

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1: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2: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

极有气势。

示例3: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名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羌村三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换不定。

3、联系尾联内容,分析聊字的作用。

聊字是姑且的意思。

诗人感慨,可叹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而今只有刘禅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臣。

苦于报国无门,诗人只能在黄昏之时姑且吟诵那《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伤感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33分)

【浅诵低吟默诗文】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

(2)句还需填上作者。

(11分)

⑴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⑶▲,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⑷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泊船瓜洲》)

⑸▲,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⑹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⑺以诗为桥,“诗心”让情意穿越辽远时空,通达彼此心灵:

晏殊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充盈着对自然的清赏;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饱含着壮志不坠的昂扬;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承载着百思纠结的情愫;余光中的“后来啊,▲”,凝结着生死茫茫的感伤。

“诗心”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不忘诗心润情怀】

不曾泯()灭的“诗心”在丙申年的新春重被点燃,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万千国人浅诵低吟。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深沉执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到“心远地自偏”的;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壮阔,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wǎn()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就是在这些经典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世代相传,根深dì()固。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泯(▲)灭帘卷(▲)西风wǎn(▲)约缠绵根深dì(▲)固

3.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四字短语。

(2分)

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到“心远地自偏”的▲;

4.学校将举办诗词朗诵活动,请设计一条海报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2分)

【最美诗意念金陵】

2017年3月23日,某报票选“最美南京诗词”,三位知名学者也作了一些评论。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如果要寻一座诗情画意的城,最好莫若金陵!

不信,你可去问“诗仙”李白、“诗豪”刘禹锡,去问谢安、谢朓、杜牧、韦庄、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曹雪芹……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歌里的老街旧巷,恰恰有着市民的情趣和温情,满满都是旧日风华的韵味。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诗词中的南京,有南方的精致细腻,又不乏北方的风度和气派,充分体现出南京的地域特点、风情风貌;也体现着诗人对南京的喜爱、赞赏、伤感、忧愁,各样情愫渗透其中。

5.结合学者评论,选出为此次票选活动拟写的下联最不合适的一项(▲)。

(2分)

上联:

名人大家写就金陵诗情画意下联:

A.豪杰骚客书成石城文绪雅思

B.雅音古韵承载江南意趣温情

C.老街旧巷蕴现南京气韵丰姿

D.南国汇北域聚旧日古城风华

6.对下列有关南京的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花前柳下、离愁别绪莫不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B.帝王气度、故都繁华莫不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C.往事如烟、功业成空莫不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桃红柳绿、市井韵味莫不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诗句。

(3分)(请加▲)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8.阅读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秣陵怀古》,回答问题。

(7分)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①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②,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十三陵:

泛指明朝帝王陵墓,含南京明孝陵。

②江左:

指长江下游部分地区,诗中代指六朝政权。

此句意为强盛的明朝最终也如六朝一般覆灭。

⑴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将景物描写与史实叙述结合,表达了对前朝政权最终覆灭的慨叹。

B.末句运用拟人,“何须怨”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王朝衰亡原因的深沉思考。

C.山色、江声、陵树、芳草,选景鲜丽,表达诗人对前朝繁华的无限向往。

D.全诗带有政论色彩,但诗人遣词造句却始终保持诗歌应有的精致和细腻。

⑵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4分)

▲。

二(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12分)

宣传的时代

[日]星新一

早晨,N先生去上班。

他住在公寓的第三十五层。

电梯在第三十层停下,走进一个小男孩。

N先生看这孩子有些面熟,便招呼道:

“小朋友,上学去吗?

”“嗯,上学去。

”“真是个好孩子,好好用功学习吧。

N先生爱怜地抚摩着孩子的头。

突然间,这个孩子热情洋溢地唱起歌来:

“请吃拉夫拉,请吃拉夫拉。

拉夫拉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商标。

这孩子唱的是广告歌曲。

过了一会儿,他像清醒过来似的,不好意思地抬头向N先生笑了笑。

在第十五层,又走进一位中年妇女。

“派力亨糖果真是美味可口,独具风味啊!

”她用赞赏的口吻高兴地说着,随后又像刚从梦中醒过来似的向N先生打着招呼:

“今天天气不错呀。

”电梯到底层,大家蜂拥而出。

最近,心理学和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专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只要利用药物并稍加训练,就能对条件反射加以控制。

a就如,每逢喂狗的时候便伴以铃声,经过长期训练,即使不给食物而仅仅是铃声也能使狗的嘴里分泌出大量的唾液。

事情很清楚,刚才那个小男孩一被人抚摩头部,立刻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广告歌曲;那位中年妇女一感受到电梯的下落,就会不知不觉地发出赞叹。

当然,他们每个月可以从各家广告公司得到一笔报酬。

在这个宣传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条或者数条反射性神经租借给了受各家企业委托的广告公司。

N先生乘上了地铁。

现在是上班高峰,车厢里挤满乘客。

“弗洛里那化妆品精美高雅,举世无双!

”一位年轻的姑娘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自言自语——因为有人轻轻地碰了一下她的肩膀。

她反复地说着,感情极为丰富,简直就像某个话剧演员在背诵台词。

“想必这位姑娘从广告公司得到的报酬相当可观。

因为广告公司租借人的反射性神经时,是根据其工作效率的高低支付租金的。

b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自由,以此来增加收入也是无可非议的。

车厢里有位中年男子,可能是昨夜没睡好,张开嘴巴打了个呵欠,随后便无精打采地说:

“啊,强化朵蜜恩是最好的恢复疲劳的滋补药……”对面的一个年轻人打了个喷嚏后,也自言自语:

“鲁基牌药片对于伤风感冒疗效最佳。

“哎哟,久违啦!

”N先生身后传来了惊喜的喊声。

他回过头一看,是学生时代的一位老朋友。

两个人亲切地握手。

N先生说:

“最高级的咖啡要数戈拉克西牌的了。

你有兴趣喝上一杯么?

”“好哇。

很久没见,待会儿到附近找家茶馆喝上一杯吧。

咦,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咖啡迷的呀?

“一个星期前,我把握手时产生的条件反射租给了一家咖啡公司。

不过,要说喝茶,我还是喜欢喝掺有柠檬汁的红茶。

这种新技术刚开发出来时大家都感到有点异样,挺不自然,然而一旦普及便不足为奇了。

蕴藏在人体内部的接受宣传的可能性固然是不可估量的,但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似乎更为巨大。

(选自《杂文选刊》2005年第9期,李有宽译,有删改)

9.最后一段中的“这种技术”指的是什么?

(2分)

▲。

10.哪些事可以看出“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似乎更为巨大”?

(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填入表格)(3分)

人物

事件

人物

事件

小男孩

⑴▲

中年妇女

⑵▲

年轻姑娘

⑶▲

中年男子

⑷▲

年轻人

⑸▲

N先生

⑹▲

11.对文中a、b两句的理解,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3分)

A.人和狗一样,通过科技手段控制与利用条件反射,是时代的进步。

B.以狗和人作比较,反映了作者坚持的不分贵贱、众生平等的思想。

C.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是人权,但不要被科技和经济利益所“绑架”。

D.“无可非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支配、使用自己身体的权利的赞同。

12.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塑造小男孩形象的用意何在?

(4分)

▲。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19题。

(22分)

【读·小说片段】

“山城将在黎明前消失,许先生听了这个消息,恐怕很难高兴吧?

“我丝毫不担心。

”许云峰应声说着,根本没注意到对方的狞视。

他仿佛满怀着兴奋和愉快之情,朗声说道:

“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魅!

罪恶的血手将最后被人民缚住!

雨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

“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

”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

许云峰无动于衷地笑了笑:

“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

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

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

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许云峰慢慢站了起来,缓步走到徐鹏飞面前,直视对方,再次微微露笑:

“你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听到这意外的问话,徐鹏飞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节选自《红岩》第二十八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版)

【赏·剧本选粹】

(又有几名卫兵跑上来报告)

卫兵报告,小龙坎国际广播电台、磁器口军械总库都已经被共军占领!

卫兵南岸三十、三十一厂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抵抗,爆破组无法进入!

(接连不断的报告,让徐鹏飞脸色骤变,他疯狂地冲了下来)

徐鹏飞这是……这是……你们干的!

(追着刘思扬)是你……是你……

刘思扬(笑着)对不起,徐处长,我背叛了你的信任!

(众战友笑了起来)

徐鹏飞你……你……你父亲是党国的军人,你……怎么竟然能……

刘思扬对于我家庭来说,我是不孝的。

但对我的组织、我的信仰来说,我是忠诚的!

徐鹏飞疯了!

疯了!

你们彻底地疯了,你们都是疯子!

许云峰(望着同志们)也许今天我们有人能活着出去……无论是谁,只要能活着出去,我希望,把我们总结出来的“狱中八条”意见书交给党组织!

(望着众人)请大家跟我一起背诵,牢牢地记住!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众人齐声背诵着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忽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运动;八、惩办叛徒特务!

(徐鹏飞完全疯狂了,大吼着)

徐鹏飞你们……疯了,完全地疯了!

行刑队,给我开枪!

开枪!

(行刑队冲上来,枪声响起。

就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众人冲向了前方……)

(节选自刘深创作的话剧《红岩魂》,有改动)

【比·文学样式】

文学样式

角度

小说

戏剧文学

人物形象

通过作者的叙述和人物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主要靠人物的台词来表现性格。

故事情节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主要靠矛盾冲突的展开来塑造人物形象。

环境

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主要靠舞台提示表现环境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选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附录《谈谈小说》《谈谈戏剧文学》)

【思·古代文论】

高低抑扬

[清]李渔

有高低抑扬,何者当高而扬?

何者当低而抑?

曰:

若唱曲

然。

曲文之中,有正字,有衬字。

每遇正字,必声高而气长;若遇衬字,则声低气短而疾忙带过,此分别主客

之法也。

说白之中,亦有正字,亦有衬字,其理同,则其法亦同。

一段有一段之主客,一句有一句之主客,主高而扬,客低而抑,此至当不易之理,即最简极便之法也。

凡人说话,其理亦然。

(节选自《闲情偶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注释】

白:

又叫宾白,是传统戏曲中的说白,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人物台词。

曲:

这里指古代戏曲中能唱的文词。

主客:

主次。

13.【读·小说片段】中,许云峰的“笑了笑”有怎样的意味?

(3分)

▲。

14.小说《红岩》中,江姐也像许云峰一样,用豪言壮语面对敌人的屠杀。

下列哪一项是江姐的遗言?

(▲)(3分)

A.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

B.美蒋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吗?

不,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C.扫射吧!

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

D.哈,打得安逸!

15.阅读【赏·剧本选粹】,说说剧作者对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牺牲的情节进行了哪些改动。

(2分)

▲。

16.从【比·文学样式】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小说片段”和“剧本选粹”中徐鹏飞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4分)

▲。

阅读【思·古代文论】,完成下列题目。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则声低气短而疾忙带过不以疾也(《山峡》)

B.其理同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C.则其法亦同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此至当不易之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⑴每遇正字,必声高而气长(2分)

▲。

⑵主高而扬,客低而抑(2分)

▲。

19.《红岩》第十八章中,送奶工人挑了瓶牛奶递到刘思扬手上,说道:

“这瓶是你的。

”刘思扬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蹊跷。

送奶工人说这句话时,哪些词语要说得“高而扬”?

哪些词语要说得“低而抑”?

为什么?

(3分)

▲。

三(53分)

20.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新闻。

(3分)

吟诵经典感受古诗词魅力

①2月15日早上7点,南京市中山小学四名教师和学生家长穿上哆啦A梦、熊本熊等卡通人偶服饰,捧着红包发给到校学生。

②“共同合作乐趣多”“眼前风起叶飞乱”“社稷次之,君为轻”……③打开红包,孩子们发现,里面装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的谜语,只要猜出谜底,就可以在班主任处领取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作为开学礼物。

副校长李万青说,学校通过猜谜语、送奖品等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八礼四仪”和“爱国爱家”文化内涵,可以寓教于乐,让刚过完寒假的孩子们愉快地上好《开学第一课》。

⑴从内容来看,本文的题目应改为“▲”。

(1分)

⑵第一段中第▲句有歧义。

(1分)

⑶第二段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它就是▲。

(1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50分)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准套作,不得抄袭。

 

《抬水》

 

语文参考答案

一(33分)

1.(11分)⑴江春入旧年;⑵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⑶烟笼寒水月笼沙;⑷钟山只隔数重山;⑸山重水复疑无路;⑹各领风骚数百年;⑺叶底黄鹂一两声酒酣胸胆尚开张载不动许多愁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增、添、漏、改不给分)

2.(4分)mǐnjuǎn婉蒂

3.(2分)示例:

雄心壮志悠闲自在(应为并列短语,每个1分)

4.(2分)示例: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

5.(2分)D(结构问题)

6.(2分)A(无“离愁别绪”)

7.(3分)略(正楷:

正确、规范、美观;行楷:

正确、规范、美观、牵丝连带)

8.(7分)⑴(3分)C(非“鲜丽”,非“向往”)⑵(4分)远处的连山模糊了颜色,脚下的江水失去了阵阵涛声。

傍晚,生长在王朝帝陵中的树木,已是一片冷落凄清。

(只是翻译且准确只给2分)

二(34分)

(一)(12分)

9.(2分)有些专家开发出的利用药物并稍加训练,对人体的条件反射神经加以控制的技术。

(意近即可)

10.(3分)

(1)小男孩头部只要受到别人抚摩,就会唱食品广告歌曲。

(2)中年妇女坐电梯,只要感受到电梯的下落感就会做糖果广告。

(3)年轻姑娘只要有人轻碰她的肩膀,就会做化妆品广告。

(4)中年男子只要一打呵欠就会做保健品广告。

(5)年轻人只要一打喷嚏就会做感冒药广告。

(6)N先生只要一与别人握手就会做咖啡广告。

(每两点得1分,共3分)

11.(3分)C

12.(4分)示例:

文中的小男孩把自己的反射神经租给了食品公司,但他还有点不习惯,感到不好意思;塑造这个形象反映了新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普遍性(影响之深);孩子关乎未来,连孩子都被新科技控制,表达了作者对科技绑架人类的忧虑。

(共3点,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答出一点得2分)

(二)(22分)

13.(3分)对徐鹏飞的威胁的毫不畏惧(轻蔑);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感到自豪;看到革命的胜利而感到满足;个人理想与人民要求完全相同感到欣慰;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感到光荣。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每点1分)

14.(3分)B(A.刘思扬;C.齐晓轩;D.丁长发)

15.(2分)示例:

(1)小说中,许云峰在战友们越狱之前慷慨就义;剧作者改成了与战友们同时冲向敌人。

(2)小说中,许云峰为战友们挖出一条越狱通道;剧作者许云峰与战友总结“狱中八条”意见书。

(每点1分)

16.(4分)示例一: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读•小说片段】描写了徐鹏飞威胁的语言和奸笑的神态,表现他奸诈的特点。

【赏·剧本选粹】中,徐鹏飞的台词中多次说到“革命者疯了”,其实表现了他自己的丧心病狂。

示例二: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读•小说片段】写徐鹏飞两次追问,试探许云峰就义前的心情,表现他奸诈的特点;【赏·剧本选粹】中,徐鹏飞被刘思扬和战友的话激怒,下令开枪行刑,体现了他丧心病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