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717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 申报表.docx

度重庆理工大学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申报表

附件1:

 

2011年度重庆理工大学

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申报级别□精品√重点建设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课程负责人张金荣

申报日期2011-10

 

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金荣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5-08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E-mail

zhjr@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研究方向

软件理论与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式识别

1-2

教学

情况

近年来系统讲授本、专科课程9门,完成教学工作量529学时/学年,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304学时/学年。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参与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体系建设、质量工程申报、2011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编写《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研究生教学大纲。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次学生总人数

(1)软件测试技术专业课63200

(2)软件配置管理及工具专业课42120

(3)统一建模语言及建模工具专业基础课4167

(4)设计模式专业课65260(含应计2次)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6149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生产实习2008-2011,3届60人

(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2009-2011,2次35人

(3)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2009-2010,1次20人

(4)WEB编程课程设计2009-2010,1次18人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2009-2011,4次65人

(6)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2009-2010,1次15人

(7)综合课程设计2009-2011,2届16人

(8)毕业设计2008-2011,2届21人

主编教材:

(1)《Internet接入·网络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1,第2主编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8,第3主编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重庆理工大学2009-2010年度、2010-2011年度优秀教师

重庆理工大学2010-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05月硕士学位申报工作先进个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1)移不变抗混叠多尺度几何分析基础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01-2015.12

第2主研,承担经费10万元

(2)森林防火与火灾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9AC2068),2009.01-2010.12

5/16,承担经费1万元

(3)基于数据流预测的WSN异常检测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项目(2008ZD24),2008.10-2011.10

负责人,承担经费4万元

(4)多源信息融合及目标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青年基金计划项目(2011ZQ9),2011.04-2013.03

第2主研,承担经费0.3万元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1]圆分布双跳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配置及拓扑发现修复算法与仿真

《计算机科学》,2008-06,1/3(核心期刊)

[2]AMethodofPatternIdentificationandClassificationforColdRollingSteelStripBasedonBiorthogonalWaveletNeuralNetwork

《Proceedingsof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CircuitsandSystems》,2007-07,1/2(EI3,ISTPBGT96)

[3]AClusteringandRoutingAlgorithmwithCombinationWeightforEnergyConsumptionBalanceofWSNs

《ProceedingsofMINES'09》,2009-11,1/4(EI032)

[4]ExperimentalstudyonNear-IRNonlinearOpticalWaveguideSensorforRefreactiveIndexofLiquids

《SemiconductorPhotonicsandTechnology》,2007-04,1/4(英文期刊,EI刊源)

[5]一种空间相关的Nakagami-m衰落下MIMO-OFDM系统误码率计算方法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06,1/4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

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刘祥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7-08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学位

工学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系

E-mail

liuxiang77@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研究方向

软件体系结构、离散动力系统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次学生总人数

(1)软件测试技术专业课64280

(2)算法设计与分析专业课42140

(3)数据结构专业基础课43210

(4)软件工具及应用专业课4265

(5)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基础课426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生产实习2009-2010,1届20人

(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2006-2011,3次45人

(3)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2007-2010,3次45人

(4)综合课程设计2010-2011,1届5人

(5)毕业设计2006-2011,5届24人

主编教材:

[1]VisualC#.NET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主编2009-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1)基于CRF模型的物体分割与识别集成研究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2011.1-2012.12,第2主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1]OptimizationCriteriaforSynchronizationsofChaosSystem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EnvironmentalSystemSciences,第一作者,2008-06-15.ISTP(BHW38)

[2]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评价体系,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第三作者,2011-05-20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0-10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学位

工学硕士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E-mail

chenyan@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数据仓库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次学生总人数

(1)软件测试技术专业课42100

(2)数据库原理专业课63430

(3)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课428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生产实习1届20人

(2)数据库课程设计2次35人

(3)C语言课程设计1次30人

(4)综合课程设计2届6人

(5)毕业设计3届4人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1)重庆长寿街镇工业走廊——双龙工业组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横向项目2010.01-2010.12项目负责人,承担经费3万元

(2)重庆长寿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横向项目2010.01-2010.12项目负责人,承担经费1.2万元

(3)嵌入式系统和射频识别技术在监狱劳教人员实时定位跟踪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第三主研承担经费1万元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1]ChangePropagationAnalysisofTrustworthyRequirementsBasedonDependency

ICIME2010(EI),2010-04,第一作者

[2]基于RFID与WSN的监狱人员实时监控系统微计算机信息(核心)2010.7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金荣

1975-08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主讲,课程负责人,创新教学方法设计

刘祥

1977-08

讲师

软件工程

主讲,实验环境及实验工具配置与管理

陈艳

1980-10

讲师

计算机应用

主讲,教学大纲与教学课件设计

王森

1978-09

讲师

软件工程

辅导教师,网上资源维护,教学档案管理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教学队伍由4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有2名教师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企业应用项目背景。

课程组教师全部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师资配备能够满足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建设的需要。

知识结构:

计算机应用1人,自动控制1人,软件工程2人。

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人。

职称方面,副教授1人,讲师3人。

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为33岁,全部在30到40岁。

学缘结构:

本课程组教师本科就读于西南石油学院、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以上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重庆大学,学缘结构合理。

师资配置:

目前每届学生4个班约120人,师生配置比约为1:

30。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本课程组教师承担了多项教研教改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

课程组成员负责或参与的教研项目或取得的主要教学成果列表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2009-2011

(2)软件工程新专业建设,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2009-2010

(3)基于CDIO的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重庆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10-2012

(4)基于CMMI管理规范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重庆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09-2011

(5)云办公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原型开发,重庆理工大学实验创新基金项目,2010-2011

(6)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评价体系,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05

(7)《Internet接入•网络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1

(8)《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8

这些研究和成果主要解决涉及以下这些方面的问题:

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调整;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改革;实验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改进;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针对教师队伍年轻、自信、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的特点,在学校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计算机学院及软件工程系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措施,特别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教学观念的培养、工作作风的养成和教学能力提升,侧重科研水平培养,突出综合素质提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

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的继续提高。

目前,课程组有1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已经获得硕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

这将对提升课程组的教学科研水平产生积极意义。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讨。

课程组教师除了积极参与我院主办的国际国内会议外,近五年来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达8人次。

近年来先后学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积极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学习和培训,针对授课情况、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等进行探讨和交流,从而迅速提高本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

(3)多种方式注重教学能力培养

课程组成员和软件工程系其他老师组织在一起,实行教师互助制度,将教师分成不同的梯队,指导教师参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实训、技术交流等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教研、科研、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学校教学督导团和学院二级教学督导团对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督导,尤其针对年轻教师加大听课力度,并及时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促进了课程组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进程的规范化运作。

(4)选派教师参加各类相关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提高职业能力

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但需要测试本身的技术,也需要授课者具有丰富的软件工程相关技术。

因此,有针对性的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组素质。

课程组成员参与知识更新的培训情况具体如下:

姓名

学习内容

地点

时间

张金荣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办公室组织的青年教师骨干培训(Symbian手机应用开发技术)

大连

2009-07

刘祥

张金荣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组织的软件评测工程师培训

重庆

2009-12

张金荣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

广州

2011-09

张金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组织,Java框架工程师)

北京

2010-07

陈艳

全国计算机专业教师软件工程设计开发高级研修班

北京

2011-08

王森

全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师资队伍建设研修班(北京师范大学)

厦门

2010-04

王森

达内高校讲师3G(Android&iPhone)技术培训

北京

2011-02

上述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

五年来,中青年教师共计承担或参与了5项教学研究项目和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研究项目。

发表了20余篇科研和教研论文。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现已成为具有专业特色、符合专业发展要求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指导思想的课程。

回顾课程发展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设想和规划阶段(2006年以前)

在这一阶段,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的发展与成熟,对应用软件工程过程思想解决管理信息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愿望日益迫切,许多任课教师及领导在教学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提出申报软件工程专业,并设想软件测试应该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规划了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同时,软件测试课程也被提上了信息管理专业的授课计划。

在此阶段,虽然本课程没有作为正式课程出现在本部的教学计划中,但是在应用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中,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得到了教学实施或实践,为该课程在本部的推进提供了充足和丰富的基础经验。

2.实施并探索阶段(2006-2009)

2006年,软件工程专业申报成为新专业,《软件测试技术》正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实施。

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强调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该课程配置了多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探索。

目前,课程已经在36专业、38专业及应用技术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讲授共计14班次,有近500学生接受了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

3.改革与提升阶段(2010-至今)

为了满足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自2010年以来,软件测试课程被确定为软件工程专业重点建设课程,并以建设成重庆市精品课程为目标。

自此,本课程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整合多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和资源,在师资配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在此阶段,随着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推进,为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课程已经完成了课程上网工作并在教学中使用,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2011年5月提出建设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重庆中心在我校的测试分中心,分中心建成既可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

目前已进入具体规划实施阶段。

随着学生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总结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例如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同步问题、课程各部分的比重配置问题、课程实验手段的相对单一问题。

这些问题都将在2011新版教学大纲中修正并完善。

目前新版教学大纲已经完成多个版本的修订。

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以重庆理工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为指导,是针对软件测试员/测试工程师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课程。

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项目测试及项目测试管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软件测试工作过程,能够使用自动化工具对完整的项目进行测试实施,从而实现与软件测试岗位的无缝连接,为培养软件测试人才提供人才保证。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合计:

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

(1)软件测试概述、基本概念理论4学时

(2)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理论6学时,实验3学时

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理论6学时,实验4学时

软件测试方法-其它理论1学时

(3)软件测试依据和规范理论2学时

(4)单元测试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5)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

(6)验收测试理论1学时,实验1学时

(7)其他常见测试理论2学时

(8)软件测试的实践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9)软件质量保证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1)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软件开发过程的特性,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的工作范畴;软件质量的可靠性评估;CMMI思想和结构体系。

(2)软件测试方法及测试流程。

测试策略;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3)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法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法测试用例设计;逻辑覆盖法测试用例设计;路径覆盖法测试用例设计;场景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

(4)测试工具的使用和掌握。

基本掌握单元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功能测试工具的使用,如JUnit、LoadRunner及QTP(QuickTestPro),基本掌握基于应用服务器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流程。

课程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1)测试用例的设计比较抽象,逻辑和思维性强,测试用例管理困难。

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制是软件测试活动中最重要的。

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是软件测试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是测试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之一,设计良好的测试用例模板能提高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便于跟踪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覆盖率报告。

但是测试用例的设计比较抽象,逻辑和思维性强,测试用例管理困难。

解决办法:

根据开发过程的特点,总结了设计测试用例的几个重要方面:

功能、流程、安全、性能。

这几个方面现在已经应用到了我们日常测试计划及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不同粒度的测试用例设计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一个切入点,比如站在测试计划的角度,站在每个测试用例的角度都可以使用。

针对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特点,应突出学习重点。

运用白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应熟悉掌握基本路径法,运用黑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应熟悉掌握等价类和边界值法以及场景测试法。

测试用例的管理可以借助于专门工具。

(2)软件测试涉及到的工具太多,无法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