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40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docx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整理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1.汉语的定位

 ►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

(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1)世界语言谱系:

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

[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

(2)汉语的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汉语的亲属语言包括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的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

汉语的方言通常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闽、粤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相对较小。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一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和社区变体。

(三)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

功能变体,首先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变体。

1.口语:

灵活简短,变化多端,用词通俗易懂,多采用俚语俗词和方言词语,多省略句、独词句、非主谓句,多插入、移位、追补、省略、重复、修正等手段,生动活泼,短小精干,便于口头交际。

口语变体有多种形式:

独白、演说、讲解、对话、交

谈、辩论等。

2.书面语:

在口语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文字记载下来,由于可以反复思考、斟酌修改,所以显得严谨规范,条理清晰结构比较复杂,句子比较完整。

书面语还可以分为:

政论变体、法律变体、文艺变体、科技变体等。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一)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大致有两层含义:

一是形成规范,二是遵守规范。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规律运用语言,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

遵守规范,就是要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自觉地按已形成的规则运用语言。

(二)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化

►一个社会的人群要进行高效的交际,就必须对语言规范;另一方面,我又必须认识到,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同时树立语言的规范观和变化观。

►现代汉语规范化,既要强调统一性和规定性,也要肯定变通性和宽容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演变,在规范和变化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一是指现代汉语的本体,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二指专门研究现代汉语的学科。

三指大学里中文系或相关专业开设的学习现代汉语的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属性

语音——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语音具有三方面的属性。

1.物理属性。

主要表现为“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频率。

频率和音高成正比:

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

音高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绝对音高由发音体的性质决定。

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震动快;频率高,嗓音就高。

相对音高又由一个发音体的松紧程度来控制,语音是人通过喉部肌肉运动控制声带的松紧。

声带松,震动慢,声音就低;声带紧,震动快,声音就高;

►语言学只关心“相对音高”,因为它在语言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

►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强——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振幅与音强成正比。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使用里的程度有关。

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普通话语音轻声与非轻声音节的发音音强不相同

(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语音的长短与发音速度的快慢有关。

►音长在重音、轻声和语调中有一定作用。

►虽然音长在普通话中不单独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某些语言或方言里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震动的形式。

►音色对于语言具有普遍意义,语言中各个音素的差别主要就是取决于音色。

►音色有“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两类,语言学只关心后者,因为这才是真正区别意义的要素。

相对音色”主要有两个因素决定:

(1)发音方法不同。

语音的发音方法指由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

(2)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语音的共鸣器主要是人的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

其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会造成不同的音色。

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四种物理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而且,这四种属性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作用也不相同。

在英语中,除了音色起到重要作用外,音强和音长在构成重音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汉语中,音高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构成声调的高低升降。

音高在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作用仅次于音色。

2、生理属性: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

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

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

(2)发声器官。

包括喉头和声带。

(3)共鸣器官。

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

二、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常用的标音符号主要有两种: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1、汉语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共分五个部分: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2、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

基本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

3、音节拼写规则。

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隔音规则。

(2)省写规则。

(3)标调规则。

4、词语拼写规则

(1)词语拼写的总原则①以词为拼写单位。

②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结构连写。

③单音节重叠,连写;双音节重叠,分写。

④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某些场合可以加短横。

⑤成语。

四言成语可以分成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

(2)大写:

①是表示句首,如句子开头的字母大写,诗歌每一行开头

的字母大写。

②是表示特殊名称,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开头的字母大写。

(3)移行、标点和声调

汉语拼音在行末有时要切断换行,换行时要在行末加上短横表示词语未完。

移行要按音节分开,短横只能加在两个音节之间,不能把一个音节拆开。

汉语拼音的标点与汉字的标点有些不同,汉字的句号是个圈,而汉语拼音的句号则是个点;汉字有顿号,汉语拼音没有顿号,该用顿号的地方用一个空格表示。

其他与汉字的标点略同。

标声调的方法与音节标调规则相同,只是在词语连接时有语流音变,拼写普通话时只标原调,不标变调。

三、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国际上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

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

它包括辅音表、元音表和一些附加记音符号。

1.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音一符的原则。

(2)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

(3)拉丁字母不够时采用了倒泻、反写、合体、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字形等,个别还采用了一些希腊字母,允许在字母上添加一些附加符号。

(4)类似的一组符号代表着某一个发音部位和某一种发音方法或舌头的位置,方便记忆。

2、国际音标的应用描写汉语语音;调查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

第二节音节分析:

元音和辅音

一、音节分析法

音节——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音节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析音节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音素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

1、音素分析法

这是一种来自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对一个音节从音色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出一个个最小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单位。

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因素,但最多不能超过四个音素。

►音素可以划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音素分析法着眼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优点是可以分析得比较细致、准确。

2、声韵调分析法

这是我国传统音韵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把音节分为三个部分:

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韵调分析法着眼于语音结构成分的组合,优点是比较符合汉语的实际,如声调特征。

但早期的声韵调分析法不够细致、科学,近年吸收了音素分析法的优点,音节结构分析以声韵调分析法为主,音节成分分析以音素分析法为主,从而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的发音特点进行分析后划分出来的单位。

因为分析的角度和范围不同,所以这两队概念之间发生了交叉关系。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和声母的区别在于:

(1)总数不同:

辅音有22个,声母只有21个。

辅音ng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充当声母。

(2)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

声母的位置一定在音节的开头,而辅音除了在声母的位置出现,n、ng还可以出现在韵尾。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在于:

(1)总数不同:

元音只有10个,而韵母有39个。

(2)韵母可以分为三类:

单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韵母13个,由元音跟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3)结构成分不同。

韵母不仅包括元音,有的还包括辅音,即以辅音作韵尾。

综上所述,造成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交叉关系的关键是在n、ng上,n既可以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4、元音和辅音的差异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是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

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够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有的振动,如鼻音等),声带振动时较响亮,不振动时声音不响亮。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二、元音的发音原理

元音的发音主要取决于口腔这个共鸣起的形状。

口腔的开合(即舌头的升降)、舌头的伸缩,以及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口腔形状的不同,改变共鸣特性,从而发出不同的元音来。

元音根据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而舌面元音占绝大多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共有10个元音,其中,舌面元音有7个,舌尖元音有3个。

1、舌面元音:

元音发音时,舌位出现在舌面上,这时发出的音叫做“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的不同主要由三个条件决定:

①舌位的前后②舌位的高低③嘴唇的圆否

要发好舌面元音,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舌位的前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三类:

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2)根据舌位的高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四类:

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舌位的高低和口腔的开合度大小有关,舌位越低,口腔开口度就越大;舌位越高,口腔开口度就越小。

(3)根据嘴唇的圆与不圆,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两类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

元音发音时,舌位出现在舌尖上,这时发出的音叫做“舌尖元音”。

舌尖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尖起作用,它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嘴唇的圆否来决定。

-i: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i: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舌尖前元音只出现在z、c、s声母后面;舌尖后元音只出现在zh、ch、sh、r声母后面。

3、卷舌元音:

卷舌元音er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用e、r两个符号来标示,并不代表er由两个音素构成,它还属于单元音,只是发音有些特殊,故有人称它为“特殊元音”。

卷舌元音er中的“e”代表央元音,是er的主体部分。

er中的r并不是一个音素,它只是标示在发主体音e时的一个伴随动作——翘舌,故被命名为“卷舌元音”。

三、辅音的发音原理

普通话的辅音共有22个。

辅音的性质由构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和形成、克服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这两方面决定。

1、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共有7种不同的发音部位:

(1)双唇音是由上唇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中音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气流阻碍发出的音。

(4)舌根音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气流阻碍发出的音。

(5)舌面音是由舌面与硬腭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尖后音诗由舌尖与上齿龈后、硬腭前的交接点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尖前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发音方法:

是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它包括,成阻与除阻的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呼出气流的强弱。

(1)按照成阻和除阻4的方式,可分为: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2)按照声带振动与否,可分为:

清音:

浊音:

不送气音:

送气音:

注意: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送气和送气的对立,只限于塞音和塞擦音,并形成整齐的对立,擦音无所谓送气不送气。

第三节音节分析:

声母和韵母

一、普通话的声母

1、声母及读音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有21个可以用来做声母,其中n还可以充当韵尾,ng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完全按照辅音的发音院里发出的声母的读音叫本音;教学中常在声母的后面一个元音,实际上组成了一个音节,用来说明声母的发音,这就是呼读音。

2、声母的分类与发音训练

(1)双唇音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

双唇、送气、清、塞音m:

双唇、浊、鼻音

(2)唇齿音f:

唇齿、清、擦音

(3)舌尖中音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

舌尖中、浊、鼻音l:

舌尖中、浊、边音

(4)舌根音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

舌根、送气、清、塞音h:

舌根、清、擦音

(5)舌面音j:

舌面、不送气、清、赛擦音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x:

舌面、清、擦音

(6)舌尖后音zh:

舌面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

舌面后、送气、清、塞擦音

sh:

舌尖后、清、擦音r:

舌尖后、浊、擦音

(7)舌尖前音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

舌尖前:

舌尖前、清、擦音

3、零声母音节

除了21个辅音声母外,普通话还有一些音节不以辅音开头,而以元音开头的。

这种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称作零声母音节。

►汉语拼音中y、w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但它们不是声母,而是起隔开音节作用的字母。

►严格的说,这些元音起头的音节在发音时仍然带有轻微的摩擦成分,在语音学上称为半元音。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y、w加在i、u、ü开头的音节前或替代i、u、ü,这既是一种书写时的隔音符号,在发音上也多少起了一些提示有半元音存在的作用。

二、普通话的韵母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后面的部分。

韵母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元音加辅音构成。

普通话有39个韵母。

1、韵母及韵母的分类

韵母的分类可以从内部结构特点和开头元音发音口形两个方面进行。

(1)按内部结构特点划分,韵母可分为三类:

单韵母——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有10个

复韵母——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韵母,有13个

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加上鼻辅音(n、ng)构成的韵母,有16个

带舌尖鼻音尾的叫“前鼻韵母”。

带舌根鼻音尾的叫“后鼻韵母”。

(2)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划分,韵母可分为四类:

开口呼韵母——韵腹不是iuü或不以iuü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韵腹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韵腹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韵腹是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以上四类可以简称“四呼”,这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韵母的一种分类方法。

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特征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2、韵母的结构

普通话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其中韵腹是必不可少的。

(1)韵腹——韵母的主干,发音比韵头、韵尾清晰响亮,若韵母还有韵头和韵尾,韵腹则位于二者之间。

(2)韵头——韵腹前的元音,因它们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叫介音或介母。

韵头只有i、u、ü能充当。

(3)韵尾——韵腹后的元音或辅音,表示韵母发音滑动的方向,由韵腹后面的i、u和鼻辅音n、ng充当。

3、韵母的发音训练

(1)单元音韵母:

a:

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o:

后、中、圆唇舌面元音

e:

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u:

后、高、圆唇舌面元音ü:

前、高、圆唇舌面元音

ĕ:

前、中、不圆唇舌面元音-i: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i: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er:

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

前响复元音韵母:

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前一个元音是韵(响音),后一个元音是韵尾。

发音时,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紧后松。

后响复元音韵母:

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后一个元音是韵腹(响音),前一个元音是韵头。

发音时,前轻后重,前短后长。

中响复元音韵母:

由三个元音复合而成,中间一个元音是韵腹(响音),前一个元音是韵头,后一个元音是韵尾。

发音时,中间的元音最长最响,两头的元音比较短而弱,口腔开度有从小到大再到小的显著变化过程。

(3)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结合而成的韵母。

分为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第四节普通话声调

►声调是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别意义,同时还有区别词性以及产生韵律美等多方面的作用,对汉语来说,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的音节大约只有400个左右,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调型、调号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调值的确定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

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

调型大致可分为平、升、降、曲折四大类。

调号——即声调的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的简单明了的符号。

即把五度标调法的图形简化为一种不标刻度的声调符号。

2、调类——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

►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般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

二、普通话声调分析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普通话四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大,区别明显。

1.阴平(第一声):

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

2.阳平(第二声):

调值标为35,又叫中升调或35调。

3.上声(第三声):

调值标为214。

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214调。

4.去声(第四声):

调值标为51,又叫全降调或51调。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1、“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虽名称相同,但内涵是不一样的。

声调演变最重要的两条规律是:

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1)清浊和阴阳

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

由于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

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因此声调区分阴阳调,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来定的。

(2)全浊和次浊

全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m、n、ng、l、r)。

2、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1)浊上归去

(2)入派四声

古全浊入声一般归入阳平;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但是古阴入声字则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由此可见,古汉语的入声分别归派到普通话四个不同

的调类中,这就是所谓的“入派四声”。

四、普通话四声与汉语方言声调

1、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

(1)调类的数目不同。

(2)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

“平仄”是声调在语言应用中的概念。

“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字(包括今天的阴平和阳平);

“仄”指非平声字,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古体诗词的“粘”和“对”就是利用这两大类声调有归律地交替使用,造成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第五节普通话的音节

音节——是人们凭听觉和发音时肌肉的感觉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听觉角度入手,认为音节与声音的响度有关,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响度中心,在一连串的语流里,有多少个响度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