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4077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样题

名字解释

创造性:

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心理过程

陈述性知识:

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人怎样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个别差异:

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

简而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心理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激励:

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三、实践应用(40分,每题20分)

1.优秀的教师通常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

请以自己为例寻找自己具有的

优秀的人格特征。

答:

1成熟的自我意识

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4富有创新精神

5良好的性格

2.期末考试临近,有的同学由于平时不努力,只好临时抱佛脚,并自我安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试以学习及记忆的理论分析,这种做法弊处何在?

四、案例分析(30分)

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并提出辅导意见或建议。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1)心理发展的含义

答: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

1.连续性及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5.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期

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答:

根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般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心理适应阶段2.全面发展阶段3.职业定向阶段

(2)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答:

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2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A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B思维方式灵活多样C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辨证思想迅速发展D开始形成了“立体思维”E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1)大学生的需要特征

答:

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

A需要的复合性B需要的强烈性C需要的矛盾性D需要的易变性E需要的时代性

(2)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答:

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

A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B发展和迟滞性并存C动机的冲突性明显D动机的隐蔽性增加E动机的差异性加剧

(3)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

答:

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

1.人生目的的崇高远大,求真务实

2.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

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及苦恼都及理想实现密切相关

(4)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答:

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

2.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

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

4.主题意识增强及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

6.人生态度及消极并存

(5)大学生的情感特征

答:

1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

2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

3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

4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

(6)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答:

1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

2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

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

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

5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答: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James认为,“自我”包含两层意思:

一个是主题我,它是指对自己活动的察觉者;另一个是客体我,它是指被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

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2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

3躯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

4本我自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

人初生时只有一个本能的我(本我),功能是一切为了生存,行为表现大多属于原始性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肆无忌惮,且个人多不自知。

它像一个幼儿,容不得紧张,希望得不到满足,容易冲动,没有理性。

自我是人及外部世界的媒介,它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件和限制,代表人的学习,训练和经验,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社会规范是非标准及价值判断的代表,它遵循道德原则,支配,监督个人的一切。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A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深刻性

B自我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2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A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B自我体验的深刻性

C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

3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

A自我设计的高标准

B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叛倾向

C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2自我矛盾型3自我否定型4自我扩张型5自我委缩型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1过度的自我接受及过度的自我拒绝

2过度的自尊心及过度的自卑感

3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从众的心理

4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

5过强的自我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及教育

(1)智力及其理论

答: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1流体智力及晶体智力理论

2智力三元论

3智力多元论

4智力理论的PASS模型

5情绪智力

(2)大学生的智力差异及教育

答:

大学生的智力存在个别差异。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考虑到大学生中已存在的智力差异,因材施教,在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1大学生的智力差异及因材施教

一般地说,大学生的智力普遍较好,智商较好,但是,他们的智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智商很高,智力超常。

在教学上,既要考虑一般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兼顾智力超长的部分学生,采取一部分措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促进大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还需要深入进行高校的教学改革。

由于人的能力表现存在早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及教育

(1)大学生的气质差异及教育

答:

1正确认识气质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学生的气质千差万别,它是由人的先天素质决定的

2气质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3气质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管理

4气质及因材施教

(2)大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

答: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在某种意义上,“性格决定命运”。

及气质不同,性格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合金”。

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定型阶段,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注意:

1应增强他们的自制力

2应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

3应培养他们深深稳重的性格特征

4应提醒他们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

1培养他们的决断能力

2应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

3应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4应让他们学会赞美别人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及教育

(1)性别及其差异

答:

1大脑的性别差异

2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

3特殊能力的性别差异

4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

(2)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及教育

答:

1改变错误的性别刻板观念

2“因性施教”,实施两性补充教育

3利用性别差异,促进交往,营造“异性效应”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1)高校教师角色及角色期待

答:

高校教师角色:

1家长的代理人2知识的传授者3团体的领导4模范公民5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7侦探和纪律执行者8替罪羊9知识的建设者10社区活动的组织者11普通公民

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5平等中的“首席”6科学家或思想家7终身学习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及调适

答:

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育者”及“服务者”的冲突

2在教师及高校行政管理部分的关系上,表现为“被服务者”及“被管理者”的冲突

3在教师及社会的关系上,体现为“引领者”及“被适应者”的冲突

4在职业理想方面,存在着“志业”和“谋生”的冲突

(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答: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2认同阶段3信念形成阶段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1)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

一般包括两方面的能力:

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专业知识2组织教材的能力3言语表达能力

4组织教学的能力5数字媒体使用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的能力)。

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分寸

(2)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

答:

高校教师的情感特征

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2对学生充满期望

高校教师的意志品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想

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

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3)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

1成熟的自我意识

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4富有创新精神

5良好的性格

高校教师的威信

(1)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

答:

影响教师的客观因素: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最主要的

影响教师威信的主观因素:

1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因素

2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4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重要影响

5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重大影响。

(2)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

答: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1)教师职业成长理论

答:

(2)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答:

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

新手---专家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的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

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观察力

(3)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答:

1系统的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观摩

3微型教学实践

4教学决策训练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及分类

(1)广义的学习及狭义的学习

答:

广义的学习:

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

指人类的学习

(2)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答:

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总的特点:

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2)其他特点:

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

(3)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及知识学习”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

(2)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4)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1)大学生知识的表征

(2)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3)大学生知识的保持

(4)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大学生思维及创造性的培养

(1)大学生思维的特点

(2)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3)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专题五“德育及心理健康”

一德育概论

(1)品德概述

答: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答:

主要表现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二心理健康概论

(1)心理健康概述

答: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及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体现。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答:

1心理冲突

2心理障碍

3心理疾病

(3)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

答: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用积极心态对待外来事物,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3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正确看待压力

5合理宣泄情绪

6对青春期和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4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

专题六“激励及管理”

一、激励概述

(1)激励的概念

答:

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2)激励的作用

答:

1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

2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3极力是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

二、需要及动机

(1)激励的基础—人的需要

(2)激励机制—人的动机

(3)成就动机理论

三、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答: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爱及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权利需要,社交需要,成就需要)

4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事务工作的判断),是人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估。

(2)过程型激励理论

答: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从激励的中间过程,即需要的未满足这一过程出发,对激励加以研究。

包括:

1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X期望

2目标设置理论

3强化理论

(3)状态型激励理论

答:

状态型极力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终点,即行为后果的状态出发,对激励加以研究。

包括:

1公平理论(主要探讨劳动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人们积极性的影响)2归因理论(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

3挫折理论(从阻碍人们发挥积极性的因素入手,研究积极性的维护问题,即挫折及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四、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1)按需激励

(2)目标激励

(3)强化激励(4)成功激励

(5)公平激励(6)归因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