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648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docx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宋民谣中的颂廉反贪

王春瑜

两宋时期的许多民间谣谚,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而且有的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控诉了贪赃者的罪恶,贪污行为的无耻;反映了广大民众遭受掠夺与勒索的痛苦和辛酸;从而,成为传统的反贪文化内容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宋人认为:

为官之要,曰廉曰勤。

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

他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

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时人又唱道:

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

又如:

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

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

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

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

当时民谣道:

“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

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

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

真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也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

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

“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

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

还有劝善戒恶民谣:

“世上正事三件:

畜收、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

骗盗、贪索和赌钱”。

                                                           (选自《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都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B.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

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D.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B.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C.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

D.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B.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矛盾的。

C.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无耻嘴脸。

D.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无耻,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河间人也。

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累迁兼振武将军。

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

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

乃请帝谒庙,帝不许。

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

“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

”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

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

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

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

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

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

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

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

“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

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

”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

不然,必不免祸。

”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

”辅曰“尔。

”颙曰“遣卿取之可乎?

”又曰“尔。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

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

颙以辅为安定太守。

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

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日/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方有才能。

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

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

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

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颙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

                   

(2)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一9题。

送子相归广陵

李攀龙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与《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本诗写“送别”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              ,               ”两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精神。

(2)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        ,          ”。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现要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并承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大侃成真

朱瑾洁

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说成立也快,这年头,搞什么都要个速度,满大侃也不例外。

 

人员现成的两位,一个是常年跟他学手艺的乡下侄子小满;一个是再学也不长进、已厌学许久、上个月刚逃学出来打工的妻侄小强。

年龄都不大,但一看那骨架,就是出力的命。

 

一个月后,满大侃把小满叫到里间办公室,问一个月来生意进展的情况。

小满说,这不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刚开始给你买的办公桌椅、沙发还有鱼缸,后几天又印了公司名片。

满大侃问,发了吗?

小满说,这几天不正发么。

满大侃说,那发了怎么不见人来?

小满说,我怎么知道,要问得问你。

满大侃说,问我啥?

 

小满道,问你啥?

你不是光让在火车站、汽车站发么。

我说了吧,车站净是南来北外的过客,哪有什么大宗物什需要你的物流。

满大侃说,那你说咋办?

小满说,照我说,物流最起码得本地人先找你,干红火了再带动外地人。

 

满大侃一拍脑门惊叫道,嗨嗨,小子还是干生意的料,我怎么没想到?

小满道,你光想人了,还没想到怎么让人主动掏钱这一层。

满大侃大叫道,呵呵,小子成人喽,知道怎么寒碜叔呢。

好,你到小强那领500元钱,算是你这个金点子的酬金,领到钱,你给我赶快打听清楚广告的费用。

 

小满刚从小强那领到钱,满大侃一个电话又把小强叫了进去,小强没有进屋就喊姑父,而是喊道,总经理,您叫俺有什么吩咐?

听到小强喊他总经理,满大侃心里很受用,就笑着对小强说,你小子进步很快,比你小满哥长进多了。

其实有什么长进,里外间,满大侃不让小满叫他叔,小强在外间听着呢。

再说了,小强看来,小满那是什么狗屁点子,只不过是嫌车站路远,可又不得不跑而自然生发出来的满腹牢骚罢了。

 

心情舒坦的满大侃,再加上刚才受小满启发,心里已有了小九九,躺在老板椅上悠然自得地跷起二郎腿,说,强啊,公司的账你都做了吗?

小强赶紧回道,做了,还能不做吗。

我记得十分清楚,现在花得还剩2万6了。

嗯,你回吧。

满大侃慢悠悠地说道。

哎,那,我奖金呢?

喔,奖金,什么奖金?

满大侃十分惊讶地问道。

小满不是500元吗?

小强争辩道。

嗨,还能少你的,不过小满的500元那是金点子酬金,不是奖金。

当然了,你干得好,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不一会,小满满头大汗回来啦,还没进屋就嚷嚷起来:

打听清楚了,打听清楚了。

满大侃直起身子赶紧问道,你打听清楚啥?

小满说,省城《晚报》整版广告18万,半版9万,三分之一版6万,四分之一版4万5,五分之一版3万6,就是八分之一版也得2万2千5。

满大侃问,那省报呢?

小满说,比这还贵!

 

满大侃对小强说,那你说就我公司的财力,该上多少版的广告?

小强说,让我说,哪版也不要上,上了我们近期就得喝西北风!

 

满大侃对小满说,进飞机场那条高速,我记得和高铁交叉路口,有一个广告牌已竖立多年,不知租出去了没有?

小满说,还没。

满大侃说,租金多少一年?

小满说,2万5。

满大侃噗地笑出了声说,这不是二百五吗。

 

满大侃说,小强,你拿上2万5,和小满一起,今天把那块广告牌租下。

小强说,就今天?

满大侃道,对,就今天。

 

租下广告牌,满大侃吩咐小满和小强找个喷绘公司,在广告牌两面喷上“年租金150万”。

 

第二天,省城《晚报》头版用《我市惊现天价广告牌》为标题新闻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同时配发近四分之三版的“年租金150万”的广告牌的照片。

 

一个月过去了,广告牌没有租出去。

又一个月过去了,广告牌还是没有租出去。

 

第三个月,满大侃把小满和小强叫到办公室,说,你俩去找先前的那家喷绘公司,让他们把“年租金150万”几个字换成“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喷上联系电话。

 

相同效应,省城《晚报》第一时间头版用《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租下天价广告牌》为标题在头版予以报道,同时配发近四分之三版的广告牌照片。

 

同期,大侃物流配送中心的联系电话一刻也没消停过,业务量潮水般涌来,没用半年的时间,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成为整座城市最大的物流配送责任有限公司。

                                                                  (选自2012年第1期《金山》)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成功地运用了铺垫手法,如第2自然段简述小满和小强的基本情况,为下文写他们两人因见识浅薄、缺乏经验只会出力作了铺垫。

B.“听到小强喊他总经理,满大侃心里很受用”,这一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工匠出身的主人公满大侃骄傲自满的心理,喜欢听奉承话的性格。

C.这篇小说行文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

全文以大侃创业的过程为线索,以“金点子”为中心展开,突出矛盾,设置波澜,前伏后应。

D.这篇小说口语化,语言生动活泼、诙谐风趣,引用了俗语、歇后语及典故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E.这篇小说的主题深刻:

无后台、无资金、无专业知识的大侃,他的成功之道给人启示,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2)作者在塑造小满、小强这两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画线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大侃的成功看似有一定的偶然性,实则有其必然的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徽派朴学—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号左庵。

江苏仪征人,居扬州。

1903年会试受挫,在上海结识章太炎等,受其影响,赞成“光复”,改名光汉。

晚清学者,经学家。

刘师培幼承家学,12岁已读毕《四书》《五经》,18岁为县学生员,19岁中本省乡试举人。

青年即沉思著述。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

20岁至上海与章炳麟(太炎)交游,即倾向革命,著《中国民约精义》和《攘书》,排抵专制。

《苏报》案起,集合同志创办《警钟日报》,任主笔,继续倡导革命。

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刘师培为主要撰稿人。

《警钟日报》被封后,他至芜湖,为皖江中学教员,创白话报。

后刘师培东渡日本,与章炳麟友谊相得,为《民报》撰稿人。

又与张继创立社会主义讲习会,于民族主义革命之外,复提倡民生主义,要求解除民生疾苦。

又创《衡报》,提倡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后来在日本与章炳麟因思想分歧而反目,且又有友人邀他返国。

刘师培返国后,即投两江总督端方幕府。

1907年前后,刘师培在转到南京的两江师范学校任教,与李瑞清等成为当时该校50多位教席中的名教授。

1911年冬,刘师培离开两江师范,随从端方入川督办川汉、粤汉铁路。

后又至山西,再由山西入北京,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

在袁世凯死后,1917年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刘师培被聘为北大中国文学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教授,直至1919年主编《国故》月刊,反对新文化运动。

1920年因肺病逝于北京大学,终年仅35岁。

刘师培从开蒙起便饱读经书,八岁就掌握了《周易》的变卦方法。

刘师培的经学研究,渊源于其家学传统。

其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世居江苏仪征,都是乾嘉汉学传统的知名学者,以三世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而著称。

刘师培处于乾嘉学派日益衰竭之际,但因家庭以朴学相传,犹有其经史小学的固有基础,又值新学东渐,所涉当时新学亦广,在短短不到17年的时间内,著作甚丰。

可以说其学出于徽派朴学,而不固守徽派朴学,创立新义,既富且精。

他的学术思想史及文学史论著,均具有时代色彩,其形式和内容均与旧学有所不同。

刘师培作为近代经学名家,他的经学研究具有新的特点。

1903年至1907年间,当刘师培置身于革命阵营的时候,他的经学研究便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

在《两汉学术发微论》《群经大义相通论》《读左札记》等著述中,发掘经籍中有关“民本”的思想材料,以证明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论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

刘师培因排满而究心经学,并将经学引向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这也成为近代经学的主要特征。

刘师培继承仪征刘氏世代研究《左传》的家学,对南北朝的经学形成,汉代经学与宋代经学的异同,清代经学得失以及经学的发展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先后撰述了《左传一地二名考》《官制异同考》。

刘师培之教授文学,一如其讲经学,始于文字训诂,而及于历史流变。

其《中国文学教科书》,即后来所谓“文字学”;其《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材料丰富,评论简要明确。

刘师培的文学思想,不完全是保守的。

他受时代思潮的影响,认为文学亦是进化的,而不是退化的。

文学由深而浅,由文而质,不是退化,而是进化,以其便于开通民智,增长人民文化知识。

刘师培认为,古代文词不可骤废。

他主张“近日文词,宜区二派:

一修俗语,以启瀹齐民;一用古文,以保存国学;庶前贤矩范,赖以仅存”(《论文杂记》)。

他的文论著述,可供文学史及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之用。

刘师培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二十二种,论学术及文辞者十三种,群书校释二十四种,这些著作收录在钱玄同编辑的《刘申叔先生遗书》中。

另有《论文杂记》单行本。

少量诗、文、词作品,为其著作所掩。

相关链接

①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传》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

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关于《左传》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

他研究《周礼》所著的《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②鲁迅先生在1928年时说:

“我看过的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一类),无一册好。

只有刘申叔(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太多。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鲁迅推荐说:

“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辑录这时代文学讲座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声明:

“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刘师培年轻的时候受章太炎影响,20岁时就投人革命,并发表文学作品抵抗专制。

此后多年继续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B.刘师培在日本因思想分歧与章太炎反目,回国后转投封建势力阵营,曾在两江师范学校任职,后为袁世凯复辟效力。

C.在乾嘉学派日益衰竭之际,乾嘉汉学传统的知名学者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相续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

D.刘师培不满清人的统治究心经学。

他一生证明封建君主的不合理,论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

E.刘师培教授文学和经学一样都从文字训诂开始,并于历史流变中发展创新。

鲁迅先生对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有较高的评价。

(2)为什么说刘师培“其学出于徽派朴学,而不固守徽派朴学”?

请简要分析。

(6分) 

(3)刘师培对近代经学研究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刘师培为何“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马克西在开赛以来仅仅打了45分钟比赛,状态如此令人忧心,萨维利亚对是否还可以继续信任他,显然也有些       。

②青年人要有青年人的特点,比如面对困难不应该         ,而应该奋勇前进。

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而不能         。

A.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畏缩不前    B.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C.举棋不定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D.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目前,全国有多个省份先后试行了公务员聘任制,与此同时,诸如“招人难”“跳槽热”“零淘汰”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B.电影《冲击》无疑是暑期中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但演员功力的缺乏、故事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冲击》票房低迷的主要原因。

C.面对雾霾天气,人们大多选择呆在室内,实在需要出行时就钻进公交车和私家车里,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雾霾不危害我们的健康。

D.在国家战略影响下,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以上,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成语之美。

从根本的正道沧桑讲,            。

中国要建成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要靠文化的力量提升,靠价值观的影响力。

A.只要把握了成语的内在含义,就能继承和使用成语

B.继承和使用成语,需要把握成语的内在含义

C.准确把握成语的内在含义,才是继承和使用成语最好的方式

D.只有了解了成语的内在含义,才可以继承和使用成语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

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①                。

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

穷人填不起丝绵,②        ,叫做缊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