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49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带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1.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shěng)絮叨(xù)孕育(yùn)缄默(jiān)

B.家醅(pēi)酿酒(liàng)萌发(méng)咀嚼(jué)

C.撺掇(duō)炮制(páo)两栖(qī)瑕疵(chī)

D.凫水(fú)冗杂(rǒnɡ)迁徙(xǐ)觅食(mì)

3.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震憾难以置信兴高采烈

B.撺掇亢奋自园其说人情世故

C.扶植狡辩衰草连天阡陌交通

D.次第决择翩然归来不修边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

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6.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呐喊》——鲁迅——现代

B.《大雁归来》——《沙乡年鉴》——利奥波德——美国

C.《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

D.《核舟记》——《虞初新志》——张潮——明朝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______;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______,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

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______,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 闪烁 醒悟B.怜惜 闪耀 醒悟

C.怜惜 闪烁 悔恨D.惋惜 闪耀 悔恨

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

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赞成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

诗句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

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12.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3.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

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

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

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15.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16.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17.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1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本诗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B.《关雎》大量运用了叠音(即两字相同)、双声(即两字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的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关关形容鸟叫声,窈窕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C.本诗的情感表达真挚热烈,“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等诗句均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小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1.选文前三段按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_和船背。

22.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神态特征)

23.“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请以“与相处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能够说真话,诉真情。

③注意书写工整、清楚、准确。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

并且,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性文章。

注意: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1.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答案】工整书写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能力。

答此题,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同时要注意“勤”“游”的书写。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归省(shěng)絮叨(xù)孕育(yùn)缄默(jiān)

B.家醅(pēi)酿酒(liàng)萌发(méng)咀嚼(jué)

C.撺掇(duō)炮制(páo)两栖(qī)瑕疵(chī)

D.凫水(fú)冗杂(rǒnɡ)迁徙(xǐ)觅食(mì)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读音应更正为:

A项中“省”应读xǐng。

B项中“酿”应读niàng。

C项中“掇”应读duo,“疵”应读cī。

3.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震憾难以置信兴高采烈

B.撺掇亢奋自园其说人情世故

C.扶植狡辩衰草连天阡陌交通

D.次第决择翩然归来不修边幅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憾——撼;

B.圆——园;

D.决——抉;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解析】

【详解】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里用词不当。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逻辑错误。

“不再”改为“再次”。

C两面对一面。

去掉“能不能”。

D搭配不当。

“事迹”改为“形象”。

6.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呐喊》——鲁迅——现代

B.《大雁归来》——《沙乡年鉴》——利奥波德——美国

C.《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

D.《核舟记》——《虞初新志》——张潮——明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D搭配不正确。

改为:

《核舟记》——《虞初新志》——张潮——清朝。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______;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______,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

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______,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 闪烁 醒悟B.怜惜 闪耀 醒悟

C.怜惜 闪烁 悔恨D.惋惜 闪耀 悔恨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惋惜:

表示同情、可惜。

怜惜:

同情爱护。

②闪烁: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闪耀:

耀眼。

③醒悟:

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悔恨:

是指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根据语境,第一空是说人们对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好不觉得可惜,应该填“惋惜”。

第二空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闪烁”,忽明忽暗,而不是耀眼。

应填闪烁。

第三空:

等有一天终于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填:

醒悟。

故选A。

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

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赞成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实习生拒绝帮同事订盒饭

(2).

(2)赞成者说:

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做法,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

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3).质疑者说:

导演是一项需要全局观、要多方协调的工作,,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週的过程。

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也可丛“太自我”"不礼貌”“不懂如何与人交流”等角度进行阐述。

【解析】

【详解】

(1)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人物为实习生,事件为“拒绝帮同事订盒饭”,可据此回答。

(2)本题是考查学生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一般有不同的观点,赞成的是实习生合理的一面,质疑的应为不可取的一面。

所以,从赞成者的角度分析,就要从平等、追求、自我保护的角度作答;若从质疑者的角度,就要从全局的协调能力、学习和锻炼的角度作答。

9.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

”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答案】

(1).万籁此都寂

(2).萧萧班马鸣(3).微君之躬(4).端居耻圣明(5).所谓伊人(6).在水一方(7).斗折蛇行(8).明灭可见(9).海内存知己(10).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重点词:

“籁”“萧”“班”“躬”“耻”“伊”“折”“涯”。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

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12.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3.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答案】10.“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1.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

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

(意思对即可)

12.作比较。

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

(意思对即可)

13.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解析】

【10题详解】

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文意,比较辨析有无此“一定”这一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评述词语的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句中“—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题详解】

本题要求对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理解。

根据题中所提示的四项内容,根据所学原文内容,从四点内容对物候的影响主次来理解,点明本文的逻辑顺序。

【12题详解】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

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所示文段内容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文段中将两个“十年”的情况进行比较,是作比较说明,所说明的问题即是本段段首的中心句“物候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