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5130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docx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迪

日期:

2013-06-1409:

07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大中小][背景颜色][打印文章][关闭本页]

编者案:

自2003年起,浙江省前后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治农村环境,丰硕建设内容,有效改善了农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绝大多数村落设施健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呈现出绿绕村落、人在画中的独特江南田园风光。

目前,我省正在全面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浙江的乡村建设实践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近日,河北日报记者赴浙江进行实地采访,从多个方面探访路径和做法,以期给我省各地以启迪。

启迪一:

让现代村落不舍田园风光

10年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清垃圾、治污水、改茅厕、整河道,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取得有效改观。

3年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帷,推动村落由单点整治到沿线连片整治,由局部改善到整体改观。

目前,该省计划保留的村落大体完成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覆盖率达到62.5%。

山水浙江,因这项历时10年的村落整治行动而平增了更多景色。

2万多个村落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洒落在大自然中,形成了一幅幅雅致、清新的画面。

坚持一个理念——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因三面环溪而得名。

村内香樟林立、溪流淙淙,一栋栋徽派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恬静自然。

让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自豪的是,不仅村民自己住着惬意,环溪村还成为许多城里人感受田园风光的首选地之一,每到周末,游客盈门。

“咱们这里没有城里那样的大广场、宽马路,可是有小桥流水、石径篱笆,正是这些吸引了他们。

”周忠莲介绍,为了凸显田园情趣,他们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的指导下,恢复村落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农村”。

在增添农村现代生产生活设施的同时,营造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大体理念。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振波以为,可否维持好田园风光,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依照因地制宜、分类推动的原则,浙江省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计划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思路,突出道路建设、垃圾搜集、卫生改厕、生活污水处置、村落绿化五项重点,力求村落整治维持田园风光、表现农村特色。

坚持计划先行——表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

虽然屋子越盖越高,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耕牛退役,汽车进村,农人开始更多享受现代生活,但有些村落布局凌乱,衡宇乱拆乱建;有的村子像“老鼠尾巴”,拉成了一条线;有的村子里的屋子东一块、西一块,毫无章法。

美丽乡村如何建设?

维持田园风光该从何处着力?

“首要的是科学计划。

”余振波介绍,依照不计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浙江在村落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计划、三分力量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计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落布局计划、土地综合整治计划、中心村建设计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计划的计划体系。

目前,全省85%的计划保留村、200个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已完成计划编制。

江山市淤头镇永兴坞村地处丘陵区,那个只有900多人的村落,花30万元请浙江大学城乡计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村落计划。

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以为这钱花得值,“村落整治不能瞎干,哪里建新房、哪里进展产业、哪里弄绿化,村里老屋子如何改造、村落整体风格如何塑造等等,在计划里都有考虑。

”在计划的指引下,永兴坞村植树造绿,改造民居,成为浙江43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中唯一一个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村。

好的计划应该立足乡村特点,兼顾自然生态和产业进展,尊重本地传统、适应和风俗,表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

为避免各村在计划上走弯路、花冤枉钱,省里制定了《村落计划编制导则》、《村落整治计划设计指引》等,还开列名单,向基层推荐优秀计划设计单位。

中国美院、同济大学等知名计划设计机构的专家成了许多村落的座上宾。

为让计划真正取得落实,浙江规定,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计划一概由省里审批,一般村的计划也要由县级审批。

同时,成立乡村计划执法队伍,监督计划落实。

桐庐县183个村每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计划员,待遇与“大学生村官”相同,村里所有建设活动都需计划员签字。

坚持因地制宜——重视不同性,民居改建不弄一刀切

民居是村落的主体,也是形成田园风光的重要一环。

“重视条件的不同性,不弄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落的特色和个性,从而推动人与自然、村落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

”浙江省住建厅副厅长吴雪桦介绍,浙江计划到2017年建成1000个左右的民居改造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启动了320个。

这些村将力求表现山区、丘陵、盆地、平原、水网、滨海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风貌,在营造转变有序、错落有致乡村空间布局,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和显著辨识特征的美丽村落方面为全省提供示范。

走进桐庐县江南镇狄浦村,绿树浓荫围绕下的民居色调淡雅,颇富田园风韵。

村委会主任申屠祥军说,这是“五化”整治的结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狄浦村对旧有民居实施了墙体美化、庭院净化、杆线序化、见缝绿化和污水净化。

民居外墙统一粉白,周围用黑色线条勾画轮廓,窗户依照徽派建筑风格进行装饰,外挂盆花;对重要节点的围墙进行镂空改造,上面加盖青瓦;将凌乱的架空电线、电话线进行整理;拆除牛棚、猪栏等废弃设施,当场绿化。

村民要盖新房,能够到村子专门划定的新民居点选址。

新民居点的配套设施由村里统一建设,建筑外观、户型结构等实行统一。

整齐划一,会不会造成风格类似、“千村一面”?

桐庐县农办副主任王华杰说,一个新民居点的风格是统一的,但不同村落之间还会有区别,主如果考虑与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村落原貌相协调。

“田园风光是一种视觉观感,更是一种心里感受。

”余振波说,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成农人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的乐园。

因此,除整治环境,还要同步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以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体面’与‘里子’的和谐统一。

启迪二:

绿色成为乡村最美底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行走在浙江农村,你会发觉绿色是这里最好的装饰。

茂林修竹,养心养眼;红花绿草,相映成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浙江人眼里,绿化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增进农人增收、增进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重要内容。

“种树就是种环境,种树就是种健康,种树就是种进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作为一种理念,已深植于许多浙江人的心里。

绿化与村落改造相结合,增绿又增色

立足农村实际,浙江计划以城镇、村落为点,以公路、河流、铁路为线,以农田、片林、经济林为面,最大限度扩大林木面积,增加林木总量,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带、面上成片。

在降水丰沛的浙江,绿化有时也不是件容易事。

江山市淤头镇永兴坞村历史上曾名林厅坞,意思是“林木高大,树形似厅”,可最近几年来由于破坏严峻,再也没有了昔时的名胜。

村里组织植树,有些户以树对着大门口不好看或没地方种为由,把树苗扔掉。

“村民说没地方种倒也是实情。

”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介绍,那时村里布局杂乱,乱占地现象严峻,大小地块都有主儿。

为此,永兴坞调整空闲地,治理空心村,把村落划分为农户建房区、经济进展区、老村整治区和控制区,结合村落改建,开展道路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

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农户负责绿化自家房前屋后,村集体负责绿化公共部位。

村民种活一棵树,奖励50元;擅自砍伐一棵树,罚款50元。

1998年至今,村里绿化投入已超过200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50%,成了全省绿化示范村。

浙江“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地带经济发达、人口浓密、生态脆弱,是绿化的重点区域。

2010年该省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将绿化与村落改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紧密结合,计划到2015年完成绿化造林180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

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投入平原绿化资金293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18.1%,比2010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五年目标三年大体完成,背后离不开机制创新和严格的督察。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介绍,他们在土地性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征用、租用、依法流转、奖励补助相结合等方式保障绿化用地需求。

同时,成立绿化长效管护机制,省里成立了绿化进度通报和督察制度,许多地方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责任单位实行绿化问责和约谈,实行常常性催促、持续性推动。

绿化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增绿又增美

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村民毛德朝家门前的空地俨然成了小果园,枇杷、香柚、杨梅、柿树等被修剪整齐的冬青包围着。

“都是我这几年栽的,以前可没那个心情。

”毛德朝家在村子边上,以前门前就是个大垃圾堆。

在村落整治进程中,村里雇人清走了垃圾,还在原地建起了一个门球场。

“若是环境脏乱差,绿化再好也白搭。

”日月村党支部书记毛小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他们按照省里的要求,把绿化与洁化、美化相结合,统筹推动。

这几年,日月村共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卫生整治、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村落绿化,其中绿化投入达到90多万元。

“600多万元有一半是村里自筹的,包括村民投工投劳、捐钱等。

”毛小健说,去年春节,一些在外闯荡的村民就捐钱50多万元,用于硬化村里的街道。

目前,村域范围内通村公路和水系双侧绿化率达到了100%,大体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花中。

整治不易,维持更难。

在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上,浙江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探索成立长效保洁机制,县乡两级每一年安排的保洁经费达到12亿元。

萧山、诸暨、安吉等地探索引入社会化保洁公司,长兴、德清等地专门成立了农村环卫管理机构,嘉兴开展了垃圾搜集有偿服务试点,保护来之不易的整治功效。

农人是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和主要参与者,如何调动他们的踊跃性相当重要。

桐庐县环溪村在村委会办公场所设立了卫生整治红黑榜,每一个月评选正反两方面典型,整治情形好的上红榜,差的上黑榜。

江山市大陈村从2005年起,每一个月对各户进行“十分制考核”,内容包括房前屋后绿化、卫生打扫、垃圾搜集等5个方面,结果张榜发布;每一年进行一次卫生清洁户评选,给获奖者披红戴花。

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说,这几年村子环境大变,来取经的人超过3万人次,“咱们的经验就是人人动手,家家参与。

绿化与富民相结合,增绿又增收

竹海森森,绿浪翻腾。

有“中国大竹海”之称的安吉是全国首个生态县,2012年又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高家堂又是安吉县的首个生态村,最近几年来该村以“青清山水,净静村落”为卖点,大力进展农家休闲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去年10月,高家堂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了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30%,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包装。

“去年靠卖竹子和进展旅游,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9万元。

”高家堂村党支部委员陶佳南说,满眼的绿色正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把生态亮点打造成景点,串联景点形成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浙江计划建设了45条休闲旅游景观带。

截至去年末,累计进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2800多个,农家乐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直接营业收入88.4亿元。

另外,结合农村绿化,浙江还启动了兴林富民示范村镇建设,目前已建成示范乡镇182个、示范村1092个,去年示范村镇农人人均林业收入占到农业收入的77.8%。

重点进展花卉苗木、干鲜果品和珍贵树种等产业,让农村增绿、农人增收。

临安、江山、庆元等县(市)农人人均林业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长兴县结合平原绿化大力进展花卉苗木产业,面积达到26万亩,从业人员3万多人,苗木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实现了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启迪三:

现代公共设施扮靓现代生活

田园风光,现代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农村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的表象背后,是现代公共设施的匮乏。

”着眼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农村的现代公共设施“短板”,就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重点。

因地制宜上设施,辞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整治脏乱差,哪项工作最难?

桐庐县农办副主任王华杰的答案是污水处置。

“一是因为农村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二是污水处置设施的一次性建设投入大。

”不过,截至今年3月上旬,桐庐183个村及所有农家乐全数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行政村全覆盖。

其中,除两成左右的城郊村污水被纳入建制镇污水处置管网外,其余村均实现了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置。

环溪村被视作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置的一个代表。

村里建起9个人工湿地模式的生活污水处置池,600多户村民家的污水全数通过管道进入处置池。

处置池分太阳能微动力和无动力两种。

“区别就是太阳能微动力处置池由于有了动力驱动,处置能力更大、速度更快。

”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介绍。

位于环溪村口的2号处置池属太阳能微动力类型,为周边87户农户服务。

农户家产生的污水先排放到自家房后的化粪池,然后通过管道汇入处置池,经沉淀、厌氧、人工湿地、沉砂池等处置,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人工湿地里种植着美人蕉、菖蒲、麦冬等亲水植物,通过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氮、磷,既净化了环境,还成了村里一景。

“村里雇了1个人对9个处置池按期巡察,月工资1500元,除此之外大体不需要其他运行费用。

”据周忠莲介绍,9个处置池共投资260多万元,设计利用寿命8至10年,县里按每一个服务人口7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村集体和村民大体不用掏钱”。

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浙江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置设施。

临近县城或建制镇的村,通过延伸管网,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置厂集中处置;不能集中处置的村,能够从已探索成功的人工湿地、净化沼气处置、多介质土壤层处置等11种模式当选择适合的建设分散处置设施。

目前,浙江生活污水处置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共有590个建制镇建成了污水处置设施,占总数的90%。

省环保厅还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置技术规范》,指导农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开展中科院高负荷地下渗透污水处置负荷技术、韩国自然通风性好氧人工湿地高效污水处置技术试点,力争探索出更多适合本地的污水处置模式。

对污水进行有效搜集处置,改厕是前提。

“通过改厕,农户才能把自家产生的污水全数搜集起来,然后接入管网。

”据浙江省卫生厅负责人介绍,2007年他们就把改厕列为村落整治的重点项目之一,每一年安排资金对40万户的茅厕进行改造,主如果结合民居改建,消灭露天粪坑,在屋内设立单独的洗手间,配备上下水设施,在屋外靠近洗手间的位置建设“三格式化粪池”。

“新建一个化粪池约需1000元,有的地方直接补助几百元现金,有的地方由政府提供沙子、水泥,农人自己出工。

”王华杰说,此刻农人建房打基础时,化粪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在加速污水处置设施建设的同时,浙江还着力构建“户收、村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农村垃圾搜集处置网络,目前这一网络已覆盖93%的行政村。

去年,全省县和乡镇两级安排保洁经费达到12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农人乐享好生活

乐田园,悦生活。

在加速村落整治的同时,浙江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尽力提升农人的生活品质。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心连心服务工作站、便民服务中心,虽然各地叫法不同,但浙江在农村建起的这些为民服务机构,都成为服务村民的主阵地。

以往村民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走好几个部门才能办的事儿,此刻这些机构都能办好。

安吉县马家弄村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委会办公楼中占了一层,这里能够为村民提供社保、计划生育、民政等19大项、121小项事务的全程代办服务。

代办员李建明说:

“服务中心的口号是群众动嘴,咱们跑腿。

一般的代办事务7天内必需办完,不然就要有个说法。

”便民服务大厅的隔壁是村里设立的便民服务点,里面一排排的货架上摆放着家用修理工具、水管配件等物品。

“这是预备给村民救急用的。

比如家里水龙头坏了,跑镇上现买来不及,就可以够来这里拿走救急。

而安吉县横山坞村除便民服务中心外,还有一个美丽乡村信息中心,在广电数字网络的基础上,这套系统通过追加少量投资实现了“户户响”音频广播(村里可借此发布通知、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户户看”视频监控(村民坐在家里可借助布设在主要路口的9个摄像头查看情形)、“户户用”信息云台功能(村民打开电视进入社区模块,能够查看社区建设、招工等信息),给村民搭建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村里的留守老人愈来愈多,许多村为此成立了老年协会,建起了老年食堂。

桐庐县狄浦村的老年食堂按照就餐老人年龄不同,一顿饭的价钱从1元到4元不等。

村老年协会负责人称,维持老年食堂运转的经费不成问题,“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很多,组织他们捐点款就够了,孝顺老人也是他们的一大心愿。

“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让农人生活得更幸福。

”浙江省农办新农村建设处副处长许勇军说,在优化县域村落布局和农村社区布局的基础上,目前全省行政村品级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用电实现了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3%,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1%。

便捷的农技服务圈、教育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化服务圈初步形成。

启迪四: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根脉

“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

”由于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传统适应等不同,不同的村落民居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元素。

这些丰硕的人文信息随着时刻的沉积,已成为一种抹不掉的印记。

在文化资源丰硕、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仅目前已通过认定的历史文化村落就有971个,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风俗风情村落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把建设现代人居和保护传统文化合理兼顾,先期启动了260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塑造村落的文化个性和品牌,力争在必然程度上避免“千村一面”和城乡同质化现象。

统筹保护与建设,传承文化根脉

2012年5月,浙江省第一次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江山市召开。

江山市境内共有栈道、戏楼、宗祠、古民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

这几年,他们探索出了一条“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的路子。

江山市农办的周章恩说,不能为了进展无论保护,也不能为了保护不要进展,“统筹兼顾是江山经验的核心。

结合特色乡土文化和自然禀赋,江山对35个历史文化村落的进展定位、主攻方向、重要办法以计划的形式进行固定,确保原有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风俗风情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完整。

大陈村具有上千年历史,村里有古民居70多栋。

依照计划,这几年村里着力完善古民居的上下水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有居民提出,此刻条件好啦,能不能把碎石拼成的路面换成柏油路,结果被否决。

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说:

“这几百米石径凝结了几辈人的辛劳,是大陈的宝贝,一点都不能破坏。

古村落保护既要充分知足村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还要调动村民参与保护的踊跃性。

桐庐县狄浦村村民申屠阿潮今年已经74岁,他居住的石头屋子已有上百年历史。

前年,村里动员他拆除屋子前闲置不用的牲口棚和猪圈,原地进行了绿化,同时改造了电力线路,安装了空调。

老人说:

“没想到老屋子越住越舒坦。

依照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有机统一、保护传承与改善人居有机统一的原则,浙江尽力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他们专门出台扶持政策,省财政补助每一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500万至700万元,每村安排15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核心区块居民的搬迁安置;一般村按照保护利用成效每村补助30万至50万元,市县两级按照需要进行资金匹配。

挖掘光大风俗遗存,塑造特色文化品牌

与民居等有形的实物遗存不同,村风、风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无形的遗存更是点多面广。

浙江一些地方“虚功实做”,通过挖掘、研究、整理,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狄浦以拥有“古孝义文化、古戏曲文化、古树文化、古造纸文化”著称。

本地人说,有今天如此的成绩全靠“挖掘”。

狄浦村口有一片树林,以前是个垃圾堆放点。

村落整治中垃圾被运走,村里组织人一清点,发觉里面有11棵树龄200年至800年的古树。

于是,该村借势建成了一个生态公园,挖掘整理出了古树文化。

在清理河道积存垃圾时,他们又发觉10个被掩埋连年的清朝造纸纸槽,通过细致研究整理,古造纸文化得以发掘。

文化是一个村落的本质特征,也是塑造个性品牌的重要依托。

依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浙江一些村落通过挖掘整理,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牌。

桐庐县环溪村90%多的村民都姓周,是北宋《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裔,环溪村借此打造了“爱莲文化”;江山市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源地,村里挖掘整理了“毛氏文化”;安吉县马家弄村农人过去曾制作、利用过竹鼓,前年他们专门从陕西安塞请来老师教村民打腰鼓,“鼓文化”此刻成了马家弄村的一个响亮品牌。

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古村落休闲游、民间工艺展示、乡土文化体验、农家农事活动体验,围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进展优势,浙江一些村落踊跃探索,尽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进展的良性互动。

“轻轻地在风中翻转,香香地在碗中盘旋,美美地和着咱们的微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歌咏的是大陈村的一种特色美食———大陈面。

大陈面已有500连年历史,但一直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没有做大规模、打响品牌。

2010年,村里建成了一个年产5000吨大陈面的标准化工厂,喜欢唱歌的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请人创作了《妈妈的那碗大陈面》。

“这首歌是大陈村的村歌,也是大陈面的广告歌。

”2010年9月,汪衍君带着这首歌在首届中国村歌之星演唱评选活动中获奖,大陈面的市场知名度也随之提升。

目前,大陈面已经进展到20多个品种,最贵的每千克卖到16元,60多名村民因大陈面而致富。

借助市场化手腕对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利用,成为一些村落的一路选择。

江山市和睦村有着近300年的传统土陶生产历史,现存60多孔古窑址,有30多位制陶师傅。

村里引进部份社会资金联合成立了彩陶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力争把整个村打造成古陶文化村,开发仿古陶瓷系列产品,使传统土陶生产基地的古风古貌、传统制陶工艺得以传承。

马家弄村借助“鼓文化”的影响力,成立了锣鼓演出队,去年一年演出队的劳务收入就达到30多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新业态也开始在农村涌现,如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为主的养生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等。

(李文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