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3991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8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docx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

 

隧道监理实施细则(总64页)

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编制依据

监理实施细则,是达到规范监理工作为目的的,它体现了项目监理机构对本项目的隧道专业技术管理和目标控制方面的具体要求。

南广铁路隧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是依据铁道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有关隧道设计图、结合隧道的情况,针对新验标要求,充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而编制。

二、工程内容和专业工程特点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南广铁路DK120+000(=DK116+)~DK252+662范围内隧道施工监理。

工程特点:

地质复杂,短隧道多,且多为浅埋、偏压、不良地质围岩,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大,重点隧道工程主要为务塘隧道(中心里程IDK228+233m),下穿洛湛铁路,施工时采用钢便桥架空加固方案,列车限速行驶,明挖法施工。

 

三、隧道专业监理工作流程

 

四、一般要求

1、隧道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在总体施组下制定相应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2、监理试验工程师配合监理站中心试验室完成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试验工作。

3、监理人员应协助指导承包人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防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4、施工中监理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应及时指导、监督承包人调整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同时做好以下调查:

开挖面的地质条件(岩质、岩体状态等);

开挖面涌水量及涌水压力,以及排水的水量、水温、混浊度、pH值、水质等;

开挖面后方区段的围岩及支护状态;

地表面、地面建筑物及洞口的状况;

气象(天候、气温、气压、降雨量等)、地震等情况;

地表水(河川的流量及水位、涌泉的涌水量等)及地下水(井和观测井的水位等)。

在预测到开挖面前方山体状态可能对施工产生重大障碍时,应从接近地点开始进行超前钻探或开挖导坑,应作施工地质调查以及超前预测预报工作,当出现瓦斯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应进行测定,并采取处治措施。

隧道附属设施安装的质量控制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执行。

施工中应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法规,采取相关处治措施。

为了搞好质量管理,施工中应作好下列原始记录:

4.9.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调查资料。

4.9.2变更设计项目的原因和内容。

4.9.3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发生坍方、涌水等及其处理情况。

4.9.4各工程材料的使用情况,试件的检测或检查结果、质量鉴定。

4.9.5喷射混凝土层及衬砌渗漏、变形、开裂的观测记载,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

4.9.6施工测量及贯通时的测量成果。

4.9.7对围岩、支护及衬砌位移和应力的量测数据,锚杆拉拨力等试验数据。

4.9.8推广和研究试验新技术等过程及其结果。

4.9.9铁路隧道施工及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五、洞口施工

(一)土方及砌体工程

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一是排出洞内施工用水,二是防止洞外水倒流入洞内。

2、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

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应及时夯实平边(仰)坡。

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以保证开挖后岩层稳定,为砌筑洞门墙创造条件。

6、洞口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和融雪期。

在严寒地区施工,应按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办理。

7、为防止爆破振动引起边仰坡崩坍、剥落,不得采取多药量深孔爆破。

8、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9、开挖的土石方必须弃于指定的地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它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二)洞门施工

1、土质地基应整平夯实,土层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连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如系接长段明洞,则应按没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形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

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

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9、洞门口的排水、截水措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堑排水系统连通。

(三)明洞施工监理

1、明洞基础监理要点

明洞衬砌边墙基础和遮光棚支柱基础,必须设置在稳固地基上,如边墙基础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及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2、钢筋混凝土施工监理要点

灌筑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和高程,衬砌部的侵入设计轮廓线。

拱圈应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头板、外模和骨架,井应采取防止走模的措施。

采取跳槽边墙灌筑拱圈时,应加强对拱脚的基底处理,保持拱脚稳定。

当拱脚基底过深时,应先灌筑基础托梁,必要时加设锚杆使拱脚混凝土与岩壁连接牢固,防止拱脚基底松动沉落。

灌筑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拆除内外支模拱架。

各类棚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梁宜采用预制构件,用吊装法架设,墙顶支座槽应用水泥沙浆填塞紧密。

3、明洞回填监理要点

在拱圈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及拱脚处的纵向盲沟,保证排水顺畅。

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墙底部铺筑0.5m-1.0m厚碎石并夯实,然后向上回填。

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间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

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土质地层时,应将墙背坡壁开凿成阶梯状,用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不得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上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进行。

拱背回填需作粘上隔水层时:

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影响回填体的稳定。

明洞背后敷设或喷涂防水层时,应符合防排水有关要求。

4、明洞与暗洞衔接施工监理要点

明洞与暗洞衔接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法,在仰坡暂时能稳定时,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灌筑到仰坡脚;利用明洞支撑坡脚,再由内向外做洞内拱圈,并确保仰坡稳定。

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六、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为进行日常施工监理提供信息。

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

3、了解隧道工程的安全、经络性。

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于设计与施工中。

5、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6、积累资料,作为以后施工、设计的参考。

(二)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

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相对下沉量测;浅埋段地表地表下沉量测。

2、选测项目:

围岩内部变形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压力量测;支护、衬砌应力量测;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围岩弹性波速测试。

3、当浅埋隧道上方有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而且需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三)监控量测作业的监理

1、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工作面稳定状况、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作好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②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③洞内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2、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

①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

②测点布置见下图:

③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宜为10~50m,在Ⅱ级围岩的隧道中可适当加大测点间距。

④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读数。

⑤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⑥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

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式或电感式仪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标定。

⑦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深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当采用台阶法开挖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⑧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等测定下沉量。

当地质条件复杂时,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⑨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宜采用相同频率,应从下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表

变形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量测频率

≥5

(0~1)B

(1~2)次/d

1~5

(1~2)B

1次/d

~1

(1~2)B

1次/(2~3d)

(2~5)B

1次/2d

>5B

1次/1周

注: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3、地表下沉量测

①地表下沉量测应根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埋置深度及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测点应与水平净空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可按下表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隧道埋深(m)

量测断面间距(m)

H>2BS

20~50

B<H<2B

10~20

H<B

10

注: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②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距应取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设7~11个测点。

③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④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4、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

5、锚杆轴力、围岩压力、衬砌应力等量测项目,开始时应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直到无变化为止。

(四)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的监理

1、拱顶下沉、周边收敛测试数据整理。

2、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以平稳时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图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聚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隧道周边变形速度有明显变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4、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中,根据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进行判断时,应符合《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6、根据量测结构及《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可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Un/3)

可正常施工

(Un/3)≤(2Un/3)

应考虑加强支护

(U0)>(2Un/3)

应采取特殊措施

七、洞身施工

(一)一般要求

1、合理确定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

2、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爆破后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应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4、开挖作业中,不得损坏支护、衬砌和设备,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5、做好地质、水文情况的核对,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

6、为了使隧道开挖断面尽可能符合设计轮廓线,减轻对围岩的扰动。

减少超、欠挖,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

7、开挖爆破应选用适当的炸药品种和型号,在漏水和涌水地段应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

爆碴作业及火药物品的管理,必须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有瓦斯溢出的隧道,应根据工点的地质情况、瓦斯溢出程度和设备条件,制订适宜的施工方案。

8、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两侧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

当两开挖面间的距离剩下15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直到贯通为止。

9、双洞开挖时,后行洞靠先行洞侧的围岩实际上是处于临空状态,这部分围岩经先行爆破开挖已扰动过一次,如果后行洞的施工方法下当,可能对围岩造成严重的二次拢动,并导致先行洞洞壁破坏。

10、边墙马口的跳槽开挖,一般应错开施工。

(二)、开挖方法

<双侧壁导坑法>

1、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及洞口地段。

本标段隧道多数属于V级围岩浅埋、偏压,进洞施工设计为双侧壁导坑法。

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见下页)

 

 

 

3、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

⑶必要时喷5cm

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

⑸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

厚混凝土。

⑷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管),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必要时安设I18横撑。

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

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拱部型钢钢架,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㈥、⑴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⑥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㈦、⑴在滞后于⑥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⑦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㈧、⑴在滞后于⑦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⑧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⑶接长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⑷拆除下部横撑,安设型钢钢架仰拱单元,使之封闭成环。

㈨、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

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

部边墙基础与仰拱混凝土。

㈩、灌筑仰拱填充

部至设计高度。

(十一)、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

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正台阶法>

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主要应用于正洞Ⅱ、Ⅲ级围岩及横洞Ⅳ、Ⅴ级围岩的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

测量放线

拱部超前支护

上导坑开挖、出碴

围岩稳定性评判、

修正施工方案,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围岩监控量测

上部初期支护

下导坑开挖、出碴

下部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仰拱

仰拱填充施工

围岩监控量测

下一工序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序

 

 

 

台阶法施工工序说明:

第1部:

开挖①部后及时进行上台阶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第2部:

在滞后①部3~6m后开挖②部,并进行下导初期支护。

第3、4部:

及时施作仰拱砼、填充混凝土,及早封闭成环。

第5部:

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全断面开挖法>

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

主要应用于客运专线双线隧道Ⅰ、Ⅱ级围岩和斜井Ⅱ、Ⅲ级围岩的施工。

循环进尺宜控制在3~4.0m。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标段隧道多采用此方法进洞,所谓三台阶七步法是以弧形导坑开挖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具有下列技术特点:

1施工空间大,方便机械化施工,可以多作业面平行作业。

部分软岩或土质地段可以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工效较高。

2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便于灵活、及时地转换施工工序,调整施工方法。

3适应不同跨度和多种断面形式,初期支护工序操作便捷。

4在台阶法开挖的基础上,预留核心土,左右错开开挖,利于开挖工作面稳定。

5当围岩变形较大或突变时,在保证安全和满足净空要求的前提下,可尽快调整闭合时间。

施工方法

1、开挖支护参数

正洞:

Ⅰ20a型钢钢架,间距60cm;相邻钢架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内侧布置,并焊接与钢架内侧翼缘;采用Φ50锁脚锚管,L=4.5m,壁厚3.5mm;喷射C25混凝土28cm.。

采用Φ8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0cm×20cm

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以机械开挖为主,必要时辅以弱爆破;

  ⑵弧形导坑应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后及时支护;

  ⑶其他分步平行开挖,平行施做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

  ⑷仰拱紧跟下台阶,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

  ⑸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保证施工安全;

  ⑹完善洞内临时防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浸泡拱墙脚基础。

3、三台阶七步开挖步骤(见下页)

三台阶七步法步骤完成图

(三)超欠挖控制

严格控制欠挖。

尽量减少超挖,采用复合式衬砌时,隧道的开挖轮廓应预留设计规定的变形量。

隧道周边围岩变形量不仅随围岩类别和隧道宽度不同而异,而且与施工方法、初期支护、辅助施工措施等密切相关。

因此,施工中应根据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下一段同类围岩的预留变形量,以防止实际变形量超过预留量时影响二次衬砌厚度或造成侵入限界,同时也避免因预留变形量过大而造成二次衬砌厚度过大或增加回填量等现象。

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预留支撑沉落量应根据围岩性质和围岩压力,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调整。

(四)、锚杆安装

1、锚杆施工前的准备

⑴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锚杆材料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以下检验:

a外观质量检验:

杆体直径要均匀、一致,无严重锈蚀、弯折。

b锚杆杆体抗拉力不小于180kN。

c加工后的锚杆的杆体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车丝部分无偏心,

有焊接件时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⑵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及锚固特性选择锚杆。

拱部系统锚杆均采用φ25中空锚杆;边墙系统采用φ22砂浆锚杆,所有锚杆均应设钢垫板,垫板尺寸宜为150mm×150mm×6mm。

锚杆使用前,应在现场进行工艺、力学试验。

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2、施工工艺: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3、锚杆质量控制

、半成品、成品锚杆的类型、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按进场的每批次随机抽样3%进行检验。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规定比例的见证取样检测。

、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现场计数检查。

、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作业段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做砂浆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验,监理单位按20%的比例进行检查。

检验方法:

查施工记录,观察或采用超声波锚杆检查仪检查。

、自钻式锚杆安装前,锚杆体中孔和钻头的水孔应畅通,无异物堵塞。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

③、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

④、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20%的比例抽查。

检验方法:

现场尺量。

4、系统锚杆安装的质量要求

、钻孔

在钻孔时要严格控制孔位、间距、方法、形状、孔径及孔深等指标。

4.1.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

4.1.2钻孔方向要求最好垂直于岩面,当层理、裂隙发育并存在明显走向及倾角等特殊情况时,灵活处理。

4.1.3锚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是锚杆发挥锚固作用的关键,所以钻孔后必须清孔,将钻孔内的石渣等清除,并防止塌孔。

4.1.4当采用砂浆锚杆时,孔径应大于杆体直径15mm;其他型式锚杆的孔径应符合设什要求。

、杆体插入与固定

4.2.1锚杆应尽可能置于孔中心插入,使固结材料握裹杆体。

当使用树脂或速凝剂卷囊时,应转动锚杆以达到搅拌的目的。

4.2.2注浆作业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后迅速插入杆体。

4.2.3杆体一般应插至孔底,杆体头部尽可能少突出,露出垫板外的杆体长度要求小于10cm。

4.2.4安装垫板时,垫板应与喷射砼层面尽可能密贴,并拧紧螺母,不得有松动现象。

4.2.5锚杆固定后不得随意敲击,锚杆出露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锚杆安装质量检查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