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721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下学期三月份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1、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近代,西方侵略者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天津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2.2011年3月13日,中国救援队赴日本地震灾区参与援救援助。

赴日救援为中日双方进一步相互认识敞开了一道窗口,拉近了两国距离。

“地震效应”呈现中日两国关系转缓。

回顾建国后两国外交关系史,标志着中日结束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两国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

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B.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C.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日本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关系

3.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4.恩格斯指出: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是指当时的()

A.法国B.英国C.德国D.俄国

5.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D.维护贵族利益

7.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8.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9.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指出:

“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0.《禹鼎》铭文中记载:

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

D.郡县制逐步确立

11.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3.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

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1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

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15.嬴政统一全国后说:

“寡人以眇眇之身……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制定了一系列的专有称谓,号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

A.皇权至高无上B.嬴政功绩极大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

16.罗马法规定: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罗马法(  )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D.包含自然法原理,凸显人文精神

17.美国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说:

“一般生活艰苦……人的数目,一定会超过与贫穷绝缘的人根据平等选举的原则,政权必然会落入前一种人的手中……应该组织这样的政府,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不受多数人的侵犯。

”这表明他主张()

A.应限制民主以防止穷人侵害富人

B.在美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应根据财产多少选择政府官员

D.以广泛的民主限制有产者

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内地传教权

C.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19.张謇是晚清状元。

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20.下图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令人燃起烽火,诸侯蜂拥而至。

这个故事可以反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  )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1.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

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JohnPaulLederach)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22.《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23.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4.《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

“(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25.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

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

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

……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

“层面”被等同于“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

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

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了这时期的铸铜作坊,说明商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

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

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之不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材料二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塞里斯”,即“丝绸之国”。

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

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哪些认识?

 

28.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上,共和制只是存在于城邦国家(如希腊的雅典共和国)。

一旦地域扩展,中央集权的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

材料二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时,13州结成的是松散联盟。

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13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

各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自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华盛顿将它比喻为:

“沙粒扭成的绳子”。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

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

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立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版1995年第P213—215页

(1)依据材料二,你认为美国建立之初,存在哪些弊端?

(2)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建立共和政体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影响。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政治方面的趋势。

 

30.(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1)承认《天津条约》;

(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

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奕䜣当政。

因此正确选项是D。

2.【答案】B

【解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3.【答案】D

【解析】设置参知政事是在北宋;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设立军机处是在清朝雍正帝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

4.【答案】C

【解析】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宰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对皇帝直接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内阁重要大臣也由皇帝任命,所以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帝国为德国,故选C。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可以看出商人发家后依然将财富用来购买田宅,而不是积累资本投资扩大生产,突出反映了小农对土地和田宅的渴望,故A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等可判断出。

7.【答案】C

【解析】由表格内容可知鸦片战争的战场主要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但增援的军队却由距离很远的贵州、甘肃、山西等地调出,表现了清朝军事动员体制的落后,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

A、B、D从表格中均无法体现。

8.【答案】B

【解析】本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必将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大革命。

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A、D两项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项高估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9.【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噩侯反叛伐周”体现了分封制走向衰落,“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体现了周王还能维护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小农经济和郡县制,故B、C、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传统和近代的意义有许多种,经济上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级关系上的传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近代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传统与近代的含义。

据此分析,A答案不属于这个范围,C项后面的“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很有迷惑性,但C答案本身有错,清政府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才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D答案也不准确,维新思想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就开始形成,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已发展成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救亡运动了。

12.【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辉煌时期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原始社会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是制陶业,秦汉时期是铁器,隋唐时期是瓷器,所以答案B项

13.【答案】B

【解析】美国总统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说明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而在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所以权力扩大就是指行政权扩大,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材料中“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主要阐述了清晚王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由此C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感觉以前的称号“王”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B项说的是制定该称号的原因;C、D两项错误,并非效法先王,而是超过先王,实行法治并非实行礼制。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中罗马法的规定,讲述的是对于非法侵害个人物品的惩罚,并未阐述各种情况,故谈不上“内容丰富详实”,故A项错误;题目中也并未提到根据……得出……,故B项错误;题目中个人债务属于民事诉讼,罗马法的实质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指保护自然所赋予人的权利,题目中的“奴隶”作为私人财产可以买卖,不符合自然法的宗旨,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政权必然会落入前一种人的手中”“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材料的核心,即在强调“限制民主范围,以防止穷人侵害富人”。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C、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内容主旨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18.【答案】D

【解析】由“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应该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主要的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C、D项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20.【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从而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

21.【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中日双方和解必须是建立在日本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的。

因此C项符合题意。

2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2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将他的这种美式民主嫁接到世界的众多国家,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显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D项正确。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通过驱逐可能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从而维护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A、B两项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并不充分成熟,排除D项。

2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受英商排挤,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的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故B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结果,不是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

26.【答案】

(1)主要观点:

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

辛亥革命的影响:

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转变:

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原因: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直接结果:

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积极影响: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发展:

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

(1)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内外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即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4)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27.【答案】 

(1)状况:

青铜器铸造进入高度发达、繁荣时期。

特点:

规模大;技术先进并不断发展;种类多;造型美观;西周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