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048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竞争力分析.doc

毕业论文

题目产业集群视角下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分析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68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

承诺书

我谨此郑重承诺: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释。

如有抄袭或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接受学校处分。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产业集群视角下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分析

摘要:

本文是在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来对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为论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然后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来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现实状况。

然后从产业集群这一视角,在剖析产业集群本身存在的优势和风险之基础上,就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行着重剖析。

最后就如何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和规避产业集群的风险两个方面来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深入研究与探析,以期由此得出的研究结果能指导业界通过产业集群这一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从而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

翻译

目录

一、引言 1

二、相关理论研究概要 1

(一)产业集群理论 1

(二)企业竞争力理论 2

三、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3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3

(二)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5

1、贸易竞争力指数 5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6

四、产业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7

(一)浙江产业集群状况 7

(二)产业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有利影响(优势) 7

1.组织优势 8

3.经济优势 9

(二)产业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不利影响(风险) 10

1.决策趋同、过度竞争风险 10

2.创新惰性风险 11

3.集群封闭自守风险 11

4.“锁定效应”及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11

五、产业集群视角下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12

(一)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 12

1.发挥组织优势 12

2.发挥网络优势 12

3.发挥经济优势 13

(二)规避产业集群的风险 13

1.实施差异化的品牌战略规避决策趋同和过度竞争风险 13

2.完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规避创新惰性风险 14

3.加强集群的开放性和打造集群文化规避封闭自守风险 14

4.建立群内有效的学习机制和实现产业多元化规避“锁定效应”和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14

六、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9

一、引言

民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人均资源在全国居于后列的浙江,人均GDP却在各省(除直辖市外)中居第一位,正是得益于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

有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浙江每年创造的增加值、税收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台州、温州的民营经济甚至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85%以上。

所以,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浙江省经乃至全国的经济。

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等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这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得直接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浙江民营企业频繁传出大量民营企业因出口竞争力下降而相继停产倒闭的消息,因此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刻不容缓。

纵观浙江全省,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影响民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产业集群是浙江民营企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最大的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生产传统消费品为主的浙江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了密切的分工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实力。

因此,基于产业集群视角来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是非常符合浙江省的省情的。

故本文将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相关的研究理论进行阐述,然后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来说明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状况,并着重分析产业集群自身存在的优势和风险,即产业对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就如何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和规避产业集群的风险两个方面来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深入研究与探析,以期由此得出的研究结果能指导业界通过产业集群这一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从而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二、相关理论研究概要

(一)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的,随后在学术界被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

139

它们包括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互补或辅助产品的其他行业的企业,还包括政府、大学、质量标准机构、培训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服务、技术、培训等支持的机构。

它具有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协作、交易成本低、信息充分、国际营销网络及知名度等优势,特别是可以依靠自主创新优势实现长期发展。

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的关注和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产业集群理论也逐渐被各国各领域的经济学家纳入跨学科的分析框架中,并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韦伯(Weber)的工业区位理论、巴卡蒂尼(Becattini)的新产业区理论、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的新竞争经济理论等。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领域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产业集群与群内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这一领域进行简略的研究。

而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的是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韦伯的集聚经济理论和波特的新竞争理论。

马歇尔从产业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进行分析,认为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韦伯的区位理论立足于区位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了运费、劳动力费及集聚效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地提出了包括运输费用在内的最小生产成本是决定区域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中心标准。

波特的新竞争理论包含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侧重分析运行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认为集群有助于这六个因素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直接或间接分析了集群与竞争力的关系,即集群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企业竞争力理论

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释放压力和提高适应性就是提升竞争力。

竞争力的基本点是建立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信息标准,以便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力测度和比较分析,发现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据此制定积极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就是追求综合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百年不衰,追求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一个具体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概念。

因行业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企业竞争优势差异等决定,对企业竞争力的内容理解也有所不同。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乔治·M·C·菲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较竞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一定义从影响竞争力的因素界定,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一种知识的能力。

科恩(Cohen,1989)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这个企业能够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莫尔(C1prahaladandG1Hamel,1990)认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组独特的、难以仿制的、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范晓屏(2000)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自身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中表现出优良业绩的内部支撑力;中国社科院金碚(2001)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最有影响的企业竞争力理论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的钻石模型,即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对于企业竞争力,有一点是大家共同的,那就是用企业持续发展和获得不断增加的利润及增加值的综合能力来说明企业竞争力水平。

企业竞争力的相应特征是综合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比不断提高,由此与所有竞争对手比较,都是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纵向上看:

经测算,2006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9898.8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2.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为8639.61亿元,占GDP的54.9%。

1979-2006年,按现价计算的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9.0%(如图3.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8.9%,大大快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故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横向上看:

与其他经济较发达的省市比较,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006年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比江苏(35%)、上海(19.7%)、山东(40.2%)、广东(40%)高出19.9、35.2、14.7和14.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

(见表3.1)。

2006年浙江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12546.9亿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984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67.6亿元,个私外向型经营户全年实现出口创汇额250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8.75%、11.9%和21.1%。

在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这些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中,浙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来源:

浙江省工商管理局统计资料

图3.11987-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省GDP比重

表3.1主要省市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比较

省份

GDP总量

(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

(亿元)

占GDP比重

(%)

浙江

15742.51

8639.61

54.9

江苏

21645.08

7575.78

35.0

上海

10296.97

2032.59

19.7

山东

22077.36

8875.10

40.2

广东

26204.47

10396.53

40.0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民营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大引擎。

然而步入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剧增,企业竞争力出现较大减弱的迹象。

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中小民营企业亏损额增长50.3%,比上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中大型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达2.4倍,比上半年扩大1.5倍;处于停产状态的规模以上企业逾1800家,使得2008年浙江省GDP的10.1%增幅仅列全国第22位。

数据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综合倒闭危机殃及民营企业-浙江面临“最坏时刻”

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自身的发展现状,对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深入的认识自身情况显得必要且刻不容缓。

(二)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根据浙江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本文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来评价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情况,以便为下文中从产业集群视角下对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1、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区间上。

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用公式为:

TC=(X-M)/(X+M)

其中,X是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M是浙江民营企业进口额。

表3.2TC数值与出口竞争力对应关系

TC指数值

出口竞争力状况

TC=1

该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0.8≤TC<1

该产品具有强的出口竞争力

0.5≤TC<0.8

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0<TC<0.5

该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TC=0

这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

TC<0

该产品不具有出口竞争力

资料来源:

浙江民营企业网

表3.3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数(2003-2008)单位:

亿美元这个表格改怎么放啊?

没的放在同一页啊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贸易差额

TC指数

2003

198.35

151.96

46.39

105.57

0.53

2004

307.89

237.10

70.79

166.31

0.54

2005

419.66

332.15

87.51

244.64

0.58

2006

562.57

451.86

110.71

341.15

0.61

2007

779.42

618.35

161.07

457.28

0.59

2008

986.91

797.67

189.24

608.43

0.62

数据来源: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的数据推算而得出

结合表3.1和3.2可以得出,浙江民营企业的TC指数在[0.5,0.8]区间上,而且越来越高。

所以民营企业整体具有持续的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

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比较优势。

说明出口专业化比率。

一般而言,若值小于1,则表明i国j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相反,若值大于1,则表明i国的j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取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用公式表示:

RCA=(Xij/Xi)/(Xwj/Xw)

表3.4具体列出了RCA指数与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应关系。

表3.4RCA数值与出口竞争力对应关系

RCA指数值

出口竞争力状况

RCA≥2.5

出口竞争力很强

1.25≤RCA<2.5

出口竞争力较强

0.8≤RCA<1.25

出口竞争力中等

RCA<0.8

出口竞争力弱

资料来源:

浙江民营企业网

为了进一步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可以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引申为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浙江省总出口额与全国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的份额之比。

即Xij为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Xi为浙江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为全国民营企业出口额,Xw为全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3.5浙江民营企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2003-2008)单位:

亿美元这个表格改怎么放啊?

没的放在同一页啊

年份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

浙江总出口额

全国民营企业出口额

全国总出口额

RCA

2003

198.35

415.95

600.00

4382.36

3.48

2004

307.89

581.46

1011.70

5933.27

3.11

2005

419.66

768.04

1489.81

7619.49

2.79

2006

562.57

1008.94

2139.21

9689.43

2.53

2007

779.42

1282.73

2976.83

12177.84

2.49

2008

986.91

1542.67

3806.95

14285.58

2.40

数据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和浙江统计局的数据推算而得出

综合表3.4和表3.5可以看出,浙江民营企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2,表示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比全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竞争力水平高,即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对全国来说,其出口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RCA指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说明了浙江民营企业所具有的出口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地减弱,出口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所以很有必要就如何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产业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一)浙江产业集群状况

在浙江省,特色产业集群正风起云涌,以“块状经济”著称的产业集群数不胜数,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有519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到50亿元的民营企业群落有118个,年产值50亿元到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群落有26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群落有3个,有52个民营企业群落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例如义乌的袜业占全国袜业产量的33%,温州的制革行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而温州的打火机甚至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等。

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4%。

数据来源:

《浙江经济2007》,浙江省委政研室课题组,《快速成长的浙江区域块状经济》。

也就是说,浙江省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撑起了浙江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产业集群对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有利影响(优势)

产业集群是一种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空间组织系统,他是企业自组织,有组织的综合体。

简单地说,他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体制(王缉慈,2002)。

群落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群落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

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

也就是说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会对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带来巨大且有利的影响。

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大致可以从组织优势、网络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1.组织优势

产业集群的组织优势主要表现为中间性组织优势:

根据拉森(Larsson,R.,1993)的产业组织理论Larsson,R.,1993,InternationalStudiesof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M.E.sharpe,Inc.

及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2001)的中间性体制组织理论奥弗里·威廉姆森,《治理机制》(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在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组织,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中间性组织模式。

纯层级组织会因协调成本过高而产生的规模不经济,纯市场组织交易成本较大,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市场失灵。

而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一种兼具纯层组织生产特质和纯市场组织交易特质,但又有所偏离的混合性中间组织,是对企业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组织的一种效率补充,它可以弥补企业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组织形式生产的效率空隙。

这种中间性组织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成员企业各自具有独立性,各企业就可能充分发挥其独创性。

其次,中间性经济组织的成员企业之间仍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压力能促使企业仍保持着较高的生产经营效率。

与垂直联合企业相比,由于企业相互负担较轻,可以提高浙江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

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保持着较好的出口竞争力。

另外,浙江民营企业利用中间性组织特有的性质,实现了既能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资产专用性来降低生产成本,又通过一体化形式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交易成本的最低,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最终提升了其出口竞争力。

2.网络优势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它们包括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互补或辅助产品的其他行业的企业,还包括政府、大学、质量标准机构、培训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服务、技术、培训等支持的机构。

产业集群的网络优势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企业-企业:

集群内部的企业是产业集群这个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主体,但大部分企业往往只具有较少的或某一方面的创新优势,而这时通过产业集群这个经济组织形式使得群内企业在在创新上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形成创新互动机制,从而实现合作创新多赢。

(2)政府-企业:

波特在其钻石模型中提出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是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力量。

政府通过宏观引导,促进地方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上、下游企业、互补企业的协同前进,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配套发展。

而群内企业相比群外企业更容易的得到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发展资源、优良环境和出口欧优惠政策等。

(3)大学等科研机构-企业:

他们是集群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和技术的源头,集群内的企业更容易通过与这些科研机构合作实现创新思想和技术的转换,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浙江民营企业通过网络优势可以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协同优势,提升相关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以从政府方面更容易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指导和扶持。

如加入WTO后,政府会对产业集群开展一些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如何规避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

还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机构,提高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等。

即集群内的这些机构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产业集群网络体系,提升整个集群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3.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成本领先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