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954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完整word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信息技术发展史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手段获得关于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史等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技术与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

2.木课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历史。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教师可以围绕信息概念、信息的发展历史以及信息技术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等方而,收集有关案例、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整合到教学中。

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设计,考虑在传统教室、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上课。

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课前作业或预习等形式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去获取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信息与资料,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与整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在指导学生调查研究时,教师对以下几个问题要明确:

信息技术近现?

不同时期的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怎样的?

经历了几个时期代信息技术重大的技术革新有哪些?

2.教学策略

教材中第一部分提到的有关图片告诉我们的信息,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中。

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不必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对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举例,只要让学生明口:

人类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信息世界中,我们只有不断地了解、传递、使用信息才能取得进步。

在有关信息技术历史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木组的研究成果,来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引导学生明白现代信息技术的四要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今中外的信息技术加以对比,以便学生从中寻找到规律:

信息技术越来越智能化;中国的信息技术在古代领先,如今却落伍了。

如果机房有投影设备,要尽可能利用投影,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教学方法:

讲投法、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照本宜科地陈述历史;

(2)注意区分信息消息、信息技术几个概念。

三、教学评价建议

如果木课设计上是按照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的,教师可以在小组交流之后按照课木中的评价表进行评价,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

对于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整理统计,以便建议在某教室的一个角落或者校园网的某一个完成后面的单元评价。

.栏目开辟专门的交流评价平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资料、研究报告、心得、照片、评价表等。

四、练习说明

可以补充如下练习:

1.简单地讲,信息技术经历了哪些时期?

请列举出每个时期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2.信息技术的四要素是什么?

五、教学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发展简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一一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

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

如:

海南话与闽南话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分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了语言体系,包括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一一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

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

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卬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卬刷技术)。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侯纸”。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1876年3月10FI,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

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1946也大大得到改进,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P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第二课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列举出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

感受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

2.木课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家里的信息技术。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在生活(家庭)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家庭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应对学生关于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信息技术的影子。

为了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教师可以将自己家里或者朋友家里的信息技术应用拍成DV或照片,放到课件中展示。

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张简单的关于家庭信息技术的调查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对于木课的难点,教师应在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家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必要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看说明书、自己操作、询问父母、给厂家打电话等方法获取信息,以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2.教学策略

木课的教学,重难点均在学生的小组探究上。

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应下工夫设计。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教师应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最有特点的几个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

课本是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编排,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不能仅局限于这些内容。

.

第二部分,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了解: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生活的核心技术。

第三部分,寻找家里的信息技术。

因为这是一个探究实践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略探究方法的学习。

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非结果性、知识性的东西呈现出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的研究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信息技术的“四兄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研究的设备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

课堂中,学生不可能人人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划分为几个小组,逐级汇报交流,最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等。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探究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人思考的现象。

(2)注意“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并不代表只有使用了计算机才算是信息技术。

三、教学评价建议

木课的评价是和木课的“探究活动”同时进行的,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在评价中,除了课木中提到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合作意识的评价。

评价完成后建议将优秀的研究报告和方法了以展评。

四、练习说明

木课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练习,“挑战自我”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在探究实践中。

因而木课的练习,教师要对学生最终的作业形式及内容做一定的要求。

五、教学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改变生活

目前,网络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四大热门

领域。

随着电脑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完成种种日常工作。

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网络上学、购物、看病、娱乐;从网络上获取新闻,而不必订阅报纸;从网络上观看电影,而不必购买影碟。

在不久的将来,电脑甚至将同电视、电话、传真、影碟机、音响设备等被集中在一台机器设备之中,并己经高度智能化,成为家庭机器人,集保安、保姆、秘书的功能于一身,为我们提供服务。

它能帮助我们照顾孩子、老人,收拾房间、做饭,甚至能自动判断客人的身份,并留下信息。

第三课中国美食调查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会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过程与方法:

会调查体验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通过调查表发现有

价值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调查问卷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习惯。

2.木课主要内容

用调查表进行调查、汇总调查表、制作简单的调查报告。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用调查表进行调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

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或者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如果可能的话,自己亲自去体验或者调查一下。

其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教材中调查表的内容,并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卬制出来,至少做到学生人手一份。

2.教学策略

木课可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查和发现问题。

课堂导入可以借助一些故事或者案例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探索欲望。

学习如何调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如,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征询他人,如何进行数据的统计等。

木环节中,学生可以被划分成若干个大组和更多的小组,用教师下发的调查表在小组内进行模拟调查,然后要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汇总,再提供给各个大组,各大组将数据进行统计,提交给全班总和,从而得出数.据,通过讨论找出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问题。

各个小组讨论该问题,得出结论,并要以简单的电子文档的形式提岀自己的调查报告。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及时发现和修正学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方法的掌握上。

教师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中的统计,社会生活中的中国的饮食文化等。

调查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调查,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

木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调查得岀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如为什么以前流行的饮食文化现在没落了?

为什么西方的饮食文化今天能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我们这里的XX饮食文化现状怎样?

我们当地还有哪些饮食文化?

本课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喧宾夺主的倾向,课堂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的学习,不是饮食文化的学习。

(2)注意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小组合作的情况。

三、教学评价建议

除了将学生制作的调查报告,调查表作为一项评价项目外,也可将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纳人评价之中,便于后而一节课组建小组和选择组长。

调查报告要轻技术重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文档的内容及观点进行评价,不要太注重文档的版而、修饰等。

四、练习说明

还可以增加以下练习.

(1)制作一个关于(当地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的—(方面)

的调查表。

(2)用自己制作的调查表,对家里人、学校里的其他同学做一下调查,

汇总后得出一个结论。

第四课中国美食信息收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能设计研究计划书,设计调查题目,知道专题研究和问卷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调查。

通过调查,对当地饮食文化情况有所了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与合作的意识。

2.木课主要内容

研究计划书、小组的建立、问卷调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研究计划的设计,问卷调查表设计。

教学难点: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课前,对于学生有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当地的饮食文化,教师尽量在课前通过多种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有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专家的联系方式等)予以整理,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设计研究计划和问卷表。

因为木课课后学生要进行实际的调查,所以建议教师在准备指导学生尤其是安全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去参与调查的地点实地察看一次,问题予以记录,便于课后活动的安排。

如果课后安排有专家的采访和体验活动,教师应就时间安排、方式方法等和有关人员充分沟通。

2.教学策略

木课以设计研究计划书、设计调查为主线,通过主题的确定、问题设计、备选答案设计、调查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和调查的一般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使他们在知道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了解利用网络调查的优势与劣势。

本课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可以由上节课的内容迁移到木课,在总体课堂设计上要多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训练。

当然,也可以将本课的实际问卷调查传到网上进行。

木课分为两大活动,一个是课堂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一个是课外(或者网上)的实际问卷调查活动。

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又可以分为研究计划的设计和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两个方而。

在研究计划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小组确立了之后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研究计划,为了使计划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后续活动,教师可围绕“(当地有代表的饮食文化)的现状”的教学

主题,按照教材划分为四个阶段来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

在确定选题方向上,可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小组讨论之后,全班集体评议,看方向是否有研究价值,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等。

提出的问题一旦设定,则影响着小组后续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所以教师要在问题提出上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思考关于研究对象带给我们的深层次的启迪,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

调查阶段的设计,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的表格,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内容与方法。

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的研究方向如果不同,那他们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本环节不需要多么复杂,但是一定要对学生后续的调查起指导性作用,如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表的设计等。

研究报告的设计,教师可以放到实际调查结束后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确定。

关于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教学的重点要放在调查题目的设计上,选择一个主题后,如何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问题设计。

可以让学生讨论:

“通过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来反映这个主题?

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能说明什么?

教师也可通过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明口每一道问卷题设定的目的,女口:

第5题,目的是调查不喜欢XX小吃的原因;第7题,目的是调查人们对XX小吃的关注程度。

在学生明白了设定题目的目的之后,各小组以研究计划中的“提出问题”为指导,确立木组调查的目的,再由调查目的设定自己的问卷调查表,最后提交给大家讨论。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深人到每一个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问卷调查表。

对于课后的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设定时间、地点、调查对象,并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

如果利用网络进行调查,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I)学生课外活动的安全。

也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方向都要进行问卷调查,

(2)主要任务都是问卷调查,教师要根据班级内多数小组的研究方向进行课堂设计。

(3)及时指导学生将资料数字化。

(4)留下调查过程的原始资料和现场资料,为后面的撰写报告提供素材。

(5)木课需要学生提前设计好调查表。

(6)每组调查表要有足够的数量,能够说明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实践等。

三、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的评价重点应放在:

三个方而:

(1)问卷调查时各个小组的策略方法以及合作意识;

(2)各组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的可行性、科学性;

(3)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情况。

四、练习说明

木课的练习是下一节课的前提,因而教师要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第五课中国美食信息整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会甄别、整理、共享资料。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统计表等方式对资料加以分析,能在分析资料的基

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木课主要内容

甄别、整理、共享、分析、利用信息。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资料的整理和信息的利用。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后得出的结论。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围绕当地饮食文化进行问卷调查,各小组将原始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

统计。

2.教学策略

木课以整理信息为主线,通过甄别、整理、共享、利用信息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

“什么样的信息一般是最为可信的”“什么样的信息一般是不可信的”“什么样的信息需要我们再次证实”等问题引发学生对甄别信息的思考;学生将甄别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与小组成员共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尤其是对上节课获得的调查问卷表进行统计,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小组可以通过共享资料的方式取得更多的信息,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信息共享与交流,以便学生能准确地从信息中得出结论,为撰写研究报告打下基础。

.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整理的标准要做到既有标准又允许小组发挥个性。

(2)数据统计要真实全而。

三、教学评价建议

1.对甄别、整理、共享信息的方法的评价。

2.对信息利用能力的评价。

四、练习说明

木课的练习要围绕资料的整理进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整理。

第六课中国美食展示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过程与方法:

会编写、制作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本课主要内容编写、制作、交流研究报告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编写研究报告的方法,交流研究报告,评价自己和他人的

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

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一份研究报告的;学生要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

范例,制作小组评议表。

2.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以撰写、交流研究报告为主线,在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制作、交流研究报告。

教师可在制作及交流之前予以适当的指导,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

本课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对于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教师要引导并鼓励他们人人参与制作过程。

课堂中,允许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尤其是小组与小组之间。

在汇报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应给其他小组的报告予以评价,教师也应

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观点是否正确、方

案是否可行等非技术的内容上。

教学方法:

讲投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重技术轻内容的倾向。

(2)以学生展示交流为主,但要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建议

建议以组为单位,将本单元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展览,并邀请其他老师、学生投票评价,分别评出最佳报告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调查奖等,从不同方而给予肯定。

四、练习说明

木课的练习侧重于相互学习,因而对于能提供较完善的研究报告的小组在评价中应予以肯定。

探索机器人第七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基木四要素、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能构思出自己的机器人雏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机器人与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2.本课主要内容

机器人与生活、机器人的构成。

四、练习说明

本课的机器人设计,可以是科幻的、异想天开的,但是要有机器人四

要素的体现。

第八课注册机器人3D仿真系统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注册自己的

3D仿真系统

账号。

过程与方法:

认识仿真系统本地模式中的构建场景、构建机器人、编写程序、开始仿真的基本操作界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仿真系统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热情。

2.木课主要内容

仿真系统账号注册、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认识、机器人3D机器人

3D仿真系统基木操作流程。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机器人3D仿真系统基木操作流程;机器人3D仿真系统账号往册。

教学难点:

对机器人3D仿真系统操作流程的理解。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课前,首先要安装好机器人3D仿真系统客户端软件,并设置好服务器地址。

如果使用的机器人3D仿真系统为学校服务器,教师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上批量导入学生账号,省略掉学生注册账号,将节省出来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体验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教师需要预先完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3D仿真作品,以便进行课堂上的范例展示,从而把建构机器人、编写程序等时间节约下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

2.教学策略

严格意义上讲,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3D仿真系统。

所以在教学上,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开始,教师最好能先进行一个仿真,让学生除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外,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浓厚兴趣。

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后,建议从整个仿真的流程开始人手,用倒退的思路来理清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在理清流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项的基木操作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对每一项操作都能理解或者熟记。

本课为以后的学习对于每一项操作的演示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做一个铺垫。

所以在教学上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操作上,而把重心放到通过这些操作演示,让学生明白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基木操作流程:

首先要有场景,这个场景也决定了任务;其次是要根据任务建构自己的机器人;再次则是根据任务及构建的机器人设计编写程序;最后才是将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仿真。

对于注册账号,教师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进行注册即可。

在此,仅提醒学生注意儿点:

一是账号名称必须是唯一的;二是要熟记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以便后面使用。

三、教学评价建议

本节课的评价,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考虑:

是否注册成功?

注册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注册成功后是否继续探索机器人3D仿真系统的其他操作流程?

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因操作慢或者不熟悉而落下,建议可以小组来进行集体评价。

四、练习说明

除了课堂上的注册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软件自带的“人门教程”进行自我练习。

第九课快速体验机器人3D仿真系统

一、教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