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4213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1题。

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pān(▲)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shì(▲)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朱自清《背影》)

2.默写。

(8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2)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3)▲,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陆定一《老山界》)

3.名著阅读。

(5分)

(1)下列对名著《红岩》的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成岗被敌人带出了白公馆,敌人为了从他身上获取秘密,对他注射了麻醉剂。

成岗靠着对党的忠诚、顽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秘密。

B.在黄将军的教导下,小萝卜头早就学会了俄文。

遇到特务监视时,一老一少,就用俄文会话。

不懂俄文的特务,干着急,没有办法。

C.江姐被叛徒甫志高出卖了,被敌人逮捕。

敌人把一根根竹签钉入江姐的手指中,打得江姐遍体鳞伤,这一切都没有使她屈服。

D.越狱过程中丁长发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崛立在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2)填人名,写情节。

(3分)

为了悼念被杀的战友龙光华,牢房里的一切活动和歌声都停止了。

签子门边,像朵朵乌云似的密布着无数张愤怒的面孔,正目送着派去和敌人谈判的代表。

他们边走边想着老大哥在临走前的嘱托:

“许云峰同志说一定要坚持条件,公开追悼龙光华,打下敌人的气焰,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从根本上摧毁敌人的迫害和虐待!

有全体战友的支持,提出的条件决不能让步。

”想着这些话,他们挺身走进了猩猩的办公室。

猩猩十分戒备地站起来,一面让坐,一面故作惊诧地扫视他们,突然冷冰冰地问:

“谁叫你们来的?

你们要干什么?

①派去和敌人谈判的代表是哪两个人?

(2分)

▲和▲

②他们采取了什么方式最终使敌人屈服,为龙光华举行追悼会?

(1分)

4.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9月23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①老红军代表、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驻京部队官兵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约600人左右参加开幕式。

②举办这个展览,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红军光辉业绩,发挥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整个展览突出反映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谱写的英雄史诗。

③同时深刻揭示有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是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第①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3)第③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5.综合性学习。

(5分)

(1)阅读考古专家、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写的一副题为《长城赞》的长对联。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

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一万余里。

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副对联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长城?

(3分)

▲。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给这则新闻加一个标题,并针对此事件拟一条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语言简洁凝练)。

(2分)

10月3日上午,游客小张和男友来到八达岭长城景区游玩。

走到北三楼与北四楼之间时,她看到人群中有一对年轻情侣竟然掏出钥匙在墙砖上刻名字。

两个人身后不远处,就是“禁止刻画”的指示牌,然而这对情侣好像没看见一般,女游客刻字时,男游客还饶有兴致地拿出手机来拍照。

标题:

标语: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7.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

8.说说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1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③!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④之。

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师旷:

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②衽:

衣襟。

③哑:

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④除:

除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齐人也,坐盗(▲)

(2)齐人固善盗乎(▲)

(3)饮酣(▲)(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释之,以为寡人戒。

11.【乙】文中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12.【甲】【乙】两文都劝说君王,【甲】文中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说话时,非常注意分寸,语气▲;【乙】文中师旷语气▲,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9分)

王卓

①老周失眠了,一个人在月夜的村庄闲转。

乡亲们的房子都很气派,老周有几份欣慰。

回到自家院落,老周看见围墙上挂着的一口破锅时,很落寞,坐在院子里冷冷地盯着那口破锅。

锅是晚饭时破的,老周失眠也是因为这口锅。

②这口锅让老周想起了长征途中的一位战友——小郭。

③小郭是老周记忆中第十二位来炊事班背锅的战士,那时来炊事班背锅的战士多因表现不好,才被派到炊事班背锅。

老周清楚地记得,那些战士来了之后,表现都不错,几乎每个人都做到了:

人在,锅在;人不在,锅也在。

因为那是老周所在连队的唯一一口锅,大家的每天的饮食,饮水补给都靠它了。

④小郭刚一来,锅就破了。

⑤小郭来炊事班不到一个月,老周所在的部队就遇到敌人飞机轰炸。

轰炸结束后,老周第一时间寻找炊事班的所有战士,很好,战士们都在。

小郭也在,只是小郭身后的那口锅,锅底已经破了,是被弹片击碎的。

⑥老周找到小郭时,小郭正在给战友炫耀自己身后那口被炮弹击穿的锅。

小郭得意地说:

你们都嫌背这口锅麻烦,让我背,看到了没,今天这锅反而救了我一命。

⑦“小郭,你不知道这是我们连队唯一的锅吗?

”老周大声问道。

听到班长的斥责,刚才还很神气的小郭立刻就蔫了下来。

“我,我不是故意的……”小郭小声说道。

“我看,你就是故意的,你嫌背着锅行军麻烦!

”老周针锋相对地说。

“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小郭大声说道,眼神中满是委屈。

⑧看着小郭委屈的眼神,老周突然安静了,平和地问道:

“小郭,你前面那十一位背锅的战友现在怎样了?

”“牺牲了。

”小郭回答道。

“锅呢?

”老周问。

“锅在而且完好。

”小郭回答道。

⑨那十一位战友的故事,是小郭来炊事班第一天,班长老周就告诉他的。

他们有的在过草地陷入了沼泽,有些跌落到雪山下,有些倒在行军途中,有些倒在敌人的枪炮下……。

可不管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这口锅一直传到了现在。

⑩“现在呢?

”老周问道。

这句话一问出,小郭无语了。

可老周依稀从小郭眼神里看到了愤怒。

⑪老周不明白小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⑫后来的行军途里,老周所在连队与另一连队共用一口锅,但只饮食,不供饮水。

直到一次打土豪时分分配物资时,别人都忙领东西,小郭一个人去厨房弄了一口锅,背在身上,老周所在的连队才继续有锅用。

⑬行军还在继续,敌人的追赶也在继续,轰炸也是如此。

又是一次轰炸后,老周再次寻找炊事班的战士。

炊事班的人数与小郭来之前相比,已少了三个。

老周找到副班长大黄时,大黄俯卧在地上。

⑭“起来,别睡了!

”老周拍了拍大黄,大黄没反应,老周心就一紧。

说这一句话,老周只是自我安慰。

大黄再也没有起来。

⑮老周正想扶起大黄,忽然看到小郭就仰面朝天地躺在不远处。

老周走近一看,小郭的胸口已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还有血涌出。

看到老周走到自己身边,小郭笑了笑,说道:

“班长……这次……锅,锅没事……”说完这句话后,小郭就再不可能说出任何话了。

⑯老周终于明白小郭那次眼神里的愤怒了,小郭分明是在说:

难道我的命还没有锅重要?

老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看着再也醒不过来的大黄和已经不会再有任何言语的小郭,突然抬起手狠狠地在自己脸上抽了几个,泪涌……

⑰如今坐在院落里的老周,抬起手狠狠地在自己脸上抽了几个,眼里泛满泪花……

13.通读全文,老周对小郭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不明白→▲

14.文章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分)

15.本文用“锅”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3分)

16.“如今坐在院落里的老周,抬起手狠狠地在自己脸上抽了几个,眼里泛满泪花……”老周为什么眼里泛满泪花?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母亲与书

谷景峰

①我七岁那年,母亲带我去小学报名,老师嫌我个矮,不收,母亲费了好多口舌才使老师动了恻隐之心。

可是我并未用心读书,开学不到一个月,就逃学去田里打雀。

不知母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这天晚上,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为我做鞋。

她脸色阴沉,一边做一边叹气。

我刚躺下,母亲扭过头来问我,今天干啥去啦?

我说上学去啦。

母亲突然拿起剪子,“咔咔咔”把纳好的鞋帮铰成两半。

我懵了。

“你逃学,撒谎,这么大点儿就骗人骗到啥时候?

”母亲流着泪把鞋帮铰碎,我哭着跪在母亲面前,抱住母亲的双手,坦白了错误,保证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②母亲不停地教训我:

“刚刚摸上书本就逃学,长大了能成个啥人?

不好好读书能有出息?

③这是刻骨铭心的永远的记忆。

④我再也不逃学了,而是专心致志勤奋地学习。

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要问我学了些什么,并要我读给她听,写给她看,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

在母亲的督促检查下,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⑤我祖上并无读书之人,家里更谈不上藏书。

可是母亲对书却情有独钟,每听到街上有收破烂的吆喝声,她就跑出去,以高于其收购价买下旧书。

她把皱皱巴巴的旧书整治得平平展展,整整齐齐地摞在柜子上的一角,有人问,她说等我长大了好读。

⑥我9岁那年春季一天的清晨,邻居德二爷来要一本旧书,说是赶集卖菜籽做包装用纸。

母亲不在,奶奶顺手从柜上拿了厚厚的一本给了他。

母亲回来闻说,马上去找德二爷讨,可德二爷已经走了。

母亲急了,赶忙从村上小卖铺买了几大张包货纸,扭动着尖尖的小脚,追到五里外的东黄坨集市上,好在德二爷的菜籽还没开张,母亲用包货纸换来那本旧书,那是一本线装的《诗经》。

⑦我已升到四年级了。

这年冬天,不知母亲从那儿弄来一本儿《响马传》,说是好书,问我能读不能读,我不假思索地说,能。

晚上,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我就给她读《响马传》。

生字太多,读着读着就卡壳,憋得我满头大汗。

我告诉母亲,有一本书叫《字典》,不认得的字一查便知。

几天以后,母亲挎一篮鸡蛋去赶集,用鸡蛋换来一本《新华字典》。

借助字典,我每晚为母亲读书到深夜,同时,也认识了好多课本上没有的字。

读完《响马传》,母亲说你看看柜上那摞旧书有没有读给我听的。

于是我就翻阅那一摞破书烂卷。

这一翻可不得了,原来里边藏着不少“宝贝”:

有先秦诸子的《论语》《孟子》《韩非子》;有《左传》《战国策》《史记》;还有《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牡丹亭》等古典小说、元杂剧和元曲。

我把古典小说读给母亲听。

母亲告诫我,读书要用心记,读书是为了长知识,学本领,做好人,做有用的人。

我牢牢记住母亲的教诲。

⑧母亲收回的“破烂儿”是一笔财富。

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如饥似渴地读这些书,虽然有的书抱着字典也看不懂,但还是扩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的视野和胸襟。

我喜欢上了文学。

⑨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参加高中考试,我觉得母亲体弱多病,由她一个人支撑家太苦了。

我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写作。

在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后来还编起了剧本。

每发表一篇文艺作品或编出一出戏,我就读给母亲听。

母亲高兴极了,除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外,还常常把我写的作品和剧本讲给村里人听……

⑩1985年,母亲因病离开了人间,终年66岁,我痛不欲生。

是母亲教导我认真读书,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选自2013年08月1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7.通读全文,请按要求填写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与书”的哪几件事?

(3分)

①母亲因为我逃学而铰碎鞋帮;②▲;③▲;④▲;

⑤母亲给我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讲给村里人听。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母亲急了,赶忙从村上小卖铺买了几大张包货纸,扭动着尖尖的小脚,追到五里外的东黄坨集市上……

19.体会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

20.本文表现了母亲哪些方面的美德?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3分)

三、作文(共40分)

21.请以“晒晒我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1-5题,共23分)

1.(2分)pán攀qīng拭(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及以上得2分)

2.(8分)

(1)乌蒙磅礴走泥丸

(2)家书抵万金(3)烟笼寒水月笼沙(4)夜阑卧听风吹雨

(5)天涯若比邻(6)化作春泥更护花(7)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波涛在澎湃

3.(5分)

(1)(2分)D(是齐晓轩)

(2)①(2分)余新江和刘思扬(答对一人得一分)

②(1分)采取绝食的方式。

(大意对即可)

4.(3分)

(1)删去“约”或“左右”

(2)“发挥”改为“发扬”

(3)删去“没有”(或删去“有没有”也行)

5.(5分)

(1)①历史悠久;②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③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④中华民族的象征(或瑰宝);⑤长城的巍峨蜿蜒(或绵长);⑥对世界的贡献。

(3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2)标题:

情侣长城乱刻乱画(或情侣长城乱刻名字)。

标语:

(要求内容针对乱刻乱画的现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语言简洁凝练。

例如,只写“保护长城,人人有责”,不给分。

二、(6-19题,共37分)

6.(1分)一部儒家经典

7.(3分)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8.(2分)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或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若答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得2分。

只答出“高尚的情操”、“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得1分)

9.(4分)

(1)犯罪

(2)本来(3)酒喝得很高兴(4)这

10.(4分)

(1)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或“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关键字“熙”、“病”)

(2)放了他,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关键词“释”、“以为”)

11.(1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或“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12.(2分)甲文:

委婉(或“不卑不亢”或“有礼有节”)乙文:

直接(或“直白”)

13、(2分)斥责(批评、生气、发怒)(1分)自责(后悔,内疚、感动)(1分)

14、(2分)①老周看到乡亲的房子气派为什么欣慰?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为下文小郭等战士为保护锅而牺牲埋下伏笔;③由“墙上挂着的一口破锅”引出下文小郭与锅的故事。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15.(3分)①“锅”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②小郭和老周的思想都因“锅”发生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在行军途中锅和人都很重要,究竟是保护锅还是保护人,小郭选择了保护锅,赞美了小郭的牺牲精神,④“锅”发人深思,揭示了文章中心。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三点得3分。

16.(2分)①老周当初对自己批评小郭而自责;②为自己太重视集体的财产(锅)而轻视生命而内疚;③为小郭等战士的牺牲精神而感动。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17.(3分)②母亲收购旧书收藏在家中。

③母亲用包货纸换回一本《诗经》

④母亲用鸡蛋换回一本《新华字典》。

18.(2分)①“扭动”通过动作描写,②形象地描写出母亲挪着小脚想要追回书的急切心情,③表现了母亲对这本书的重视,对我学习知识的重视。

(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19.(3分)①母亲收回的破烂其实是一些好书、经典的书籍、有价值的书。

②母亲收回的书扩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的视野和胸襟,③母亲重视知识的精神品质感染了,④使我喜欢上了文学,后来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3分)

20.(3分)①从母亲为我逃学而铰碎鞋帮可见她是一位要求严格的母亲;

②从母亲收购旧书让我阅读可见她是一位有远见、善持家的母亲;

③从母亲买包装换回旧书可见她是一位善良、明事理的母亲;

④从母亲用一篮鸡蛋换回字典可见其明大义;

⑤从母亲让我读书可其善教育……(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文本1分,美德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3分。

三、作文(40分)

21.建议作文切入分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