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817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x

课练5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练5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法国大革命是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而促成的。

这表明当时法国社会的矛盾中心是(  )

A.贵族特权和专制王权 B.封建王权和人民主权

C.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D.专制迷信和天赋人权

解析:

法国社会的矛盾中心主要是指民众的矛头所指的是什么,当时法国矛盾中心是封建王权,故A项正确;人民主权不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封建神权是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所反对的,故C项错误;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家提出,不是法国社会的矛盾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太原模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解散众议院”,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帝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

C

3.由于拿破仑三世的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缴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大批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

这反映出(  )

A.巴黎公社起义及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B.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法国的小农经济

C.小农经济导致法国社会经济长期落后

D.共和制在法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是资产阶级尚处于上升时期,故A项错误;拿破仑三世是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故B项错误;材料“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的迷恋”,不能得出经济长期落后的结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表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

D

4.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

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

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

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

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

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

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

解析: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材料中皇帝的行为是符合宪法的,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否决俾斯麦提出的烟草专利法,只批准三年军事经费,说明议会行使了批准法案及财政预算的权力,未体现行政监督权,故B项错误;宰相提出的法案和预算都被否决,说明宰相无力控制议会,体现了德国民主意识的增长,故C项正确;帝国议会虽被皇帝解散,但它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否决了宰相的法案和预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

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

A.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解析:

在法国的代议制中,总统就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总统随意主宰行政的权力被议会限制了,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特点,故B项正确;议会至上的原则下,内阁向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三权”,故D项错误。

答案:

B

6.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解析:

启蒙思想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A项错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故C项正确;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菏泽模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

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A.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皇帝的行政权受议会约束   

D.皇帝拥有征税自由

解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故A项错误;据材料“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得出联邦政府加强对各邦征税的监督,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的行政权不受议会的制约,故C项错误;据材料“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得出联邦政府加强对各邦征税的监督,皇帝拥有征税自由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

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

“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表明恩格斯(  )

A.断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即将垮台  

B.重在揭露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本性

C.认为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D.反对德国工人阶级参加议会选举

解析:

材料论述的是德意志进入近代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德意志对外扩张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宪法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恩格斯鼓励工人阶级通过合法途径参加议会选举,故D项错误。

答案:

C

9.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当政时,一方面推出反社会主义政党法,另一方面也加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工作。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福利国家初现雏形B.两党政治逐渐成形

C.工人运动日益高涨D.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才相继建立福利制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并未形成两党政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不断高涨,为缓和社会矛盾德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8·邯郸质检)有学者认为,就俾斯麦的君主制信念而言,“他身上寄宿着一个中世纪的灵魂”,“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忽视甚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权道路”。

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

据此观点可推知(  )

A.德意志君主制违背潮流   

B.德意志帝国潜伏了危机

C.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   

D.俾斯麦致力于复辟帝制

解析: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据材料“‘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忽视甚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权道路。

’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可推知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强权组织色彩,忽视人道主义,潜伏着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故C项错误;俾斯麦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复辟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有学者认为,德国1871年宪法是一部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此说明1871年宪法(  )

A.对德意志各邦约束较大  

B.尚未赋予资产阶级政治权利

C.追求多方势力利益的均衡  

D.对民主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

解析:

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德国1871年宪法是一部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得出1871年宪法追求多方势力利益的均衡,对德意志各邦约束较大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尚未赋予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追求多方势力利益的均衡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对民主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8·江苏无锡期末)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

“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1850年普鲁士宪法的特点。

题干所述体现了当时普鲁士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制约、普选制的特点,这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当时普鲁士尚未确立代议制,排除A、C项;普鲁士国王具有实权;排除D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资阳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制君权的思想因先秦儒家的发挥,特别是经过后人的改造和发展,虽演变很多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其“灾异谴告”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直到今天看来仍闪耀着进步光芒的思想越到后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1996年)

材料二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 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合两则材料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

(1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评价”,可从儒家提出限制君权的出发点和实际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从制约君权的方式、本质和目的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

(1)思想:

先秦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和荀子主张君舟民水,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谴告说,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限制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8分)

评价:

儒家思想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5分)

(2)特点:

确立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立法、军事等大权;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6分,3点即可)

不同:

古代中国——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

(3分)

近代德国——通过议会立宪,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分)

14.如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请概括漫画的主题,并结合德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评论。

(要求:

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12分)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体现的是俾斯麦把宪法、法治踩在脚下,据此归纳漫画主题,结合德国民主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用辩证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漫画主题:

讽刺俾斯麦将民主法治玩弄于股掌之上。

(2分)

示例一说明:

符合史实(2分),德国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束缚了德国民众的民主权利,并且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制度根源。

(8分,要求答出两个有效史实)

示例二说明:

不符合史实(2分),德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平台,推动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8分,要求答出两个有效史实)

示例三:

不完全正确,参考以上两种。

刷题加餐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德国统一后保留的旧体制阻滞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这种旧体制就是皇权与容克贵族的结盟。

皇帝与容克贵族掌握政权,成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

当时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德国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排除D项。

答案:

A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当时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却出现了政局不稳的状况。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法国政体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增加,这一政体的变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故应选A项。

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

答案:

A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解析:

(1)问,结合材料一得出民族主义的内涵是反对君主专制、构建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的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挖掘法国大革命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从思想、政治角度回答出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答案: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4.(2018·山西名校联考)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这主要是因为(  )

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近代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长期斗争,最终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长期施行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8·湖南郴州一模)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解析:

本题考查1870年时法国君主派的政治态度。

根据题干材料“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可知,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B项错误;由材料中君主派拥护三色国旗,反对亨利恢复封建君主统治,可知君主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故C项错误;法国君主派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8·湖南六校联盟联考)恩格斯:

“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这表明(  )

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工人阶级摧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共和制的确立。

根据材料“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可见在第三共和国中,根据宪法,工人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工人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故B项错误;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1875年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主要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8·山东滨州联考)1875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

但是它是法国唯一能持久存在的宪法,从1875年一直存在到1940年。

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

A.是各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

B.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

C.注重协调所有阶层的利益

D.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

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协调了当时以两大派别为主的诸多政治派别的利益,故A项正确;B项所述正确,但不是该宪法长久实行的主要原因,且总统权力较大也是妥协的产物,故B项错误;1875年宪法主要协调君主派和共和派的利益,而非所有阶层,故C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

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

A.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

材料讲的是限制而非扩大总统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宪法的内容只是在限制共和国总统权力的同时扩大了议会权力,但议会权力不是急剧膨胀,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只能使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进一步萎缩,而这并不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故C项错误;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使用不信任权而倒台,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8·四川绵阳期末)1876年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

“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这表明梯也尔(  )

A.反对保留共和制度

B.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主张复辟封建帝制

D.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梯也尔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的认识。

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可知,梯也尔并不反对共和制,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体现,根据材料可知梯也尔反对破坏这一革命成果,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面,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梯也尔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反对复辟帝制,故C项错误;1789年巴士底狱起义爆发,与材料时间“187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8·湖南统考)钱乘旦认为,1870年后的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下对“错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容克地主掌握国家政权

B.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工业化给德国带来灾难

D.资产阶级热衷殖民扩张

解析:

德意志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容克地主贵族领导现代化,德意志在经济迅速工业化的同时,政治体制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性与专制性,故A项正确,C项错误;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B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A

11.(2018·广州模拟)下面是一幅讽刺俾斯麦的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

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

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解析:

漫画中描绘的是俾斯麦在“选举”“法治”“新闻自由”“宪法”“立法”之间“翩翩起舞”,由此可知他在规避这些东西,所以可推理出帝国宰相不对议会负责而直接对皇帝负责,故B项正确。

其他各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

答案:

B

12.(2018·海南七校联盟联考)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