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68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docx

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

2016-2017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A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2.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3.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  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  (选填“大”或“小”).

4.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  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

3,体积之比为1:

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将甲切去

、乙切去

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体积之比为  .

6.如图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冠军奖牌是银质镀金,亚军奖牌是银质的,第三名奖牌是铜制,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那么三种奖牌的金属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若银牌中银的质量约为160g,则铜牌中铜的质量约为  g.(ρ银=10.5×103kg/m3,ρ铜=8.9×103kg/m3)

 

二、选择题

7.当太阳、地球、月亮处于如图所示的四种位置时,有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

A.

B.

C.

D.

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9.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情形(  )

A.

B.

C.

D.

10.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一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1.你所在考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1.3kg/m3)(  )

A.1.5kgB.15kgC.150kgD.1500kg

12.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

A.0.05吨B.0.26吨C.2.6吨D.50吨

13.“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旨在宣传低碳,关注地球环境的一项倡议.为支持这一倡议,2012年3月16日,郑州不夜城晚8:

30~9:

30熄灯一小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灯工作时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

B.熄灯前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大楼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C.熄灯前我们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色散

D.熄灯后我们看不到美丽的夜景,此时光的反射定律不成立

14.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大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三、作图题

15.“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6.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17.(6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  (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

(2)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说出理由:

  .

18.(4分)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的实像.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19.(6分)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20.(8分)喜羊羊发现后方1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350m.问:

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1.(12分)小明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共收了12吨,并准备将这些马铃薯卖给淀粉加工厂,淀粉加工厂根据马铃薯的密度确定收购价格.小明用所学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他先用天平称出一些马铃薯的质量(已切成小块),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问:

马铃薯密度(克/厘米3)

1.08

l.10

1.12

1.14

1.15

马铃薯中淀粉的质量分数(%)

14.0

18.O

22.5

25.4

29.0

收购价(元/千克)

0.50

0.60

O.70

O.80

1.00

(1)小明家种植的马铃薯的密度多大?

(2)分析厂方收购马铃薯的价格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家卖掉这些马铃薯将有多少收入?

 

2016-2017学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1 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 左方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考点】AE: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首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视力表和人之间的距离.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

(1)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是3m,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6m﹣5m=1m.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视力表像的“E”开口向纸外,所以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

故答案为:

1;左方.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在平面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2.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a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由图知,a点在2倍焦距之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c点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

a;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运用.

 

3.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 折射 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 小 (选填“大”或“小”).

【考点】AP:

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光的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②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解:

(1)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2)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小.

故答案为:

折射;小.

【点评】

(1)光的色散的本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从其中色光的顺序可以看出紫光的折射能力大于红光;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例如彩虹、太阳变形、幻日等.

 

4.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远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 小于 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BB: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解答】解:

由图可知,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因为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如果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小于1.7mm;

故答案为:

远视,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了远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方法,知道凸透镜形状的特点.

 

5.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

3,体积之比为1:

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8:

3 .将甲切去

、乙切去

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8:

3 ,体积之比为 4:

9 .

【考点】2B: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①要想算出它们的密度之比,可以根据密度公式分别列出这两种物体的密度表达式,然后将题中的数据代入即可算出它们的密度之比;

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③已知切去体积之比和原来的体积之比,可以得到剩余体积之比.

【解答】解:

因为ρ=

所以ρ甲:

ρ乙=

=

×

=

×

=8:

3;

因为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把甲、乙都切去一部分后,其密度均没有变化,故密度之比不变,仍是8:

3;

设甲原来的体积为V,则乙原来的体积为2V,

将甲切去

、乙切去

后,

甲剩余体积为V甲′=V×(1﹣

)=

V,乙剩余体积为V乙′=2V×(1﹣

)=

V,

两者之比为V甲′:

V乙′=

V:

V=4:

9.

故答案为:

8:

3;8:

3;4:

9.

【点评】该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来说,还可以把比值当成数值,直接代入公式求得.

 

6.如图所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冠军奖牌是银质镀金,亚军奖牌是银质的,第三名奖牌是铜制,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那么三种奖牌的金属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金牌、银牌、铜牌 .若银牌中银的质量约为160g,则铜牌中铜的质量约为 135.6 g.(ρ银=10.5×103kg/m3,ρ铜=8.9×103kg/m3)

【考点】2B: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1)已知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和材料的密度关系,根据m=ρV得出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

(2)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

得出三者体积相等的表达式,即可求出铜牌中铜的质量.

【解答】解:

因为ρ金>ρ银>ρ铜,且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所以根据m=ρV可得:

m金>m银>m铜,

即三种奖牌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金牌、银牌、铜牌.

(2)因为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所以根据V=

得:

V=

=

即:

=

解得:

m铜≈135.6g.

故答案为:

金牌、银牌、铜牌;135.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计算及其公式变形的灵活应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是一道基础题.

 

二、选择题

7.当太阳、地球、月亮处于如图所示的四种位置时,有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A2: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

【解答】解:

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由图知,只有D选项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应用图象解释日食形成原因的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真正理解日食的成因,知道日食形成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A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M: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

【解答】解:

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

故选A.

【点评】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9.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情形(  )

A.

B.

C.

D.

【考点】AM: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画图说明:

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AB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r>i.所以观察者在P处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在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图中的A或D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

故选D.

【点评】此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利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此现象让学生回家亲自做一做,效果会更好,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10.(盐城市)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一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GA: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本题抓住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热传递停止.

【解答】解: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直到达到室温,温度不再变化.

A、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水的温度不可能为0度,不符合题意.

C、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温度降低,达到室温后温度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低温物体和高温物体的温度变化.

 

11.你所在考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1.3kg/m3)(  )

A.1.5kgB.15kgC.150kgD.1500kg

【考点】2B: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考室的体积大约为120m3,根据公式m=ρV可求空气质量.

【解答】解:

考室内的空气质量m=ρV=1.3kg/m3×120m3=156kg,最接近150k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考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估测能力,估测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

 

12.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

A.0.05吨B.0.26吨C.2.6吨D.50吨

【考点】2B: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要想得到气凝胶的质量,根据公式:

m=ρV,在知道气凝胶的密度的前提下,还需要知道气凝胶的体积;

由于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所以所需气凝胶的体积的大小应该与原来用的钢材的体积相同.

利用告诉的钢材的质量和钢材的密度,结合公式:

ρ=

即可求出钢材的体积,从而可以解决此题.

【解答】解:

已知:

ρ胶=3kg/m3,ρ钢=7.8×103kg/m3,m钢=130吨=1.3×105kg,

V钢=

=

≈16.7m3,

故V胶=V钢=16.7m3,

m胶=ρ胶V胶=3kg/m3×16.7m3=50.1kg≈0.05吨.

故选A.

【点评】在此题中,要把握住钢材的体积与气凝胶的体积相等这一关键点.

解决此题的思路是从未知量入手分析,直到公式中涉及的量全部是已知量.即倒着分析正着解.

 

13.“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旨在宣传低碳,关注地球环境的一项倡议.为支持这一倡议,2012年3月16日,郑州不夜城晚8:

30~9:

30熄灯一小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灯工作时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

B.熄灯前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大楼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C.熄灯前我们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色散

D.熄灯后我们看不到美丽的夜景,此时光的反射定律不成立

【考点】J2:

电功的实质;A7:

光的反射定律;AA:

漫反射;AP:

光的色散.

【分析】A、根据电流做功的实质回答;

B、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C、根据色散的定义结合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中分析;

D、我们看不到美丽的夜景,是因为为没有光反射(进入)到我们的眼中.

【解答】A、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电灯工作时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正确;

B、熄灯前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大楼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正确;

C、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熄灯前我们看到彩色的喷泉并不是发生了光的色散,而是本向就是彩色的光,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有彩色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错误;

D、熄灯后我们看不到美丽的夜景,是因为没有光反射(进入)到我们的眼中,此时光的反射定律成立,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做功的实质、漫反射、色散、反射定律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14.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大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考点】11:

物质的物理特征;2B:

密度公式的应用;HK:

绝缘体.

【分析】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表示物质单位体积时的质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2)“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体现了石墨纸的硬度大的特点,是环保材料;

(3)常见的导体包括:

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解答】解:

A、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m=ρV,由于石墨纸的密度小,故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故A错误;

B、“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体现了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故B正确;

C、“可以回收再利用”,体现了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故C正确;

D、石墨易导电,属于导体,容易导电,故D错误.

故选:

AD.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面较广,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语句,与相应的物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